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修辞方法辨析(四)(互文、顶真、回环、层递)
[精品]修辞方法辨析(四)(互文顶真回环层递)
![[精品]修辞方法辨析(四)(互文顶真回环层递)](https://img.taocdn.com/s3/m/682dffd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78.png)
[精品]修辞方法辨析(四)(互文顶真回环层递)----15f664c2-6ea5-11ec-bd07-7cb59b590d7d[精品]修辞方法辨析(四)(互文、顶真、回环、层递)修辞方法分析(4)(互文性、真实性、循环和分层)修辞方法辨析(四)(互文、顶真、回环、层递)陛下的天堂互文【要点】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组合在一起,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识形态内容;换句话说,下面出现的单词在上面被省略,上面出现的单词在下面被省略。
它们是相互书写的,组合在一起时有意义。
这种修辞被称为互文性。
[功能]运用互文手法,能使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节奏明快。
【示例】当窗口管理云神庙时,镜子贴花为黄色。
(乐府诗集木兰诗)在岳母之前,齐吉为皇后服务。
(梅成奇发)不要担心天空,不要提前计划。
(贾谊《彭鸟颂》)秦朝,明月当空,汉朝闭关锁国,长征上的人还没有回来。
(王长岭走出要塞)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送瘟神》)(木兰)对着窗户和镜子梳头发和脸。
这个例子的意思是:齐岳的女儿吉在前后都服务。
这个例子的意思是:天堂的道路不应该担心或有预谋。
例如,秦朝明月和汉朝关隘,意味着抵御匈奴的长城建设始于秦汉,所以据说秦汉时月照关隘的场景已经是这样了。
虽然秦汉字面上属于越和关,但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是结合在一起的。
例的意思是:千村万户都是薜荔人遗矢、萧疏鬼唱歌。
【辨析】互文性与二元性的区别在于,互文性主要体现在意义方面(指相互书写、统一和意义);二元性侧重于句子结构的形式(两个结构相对对称的句子)。
大多数互文性不是二元性;大多数对偶也不是互文;如果又是互文,又是对偶,便是两种辞格的兼用。
顶真【要点】将上一篇文章的结尾作为下一篇文章的开头,并将其连接两次以上,以便相邻的句子、片段或章节可以被传递和重复。
这种修辞手法被称为定真,也被称为顶针或连珠。
[功能]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还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辞格之顶真与回环

总结 回环的表达作用:
1. 形式上整齐匀称,可以增加语言循环往复的情趣
美,使读者读起来不至于感到单调无味,减低兴趣。
2. 更好地表现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或相互 对立的关系,使读者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用回环论理,使人容易理解事物的辩证关系;
用回环抒情,使人感到深情无限;
用回环叙景,使人容易体会出景物间的联系。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属“回环”。 二是作用不同:“顶真”重在使语句连接 紧凑,生动流畅;“回环”重在表现两种 事理的相互关系。
如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江水,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运用的是“顶真”,诗句紧凑流畅。王 融的《春游回文诗》:“池莲照晓月, 幔锦拂朝风;风朝拂锦幔,月晓照莲 池。”诗中表现了“池、月”,“风、 幔”间的相互关系,是“回环”。我们 在阅读时要细加体味。
三、回环和对偶的区别
1. 回环修辞格与对偶修辞格这两者之间存在相似之 处,就是字数相等或相近,前后两项结构相同。 2. 回环着重于次序的不同,语序的颠倒,以此形成 一种循环往复的作用;对偶则着重于结构的严谨、 整齐,显示对称和谐之美。 3.回环所构成的两项,要求词语相 同;对偶则尽力避免词语的相同。 “猛犬不吠,吠犬不猛”,你知 道吗? (郭沫若《高渐离》)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唐·刘禹锡《乌衣巷》)
二、顶真赏析及顶真的修辞作用:
首先,看下面几个例子——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脑白金广告)
•生花走进农家,农家笑开花。(生花牌农用车广告)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需要口才。(《演讲与口才》征订 广告) 这几则广告词运用顶真的修辞方法,不仅如行云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辨析及运用总结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辨析及运用总结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用于表达思想感情,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说服力。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辨析和运用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在表达中常用某种具体的事物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事物。
比喻能够形象、生动地描绘事物,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比如:“她的眼睛像黑洞一样深邃”,这个比喻的意思是形容她的眼睛非常深邃。
比喻的运用需要遵循几个原则:首先,比喻的两个事物应该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样才能使比喻更加贴切。
其次,比喻要能够与上下文融合,不突兀。
最后,比喻的表达要生动、具体,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事物的特点和形象。
二、拟人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物体、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
通过拟人,可以使作品更具人情味、更加具有表现力。
比如:“春天醒过来了”这句话就是将春天拟人化,给读者一种春天焕发生机的感觉。
拟人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拟人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要太过牵强。
