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利用试题
高中生物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1.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 )A.碳源B.氮源C.无机盐D.生长因子解析:选A。
自养微生物能够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不利用现成的含碳有机物;而异氧型微生物只能利用现成的含碳有机物,所以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碳源不同。
2.酵母菌培养液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A.碳源供应太充足B.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C.改变了酵母菌培养液的pHD.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解析:选D。
当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浓度升高时,会导致培养液的渗透压升高,从而导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3.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能以NH3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固定CO2合成有机物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充的营养物质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鉴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解析:选D。
某些细菌如蓝细菌(蓝藻)、光合细菌以及红螺菌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生长因子是指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
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它们都是从外界获得补充的。
常用的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可用来鉴别饮用水和乳制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等细菌,如果有大肠杆菌,则菌落呈黑色。
4.关于灭菌和消毒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灭菌是指杀死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B.灭菌和消毒实质上是相同的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D.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解析:选B。
灭菌与消毒是两个概念。
灭菌是指杀灭一定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根据不同的材料选用不同的灭菌方法,如接种环用火焰烧灼法,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等。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使用的是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
高二生物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试题

高二生物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试题1.判断某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设置的对照组是A.未接种的该培养基B.未接种的完全培养基C.接种了的该培养基D.接种了的完全培养基【答案】D【解析】选择培养基的作用是只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若为此设置对照组,需要用接种了的完全培养基,若该培养基上微生物能生长且并非只有特定种类,可证明选择培养基起到了选择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源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C.再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答案】D【解析】稀释涂布平板法首先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A正确;稀释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B正确;平板涂布后要将培养皿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让菌体进行繁殖,C正确;在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接种后,只有在一定的稀释度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才能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够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如果稀释度过低,将不会形成单个菌落;如果稀释度过高,可能没有菌落生成,D错误。
【考点】稀释涂布平板法【名师】稀释平板法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
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此法所计算的菌数是培养基上长出来的菌落数,故又称活菌计数。
3.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又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D.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减少后增加【答案】D【解析】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使微生物分散开分别形成菌落皆是单细菌增殖而成再计数,所以A正确;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开,单个菌种再增殖形成单个菌落,所以B正确;尿素分解菌专以尿素为氮源,且其代谢产物使酚红变红,所以C正确;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又减少,所以D错误。
微生物培训试题及答案大全

微生物培训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微生物是指那些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它们包括哪些类型?A. 细菌和病毒B. 真菌和原生动物C. 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D. 只有细菌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微生物的特点?A. 体积小,面积大B. 生长快,繁殖迅速C. 代谢类型多样D. 需要复杂的多细胞结构答案:D3. 哪种培养基常用于培养大肠杆菌?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麦芽汁培养基C. 马丁培养基D. 马铃薯培养基答案:A4. 下列哪项是病毒的繁殖方式?A. 有丝分裂B. 二分裂C. 病毒复制D. 孢子生殖答案:C5. 在实验室中,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哪些?A. 高温干热灭菌B. 紫外线照射C. 化学消毒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6. 微生物的测量单位通常是________,它表示微生物的数量。
