“天气学分析基础”教学体会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和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分析这两条标准,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体要求:1、课标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本节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做出适当的拓展分析。
3、导致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常见的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
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以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4、学习自然灾害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防灾、减灾。
因而除了解气象灾害的危害外,更主要的是认识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锋面的形成、分类,认识在冷锋或暖锋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现象。
(2)运用简易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认识天气系统的影响,树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二)教学重点掌握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点(三)教学难点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点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直观演示法、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动手绘图法、情境导入法四、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讨论,自我归纳。
2、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规律;3、从事实案例出发,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与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活力。
4、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具体学法有:图文转化法、兴趣学习法、绘图法、对比分析法五、教学安排1课时六、教具多媒体、PPT课件、必修一课本、自制导学案七、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这样一句古话,它是用天气的变化来形容世事的无常,叫做“天有不测风云”。
《天气学诊断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尝试

《天气学诊断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尝试本文主要讲述了有关《天气学诊断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尝试的情况。
《天气学诊断分析》这门课程在大学开设,被认为是一门有关气象预报和预测的重要专业,非常重要。
因此,它的教学实践和尝试也十分重要,这一实践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掌握有关天气学的专业知识。
首先,在这门课里,老师会给学生一个关于天气学的理论框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
同时,老师还会用一些图表、标注和模型,让学生对天气学的概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
然后,在学习中,老师会与学生就有关天气学的实践进行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旨在运用理论知识,更加熟悉和灵活运用有关天气学的诊断分析思维方式,还可以通过实验进行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发现问题时,直接综合天气学的诊断分析知识,制定良好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老师会安排一些模拟气象诊断分析题目,让学生熟悉思考如何运用天气学的诊断分析思维,以得出准确的结果。
天气教师反思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肩负着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
在这份责任面前,我始终保持着敬业、谦虚、严谨的态度。
近日,我承担了天气教学的任务,借此机会,我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学准备方面在备课过程中,我认识到天气教学不仅涉及自然学科知识,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我认真研究了教材,查阅了相关资料,力求将知识讲解得生动有趣。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教学准备方面还存在不足。
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我未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导致学生理解困难。
今后,我将更加注重教学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
