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会计准则执行的伦理机制
会计师的财务伦理

会计师的财务伦理伦理是指一个人在行为层面上遵循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在各个行业中,特别是会计行业,财务伦理是至关重要的。
会计师作为财务专业人才,有着重要的职责和影响力,其财务伦理的遵守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和整个社会的信任度。
本文将重点探讨会计师应当遵守的财务伦理原则及其重要性。
一、诚实和透明会计师的首要伦理原则是诚实和透明。
在处理财务信息和报表的过程中,会计师应当始终以真实和客观的角度对待数据和事实。
他们应当避免任何虚假陈述、隐瞒或歪曲财务信息的行为,确保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真实准确的反映。
只有如此,企业和投资者才能对其信任,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保密和隐私会计师在处理财务信息时,必须严守保密和隐私原则。
他们接触到的财务信息往往包含敏感的商业和个人隐私,必须保证这些信息不会被滥用或泄漏。
会计师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签署保密协议,确保企业和客户的利益得到保护。
三、专业素养和独立性作为会计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
会计师应不受个人和外界的影响,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
他们应当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遵守会计和财务准则,并在决策和意见表达时坚持独立的立场。
只有这样,会计师才能有效地履行职责,为企业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
四、遵守法律和规章会计师在处理财务信息时必须遵守当地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和审计准则。
他们不能逾越法律底线,不得参与任何违法或不道德的行为。
会计师有责任保持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及时更新和理解,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五、客观公正和职业道德会计师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遵循职业道德。
他们不应受到个人或经济利益的干扰,始终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财务信息和报表。
若遇到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情况,会计师应及时报告相关问题,并遵循相应的道德标准采取行动,确保违规行为得到纠正。
六、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除了履行自身职责外,会计师还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可持续发展。
他们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财务信息和报表的真实性,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伦理思考

作者: 闫明杰[1,2]
作者机构: [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出版物刊名: 财会通讯:上
页码: 107-11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9期
主题词: 会计准则体系 执行机制 伦理思考 国际会计准则 具体会计准则 市场经济发展 职业判断 财务披露
摘要:随着会计准则体系的逐渐完善,会计准则执行的地位日益凸显,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机制的建设应当并举(冯淑萍,2001),甚至由于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并不一定产生高质量的财务披露,从某种程度上讲,会计准则的执行比会计准则本身更重要(姜英兵,2004)。
我国2006年发布的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趋同,但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继续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趋同,2006至2014年3月,财政部会计司新发布了3个具体会计准则,修订了4个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处于频繁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会计准则中隐性知识的比重上升,原则性描述大量代替量化标准,需要会计准则执行人员予以更多的职业判断,而这些职业判断中则蕴含着伦理属性,会产生伦理效应。
会计伦理会计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和应用

会计伦理会计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和应用会计伦理:会计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和应用概述:会计伦理是指在会计专业领域内,会计师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规范。
会计伦理的遵守对于维护会计职业的声誉和信誉,以及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会计伦理的原则、规范和应用。
一、会计伦理的原则1. 诚实与正直原则:会计师应当诚实、正直地履行职业职责,真实准确地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并且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
2. 私密原则:会计师要对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文件和数据保守秘密,不得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
3. 对公众利益的忠诚原则:会计师应准确地报告和披露财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维护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4. 客观与独立原则:会计师应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受他人的压力和影响,遵守专业准则,不为私利而捏造、篡改或隐藏财务信息。
二、会计伦理的规范1. 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是全球会计师公认的伦理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会计师的职业行为。
例如国际特许公认会计师联合会(ACCA)和美国会计师公认协会(AICPA)等机构都制定了职业道德准则。
2. 职业准则和行业规范: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准则和行业规范,旨在规范会计师的行为和职业责任。
例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发布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等规范文件。
三、会计伦理的应用1. 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会计师在编制和审核财务报表时,要遵循准确和真实的原则,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2. 防止潜在的欺诈行为:会计师应识别潜在的欺诈行为,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并报告相关部门,确保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 维护职业尊严和信誉: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保持职业尊严和信誉。
他们应避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得参与任何违法、不道德的行为。
4. 建立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会计师应该秉持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和使命感,将企业和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论会计准则的伦理基础