答案:菌落形成单位(CFU)7.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剂是________,它能够有效杀灭细菌、真菌和部分病毒。
答案:70%酒精8. 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包括形态学、生理学、________和遗传学等。
答案:生化学9. 在微生物学中,________是用来衡量微生物生长速度的一个重要参数。
答案:代时10. 微生物的热灭菌方法包括________和高压蒸汽灭菌。
答案:灼烧灭菌三、简答题11. 简述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答案: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发酵乳制品的制作,如酸奶、奶酪。
- 生产面包和啤酒,其中酵母菌发挥重要作用。
- 生产某些食品添加剂,如柠檬酸、乳酸等。
- 在食品保存方面,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抗菌物质,如乳酸菌产生的乳酸。
- 利用微生物转化原料,如将大豆转化为酱油和味噌。
12. 描述几种常见的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
答案:常见的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包括:- 在处理微生物时,始终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实验服、护目镜。
- 使用生物安全柜进行操作,以防止微生物污染和感染。
初三生物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试题

初三生物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试题1.属于发酵食品的是A.馒头B.鲜奶C.豆浆D.米饭【答案】A【解析】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故选A。
【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发酵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食品中,都是利用酵母菌发酵的一组是A.泡菜、酸奶B.泡菜、米酒C.面包、米酒D.腐乳、酸奶【答案】C【解析】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酿酒也要用到酵母菌,酿酒时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分解葡萄糖能产生酒精,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发酵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食品加工,都是利用乳酸菌发酵的一组是( )A.泡菜、酸奶B.面包、米酒C.泡菜、米酒D.腐乳、酸奶【答案】A【解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牛奶有一种特殊的风味,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菜的品质,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4.下列应用实例与必须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A.酿米酒——发酵技术B.金橘树上长柚子——组织培养技术.C.“多莉”羊的诞生——克隆技术D.培养抗虫抗倒伏的小麦一转基因技术【答案】B【解析】A、酿酒利用的是发酵技术,酵母菌发酵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故正确;B、金橘树上长柚子,可以利用嫁接技术,把柚子的芽或枝条做接穗嫁接在金橘树上即可,故错误;C、“多莉”羊的诞生,利用的是克隆技术,从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B)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并立即将细胞核除去,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此细胞称之为受体细胞,③利用电脉冲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融合,最后形成融合细胞,电脉冲可以产生类似于自然受精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使融合细胞也能像受精卵一样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从而形成胚胎细胞,---细胞核移植,④将胚胎细胞转移到另一只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C)的子宫内,胚胎细胞进一步分化和发育,最后形成小绵羊多莉,故正确;D、培养抗虫抗倒伏的小麦,利用的是转基因技术,把抗虫抗倒伏的基因转移到小麦的细胞内即可,故正确;故选B。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专题试题大全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专题试题大全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2017《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专题试题汇编1.微小的细菌和真菌是人类的好帮手。
人们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及其原理搭配不正确的是()A.酵母菌—酿酒—产生酒精 B.乳酸菌—生产泡菜—产生乳酸C.醋酸菌—制酱—产生醋酸 D.酵母菌—制作馒头—产生二氧化碳2. 以下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是()A.大肠杆菌B.酵母菌C.蘑菇D.木耳3.图中四种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的菌体由许多菌丝构成B.②④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C.①②③?多进行异养生D.④是动物病毒,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4.日常生活中对微生物的应用非常普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酿酒时要常开盖,保证酵母菌的活性,有利于酒精的形成B.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形成醋酸来制作醋C.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能杀死细菌,因此可以对患者大量使用D.腌肉长时间不易腐烂,是由于盐分多会抑制细菌的生长5.右图是细菌结构模式图,图中数字代表的结构名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荚膜②细胞膜③染色体④细胞质⑤细胞壁⑥鞭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⑥?D.②⑤⑥6.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又出现了“寨卡”疫情。
目前,寨卡病毒在14个国家和地区流行,其中巴西疫情最为严重。
截止2月底,我国已发现8例输入性病例。