其次,拟人的表达要恰到好处,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以免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
最后,拟人还要注意与上下文和作品主题的契合度,不要突兀。
三、夸张夸张是指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通过夸张来渲染情感或增强表现力。
夸张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比如:“他高兴得像一只欢快的小鸟”,夸张地形容了他的高兴程度之大。
夸张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夸张要有一定的真实性,不能太离谱,以免破坏作品的真实感。
其次,夸张要与作品的整体风格和主题相互呼应,不要突兀。
最后,夸张要适度,不能过多使用,以免失去效果。
四、排比排比是指用相同的或相似的句式、结构来表示一系列事物或思想,通过排比可以使作品更具节奏感和力度感。
排比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作品的说服力和表现力。
比如:“天空中有星星,地面上有星星,人们的眼中也有星星”。
排比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排比的事物或思想应该有一定的联系,不能过于散乱。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看这里!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看这里!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下面具体说说。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
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三、夸张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
运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四、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常用的古文借代有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以部分代全体。
例如:“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鳞”是鱼的一部分,这里代指整体的鱼。
第二种是以特征代事物(人)本身。
例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布衣”本指没官职的人穿的衣服,这里代指平民。
第三种是以具体代抽象。
例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见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丝和竹来是制做两种乐器的原料。
因而可以代指乐器,这里代指音乐。
第四种是人名代本体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五、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顶真」

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顶真」顶真[定义] 后一句的开头的词语,正好是前一句的结尾的词语,使相邻的两个句子的后一句接踵前一句,形成文句上下相接、连续不断、环环相扣、尾首相继、层层深入的一种修辞方式。
又称顶针、继踵、联珠、链式结构。
[例释] 从顶真词语的数量看,有两种情况:(1)一次顶真。
后一句的开头的词语,正好是前一句的结尾的词语,上下句只有一次紧密相继,结构相对简单。
例1:赶上半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
(朱德《母亲的回忆》)例2:爱着,看山,山有情;看水,水有意;看人,人美丽。
(张玉庭《爱着》)例1后句的开头的词“衣服”正好是上句结尾的词“衣服”,两相紧接,强调衣服虽新,也是母亲一针一线手工缝制的。
例2后一个山-水-人,都紧接前面末字的山-水-人。
(2)多次顶真。
后一句的开头的词语,正好是前一句的结尾的词语,一句接着一句,上下句有多次的紧密相继,结构相对复杂了一些。
例3:有翼的床头仿佛靠着个谷仓,仓前边有几只缸,缸上面有几口箱,箱上面有几只筐,其余的小东西便看不见了。
(赵树理《三里湾》)例3后句的首字重复着上句的末字,连环套合,“仓”接“仓”、“缸“接“缸”、“箱”接“箱”,通过连续性的接踵,使语句结构严谨,把有翼房间的摆设由大到小、有条不紊地介绍出来。
按顶真的语意走向看,有两种主要类型:(1)意顺顶真。
特点是语意上由低到高,或由弱到强,或由小到大,或由少至多,或由浅至深,或由点到面,或由因至果,等等。
例4:说起我的股海生涯,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失败者。
………………总的说来我的炒股经验就是:短线不成做中线,中线不行做长线,长线不行作贡献。
(形而上下《大牛市中的“殉道者”》,北京《文摘报》2007年9月13日》例5:反正说的都离不开修沟,修沟反正是好事,好事反正得拍巴掌,拍巴掌反正就不会有错儿,是不是?(老舍《龙须沟》) 例4短线——中线,中线——长线,长线——作贡献。
尾首词语相继,层层连接不断,把炒股人无所适从的失败经历很有层次地展露了出来。
顶真和互文

顶真和互文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汉语言形式也自然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常见的修辞方法就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对比、引用、夸张、反复、设问、反问、通感、顶真和互文等十多种,其中顶真和互文两种修辞方法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以至于有些同学总也分不清楚,有时甚至把二者混淆。
其实,要辨析到底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方法并不难,我们要从辨析他们的定义入手。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顶真”的解释为:修辞方式,下一句开头的词语与前一句末尾的词语相同,使句子头尾相连,递接紧凑。
例如:“有翼的床头仿佛靠着个谷仓,谷仓前边有几口缸,缸上面有几口箱,箱上面有几只筐。
”这样看来,《木兰诗》中的句子“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就是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
