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土地改革》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1949年至1952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土地改革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实生活,理解土地改革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社会变革的重要意义。
同时,学生应学会从历史事件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难点:土地改革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社会变革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土地改革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学生分组名单、讨论题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社会的变革。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土地改革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材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土地改革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土地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课土地改革知识点

第三课《土地改革》知识点
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读熟即可)
2.时间:1950-1952年底基本完成
3.地点:广大新解放区
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具体做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读熟即可)
7.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八年级-统编版-历史-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

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靠剥削为生,剥削的方
式主要是地租 富农 一般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自己参加劳动,但以剥削为其
生活来源的也有租入土地的,主要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
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 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 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 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这就是 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 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地主所有
农民所有
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地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 制度还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要实现人民真正当 家做主,就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同时,这 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全国约有3 500万人口的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 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 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 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经过民主改革,百万 农奴翻身当家做主。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所有权的改变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3课土地改革》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从农民的角度出发,描述了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的心情。
教材通过讲述土地改革的过程,展示了中国共产领导下,我国农民群众在土地改革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土地改革这一历史事件,部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表面认识,对其深层意义和影响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我国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土地改革对我国农村社会的影响,以及学生对土地改革深层意义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直观展示土地改革的历史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后,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土地改革对我国农村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八年级历史下第3课土地改革

八年级历史学科第 3 课土地改革姓名达标测评题(时间约5分钟)(要与同步结合起来使用,题目、题型要根据本节内容灵活把握)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前,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立即进行了()A土地改革 B镇压反革命C追歼国民党军队残余势力D社会主义改造2.建国初期,我国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权利是对土地有()A.使用权 B.管理权 C.经营权D.所有权3.建国初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法令是()A.《共同纲领》 B.中央人民政府公告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 [2008年吉林省]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A.完成土地改革 B.实现农业合作化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5.我国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在()A.1949年B.1952年C.1950年D.1951年6.土地改革是要改变()A.农民土地所有制B.地主土地所有制 C.土地私有制D.土地国有制7.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括()A.消灭了地主阶级B.巩固了人民政权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二.非选择题(内容小标题五号宋体加粗)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
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选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材料二:敬爱的毛主席:……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选自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2)阅读材料二,说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实现广大农民的梦想所采取的措施。
初级中学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3-4课重点

第3课土地改革1、土地改革的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起止时间:1950——1952年底3、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做法: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4、结果:到1952年底,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向地主缴纳的地租。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5、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进行了那些努力?各有何重要意义?(1)和平解放西藏。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2)抗美援朝。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共同奋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3)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一五”计划的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共19张PPT)

祖国大陆获得解放
彻底废除封建 土地制度
1952年 1953年
提高了国际地位
课堂 小结
土地改革
原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因 法 时 1950—1952年底 间 律 依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 据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容 意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 义 村生产力
随堂训练
1.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 正确的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确立 B.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 C.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C
2.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废除了( A.资本主义剥削土地制度 B.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土地私有制 D.封建剥削制度
)
B
3.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 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 件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B
1.土地改革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 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 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 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四川一个贫苦农民的住房
地主收租
这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
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
《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47年10月 1950年6月30日
斗争地主
新中国成立后发放的土 地证
土 改 纪 念 邮 票
土地改革中农民埋界 桩
迎来土改后第一个丰 收年
3.土地改革的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
少数民族地区外,全 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 土地改革。
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

材料三: 1949——1952年全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统计(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 棉花 油料 黄花麻 糖料 茶叶 水果
1949 11318.0 44.4
256.4 3.7
283.3 4.1
120.0
1950 13212.5 69.2
267.2 7.9
337.8 6.5
132.5
1951 14368.5 103.1 362.0 25.0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 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 年累月辛勤劳作的收获物大部分要 交租纳税,所得无几。
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通过“ 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 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 权。此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 口未进行土地改革。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中国农民的悲与喜
二、新中国农民的喜——土地改革的过程及意义
5 结果
1952年底 1950冬
全国大陆完成土地改革 (除部分少数民族外)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1950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改革法》
第3课 土地改革
二、新中国农民的喜——土地改革的过程及意义
6.意义
第3课 土地改革
材料一: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 面……腰杆子一下子硬起来了,走起路来抬头挺胸,扬眉吐气,真是心情舒畅, 干劲冲天。
第3课 土地改革
二、新中国农民的喜
——土地改革的过程及意义
归纳:土地改革的概况
二、新中国农民的喜——土地改革的过程及意义
第3课 土地改革
2.标志: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从“地主私有” 到“农民私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主阶级占 剥削与被剥削 有绝大部分 劳动成果
农民
平等
农民自己 占有 劳动成果
土 地 归 私 人 所 有
在土改中,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四川省 农民斗地主
在土地改革中, 给地主分上应得的 为什么给地主 一份土地,可以让 也分土地?为 他们自食其力;保存富 农经济,可以稳定城市 什么要保存富 中的民族资产阶级, 农经济呢? 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 地改革中的阻力
1949年与1951年粮食产量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49年 1951年 1949年 1951年
迎来土改后第一个丰收年
1. 建国后,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 地所有制的法律文件是 (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宪法》 2. 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 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 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 人(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占有80%
1.这是一种什么土地制度? 2.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危害,会产生什 么影响?
195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颁布,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类 别
名 称
不同点
土地 占有者 地主 阶级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相同点
产品分配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课外学史:
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 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 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是一个肩 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 我们的生产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 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栓着一头牛, 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 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 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 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恶霸,喜 儿获得翻身。
请回答: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 (2) 这种土地制度何时在我国彻底被消灭?标志是 什么? (3)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喜儿在1952年生 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第三课 土地改革
自主学习: 1、阅读第一段,了解土地改革前中国 的土地分配情况 2、土地改革的原因(1、2) 3、土地改革的地点、起止时间、法律 文件、内容(1、2、3) 4、阅读P13小字,了解土改得相关情况 5、土改的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
所占农村 人口比例
10%
地主、富农
贫、雇、中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