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线粒体 B.只能寄生在动物体内 C.能够独立生活 D.没有细胞结构7.如图是巴斯德着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未打断瓶颈时肉汤变质的是乙瓶B.乙瓶和丙瓶中的肉汤变质的根本原因不相同C.此实验证明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的D.甲、乙形成了对照实验8.下列关于如图四种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④所示生物寄生在活细胞中B.人们酿酒、做面包离不开②?C.图③中细胞壁、细胞膜,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图中①②属于真核生物,③④属于原核生物9.[2016青岛]下列关于右图中三种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由[1]蛋白质外壳和[2]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必须生活在活的动、植物细胞内C.无叶绿体,营寄生生活 D.对所寄生的生物造成危害10.[2016济南]某同学尝试用鲜奶制作酸奶和用葡萄制作葡萄酒,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A.制作酸奶和葡萄酒用到的“菌”都能进行孢子生殖B.制作酸奶和葡萄酒发酵时都需要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C.制作酸奶前要对容器进行严格的灭菌消毒D.制作酸奶过程中要控制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11.[2016济南]微生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图①~④代表四类微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是细菌,主要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B.①与③细胞的主要区别是③具有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C.②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D.④所示生物营腐生生活,能产生青霉素12.【2016泰安】夏天,受潮的粮食和皮鞋常常发霉,这些霉菌是由哪种结构发育而来()A.孢子B.菌丝C.芽孢D.子实体13.【2016聊城】与新生儿小头畸形关系密切的寨卡病毒于2016年初再次引起全世界医学界的关注。
高二生物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答案】B【解析】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要先灭菌后分装,A错误;转换划线角度后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再进行划线,B正确;接种后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C错误;培养过程中一般要隔天观察一次,D错误。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名师】本题提醒学生要注意细节,如培养基的制备、灭菌的方法、接种方法的选择、结果的分析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学会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2.下列微生物的产物中没有菌种特异性的一组是A.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色素B.多糖、脂类、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C.核苷酸、多糖、维生素、毒素、抗生素D.核苷酸、维生素、多糖、脂类、氨基酸【答案】D【解析】对于不同的微生物来说,初级代谢途径是一样的,产生的物质也不具有特异性,而在不同微生物体内次级代谢的途径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产物也各不相同,表现出特异性。
色素属于次级代谢产物,A错误;抗生素属于次级代谢产物,B错误;毒素、抗生素属于次级代谢产物,C错误;核苷酸、维生素、多糖、脂类、氨基酸都属于初级代谢产物,没有菌种特异性,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到初级代谢产物是没有菌种的特异性的,而次级代谢产物有菌种特异性,并识记常见的次级代谢产物。
3.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及菌落观察与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1)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19 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19 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一、选择题1.(2012·北京高考·T5)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B.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C.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D.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精讲精析】选C。
具体分析如下:2.(2012·江苏高考·T21)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合理的是( )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过程和原理及注意事项。
【精讲精析】选A、B、C。
具体分析如下:二、非选择题3. (2012·江苏高考·T31)某研究组对籼稻开展了组织培养及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2,4-D常用于籼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对形态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为促进愈伤组织再分化,在配制分化培养基时需(填“升高”“保持”或“降低”)2,4-D的浓度。
(2)当籼稻愈伤组织在只含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培养时,出现具有分生能力的绿色芽点,但不能继续出芽,通常在培养基中添加,以促进幼苗形成。
(3)研究中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填下列序号)。
①绿色芽点细胞排列松散②刚融合的籼稻和稗草杂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③胚状体细胞中有叶绿体④分化的愈伤组织内各细胞的形态大小一致(4)经组织培养筛选获得的籼稻叶绿素突变体,其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显著大于对照,叶绿素总量不变。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0讲 微生物的利用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微生物的利用A组基础过关1.根据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脲酶降解尿素的反应式:。
(2)该实验分离细菌时用浓度为10-4和10-5土壤稀释液接种,更容易形成单菌落的是。
(3)A同学筛选出的菌落为150个,其他同学只筛选出50个,并且他在设计实验时并没有设置对照。
你认为A同学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如何设计对照实验排除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4)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怎样保证无菌?。