“互文”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一种修辞方法,上下文各有交错省略而互相补充。
如“战城南,死郭北。
”意即战死在城南或战死在城北;“秦时明月汉时关”意即秦汉时期的明月和秦汉时的关隘。
如此看来,《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应当理解为:将士们从军十年,身经百战,有的战死疆场,有的凯旋归来。
注: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修辞手法辨析要点

修辞手法辨析要点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辨析它们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引用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来进行比较和描述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使描述更具形象感和生动感,进而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比如在描写美丽风景时,作者可以用“如诗如画”一词来形容,以突出其美丽和唯美的特点。
二、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物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类的情感、思维和行为,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深入人心。
例如,在描述夜晚的描写中,作者可以写道:“夜晚如一位沉默的守望者,静静地注视着大地的一切。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为了强调事物或概念的特定特征而进行的过分渲染的修辞手法。
通过夸张,可以将思想和感觉传递给读者,并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共味。
比如在描述一个人的胆小时,作者可以写道:“他胆子小得连一只蚂蚁都能吓得他跳起来。
”四、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来凸显其不同之处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可以加强作品的对比度和视觉效果,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例如,在描写对立的人物时,作者可以通过强调他们外表的不同或性格的对比来突出他们的差异。
五、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将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或表达方式在句子或段落中进行多次重复的修辞手法。
通过排比,可以增加作品的节奏感和冲击力,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比如在强调事情的重要性时,作者可以用排比的方式进行描述:“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激情和动力。
”六、讽刺讽刺是一种通过讽刺、嘲笑或嘲讽的方式来批评和揭示社会现象或问题的修辞手法。
通过讽刺,可以让读者对问题产生共鸣,并思考其中的深层含义。
例如,在描写社会弊端时,作者可以用讽刺的方式写道:“那些口口声声要解决问题的家伙,只会坐在电视机前抱怨,却从未为之付出过一份努力。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辨析

2.拟人:概念: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大:概念: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成心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衬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大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似也要晒化缩小夸大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大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概念:把构造一样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概念:字数相等,构造形式一样,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概念: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作用: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连续反复〕好似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间隔反复〕7.设问:概念: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成心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答复。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根底。
8.反问:概念: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认,用否认形式反问表肯定。
作用: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概念: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方法辨析(四)(互文、顶真、回环、层递)修辞方法辨析(四)(互文、顶真、回环、层递)陛下的天堂
互文
【要点】
两个或更多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相互拼合、共同地表达着一个完整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上文里省了在下文出现的词,下文里省了在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互文。
【作用】
运用互文手法,能使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节奏明快。
【示例】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乐府诗集·木兰辞》)
越女侍前,齐姬奉后。
(枚乘《七发》)
天不可在虑兮,道不可预谋。
(贾谊《鹏鸟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送瘟神》)
【说明】
例的意思是:(木兰)对着窗户和镜子梳理头发,修饰面容。