论会计准则的伦理基础一项制度要想充分发挥规范效力,必须要合乎义理、符合公正性要求,会计准则亦是如此。
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是准则伦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这是因为,人们对准则的公正性要求起源于人们对准则经济后果的关注和要求。
换言之,准则具有经济后果的性质引发了人们对准则伦理问题的关注。
这样,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实际上同时涉及两个维度,即经济维度和伦理维度。
因此,仅仅从经济的角度来审视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制度是不够全面的,我们需要将视角向伦理道德维度延伸。
一、会计准则与伦理关系的探求关于会计理论(会计准则)与伦理关系,近年来是会计理论界讨论的基本话题,并鲜明地体现在实证会计理论与规范会计理论关于是否恪守价值中立这一争论上。
即便如此,主张恪守价值中立,认为伦理与会计理论(会计准则)分离,否认伦理与会计理论[会计准则)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实证会计理论,也未否认伦理与会计理论(会计准则)之间的历史联系以及伦理之于会计理论(会计准则)的先在性和基础性。
这是因为,从现实角度出发,会计研究过程不可能完全排斥价值判断,不可能不涉及是非、好坏及善恶等道德标准问题,所以,实证会计大师瓦茨和齐默尔曼承认:“研究人员在建立会计理论的过程中包括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理论模式的建立都会受到研究人员自身的价值观的影响”。
其实,会计准则制定者作为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双重人格,必然会在会计准则安排的各个环节和准则变迁的路径中体现出来,伦理道德在会计准则形成、变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笔者认为,会计准则在形式上虽然是规定各种会计关系的行为规则,是涉及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规范,但实质上是以一定的伦理规范的预设为前提的。
在会计研究历史上源远流长的规范会计理论就是一个典型的将伦理道德视为会计理论(会计准则)的根基,并以之来检验会计准则的正当性的理论体系。
因此,在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规范会计理论仍处在主导地位。
这一点可以从各国积极研究和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作为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逻辑和理论基础得到证实。
会计执行的准则制度

会计执行的准则制度会计执行的准则制度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原则。
准则制度的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可比性,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为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1.会计执行的准则制度的基本原则是:货币计量原则,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进行会计核算。
货币计量原则的适用可以使会计信息量化、计量和比较成为可能,方便进行决策分析。
2.会计执行的准则制度要求按照真实性原则进行会计核算。
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不能歪曲和虚假,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必须准确、完整地记录企业的经济业务,同时应当真实反映企业实质经济交易的本质。
3.会计执行的准则制度要求按照连续性原则进行会计核算。
连续性原则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假设企业会持续经营,并根据这一前提进行会计记录和汇报。
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保障企业核算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4.会计执行的准则制度要求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进行会计核算。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中使用历史成本作为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依据。
这个原则的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在发生交易时确定明确的计量基准。
5.会计执行的准则制度要求按照实物实体原则进行会计核算。
实物实体原则要求企业应当将其所有权和控制所有的经济资源都纳入会计核算,包括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
企业应当将经济业务按照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
6.会计执行的准则制度要求按照会计期间概念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期间概念要求企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会计核算,通常是按年度进行。
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使会计信息的统计和汇总更加方便,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权益的衡量。
7.会计执行的准则制度要求按照收益确认原则进行会计核算。
收益确认原则指企业应当按照收入实现的原则确认和计量收入,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公正。
企业只有在确认收入实现时才能计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会计伦理准则

会计伦理准则会计伦理是会计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规范着会计人员的行为和职业道德。
遵守会计伦理准则对于维护财务信息的准确性、透明度和公正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会计伦理准则,并探讨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一、诚实和诚信诚实和诚信是会计伦理准则的基石。
会计人员应该始终以真实、准确和可靠的方式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
他们应该避免任何形式的舞弊行为,包括虚报或隐瞒财务信息。
诚实和诚信是建立信任的基础,只有在有了信任的基础上,财务信息才能被正确理解和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诚实和诚信意味着会计人员需要遵守所有相关法律法规,并按照会计准则和规定的程序处理财务数据。
他们应该充分披露财务信息,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可理解性。
此外,会计人员还应该遵守保密职责,确保不泄露敏感的财务信息。
二、保持独立和客观会计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应该保持独立和客观的态度。
他们不应该受到任何利益冲突或压力的影响,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公正。
在实践中,保持独立和客观意味着会计人员应该尽量避免与客户或雇主有过于亲密的关系,不受外界影响。
他们应该遵循专业道德和准则,对待所有利益相关者平等,并不偏袒任何一方。
如果发现任何不当操作或会计欺诈行为,他们应该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查。
三、专业能力和持续学习会计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高标准和严格的要求履行职责。
他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日益变化的会计准则和法规。
专业能力和持续学习对于会计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他们应该参加培训课程、研讨会和行业会议,与同行交流经验并学习最新的会计理论和实践。
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并为公司提供更高质量的财务服务。
四、保护客户利益会计人员的首要责任是保护客户的利益。
他们应该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和有用的财务信息,以支持客户的决策和战略规划。
会计人员还应该积极介入客户的财务管理,为客户提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实现财务目标。
论会计伦理