(5)有脲酶的细菌在生态稳态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1)CO(NH2)2+H2O 2NH3+CO2(2)10-5土壤稀释液(3)可能是土样不同,也可能是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方案有二:一是由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A同学一致,则证明无误,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A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配制有问题;另一种方案是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4)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
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移液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质、移液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5)如果土壤中有许多尿素,在自然界较高温度下会被水解,水解后的氨使土壤碱化,氨还与其他阴离子物质如S、C、N等形成化合物,则会使土壤板结。
有脲酶的细菌使植物废弃物和动物尸体降解,并利用了所形成的氨,有利于自然界中氮的循环解析脲即尿素,是蛋白质降解的产物。
有一些细菌含有脲酶可以分解尿素,利用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
本实验使用涂布分离法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用浓度为10-4和10-5土壤稀释液接种,更容易形成单菌落的是10-5土壤稀释液。
A同学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土样不同,也可能是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排除方案有二:一是由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结果与A同学一致,则证明无误,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A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配制有问题;另一种方案是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的利用探考情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点考向要求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素养要素难度1 微生物的培养培养基与纯化培养实验与探究2018课标全国Ⅱ,37,15分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中★★★2 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2019课标全国Ⅰ,37,15分中★★★分析解读本专题包括微生物的培养,特定微生物的纯化、计数等内容。
试题情境贴近生活、生产,考查利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目标微生物,以制备特定产品、治理污染等。
也有与传统发酵技术内容融合考查,试题难度适中。
复习时应注意:熟记微生物培养、纯化基础知识,通过剖析典型例题,构建微生物培养、筛选、计数题型的解题模板。
【真题探秘】破考点练考向考点一微生物的培养【考点集训】考向培养基与纯化培养1.(2020届甘肃天水一中月考,37,15分)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
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法进行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选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 ℃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
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选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④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
答案(2)①高压蒸汽灭菌有机碳②显微镜③细菌大量繁殖等量生理盐水低④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2.(2019新疆乌鲁木齐质检,37,7分)有机物M是一种难降解的有害污染物。
科研人员利用有机物M、磷酸盐、镁盐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出了能有效降解有机物M的细菌。
实验的流程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问题:(1)培养基中加入有机物M的目的是筛选,这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要的碳源来自培养基中的,实验中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是。
(3)培养一段时间后,应选择培养液中有机物M含量的培养瓶,将其中的细菌转为固体培养,图中采用了法接种,培养后可获得单个菌落。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处理后才能倒掉。
答案(1)能降解有机物M的细菌选择(2)有机物M好氧型(或需氧型)(3)最少平板划线(4)灭菌(或无害化)考点二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考点集训】考向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1.(2020届河北、安徽名校联盟联考,36,15分)黄曲霉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科研人员用黄曲霉素B1(AFB1)的结构类似物——香豆素(C9H6O2)筛选出能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筛选到AFB1降解菌,常从霉烂的花生、玉米和棉花中采样,原因可能是。
(2)筛选AFB1降解菌时,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是,加入琼脂的目的是。
接种后,培养基中AFB1降解菌的数量会逐渐。
(3)菌体对有机物的降解途径有胞外分泌物降解和菌体吸附降解两种,实验小组对降解菌的发酵液进行离心,分别用上清液和沉淀物制成的菌悬液降解AFB1,发现上清液中AFB1的残留率明显低于菌悬液。
①分析以上信息可知,菌体降解AFB1的途径主要是。
②经检测发现上清液中存在多种蛋白质,请设计实验验证蛋白质K是降解AFB1的有效成分,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实验材料:培养过降解菌的上清液、蛋白质K水解酶、含AFB1的培养液)。
答案(1)霉烂的花生、玉米和棉花中富含AFB1,可能含有较多的AFB1降解菌(2)香豆素作为凝固剂,制备固体培养基增多(3)①胞外分泌物降解②实验思路:取两试管编号甲、乙,分别加入等量的培养过降解菌的上清液,甲组加入适量的蛋白质K水解酶,乙组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将甲、乙组培养液分别加入含AFB1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检测AFB1含量(说明:写出实验组和对照组)预期结果:甲组的AFB1未被降解,乙组的AFB1被降解(或甲组AFB1的降解率小于乙组)2.(2020届四省八校联考,37,15分)某研究小组对自来水和污染河水水样中的大肠杆菌含量进行了测定。
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可选用伊红美蓝培养基。
