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水环境信息系统(最新最全)
水环境信息系统的技术体系

2003年08月SHUILI XUEBAO第8期文章编号:0559-9350(2003)08-0011-06水环境信息系统的技术体系禹雪中1,李锦秀1,廖文根1(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所,北京 100038)摘要: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内容体系以及结构体系,将水污染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引入到水环境信息系统中,结合水环境数据库,可进行区域水污染经济损失核算,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内容。
关键词:水环境;信息技术;内容体系;结构体系;水污染经济损失评估中图分类号:X143 文献标识码:A1 水环境信息系统概念水环境信息系统是应用性的发展领域,属于水信息学的学科范畴。
水信息学是研究与水环境相关数据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图形显示等的学科,它通过综合数学、计算机科学、传统水环境科学和工程学的方法,来揭示大量复杂的水环境规律,解决水环境问题。
水信息学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9年出现了Hydroinformatics的名称。
1991年M.B.Abbott教授的专著《Hydroinformatics: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Aquatic Environment》的出版标志了水信息学的正式诞生[1]。
水环境信息系统是为管理服务的,在水环境监测和调查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环境信息的采集、传递、存储、维护、分析的系统。
水环境信息系统作为水信息学的重要研究方向,由于几乎涵盖了水信息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包括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先进的数值分析方法和技术、控制技术和决策支持等,所以从其产生就受到重视,因此发展迅速、应用广泛。
2 水环境信息系统的意义2.1 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应用意义水环境的管理涉及到对大量业务信息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析,同时现代水环境管理模式必须应用相关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的信息,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可以实现对这些信息的有效利用。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最新最全)

2021/2/13
22
《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博帕尔农药厂的污染事故
1984年12月2日夜,在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博帕尔农药厂,由于管理 混乱,地下储罐中40吨用以制造农药的异氰酸甲 酯(剧毒、低沸点、易燃液体)渗进了水,毒液 变成气体,罐内压升高而爆裂外泄,当地居民70 万人中有20万受到影响,其中5万人可能双目失 明,到1989年2月,共有3300多人丧失生命。毒 气泄漏使大批食品和水源遭受污染,4000头牲畜 和其他动物死亡,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这是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污染事故。
不断有报道该地区受放射性伤害的人群死亡或患病、 患癌症的消息,伤亡人数不断扩大,该地区的生态 环境也遭到严重的破坏。
2021/2/13
24
《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莱茵河的污染
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公 司仓库爆炸起火,近30吨剧毒的碳化物、磷化物 与含有汞的化工产品随灭火机喷出液和水流入莱茵 河,其中有毒化学品达30多种,河内水生生物鳗 鱼、鳟鱼、水鸭、鸬鹚等大量死亡,沿莱茵河而下 150公里内大约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内河 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许多自来水厂和啤酒厂被 迫关闭。据专家们估计,由于有毒物质沉积在河流 底泥中,有可能使莱茵河死亡二十年。
9
《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资源与环境问题
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全球有1.25亿人口生活在污浊 的空气中;
全球12%的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24 小时就有150到2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全球有12亿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14亿人口的生活 环境中没有生活污水排放装置;
全球每年土壤流失达200亿吨; 每年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超过270万吨; 全世界的森林以每年46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
水环境保护 复习

第一章绪论1.1 水环境保护的意义、内容与任务1.水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与内容:(了解)①水环境的监测、调查与试验,以获得水环境分析计算和研究的基础资料;②对排入研究水体(称受纳水体)的污染源的排污情况进行预测,称污染负荷预测,包括对未来水平年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流域径流污染负荷的预测;③建立水环境模拟预测数学模型,根据预测的污染负荷,预测不同水平年研究水体可能产生的污染时空变化情况;④水环境质量评价,以全面认识环境污染的历史变化、现状和未来的情况,了解水环境质量的优劣,为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⑤进行水环境保护规划,根据最优化原理与方法,提出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要求的水污染防治最佳方案;⑥环境保护的最优化管理,运用现有的各种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
1.2 水体污染物及其危害1.污染物:水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包括能量),其含量变化过程中,凡有可能引起水的功能降低而危害生态健康,尤其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时,则称它们造成了水体污染,于是它们被称为污染物。
2.水体污染物的分类与来源:• 按属性分: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的污染物• 按污染源分布:点源污染物、非点源污染物3.水体污染的危害:好氧有机物污染、可溶性酸、碱和盐污染重金属污染、有毒化学物污染、悬浮固体污染、油类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
1.3 水文循环中水的污染与自净1.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水体功能受到破坏。
2.水体污染的原因:自然污染、人为污染(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对象)。
3.水体自净:排入水体中中的污染物质在随水体运动的过程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4.按照净化机制分类:• 物理净化过程• 化学净化过程• 生物净化过程5.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是表征水体自身调节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能力的参数。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精品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精品2020-12-12【关键字】方案、意见、情况、方法、条件、文件、效益、质量、计划、监控、监测、运行、问题、系统、平衡、合理、快速、持续、发展、建立、制定、提出、掌握、措施、规律、特点、支撑、稳定、基础、需要、环境、工程、资源、体系、能力、需求、方式、标准、结构、反映、设置、分析、保护、满足、规划、管理、监督、维护、支持、优化、调整、实现、实施、中心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人口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用水资源短缺,废污水排放不断增加,水环境急剧恶化等许多问题。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满足水资源管理中对复杂用水过程,不同用水目标、不稳定的自然来水条件、水体承载能力等及时作出科学决策的需求。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业务系统,涉及数据采集加工和决策,系统分为水资源调度管理和水环境监测与管理两大系统。