二、教学方法方面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实验法较为感兴趣,但在讨论法方面,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这使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还发现自己在课堂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有时未能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今后,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师生互动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发表观点。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师生互动方面还存在不足。
例如,有时在回答学生问题时,我过于注重知识点的准确性,而忽略了与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
今后,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
四、课后辅导方面在课后辅导方面,我认识到自己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方面做得还不够。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应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同时,我还发现自己在辅导过程中,有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今后,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这次天气教学过程中,我收获颇丰,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
天气与气候学习感悟

2011年10月16日星期日
今天重新学习了一次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的教学研究的内容,认真研究了文中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建议。
我觉得我的收获很大,明白了每一篇教案的开始,始终要把“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材分析使我懂得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
注意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使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让学生根据天气的特征通过天气预报的符号,气候特征通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来分析气候的时间分布规律,通过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图来分析气候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成因。
贯穿始终的是天气、气候和人类的关系。
学情分析使我明白了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
因此,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使我明确了本课书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法和学法、重点教学安排,我相信,通过这次学习,我这课书的教学活动将会更精彩,学生也会在学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天气学课程分析 2课程总结

天气学分析II 课程总结一、课程的认识与总结(几次天气过程分析)1.北方气旋天气过程A.北方气旋的特征及发生发展过程北方气旋包括蒙古气旋、东北气旋、黄河气旋和黄海气旋等;北方气旋平均每年出现70次左右,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在春季;北方气旋引起的天气主要是大风和降水。
蒙古气旋多在蒙古生成,发生过程通常有暖区新生气旋、冷锋进入倒槽生成气旋、蒙古副气旋三类;东北气旋多从外地移来,来源有三类:第一类蒙古气北方气旋天气过程 寒潮天气过程 北方气旋的特征 北方气旋个例分析 寒潮天气特征 寒潮天气个例分析 课程的认识与总结 梅雨天气过程 梅雨天气特征 梅雨天气个例分析台风天气过程 台风天气特征 台风天气个例分析旋移入东北地区,第二类形成于黄河下游的气旋在经向度较大的高空槽前偏南气流的引导下北上进入东北地区,第三类是在东北地区形成的气旋;黄河气旋按高空环流形势其发生发展过程主要有三类经向型纬向型和阻塞型。
B.北方气旋个例分析(1971年4月5日到4月7日)(1)过程概况这是一次随着西风槽的东移,地面冷锋进入到新疆到蒙古西部的暖性低压后,发展为蒙古气旋的天气过程,属于冷锋进入倒槽型,出现了大风、沙暴、降温、降水等天气现象,其中降温较剧烈。
气旋以每天10到15经度速度向东偏南方向移动,并且在移动的过程中强度还在加强。
(2)发生发展过程5日高空:低槽在蒙新高原西侧,与新疆、蒙古一带的浅脊配合的暖空气明显增强,暖中心位于南疆盆地5日地面:在天山东侧有倒槽强烈发展原因:地形的爬坡加压作用槽前等高线的辐合槽线上没有明显的冷平流输送蒙新高原西侧的低槽有所减弱,移速大大加快地面冷锋迅速侵入到原在天山东侧的暖性低槽中6日08时:低槽已开始越过蒙古高原,低槽加强。
原因:下坡地形的减压作用,使得锋区加强,槽线上有明显的冷平流输送,而且上游(乌拉尔山之西)有一个低槽强烈发展引起的上游效应使得低槽的加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明显加强,引起地面倒槽进一步减压,出现闭合的低压环流。
初中地理_天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一、地理学习情况: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加之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明确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相互影响,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课本、分析现象,有利于抓住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
二、学生情况:该班学生大部分比较好学爱动,他们能够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但是在注意力持久以及思考问题的深度方面还有待加强。