例的意思是:齐越女姬,侍奉在前后。
例的意思是:天道不可顾虑和预谋。
例秦时明月汉时关
的意思是:修筑长城以御匈奴,起于秦汉,故谓明月照临关塞的景象在秦汉时已是如此。
秦、汉虽在字面上分属月和关,而意义上是合指的。
例的意思是:千村万户都是薜荔人遗矢、萧疏鬼唱歌。
【辨析】
互文与对偶的区别是:互文主要是在意义方面(参互成文,
合而见义);对偶着重于语句结构形式方面(两个相对称的结构整齐的语句)。
大多数互文不是对偶;
大多数对偶也不是互文;如果又是互文,又是对偶,便是两种辞格的兼用。
顶真
【要点】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作用】
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还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示例】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白云歌》)
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鲁迅《祝福》)
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
(《阿Q正传》)
我们要造成民主风气,要改变文艺界的作风,首先要改变干部作风;要改变干部作风首先要改变领导干部的作风;改变领导干部的作风首先要从我们几个人做起。
(周恩来《在文
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说明】
上面四个例子里,都有两个以上相同的字或词语紧挨着,一个是前句的尾,一个是后句的头,上传下接,首尾蝉联。
运用顶真手法,要求能够反映客观事实相辅相成或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要单纯追求上递下接的形式,把顶真当作文字游戏。
回环
【要点】
用上句的末尾作下句的开头,又用下句的末尾作上句的开头,这两个句子或词组,后者是前者的倒文;后一句或几句是按前一句或几句倒着念回来。
这种运用词序回环往复,表现两种事物或事理的相互关系的修辞手法,叫做回环,又叫回文。
【作用】
加强语气,增强语言感染力,反映事物间的辩证关系,深刻有力地表达思想感情。
【示例】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
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
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苏轼《菩萨蛮》)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马在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总而言之,就因为先前可以动笔,现在却只好动笔,仍如旧日的无聊的文人,文人的无聊一模一样。
(鲁迅《醉眼中的朦胧》)
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近来呀,我越帮忙,她越跟我好,她越跟我好,我越帮忙,这不就越来对劲儿了吗?(老舍《女店员》)
摔碎了泥人再重和,再捏一个你来再捏一个我;哥哥身上有妹妹,妹妹身上有哥哥。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说明】
例后一句都是按前一句倒着念回来的,这是一种很工整的回文。
例、都是用上句末尾的词作下句开头的词,又用下句末尾的词作上句开头的词,是前后词的位置颠倒,例、、都是几个句子,后者是前者的倒文。
【辨析】
回环和顶真的区别:回环是颠倒上句变下句,颠倒下句变上句,有回环往复的特点,回环的各项是甲到乙,又从乙到甲的来回穿梭关系;顶真是上一句的结尾作后一句开头,有前后蝉联的特点,顶真的各项是甲到乙,乙又到丙的一直向前的关系。
层递
【要点】
按事物性状的大小、长短、高低、轻重、远近、难易、深浅等差别,有层次地去叙述、表达客观事物的层级性,逐层递增,或者逐层递减,这种手法,叫层递。
【作用】
能够使要表达的思想逐步加深,感情逐步强化,因而能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分类】
层递可以分为两种形式:1. 递升;2. 递降。
递降
【要点】
把事物按由大到小、由长到短、由高到低、由重到轻、由远到近、由难到易等次序说下去,这种修辞手法叫递降,又叫阶降。
【例示】
如果说在过去那种民政部下有些还可以谅解,那末现在继续说假话,就很不对了。
谁还要这样做,就是存心〈害党〉,〈害国家〉,〈害人民〉,〈害自己〉。
(聂荣臻《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从那以后,李发和只有自甘堕落,连报仇的火辣劲儿也没了,要不是碰上八路军、共产党,这一辈子也就算完蛋了。
可是当战士两年多,没有什么贡献,想起来真〈对不起革命〉,〈对不起上级〉,〈也对不起自己〉。
(刘白羽《无敌三勇士》)
高波屏住呼吸,把大肚匣子往上拨,拨了一下快慢机,静静地伏在地上,瞄准了匪徒的影子,心想:狗娘养的,让你们再靠近点。
〈十七步〉……〈十三步〉……〈八步〉……好!(曲波《林海雪原》)
〈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花香呀,沁满咱们的心肺。
(郭小川《祝酒歌》)
敬爱的周总理啊,如果能用我们来换取您〈一年〉、〈一月〉、〈一日〉,那怕是〈一分钟〉的复生,我们会争先恐后地献出我们的生命。
(童怀周编《天安门诗抄》)
【说明】
层递与排比的区别是:从形式上看,排比的特点是相似结构的排叠,而层递不要求语言结构相似不相似,即不受语言结构的约束;从内容上看,层递必须要求内容上的等次性,排比对内容并不要求等次。
阶升
【要点】
把事物按由小到大、由短到长、由低到高、由近到远、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等次序说下去,这种修辞手法叫递升,又叫阶升。
【例示】
一切内外黑暗势力的猖獗,造成了民族的灾难,但是这种猖獗,不但表示了这些黑暗势力的还有力量,而且表示了它们的最后挣扎,表示了人民大众逐渐接近胜利。
这〈在中国是如此〉,〈在整个东方也是如此〉,〈在世界也是如此〉(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声音〈开始是一个人的〉,〈以后变成几个人的〉,〈再以后变成几十个、几百个人的了〉。
这口号越来越洪大,越壮烈,越激昂,好象整个宇宙充满了这高亢的英勇的呼声。
(杨沫《青春之歌》)
不过要读者容易接受,也还得靠好的表现形式,还得在布局上、逻辑上再花些工夫,才能使文章的〈每一句〉、〈每一段〉、〈一直到全篇〉,一下子打进读者的脑筋。
(何其芳《曙光升起的时候》)
一九七六年十月。
早晨,那是多么好的一个早晨啊!〈曙光升起来了〉〈朝霞升起来了〉,〈红日升起来了〉!(徐刚《曙光升起的时候》)
第二天,新华社记者来访。
他见到了陈景润,谈了话,进他房间看了看。
回去就写出一篇报道,立即在内部刊物上发表。
其中,说到了陈景润的经历:他刻苦钻研的精神,重大的科研成果以及他现在还住在一间烟熏火烤的小房间里。
〈生活条件很差!〉〈疾病严重!!〉〈生命垂危!!!〉》(徐迟《歌德巴赫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