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侧重于水资源的管理,水量的计算和分配,用水过程的管理;水环境监测与管理系统侧重于水体的承载能力计算,水环境质量监测,纳污能力分析,污染源管理和事务处理。
功能结构见下图: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旱情、墒情监测子系统:通过遥感、遥测手段采集旱情、墒情数据,建立旱情、墒情分析模型,对的土壤的旱情、墒情进行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地下水动态监测子系统:根据地下水长观井的水位、水量、水质和地下水利用情况等实时遥测数据,建立地下水运动模型、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模型,地下水位及其变化作出反映并对区域水量平衡进行分析和评价。
★引水口水量监测子系统:对引水口的实时引水流量、日均引水流量、累积引水量等引水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传输。
★需水量统计:对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分别建立相应的需水预测模型进行计算。
★调度方案自动生成子系统:通过年度流域可供水量计算模型和调度方案自动生成模型体系的运算,得到各种不同的年度流域可供分配方案和水量调度方案集及其计算结果,从而为调度方案的最终确定提供支撑。
水环境智慧监测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水环境智慧监测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水环境智慧监测服务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水资源管理新模式,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智慧化水环境监控系统,实现智慧水资源管理,对于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这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设计1.系统架构设计水环境智慧监测服务系统的架构设计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该系统采用了分布式架构,主要分为传感器设备、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决策支持七大层次。
其中,传感器设备层负责水环境的各项监测指标获取;数据采集层负责传感器获取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存储于数据库中;数据传输层负责实现和网络相关的通信任务;数据存储层负责数据的高速存储和管理;数据处理层负责对数据进行清洗、处理、计算和分析;数据分析层负责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决策支持层负责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数据分析结果,供管理员做出决策。
2.系统模块设计系统模块设计是整个系统的重要部分。
主要包括传感器驱动程序、数据采集程序、数据传输程序、数据存储程序、数据处理程序、数据分析程序、决策支持程序等。
传感器驱动程序通过各种调用方式控制传感器采集数据,并进一步通过传感器模块接口封装出可被数据采集程序识别的数据;数据采集程序主要负责数据采集设备的管理、数据的缓存以及数据压缩和预处理等;数据传输程序主要负责将经过采集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存储层;数据存储程序主要负责将数据以可靠且高效的方式进行存储;数据处理程序主要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性检验和错误处理,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数据分析程序主要负责对数据进行挖掘、统计分析和建模;决策支持程序主要负责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图表的形式展现给管理人员,让决策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当前的水资源管理情况。
二、系统实现系统实现主要有三个方面:硬件设备实现、软件系统实现和人机交互界面实现。
1.硬件设备实现系统的硬件设备包括传感器设备、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传输设备。
智慧水环境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水环境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智慧水环境管理系统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环境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水环境,提高水环境的监测和治理能力,我们拟设计一个智慧水环境管理系统。
二、系统架构智慧水环境管理系统主要由监测传感器、数据传输设备、数据分析与处理平台和运营管理系统等组成。
1. 监测传感器:系统在水体污染源附近安装各类传感器,包括水质传感器、气象传感器、噪声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水环境的各项指标。
2. 数据传输设备:监测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将通过数据传输设备传输到数据分析与处理平台。
数据传输设备可以选择使用有线或无线传输技术,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与处理平台:接收到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后,数据分析与处理平台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生成报表和预警信息。
同时,平台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模型建立,为后续的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4. 运营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维护管理、数据监控与报警、用户权限管理等。
三、系统功能智慧水环境管理系统拥有以下主要功能:1. 实时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水环境的各项指标,包括水质参数、气象情况、噪声等,实现对水体污染情况的全面监测。
2. 数据分析与处理: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平台的功能,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预警与报表生成: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实时预警,一旦监测到异常情况即时发出报警信息,方便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
同时,系统还能够生成各类报表,以供管理者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
4. 运营管理:运营管理系统能够对系统进行全面管理,包括设备维护管理、数据监控与报警、用户权限管理等,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系统优势智慧水环境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实时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水环境的各项指标,及时掌握水体污染状况。
水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研究
水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研究1. 引言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水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污染问题,设计和建设一个高效的水环境信息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水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进行深入研究。
"""2. 水环境信息系统概述2.1 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定义与意义水环境信息系统是一个集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展示和决策支持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系统,旨在为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高效的决策依据。
