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世界各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比较研究

世界各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比较研究

世界各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比较研究在现代社会中,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不同国家采用的收入分配制度也存在着差异。

本文将对世界各国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特点和优缺点,以期为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一、社会主义国家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国家通常采用的是“按劳分配”的原则。

即按照每个人所做出的贡献来分配收入,实现大体上的平等,最终达到阶级消失的目的。

例如,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实行的就是按劳分配制度。

当然,这个制度也存在着问题,如收入差距过大、劳动力市场失灵等。

二、资本主义国家收入分配制度资本主义国家通常采用的是“市场机制”的原则。

即按照市场需求和供给来决定收入分配,实现“自由竞争”,通过市场力量分配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

例如,美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就是市场机制。

但是,市场机制无法解决贫富分化的问题,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

三、福利国家收入分配制度福利国家通常采用的是“福利分配”的原则。

即通过政府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益,减少贫富差距。

例如,瑞士的收入分配制度就是福利制度。

但是,这个制度需要大量的预算,政府需要承担更多的经济负担。

以上三种制度各有优缺点,在现实应用中也体现出了不同的问题。

因此,对于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需要借鉴各种制度的优点,避免其缺点,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收入分配制度。

首先,应当加强社会主义本质的按劳分配制度。

通过推进的改革,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使更多的财富得到合理分配。

其次,应当借鉴福利国家制度,通过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来实现基本的收入分配平等和财富再分配。

最后,政府需要采用适当的政策手段来调节市场机制的影响,避免贫富差距过大,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

总之,世界各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优缺点。

而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也需要根据国情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使每个公民都能够分享国家经济增长的成果。

国内外居民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的综述与评价

国内外居民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的综述与评价

国内外居民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的综述与评价[摘要]收入分配理论研究是经济学长期关注的命题。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理论文献综述的居民收入分配理论研究,对收入分配理论的研究做了总结和评价。

[关键词]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国外理论1 收入分配国外理论述评1.1 西方古典经济学从价值理论的角度研究收入分配斯密是最早的分配理论和价值理论——古典分配理论和古典价值理论的创立者。

在《国富论》中,一方面,斯密将重点放在了研究国民财富的创造上,他重视分工、对外贸易、资本积累和“看不见的手”在增进财富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他提出了分配理论和具有明显二元性特征的价值理论。

李嘉图是古典分配理论和价值理论的完成者。

他不但在斯密的基础上,完成了更加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同时由于他把分配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课题,而且研究分配始终没有离开劳动价值论,李嘉图和斯密被马克思称赞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优秀的代表人物”。

萨伊把斯密的价值与分配理论中的非科学成分——斯密教条分离出来并加以发挥,放弃和否定了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效用论”、“生产费用论”和“供求论”混杂在一起的价值理论,也提出了被马克思深刻批判过的“三位一体分配论”。

1.2 新古典主义与结构主义关于收入分配理论的分歧新古典主义与结构主义关于收入分配理论的分歧在于两者对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机制有不同的认识。

新古典主义具有信奉市场力量的传统,其收入分配理论依据“涓滴效应”,即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效果可以通过市场力量自动地从高收入阶层向低收入阶层扩散,因此,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差距的长期趋势是逐步缩小的。

结构主义指出要素市场上存在着结构性非均衡的可能,认为发展中国家市场不完全将使得用于不同部门的资本和劳动,其各自收入会有很大差别。

结构主义通常强调,现有制度会使得与增长相伴随的不平等得以强化和持久化,其原因在于富人与穷人接近资本的途径有很大的不同。

此外,初始禀赋和关系的不平等将导致来自人力资本投资和迁徙的收益不平等以及就业准入障碍的差异,进而带来进一步的两极分化。

当前我国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综述

当前我国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综述
维普资讯


经 济 观 察 T E R T A O I N H O EI LH R O C Z



【 提 【 关键 词 】收 入 差 距 【 图分 类 号 】F 7 中 4 0
入 差距
原 因 经 济增 长 【 献 标 识 码 】A 文
差距 警戒线的 国际标准 ,是对许 多国家实践 经验的一
幅度提高 ,但收入差距也明显地扩大 。国内理论界对
这一 问题进行 了广泛而深入 的研究 ,现将近几年 的研
究 成果 作 一综 述

种抽 象概 括 ,具有 一般性 的意义 ,可以作 为描述 收人
分配差距的比较有效的分析工具。 第三种观点认为 , 国是一个 幅员辽阔 、 口众多 、 我 人
研 究综遣
■ 赵 振华
要 】本 文 对 近 几年 国内理 论 界 关 于我 国收 入 差 距 问题 的研 究成 果作 了介 绍 。
【 文章 编 号 】10 — 7 7 20 )5 0 4 — 4 0 8 14 (0 8 0 — 0 5 0
改革开放 以来 ,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 平有 了大