效果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天气的含义及特征,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各种天气用语。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学会了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并了解了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通过学习不同天气现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教材分析《天气》位于初一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是继前面三章了解地球相关知识后,继续了解地球表层的大气层物理属性。
按照课标要求,本课包含三个内容:第一,知道“天气”的概念,并通过学会描述某时的天气,而感知天气的要素。
第二,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第三,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加强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评测练习一、单选题下表为纽约连续四日的天气预报信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表中的表示A.小雪, B.晴朗, C.降尘, D.中雨2.根据天气预报,以下建议合理的是A.周末适合户外活动, B.周一开始转晴,利于洗车C.周六沙尘,避免外出, D.周日昼夜温差大,注意保暖读空气质量表格图,完成下列问题。
3.我国为了加强对大气环境的监测,每天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其主要的评价指标是() A.空气含氧量B.空气含沙量C.空气能见度D.污染指数4.下列哪个空气质量级别表示空气质量状况为“轻度污染”?()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五级5.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雷阵雨、冰雹的是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中国天气网西藏站2018年1月3日讯继前天强降雪之后,昨晚到今天西藏西南部再次出现大范围的强降雪天气。
天气学课程分析 2课程总结剖析

天气学分析II 课程总结一、课程的认识与总结(几次天气过程分析)1.北方气旋天气过程A.北方气旋的特征及发生发展过程北方气旋包括蒙古气旋、东北气旋、黄河气旋和黄海气旋等;北方气旋平均每年出现70次左右,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在春季;北方气旋引起的天气主要是大风和降水。
蒙古气旋多在蒙古生成,发生过程通常有暖区新生气旋、冷锋进入倒槽生成气旋、蒙古副气旋三类;东北气旋多从外地移来,来源有三类:第一类蒙古气北方气旋天气过程 寒潮天气过程 北方气旋的特征 北方气旋个例分析 寒潮天气特征 寒潮天气个例分析 课程的认识与总结 梅雨天气过程 梅雨天气特征 梅雨天气个例分析台风天气过程 台风天气特征 台风天气个例分析旋移入东北地区,第二类形成于黄河下游的气旋在经向度较大的高空槽前偏南气流的引导下北上进入东北地区,第三类是在东北地区形成的气旋;黄河气旋按高空环流形势其发生发展过程主要有三类经向型纬向型和阻塞型。
B.北方气旋个例分析(1971年4月5日到4月7日)(1)过程概况这是一次随着西风槽的东移,地面冷锋进入到新疆到蒙古西部的暖性低压后,发展为蒙古气旋的天气过程,属于冷锋进入倒槽型,出现了大风、沙暴、降温、降水等天气现象,其中降温较剧烈。
气旋以每天10到15经度速度向东偏南方向移动,并且在移动的过程中强度还在加强。
(2)发生发展过程5日高空:低槽在蒙新高原西侧,与新疆、蒙古一带的浅脊配合的暖空气明显增强,暖中心位于南疆盆地5日地面:在天山东侧有倒槽强烈发展原因:地形的爬坡加压作用槽前等高线的辐合槽线上没有明显的冷平流输送蒙新高原西侧的低槽有所减弱,移速大大加快地面冷锋迅速侵入到原在天山东侧的暖性低槽中6日08时:低槽已开始越过蒙古高原,低槽加强。
原因:下坡地形的减压作用,使得锋区加强,槽线上有明显的冷平流输送,而且上游(乌拉尔山之西)有一个低槽强烈发展引起的上游效应使得低槽的加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明显加强,引起地面倒槽进一步减压,出现闭合的低压环流。
天气学分析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实习单位:XXX气象局实习内容:天气学分析首先,我要感谢XXX气象局给我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对天气学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实践。
在这次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一些收获和体验。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主要进行了天气学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学习。
通过对天气学原理、气象要素、气象图表等方面的学习,我对天气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使用气象软件和仪器进行天气观测和数据分析。
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参与了实际天气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我学会了如何读取和解释气象观测数据,如何绘制气象图表,以及如何利用天气学原理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我对天气学分析的流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的第三周,我参与了天气预报的制作和发布。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天气学原理进行天气预测,如何利用气象模型和算法进行数值模拟,以及如何根据预测结果制作和发布天气预报。
通过这个过程,我深刻体会到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和难度。
在实习的最后一周,我进行了实习报告的撰写和总结。