它通过整合各类水环境数据,构建智能化、可视化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水环境信息查询、分析和决策支持服务。
2.2 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水环境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子系统:水质监测与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存储与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和系统运维与维护子系统。
这些子系统相互协作,共同实现水环境信息的高效采集、存储、处理和应用。
2.3 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水环境信息系统需具备以下功能:(1)数据采集与传输:实时采集各类水质监测数据,包括水量、水质参数等,并确保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数据存储与管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构建完善的数据库,便于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
(3)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预处理和异常值处理,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挖掘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
(4)决策支持: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构建决策支持模型,为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数据可视化与展示: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提高信息传递的直观性和便捷性。
(6)系统运维与维护: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处理系统中出现的问题,保障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
3.水质监测与数据采集子系统设计3.1监测站点布局与选择原则监测站点布局应充分考虑区域水环境特点,遵循科学、合理、全面的原则。
水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研究
水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研究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维持的重要基础,而水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则成为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对其设计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水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问题,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水环境信息系统的概念与作用水环境信息系统是以水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水资源的质量、量、流动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的系统。
通过水环境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管理,为水资源保护、污染防治、水质改善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现水资源信息化管理水环境信息系统可以将原本分散在各地的水资源数据进行整合和统一管理,实现对水资源信息的集中监测和管理。
通过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可以及时了解水资源的状态和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2. 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水环境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全面监测和分析,帮助管理者全面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流向情况。
通过系统优化和调整,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提升水资源保护水平通过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可以及时发现水体的异常情况和污染源,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护水资源的安全和健康。
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展示功能,也可以为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水资源保护的科学依据。
二、水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要点水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功能要求。
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系统功能的明确在设计水环境信息系统时,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功能和应用场景,根据用户需求和实际情况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数据处理流程。
系统的功能需要具有完整性和有效性,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
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是指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水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测、数据处理、分析、预测和预警,实现水环境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
目前,“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新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水环境监测的效率和准确度都大幅提高。
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水环境信息共享和交流。
通过建立水环境信息化平台,各地区和部门可以共享国内外各种先进的水环境监测技术和经验,提高水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度。
同时,互联网媒介的应用,如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可以将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公示,促进公众更好地了解水环境质量。
其次,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水环境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大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分析和存储,以更全面、系统、科学的方式展现水环境的状况。
尤其是在大环境、大趋势的分析和短期预测等方面,大数据技术更为重要。
再次,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水环境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等自动化设备,能够实现自动采集、传输水环境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以及通过现有的通信网络等技术,将数据实时传输到操作中心,实时监测、掌握水环境的实时动态。
最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水环境数据的预警和预测。
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可以预测未来的水环境变化趋势,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同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水环境预警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和预警水环境异常状况,及时发出报警信息,提高对水环境风险的管控能力。
