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透镜及其应用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
从这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
3、放大镜是,在使用放大镜时,必须要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才能看到立,放大的像。
4、幻灯机的幻灯片插在凸透镜的后面焦点略微远些的地方,这时银幕上所得到的像的性质是,。
5、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当物体到的距离时,能成,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使用照相机时,应将底片放置在。
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某同学测出他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12厘米,当蜡烛距透镜30厘米时,他看到倒立、的实像;当蜡烛距透镜20厘米时,他看到放大的实像;当蜡烛距透镜的5厘米时,他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7、小明将爷爷的老花镜放在太阳底下晒,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尺测得光斑到镜片的距离是66厘米,那么这副镜片的焦距是厘米,焦度是米,镜片的度数是度。
8、眼球好像一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9、正常的眼睛明视距离是厘米,近视眼要戴;远视眼要戴。
10、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
11、小宇为了探究课堂上学到的透镜知识,用一个凸透镜和一张纸做实验。
他把凸透镜放在太阳光底下,然后调整纸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纸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时测得纸到凸透镜的距离是8cm,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若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物体距凸透镜由40cm 逐渐减小到20 cm的过程中,要能在光屏上成像,必须将光屏逐渐凸透镜(填“远离”或“靠近”),他发现像逐渐(填“变大”或“变小”),像比物体(填“大”或“小”);当物体距凸透镜为4cm时,像比物体(填“大”或“小”)。
二、选择题12、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则一定是()A.正立的实像 B.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像D.倒立的像13、下列光学仪器,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的是()A.凹透镜B.平面镜 C.凸透镜D.凸面镜14、在放映幻灯时,要使屏幕上得到F的字母,则插入的幻灯片应是:A.B. C. D.F15、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C.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 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16.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厘米的地方,在离蜡烛45厘米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则A.凸透镜的焦距是80厘米,像是放大的 B.凸透镜的焦距是20厘米,像是放大的C.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像是放大的 D.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像是缩小的17、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2厘米处.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15厘米和6厘米处,则这两次成的像A.都是实像 B.都是放大的像 C.都是虚像 D.都是正立的像18、关于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成像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是正立的,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
光现象测试题及答案

光现象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这种现象的发现者是:A. 牛顿B. 爱因斯坦C. 伽利略D. 笛卡尔2.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A. 彩虹B. 透镜成像C. 影子的形成D.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变慢3. 光的三原色是:A. 红、绿、蓝B. 红、黄、蓝C. 红、橙、紫D. 绿、蓝、紫4. 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直线传播D. 光的吸收5.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光的反射现象?A. 镜子中的倒影B. 湖面反射阳光C. 光通过玻璃D. 光在金属表面的反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__ km/s。
7.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 光的折射现象中,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__________入射角。
9. 光的三原色混合可以得到__________色。
10. 光的色散现象中,红光的折射率__________紫光的折射率。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请简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2. 解释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已知光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2×10^8 m/s,求光在该介质中的折射率。
14. 假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入射角为30°,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求折射角。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A4. B5. C二、填空题6. 3×10^57. 激光准直、日食月食8. 小于9. 白10. 小于三、简答题11.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指的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激光准直、日食和月食等现象。
激光准直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通过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可以非常准确地指向目标,广泛应用于测量和定位。
七年级科学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km/s ,光年是 单位。
2、小孔成像说明光在同一种媒介中是 传播的。
3、早晨看到太阳从地平线刚刚升起时,实际上它还处在地平线的下方,这种现象是由于 造成的。
4、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20︒时,反射角为 。
反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5︒时,入射角为 。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90︒时,入射角为 。
5、物体与平面镜平行放置,若物体距平面镜1m ,像距物体 m ,若物体向平面镜靠近0.2m ,则像与物体相距 m 。
6、照相机的调焦并不是调焦距,而是用来调节 和 之间的距离。
7、红外线取暖器是利用了红外线的 特性来工作的;紫外线灭菌是利用紫外线的 强的特性。
8、在透明的玻璃板或塑料片上小心地滴上几一滴水,把它放在课本上,看到课本上的字 。
9、下图中,OA 、OB 和OC 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______是法线,反射角为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度。
10、显微镜和望远镜中都有两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 ,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信号,经过月球反射返回地球共需2.56秒,那么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 )A 、384105.⨯km B 、384108.⨯km C 、768105.⨯m D 、768108.⨯m 2、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B.人在河边看到岸边柳树的倒影C.阳光下树木的影D.插入水中的筷,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3、一束光线以3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A.100 ° B.120° C.140° D.160°4 )5、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
光现象和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

光现象和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100分)1、关于日食和月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B.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C.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D.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月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等于30°B.折射角等于50°C.NN′是界面D.MM′的右边是玻璃3、在河岸上用手电筒照向平静的河面,进入水中的光()A. 速度变小,传播方向不变B. 速度变小,光路向上弯折。
C. 速度变小,传播方向都不变。
D.。
速度变小,光路向下弯折。
4电影院放映电影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射到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B.银幕上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白色的银幕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 D.从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5、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几种光现象中解释正确的是()A.“湖光映彩霞”——光的折射现象 B.“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现象C.“风吹草低现牛羊”——光的直线传播D.“水中月,镜中花”——光的反射现象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B.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是90°C.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人离平面镜越远,在镜中所成的像不变D.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7.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 16cm C. 10cm D.20cm8.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 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9.如图2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10.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7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其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