我通过回顾和总结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学习和实践,整理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并撰写了这份实习报告。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天气学分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与同事们一起解决问题,分享经验和知识,共同完成了实习任务。
我也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总之,这次天气学分析实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实习,我对天气学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感谢XXX气象局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为未来的气象事业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年 的实践证 明, 在校 大学 生相 较 以前 , 专业 技能 整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 的高速 发展 , 气象 工作充斥 着越来越 多的气象数值产 品和各种雷达 卫星 的资料 。上个世 纪末期 ,
一
体出现下滑趋势 , 这和对“ 天气学分析 ” 重视程度有着密 切的 关系 。基于这种情况 , 很多气象 台站又开始恢 复天气 图的绘 制, 并 配合 MI C A P S系统共同完成天气预报工作 。
2 0 1 5年 7月
黑 龙 江 生 态 工 程 职业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c o l o g i c l a E n g i n e e r i n g
贾建颖 邓伟涛
( 南京信息工程 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 , 江苏 南 京 2 1 0 0 4 4 ) 摘 要: “ 天 气学分析基础 ” 是 大气科 学专业 学生进入 专业技 能学 习的入 门课 程 , 它强调 实践教 学, 并在 学生动
手能 力培养 的过程 中, 不断加深对 天气学原理 理论 的认 识 。激发 学生 学习的热情 , 培养 良好 的 习惯 , 深 刻理解 天 气 分析规 范将 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奠定 良好的基础 , 并加深对大 气科 学的认识 。 关键词 : 天气 学分析基础 ; 天气学原理 ; 能力培 养
h e n s i v e A n l a y s i s a n d P r o c e s s i n g S y s t e m) 在全 国各省 、 市和地县 气象 台普及投 入使用 。这套系统功能强 大 , 能 够提供 大量数 据 图表 及数值预报产 品, 预报员 可以直接用计 算机 检索所需 资料包 括各 种天气图 表 、 数 据 图形等 … , 人工 画 图逐渐 被 电 子 自动成图所代替 。天气预 报员 们可 以从过 去繁 重 的天气 图画图工作 中解放出来 , 利 用现成的气象数 值产 品参 考更多
2 积极备课 。 做 到有 的放 矢
套与 9 2 0工程 ( 气象卫 星综合 应用业务系统 ) 相 配套 、 支持
人机交互 的短 期天 气预 报制作 数值 系统——气 象信 息综 合
分析处理系统 ( MI C A P S , Me t e o r o l o g i c l a I n f o r ma t i o n C o m p r e —
的开设是该 校的特色之一 。
南 京信 息工程 大学大气 科学 学院根 据天气 学分析 的特
色, 结合 “ 天气学 原理 ” 和“ 中国天气 ” 课 程 的安排 将天 气学 分 析分成“ 天气学基础分析 ” 和“ 典型天气 过程分 析” 两 门课 程, 这样能让学 生循 序 渐进 、 由浅 入深 地理 解并 掌握天 气学 分 析规 范和天气过程分析 中的难点 , 为进 一步天气 生产实 习
折时, 数值预报产 品的预 报会 发生很 大偏 差 , 需要 天气 预报
员做 出正确的判断和识别 , 尤其是对于局 地的天气 预报更 是 如此。这时就需要预报员有坚实 的基 础业务 技能 , 手工绘 图 就是基础中的基础 。在手工绘 图过程 中 , 预报员需 要仔 细分
析各种资料 , 把握 全局 , 也 只 有 通 过 这 种 训 练 才 能 对 各 气 象
在这种 时代 背景下 , 在 校学 生甚 至有些 教 师认 为“ 天气
学分析 ” 成为可有可无 的实践课 , 不再受到重 视。然而 , 计算 机毕竟是 电脑 , 它至今仍然无法代 替人类大 脑的主 观快速反
应, 对正确和错误做 出的判断 , 以及天气 预 报员 在长期 工作
积 累中产 生的对天气 发展 的预 报直 觉 。在 发生 重大天 气转
“ 天气 学分析基础” 也 叫天气 学分 析 I ( 1 ) ( 以往 的课程 名称 ) , 是一 门大气科学学 生实践的入门课程 , 它要求 教师对 天气分 析的基本规定熟练掌握 , 吃透课程 中的重点 和难点 。
奠 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主要根据天气学分析 中“ 天气学分析
基 础” 的特色及学 生刚刚接 触专业 知识 的特点对 “ 天气学 分
析基础” 课程进行初 步的探讨和分析 。
1 从 主观 上 重 视 课 程
要素的变化作 出敏 感 的反应 。正如 特工人 员要 经过很 多简 单枯燥 的基础技能 训练 一样 , 在 面临 突发状 况 时 , 才 能做 出
J u 1 . 2 0 1 5
Vo 1 . 2 8 No . 4
第2 8卷第 4期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4 5 3 4 1 . 2 0 1 5 . 0 4 . 0 3 4
“ 天 气 学分析基础 ’ ’ 教 学 体 会
中 图分 类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53 4 4 1 ( 2 0 1 5 ) 4- 0 0 0 7 6 - 0 3
“ 天气学分析” 是 大气科 学专业 学生学 习 的重 要主 干课 程之一 , 它与“ 天气学原理 ” “ 中国天气 ” 同时开设 , 是大气 科
中央气象 台和省级气象 台仍 然保留人工 画图外 , 大多数 气象 台站逐步取 消了人 工天气绘图分析 。
学学科学生专业 必修 的基 础课程 之一 。南京 信息 工程 大学 大气科 学学院作为我 国大气 科学 高等 教育 的生力 军一 直非
常 重 视 对 学 生专 业 理 论 知 识 和 实 践 动 手 能 力 的 培 养 , 曾 为 中 国气 象 事 业 培 养 出 大 量 的 优 秀 人 材 。其 中 , “ 天气分析 ” 课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