关于我 国收入差距 的警 戒线 问题
均质性很低的社会 , 没有必要机械地守住 0 . 4这条线。
第 四种 观点认 为 ,基尼 系数 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 必然联 系 ,也不存在 固定 的收入差距警戒线 ,同样 的 基尼系数在 不同国家甚 至同一 国家的不 同时期 产生的 影 响也不尽 相同。从各个 国家 的经验数据来看 ,不是 基尼系数越低越稳定 .即使超过 0 并不必然带来社会 . 4
意味着 出现 了两极分化 。国际上一般把基尼 系数大 于 0 . 4作为警戒线 。. 究竟存在不存在一条收入差距的警戒 线 ,我 国收入分配 的警戒线究竟划定为多少 ,理论界 有不 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 ,不同国家在不 同发展的历史 时

高校教师收入分配研究综述

高校教师收入分配研究综述
角度 , 分析研究型大学教师报酬制度 的效 率问题 .
在我国 ,效率优先 、 “ 兼顾公 平” “ 、按劳分配 、 多劳多得 、 优劳优酬” 是对新 的分 配制 度 目标追求与 效果评价 的通 用话语 .

收 稿 日期 :06 l 8 20 —0 一2
作者简介 : 李碧虹 (92 , , 17 一) 女 湖南省长沙市人 , 中科技 大学教育科 学研究 院博 士生 , 华 主要 从事教育 经济 与管理 、 高 等教 育管理研 究 .
关键词 : 高校教师 ; 收入分配 ; 综述 中图分类号 :24 F4 文献标 识码 : A
国内外对高校教师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 , 主要是伴随着教育经 济研究领域 的发展 而发 展的 , 它源于高校管理 中的实践 问题 , 上则 主要借鉴 经济学 、 理论 管理学的成果 , 并针对教育管 理的实际加 以选择 和创新 .
2O 06年 7月
J12 O u .0 6
文 章编号 :06 0 —0 2 4
.___
同 教 师 收 入 分 配研 究综 述 校
Cj
I 一 - _
李碧虹
( 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 院 , 华 湖北 武汉 摘 40 7 ) 30 4
维普资讯
第2卷 7
第4 期
吉首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unl fi o n e i N trl c neE io ) ora o s uU i rt a a i c dtn Jh v sy( u S e i
V0 . 7 No 4 I2 .
2 理 论 依 据
西方的个人收入分配沿用的是西方经济学体系的分配理 沦, 代西方 的收入分 配理论秉 承 了新 古典经 济学派 的要素 现 价值学说 , 为收入是生产要素的报酬 , 人收入是生产 要素的所 有者取得的要素报酬 . 认 个 个人 收入表现为 : 要素供给 者的收 入 由要素价格决定 , 于大学教师来说 , 人持 有的可以反映到人才市场的生产 要素 , 对 个 就是其所拥 有是人力 资本 . 西方各 在 国, 大学教师个人收入水平都取决于个人人力资本的价格 , 而这种 价格 , 又主要体 现在 大学教师 的职称上 . 因此 , 要素价 值 论和人力资本理论 , 是西方 国家高校教师收入分配的共同理论依据 . 当前 , 国外 以经济研究者的研 究成 为主流 , 运用 经济 学原 理来解 决 高校 报酬 问题 . 托 一代 理理论 、 委 动态激励 合 同理 论、 多任务代理 理论 被运用到对各种薪酬制度 的现象 和问题的解释和分析 中 , o e- ea&B ln运用代理理论分 析对大 G m zM j i ai k 学教师收入的影响因素 . H lso o t m&Ml o mr ir g m从多任务 代理理论 ( l. saet的角度 ]Gbos u h 从动态 激励 的 Muia gn) tt k , i n &M r y b p

收入分配问题研究报告

收入分配问题研究报告

收入分配问题研究报告一、引言收入分配是社会经济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合理的收入分配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而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则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公平的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存在的问题1. 收入差距扩大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伴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

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和个人收入差距均呈现较大的增长趋势。

这种不均衡的收入分配状况使得贫富差距逐渐加大,造成社会不稳定。

2. 收入来源不平衡我国收入来源主要分为工资收入、财产收入和转移收入等。

然而,工资收入在整个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财产收入和转移收入占比逐渐增加。

这种情况导致少部分人依靠财产和转移收入获取巨额财富,而大部分人依靠工资收入无法享受到合理的财富回报。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1. 产业结构失衡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严重失衡的问题,部分传统产业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而新兴产业又处于初期阶段。

这导致了就业机会的减少和工资水平的不稳定,进而造成了收入分配问题。

2. 政府政策不完善一些不完善的政府政策也是导致收入分配问题的原因之一。

部分政策偏向于支持特定领域和特定人群,没有充分考虑到整个社会的利益平衡。

同时,一些政策执行不力、监管不足,导致收入分配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四、解决方案1. 调整产业结构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就业机会的数量和质量。

同时,应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确保各个产业能够得到合理的发展和分配。

2. 完善税收政策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提高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比例,降低对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

通过调整税收结构,实现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3. 加强教育投入教育是推动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保障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