该培养基除了为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水和氮源外,还要提供两类基本营养成分;制备该培养基时应在灭菌之(填“前”或“后”)调整pH至7.6,以满足大肠杆菌生长的要求;该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的作用是。
(2)研究小组使用“滤膜法”对污染严重的河流水体进行大肠杆菌活菌数的测定,需将水样进行适当稀释,如取水样1 mL加入 mL无菌水制备稀释倍数为10倍的稀释液,并照此依次制备更高倍数的稀释液。
取每个稀释倍数的菌液5 mL进行过滤,然后将滤膜放置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
如果经过培养后,稀释倍数为103倍对应的4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为43、47、42、48个,那么每升河水约含大肠杆菌个。
(3)用上述方法统计样本中菌落数时需要设置对照组。
若在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数平均数为4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请分析说明空白对照组出现菌落的可能原因:(答出三点即可)。
若将40(即46-6)个/平板作为实验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则该做法 (填“正确”或“不正确”)。
答案(1)碳源和无机盐(答不全不得分)前使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黑色,便于对大肠杆菌计数(2)99×106(3)培养基灭菌不合格、倒平板过程被污染、培养皿灭菌不合格等不正确【五年高考】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9课标全国Ⅰ,37,15分)已知一种有机物X(仅含有C、H两种元素)不易降解,会造成环境污染。
某小组用三种培养基筛选土壤中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目标菌)。
Ⅰ号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X(5 g/L)。
Ⅱ号培养基:氯化钠(5 g/L),硝酸铵(3 g/L),其他无机盐(适量),X(15 g/L)。
Ⅲ号培养基:氯化钠(5 g/L),硝酸铵(3 g/L),其他无机盐(适量),X(45 g/L)。
回答下列问题。
(1)在Ⅰ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
Ⅱ、Ⅲ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有机物是。
(2)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Ⅱ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X的细菌比例会,其原因是。
(3)Ⅱ号培养基加入琼脂后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若要以该固体培养基培养目标菌并对菌落进行计数,接种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4)假设从Ⅲ号培养基中得到了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且该菌能将X代谢为丙酮酸,则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为该菌的生长提供和。
答案(1)牛肉膏、蛋白胨X(2)下降不能降解X的细菌因缺乏碳源不能增殖,而能降解X的细菌能够增殖(3)稀释涂布平板法(4)能量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2.(2019课标全国Ⅱ,37,15分)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
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
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
回答下列问题。
(1)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氮源应该是。
(2)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
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
(3)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
若要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甲、乙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即。
(4)该小组将人工合成的一段DNA转入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能降解W的酶(酶E)。
为了比较酶E与天然酶降解W能力的差异,该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
①在含有一定浓度W的固体培养基上,A处滴加含有酶E的缓冲液,B处滴加含有相同浓度天然酶的缓冲液,C 处滴加,三处滴加量相同。
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
若C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
答案(1)W(2)乙乙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乙菌能降解W(3)将甲、乙菌分别接种在无氮源培养基上,若细菌能生长,则说明该细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4)①缓冲液②缓冲液不能降解W酶E 与天然酶降解W的能力相近3.(2019课标全国Ⅲ,37,15分)回答下列与细菌培养相关的问题。
(1)在细菌培养时,培养基中能同时提供碳源、氮源的成分是(填“蛋白胨”“葡萄糖”或“NaNO3”)。
通常,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其原因是。
硝化细菌在没有碳源的培养基上(填“能够”或“不能”)生长,原因是。
(2)用平板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平板(填“倒置”或“正置”)。
(3)单个细菌在平板上会形成菌落,研究人员通常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原因是。
(4)有些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需要经过处理,这种处理可以杀死丢弃物中所有的微生物。
答案(1)蛋白胨不同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最适pH不同能够硝化细菌可以利用空气中的CO2作为碳源(2)倒置(3)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不同种微生物表现出各自稳定的菌落特征(4)灭菌4.(2018课标全国Ⅰ,37,15分)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
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
回答下列问题:(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答出两点即可)。
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加入的显色剂是,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
答案(1)细菌选择(2)碳源、无机盐蛋白质、核酸(3)碘液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4)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5.(2018课标全国Ⅱ,37,15分)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