综上,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水环境监测效率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未来,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研究,不断优化应用技术,更好地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
I和数据库技术的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 开发
I和数据库技术的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近年来,水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保证水环境的健康和稳定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数据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中,为水环境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了解决水环境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数据库技术,本系统设计和开发了一套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将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完善的水环境信息管理平台。
以下是本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情况的详细报告。
一、系统功能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水环境中必要的数据,包括水质、水流、温度等数据,并进行预处理。
2、数据管理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入数据库,进行数据清洗、过滤、分类和编码等操作,构建一个有序、严谨的数据存储系统。
3、数据分析模块:利用数据挖掘、数据科学等技术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提供数据分析报告和预测报告,为水环境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4、数据可视化模块:通过可视化和交互式的数据呈现方式,将复杂的环境数据信息处理成人们容易理解和使用的形式,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据。
5、系统管理模块:实现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包括类别管理、权限管理、用户管理等操作。
二、系统开发技术1、数据库技术:本系统采用MySQL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平台,利用数据库的高效性能和安全性,大大提高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数据采集技术:系统采用多种数据采集方式,如现场数据采集、水质自动采样器采集、传感器采集等多种数据采集方式,有效地保证了采集的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
3、数据分析技术:系统采用多种数据挖掘技术和模型算法,如聚类分析、回归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模型算法,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数据。
4、数据可视化技术:通过图形化和交互式的数据可视化方式,极大地提升了用户对数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系统开发工具:系统采用Java语言作为开发平台,采用Eclipse、MySQL Workbench等软件进行系统的设计开发,构建出一个稳定、高效、易用的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硫化物、氯化 物、总铬、六价铬、色度等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6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6.2 水体质量评价方法
1、水体质量评价标准
①《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6) ③《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④《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⑤《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6.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我国的水污染的特征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状况、居民生活生产习惯和我国工 农业发展的模式及现状决定了我国水污染的以下特征:
(一)污染不断加剧,水质恶化日趋严重
据2000年水质监测资料,全国河流水质在11.4万公 里评价河长中,Ⅰ类水河长占4.9%,Ⅱ类水河长占 24.0%,Ⅲ类水河长占29.8%,Ⅳ类水河长占16.1%, Ⅴ类水河长占8.1%,劣Ⅴ类水河长占17.1%。全国符 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58.7%。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6.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质监测的目的
(1) 对进入江、河、湖泊、水库、海洋等地表水体污染 物质及渗透到地下水中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 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 对生产过程、生活设施及其他排放源排放的各类废 水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依据。 (3) 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 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4) 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规划, 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 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 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6.2 水体质量评价方法
1、水体质量评价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域主要功能划分为五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 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 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 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 类别的,依最高类别功能划分。
受到污染的长江水域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水里的死鱼ຫໍສະໝຸດ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铁路桥 附近的 水更黑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桶中为被污染的井水
未经 处理 的高 浓度 生产 废水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无 奈的人 们在河 中取水 浇油菜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6.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的对象:水环境现状监测和水污 染源监测。 环境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西班牙被原油污染的海岸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受石油污染的小鸟》
南水北调工程源头丹江口水库污染触目惊心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被污染的渤海湾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被污 水环抱 的一个 个村庄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黑水从这里下泄