A. 强B. 弱C. 不变D. 无法判断2.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当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光线会()。
A. 汇聚B. 发散C. 保持不变D. 无法判断3. 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其中物镜是()。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凸凹透镜D. 无法判断4.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凸凹透镜D. 无法判断5.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内时,成的是()。
A. 倒立的实像B. 正立的虚像C. 倒立的虚像D. 无法判断6. 照相机的镜头是()。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平面镜D. 无法判断7. 放大镜是利用()原理制成的。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平面镜D. 无法判断8. 近视眼需要佩戴()来矫正。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平面镜D. 无法判断9. 远视眼需要佩戴()来矫正。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平面镜D. 无法判断10.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时,不会形成像,因为光线()。
A. 发散B. 平行C. 汇聚D. 无法判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凸透镜的中心点称为________。
12. 凹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的。
13. 望远镜的目镜是________。
14.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
15.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___像。
16.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___像。
17. 近视眼的矫正原理是利用凹透镜的________作用。
18. 远视眼的矫正原理是利用凸透镜的________作用。
19.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外时,成的是________像。
20.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外,且距离焦点越近,成的像越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21. 请简述凸透镜和凹透镜在光学成像中的主要区别。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及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A.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C.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小明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
为了使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3.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A.潜望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4.关于实像与虚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B.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则不能C.实像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而虚像则不是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则不是5.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其中()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6、图3-2中正确表示了光通过透镜的是(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7.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平行光束B.一定是会聚光束C.折射光束比原光束会聚一些D.一定是发散光束8、下面关于凸透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凸透镜既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B、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投影机、照相机的镜头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D、放映投影时,在屏幕上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9.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
其中正确的是(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10.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 ,如图4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 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 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成的C .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D .蜡烛放在b 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 点成的像大11.小明在东钱湖畔看到:船儿在水面荡漾,鱼儿在白云中穿梭,青山在水中摇曳。
初二物理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测试卷

英杰辅导- 1 - (共4页)初二物理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测试卷(满分2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60分) 1.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 .花能发出黄色的光B .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C .花能发出白色的光D .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2.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 .立竿见影B .一叶障目C .鱼翔浅底D .三点对一线 3.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4.一凸透镜的焦点为F ,一凹透镜的焦点为F ’,让这两个透镜的一侧都正对着阳光,则在两透镜另一侧的焦点上,F 和 F ’的温度相比( ) A .F 点的温度较高 B .F ’点的温度较高 C .两点的温度一样高 D .无法判断 5.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虚像是人的幻觉,实像有实际光进入人眼B .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形成的光斑C .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D .光经过折射后总成实像,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总成虚像6.烛焰通过凸透镜后恰好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 A .光屏上仍能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 .光屏上仍能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 .透过透镜可以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D 、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才能成像7.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D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8.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 .蜡烛的正立像 B .蜡烛的倒立像 C .三角形光斑 D .圆形光斑9.物体距凸透镜30cm 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20cm 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A .放大的B .缩小的C .等大的D .无法判断10.电影放映机也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机器,若放映的电影胶片距镜头28厘米时,银幕上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镜头的焦距大约是( ) A .10 厘米 B .20厘米 C .30厘米 D .56厘米11.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 的凸透镜主轴上,分别离凸透镜20厘米、14厘米、6厘米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象、放大的实象和放大的虚象,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 为( )A .10cm >f >6cmB .10cm >f >7cmC .14cm >f >10cmD .20cm >f >14cm12.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荫的形成是由于(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漫反射C .光的折射D .平面镜成像 13.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B .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C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D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14.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 ) (b ) (c ) (d )A .(a )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b )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 .(c )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 .(d )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15.如右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B .甲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C .甲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D .甲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 16.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远处的物体透过物镜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B .远处的物体透过物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C .目镜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D .通过望远镜看远处物体视角变大17.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 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 .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C .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B .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D .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18.一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入射光的方向保持不变,转动平面镜的镜面,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 光线恰好成直角。