教育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教育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早在 1 5 年 ,库兹涅 茨创新 性地提 出经济发 5 9 展和收入 不平等 之 间的倒 U 理 论 。 这 一理论 已 经成 为许 多经 济学 文献 研 究 的主题 ,人 力 资本是 影 响经 济增 长 的重 要 因素 。后人在 库兹涅 茨倒 U 理论模 型 的基础 上 ,提 出 了对库 兹涅 茨倒 u 假说
的理论和 实证研 究 国外 有 关教 育程 度 影 响个 人 收入 分配 的研 究
文 献十 分丰 富 。早在 1 8世纪 ,亚 当 ・ 斯密 曾指 出, 学习是一种才 能 , 须受 教育、须进学校 、须做学徒 ,
明瑟 收入 函数应 用 于美 国以及少 数 其它 国家 中不 同 区域 间收 入不 均等 的 比较 分析 ,对每 一地 区 2 5 岁 以上 男性教育投 资对收入 的回归分 析表 明, 如果 学校教育 分布 的方 差越大 , 收入函数 中回归斜率 则 的大小估计 的收益 率越高 ,不均 等 ( 对数 方差)和
偏态 ( 由对数收 入分布 中的第三个动 差所测量 )也
所费不少,这样费去的资本,好像已经实现并且固 定 在学 习者 的身上 。这 些才能 ,对于他个人 自然是
财产 的一部分 ,对于他 所属 的社会 ,也是财产 的一
部分 。斯 密更强调在职 培训的作用 ,指 出一种 费去
许 多功夫和 时间才学会的需要特 殊技巧 的职 业 ,可 以说等于一 台高价机器 。学会这种职业 的人 ,在从 事 工作 的时候 ,必然 期 望 除获得 普通 的劳 动工 资
后 ,经济 学家 很 少关 注人 力 资本 对 劳动 收入 的影 响。这并 不代表 经济学家对 劳动收入 不感兴趣 ,而
是 在相 当长 的历 史时 期 内缺 少相 关 的调 查 数据 。

收入分配研究文献综述

收入分配研究文献综述

收入分配研究文献综述第26卷第3期2012年6月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Henan College of Finance &Taxation Vol.26.No.3Jun.2012[收稿日期]2012-04-03[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重点课题(A009)[作者简介]魏志甫(1974—),男,河南濮阳人,河南省财政厅助理研究员,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财政政策。

收入分配研究文献综述魏志甫(河南省财政厅政策研究室,河南郑州450008)[摘要]从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等三个方面,对国内学界关于国民收入分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财政;收入分配;综述[中图分类号]F12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793(2012)03-0005-09收入分配问题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

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收入分配的争论一直不断。

近些年来,在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收入分配差距等相关问题又成了当下国内学术界的热议话题。

笔者在此对近年来有关文献成果进行综述。

一、关于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认识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收入分配职能问题,西方学者研究得比较早,也比较系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著名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的“三职能论”,这一理论目前已基本成为全球财政学界的共识。

马斯格雷夫在1959年出版的《财政学原理》一书中系统阐述了财政职能理论,认为财政具有配置职能、分配职能和稳定职能三大职能。

后来,马斯格雷夫夫妇对这三大职能作了进一步完善,在他们合著的《财政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调节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使之符合社会上认为‘公平’或‘公正’的分配状态,此处称之为‘分配职能’”[1]。

我国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研究,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受当时历史条件所限,尚未正式提出收入分配职能这一名称,而就其实质而言,已有了公平收入分配的含义。

国内外研究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理论综述

国内外研究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理论综述
资 本 的 替代 弹性 。 D i w a n ( 2 0 0 0 ) 运用 1 9 7 5 -1 9 9 5 年 1 3 5个 国 家的数据分 析了资本积 累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 富国和穷 国基于各 自劳动和资本 比例差异 导致各 自劳 动收入 份额 的
新古典贸易理论认 为国际 贸易使各 国依 据 比较优势进 行 商 品 生 产 和 交换 , 并促 进 国 际分 工 和 专 业 化 。 由于需 求 的 变化导 致要素 的收入 份额改 变。H a r r i s o n ( 2 0 0 2 ) 和G l s c i n a ( 2 0 0 6 ) 均在其研究 中验证 了贸易理论对 近年来发达 国家中 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给出的理论解 释。 但该理论对于解释发展 中国家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适用性 目前还不明确 。 罗长远等 ( 2 0 0 9 ) 认 为 出 口对 于 劳 动 收 入 占 比的影 响 为正 但 并 不 显 著 , 并从外资在 中国出 口中所 占的比重 大幅上升和 中国出 口结 构向资本相对密集 的产 品转移方面进 行解 释, 说明其对劳动 收入份额 的影响并不符合 S t o l p e r - - S a mu e l s o n定理。 ( 三) 资 本 深 化 理论 D i w a n ( 2 0 0 0 ) 通 过分析 1 9 7 5 —1 9 9 5年 1 3 5个 国 家 的 数 据, 研究 了资本 深化对劳 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 发现发达 国家 的资本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 的影响显著但方向为负。 而在发 展 中 国家 , 这 一结 论 刚好 相反 。D e e r e u s e 等( 2 0 0 8 ) 运用 1 9 8 ( 卜
关键 词 : 国 内外 ; 劳动 收 入 份 额 ; 理 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