论会计伦理作者:黄湘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25期一、会计伦理研究现状与理性价值期许(一)会计伦理研究现状现仅就作者视野所及,按照时间顺序列示部分文章如下:“会计伦理何去何从?”(李冬,2010)、“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伦理思考”(翟胜宝,2009)、“会计伦理社会学视角研究”(吴中春,2008)、“会计伦理建设研究”(白丽丽,2008)、“会计伦理教育:困境、目标及实现路径”(李志斌,2007)、“会计准则执行的伦理机制”(李志斌,2007)、“关于会计伦理的哲学思考”(朱光磊,2007)、“会计行为的伦理约束”(李志斌,2006,)、“会计造假行为的伦理学分析”(何小红,2006)、“会计伦理学:涵义、结构与研究方法”(劳秦汉,2006)、“论企业会计伦理建设”(王东艳、王蓉,2006)、“对会计诚信和伦理培养的理性思考”(徐敏娜,2006)、“论会计准则的伦理基础”(林钟高、韩立军,2005)、“会计与伦理的关系——兼论会计伦理和伦理会计”(张娟2004)、“伦理视角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邱玮玲,2004)、“会计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初探”(卢丽娟,2003)、“对企业虚假会计信息的伦理分析”(孙凤英,2003)、“论会计伦理规范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特征”(王开田,2002)等。
纵观相关研究成果,可发现以下特征:第一,作为会计行为约束系统的一个“新”要素,研究者对“会计伦理”普遍寄予厚望但未免预期过高;第二,研究者对“会计伦理”的概念系统及其预期功能的实现远未形成共识;第三,将“会计伦理”神秘化、肤浅化、与其他概念的同质化现象同时存在;第四,通过会计伦理来约束会计行为的路径描述过于笼统;此外,研究者的分布也相对集中。
(二)会计伦理理性价值期许会计伦理究竟能否根治“顽症”,怎样确定会计伦理的理性价值期许?这使笔者想到了美国精神病学教授尼斯(R.M.ness)与一位有院士头衔的生态学家威廉斯(C.C.Wiliams)合著的新书《我们为什么会生病》,书中介绍了撒拉纳克湖畔特鲁多医师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了解会计伦理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了解会计伦理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会计伦理原则是会计职业伦理的基石,对于会计从业者而言,遵守伦理原则是保证会计工作公正、透明和可靠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会计伦理原则,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诚实和诚信原则诚实和诚信原则是会计伦理的基础,要求会计从业者不得提供虚假、误导性的信息,并且要以真实、准确的方式记录和披露财务数据。
实践中,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财务报表制作准则,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此外,会计人员还需维护客户和雇主的利益,不得从中谋求私利或参与欺诈活动。
在公司的财务报告中,诚实和诚信原则的应用体现在诸多方面。
首先,会计人员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避免在不同期间或不同企业间进行虚假的利润和损失转移。
其次,会计人员应当正确处理企业的商誉、资产评估以及应收和应付账款等方面的业务,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信。
此外,在财务披露方面,会计人员也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披露的财务信息准确、完整、及时。
二、保密原则保密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财务信息时要保护客户和雇主的利益,不得将财务信息泄露给未授权的第三方。
在实践中,会计人员应当与他人签订保密协议,并建立起保密意识。
他们应采取措施,确保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的机密性,以防止信息被盗窃或滥用。
同时,会计人员还需警惕内部人员的不当行为,尤其是内部人员利用财务信息进行市场操纵或者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
三、专业行为原则专业行为原则要求会计从业者遵守职业行为准则,保持专业的水平和独立性。
在实践中,会计人员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和教育,保持对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更新。
此外,会计人员还需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不得接受可能对其独立性和诚信造成威胁的礼品或贿赂。
在与客户的合作中,会计人员还应当保持中立和客观,不偏袒任何一方。
四、责任和谨慎原则责任和谨慎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对其职业行为承担责任,并在核算和报告财务信息时保持谨慎。
在实践中,会计人员应当定期进行财务检查和审计,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与会计[收稿日期]2007-05-17[作者简介]李志斌(1973-),男,江苏江都人,南京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控制。