透镜测试题及答案

透镜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透镜的中心部分称为:A. 透镜的边缘B. 透镜的中心C. 透镜的焦点D. 透镜的焦距答案:B2.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A. 使光线发散B. 使光线汇聚C. 使光线平行D. 使光线折射答案:B3.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A. 使光线发散B. 使光线汇聚C. 使光线平行D. 使光线折射答案:A4. 透镜的焦距是:A. 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B. 透镜中心到光线汇聚点的距离C. 透镜中心到光线发散点的距离D. 透镜边缘到焦点的距离答案:A5. 透镜的焦距越长,其透镜的:A. 汇聚能力越强B. 汇聚能力越弱C. 发散能力越强D. 发散能力越弱答案:B二、填空题1.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外时,透镜会形成________的像。
答案:实2. 当物体位于凹透镜的焦点之内时,透镜会形成________的像。
答案:虚3.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当物体靠近透镜时,像会________。
答案:远离透镜4. 凹透镜成像的特点是,当物体远离透镜时,像会________。
答案:靠近透镜5. 透镜的焦距越短,其透镜的汇聚能力越________。
答案:强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答案:凸透镜使光线汇聚,而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2. 描述一下透镜的焦距是如何影响成像的。
答案:透镜的焦距决定了成像的放大率和成像距离。
焦距越短,成像放大率越大,成像距离越近;焦距越长,成像放大率越小,成像距离越远。
3. 为什么凸透镜可以作为放大镜使用?答案:凸透镜可以作为放大镜使用,是因为它能够使物体的光线汇聚在一点,形成放大的实像。
四、计算题1. 如果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物体距离透镜15厘米,求像距和成像的放大率。
答案:像距为30厘米,放大率为2倍。
2. 如果一个凹透镜的焦距是-15厘米,物体距离透镜20厘米,求像距和成像的放大率。
答案:像距为-10厘米,放大率为-0.67倍。
五、实验题1.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次月考 八年级物理试卷
本试卷共五大题,31小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
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 表面光滑的金属板
B. 正在发光的小灯泡
C. 小镜子
D. 晴天晚上的月亮
2. 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
A .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
B .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 .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D .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3. 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某中透明介质中,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折射光线和入射光
线的夹角为150°,则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是( )
A.40°和50°
B.50°和60°
C.30°和60°
D.60°和30°
4. 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1中,能正确表示其传播方向的是
( )
5.下现现象中不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钢笔错位 小孔成像
看水中的鱼 隔水看花 6. 放映幻灯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上”字,幻灯片的插法应选用图中的( )
7.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
A. 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B. 雨后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C. 在太阳光下我们看到红色的玫瑰花是因为它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D. 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发出不同的红外线实现电视机遥控的
8. 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的介绍有一项不切实际,它是( )
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A B C D 图1
B .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C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D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9.如图4所示,是我们从水面上方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
A .
B .
. D .
10. 下列有关红外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用红外线拍出的“热谱图”,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
B .在步枪的瞄准器上安装红外夜视仪,在夜间能捕捉到敌人
C .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长可以看到用红外灯来灭菌
D .红外线可以用来对仪器设备进行遥控
11.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
如图6所示。
则在光屏上( )
A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 .像距大于10cm 小于20cm
12. 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 移到距凸透镜18cm 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
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6cm
B .10 cm
C .16 cm
D .20 c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3.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的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水
中的白云是由于光的___射而形成的像,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____射而形成的像。
看到树
荫底下圆形的光斑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太阳的____像(“实”或“虚”)。
14. 当入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60°时,入射角为_____度;若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则
反射角为_____度;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30°时,入射角为_____度,若此时入
射角减小2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度。
15.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
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 现象;彩色电视机的丰富色彩画
面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色光的三原色分别是:____、____、____ 三种颜色。
16.把一个凸透镜放在太阳与白纸之间,调整透镜与纸间的距离,使白纸上得到一个最小、
最亮的光点,这时测得透镜与纸间的距离为12cm ,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
用这个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发现距离凸透镜26cm 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
像,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17.人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5米处,若人以0.5米/秒的速度向镜移动6秒后,人与镜中的
像距离为____________米,此时像的大小_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
18. 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 处,看到了自己在镜中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现象
而成的,他到镜中像的距离为____________m 。
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16分)
20. 如下图7,利用光的反射规律作出入射光线,并标明入射角i,反射角r :
图6
21.如下图8,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2.如下图9,完成光路图:
23. 如下图10,完成光路图:
四、简答题 (每题4分,共16分)
25.为什么小轿车的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
26.森林里能不能乱丢矿泉水瓶?请说出原因。
27.在漆黑的房间里用手电筒正对着墙上的镜子照射,从侧面看到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
28.夏天的清晨,花草的叶子上有很多晶莹的露珠,非常漂亮。
仔细观察会发现,透过这些露珠,叶子的叶脉都可以看得非常清晰。
这是为什么?
29所示的实验
(1(2
(3沿着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30.如图12所示,某小组用A 、B 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A 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B 蜡烛与A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
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选填“实”或“虚”)像,用光屏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____(选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31.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实验前,该怎样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14。
试在图上画出蜡烛,凸透镜,光屏的大致位置,并在图上标明物距、像距:(用下面表格中第2次的实验数据)。
(3)小王在图13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①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
②由实验知,当物距为40cm 时,光屏得到一个的______、_______实像。
③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 随物距u 的增大而 。
(4)由实验数据分析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
(5)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
答: 。
图12
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