生 活 在 污 染 水 中 的 群 众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水体(water body) 】是水的集合体。包括 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 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水体是河流、 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冰川、海洋等 “地表储水体”的总称。
分类: 按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地表水、地下水) 按区域:指某一具体的被水覆盖的地段。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6.1 水体及水体质量
世界用水量的统计数据示意图
水资源现状(2)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 50 年来, 人类对淡水的消耗量增加了一倍。造成淡水紧缺的更重要的原因 是水污染十分严重。水不能循环使用,这是对水资源的最大破坏, 而且还直接危害了人类的健康。 1977年联合国“水”会议秘书 处发表公告,指出全世界40亿人口中有70%得不到安全的饮用水。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6.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我国的水污染的特征
(二)各流域水体自南向北水质逐渐变差 各流域片的水质状况是:内陆河片、西南诸河片、 东南诸河片、长江片和珠江片水质良好或尚可,符合和 优于Ⅲ类的河长分别占90.7%、83.2%、74.1%、74.0 %、63.1%;黄河片、海河片、松辽河片、淮河片水质 较差,符合和优于Ⅲ类的河长分别占46.7%、34.9%、 33.7%、26.2%。
饮用水 源地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6.1 水体及水体质量
续表3.1
必 测 项 目 水温、pH、悬浮物、总硬度、溶解氧、 透明度、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 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氰化物、砷、 汞、六价铬、铅、镉等 根据纳污情况确定 选 测 项 目 钾、钠、藻类(优势种)、 浮游藻、可溶性固体总量、 铜、大肠菌群等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唯一的河水也被污染
水资源 污染,生灵 涂炭,渔民 无鱼可打。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河流污染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云南滇池爆发蓝藻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湖泊富营养化造成的大面积水华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富营养化现象-赤潮
海底油田井喷造成的石油污染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6.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质监测的监测项目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分别规定的监测项目如下:
(1) 生活污水监测项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悬浮物、氨氮、总氮、总磷、阴离子洗涤剂、细菌 总数、大肠菌群等。 (2) 医院污水监测项目:pH、色度、浊度、悬浮物、 余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致病菌、细菌总 数、大肠菌群等。 (3) 地表水监测项目 (表3.1) (4) 工业废水监测项目(表3.2)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6.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污染原因
(1)工业废水:浑、臭并含大量溶解和悬浮的有机 质和无机质; (2)农地排水和水土流失:化肥、农药; (3)生活污水:有机质、肠胃病菌和寄生虫; (4)工业废渣的溶解; (5)大气污染物的降落:如酸雨。
2002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约631亿吨(不 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1.5%,生 活污水占38.5%。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6.1 水体及水体质量
表3.1 地表水监测项目
必 测 项 目 河流 水温、pH、悬浮物、总硬度、电导率、 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 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挥发酚、 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镉、石 油类等 水温、pH、浊度、总硬度、溶解氧、化 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亚 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 砷、汞、六价铬、铅、镉、氟化物、细 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选 测 项 目 硫化物、氟化物、氯化物、 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 总铬、铜、锌、大肠菌群、 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 铀、镭、钍等 锰、铜、锌、阴离子洗涤 剂、硒、石油类、有机氯 农药、有机磷农药、硫酸 盐、碳酸盐等
6.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体污染类型
化学型污染 系指随废水及其他废弃物排入水体 的 酸、碱、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造成的水体污染。 物理型污染 指色度和浊度物质、悬浮固体、 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物理因素造成的水体污染。 生物型污染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 虫等造成的水体污染。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湖泊、 水库
排污河 (渠)
底泥
砷、汞、铬、铅、镉、铜等
硫化物、有机氯农药、有 机磷农药等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6.1 水体及水体质量
表3.2 工业废水监测项目 (节录)
类 别 火力发电、热电 煤矿(包括洗煤) 焦 化 石油开发 石油炼制 制 药 监 测 项 目 pH、悬浮物、硫化物、砷、铅、镉、挥发酚、石油类、水温等 pH、悬浮物、砷、硫化物等 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氰化物、石 油类、氨氮、苯类、多环芳烃、水温等 pH、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石油类 等 pH、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 氰化物、石油类、苯类、多环芳烃等 pH(或酸、碱度)、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石油类、硝基苯 类、硝基酚类、苯胺类等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6.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我国的水污染的特征
(三)湖泊水库水体富营养化不容轻视 湖泊水质在评价的24个湖泊中,9个湖泊水质符 合或优于Ⅲ类水,4个湖泊部分水体受到污染,11个 湖泊水污染严重。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情况为: 太湖Ⅱ、Ⅲ类水质断面占12%,Ⅳ类水质断面占64%, Ⅴ类水质断面占12%,劣于Ⅴ类水质断面占12%;中 营养水平的水域占太湖总面积的16.5%,富营养水平 的占83.5。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6.1 水体及水体质量
续表3.2
类 别 水 泥 食 品 纺织、印染 造 纸 皮革及皮革加工 pH、悬浮物等 监 测 项 目
pH、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挥发酚、氨氮等
pH、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挥发酚、硫化 物、苯胺类、色度、六价铬等 pH(或碱度)、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挥发 酚、硫化物、铅、汞、木质素、色度等
6.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资源现状(1)
据统计地球上咸水占 97. 3 %,而淡水仅占 2.7 %。就这小部分 淡水中还包括人类目前尚无法利用的南北两极的冰山和冰河, 以及深度在 750m以下的地下水。因此,人类能利用的淡水还不 到地球总储水量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