会计准则执行的伦理机制李志斌(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摘 要]会计伦理是会计与伦理交叉的边缘概念,它与会计道德和会计法规在概念和约束机制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会计伦理是新会计准则执行机制之一,其在会计准则执行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不尽如人意,较低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导致会计人员伦理方法论的错误,因此,建立和推行会计伦理机制尤为必要和迫切。
[关键词]会计伦理; 会计准则; 会计道德[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56(2007)07-0103-06Accounting Ethics Mechanism of Executing Accounting StandardsLI Zhi-bin(School of Business,Nanjing Universi ty,Nanjing 210093,China)Abstract:Firstly,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nd di fference among the accounting ethics,accounting morality and accountin g law.Secondly,the paper considers that accoun ting ethics is one of executi on mechanis m of accounting standards,and analyzes the i mportance of accounting ethics on executing accounting stly,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onstruct and implement the accounting ethics.Key Words:accounting ethics;accounting standards;execu tion morali ty一、会计伦理、会计道德和会计法规会计伦理是会计与伦理交叉的边缘概念,它与经济伦理、企业伦理和金融伦理一样,属于应用伦理的范畴。
但与经济伦理、企业伦理等专业伦理相比,会计伦理的研究还比较滞后,其原因有三:一是会计工作本身的技术属性和制度属性,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对会计核算技术和准则的研究;二是人们对会计伦理的认识不够全面,仅注重对作为市场中介的注册会计师执业道德和伦理的研究,而对广大企事业单位、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伦理研究甚少;三是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混淆不清,我国为数不多的会计伦理研究文献对会计伦理和会计职业道德基本不做区分。
劳秦汉(2006)认为,会计伦理学是一门以会计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即一整套有关会计道德的概念与判断、会计道德的目的和行为应该以及如何实现的会计道德理论体系。
卢丽娟(2003)认为,会计伦理学研究的客体是会计伦理,即会计道德,会计伦理学正是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对其进行道德思考的结晶。
张娟(2004)未对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进行区分,而是采用了 伦理道德 这一意义含混的名词。
王开田(2002)认为,会计伦理规范主要是指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它是对会计人进行规范的一种形式,其价值在于规范会计人的心理活动,以促使会计人自觉遵纪守法。
从我国现有的会计伦理研究文献来看,文献标题一般采用 会计伦理 ,而在行文论述时,会计伦理与会计道德概念常常交叉使用,基本不做区分。
那么,会计伦理与会计道德究竟是不是一个概念?它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些问题应该是研究会计伦理的首要切入点。
(一)道德与伦理施泰因曼和勒尔(2001)对伦理与道德的概念进行了区分,并详细说明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道德 一词(源自拉丁文)与 伦理 一词(源自希腊文)103原先仅仅是体现西方国家文化传统的一种语言遗产,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对其进行概念区分,而且这种区分也是必要的。
按照概念区分,道德是指一定文化界域内占实际支配地位的现存规范,伦理则是指对这种道德规范的严密方法性思考。
热罗姆 巴莱、弗朗索瓦丝 德布里(2006)从原始定义和特征的角度对伦理和道德进行了严格区别,认为伦理的基础是判断和行动自由,而道德的基础是为使社会接受而必须服从的一整套规范,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法规。
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道德与伦理的区别与联系。
施泰因曼和勒尔将道德理解为实际 存在 的实然状态,而将伦理理解为 应该 的应然状态,二者之间是存在距离的,这种距离正是伦理学批判和现有道德追求改进的空间。
道德是静态的现存规范,它往往被抽象为原则性的框架,作为规范人的行为的准则,以衡量行为的合理性;而伦理是反映思考和推理的过程,是对某一道德原则具体的批判性辩论过程,它是道德反思和改进的动态过程,重在分析行为过程以及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
(二)会计道德与会计伦理会计伦理既是一种专业伦理,也是一种职业伦理,是伦理学原理在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相对于法律约束而言,会计道德和会计伦理都是对会计行为的 柔性 约束方式,但二者是有区别的。
我国的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将会计职业道德概括为 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客观公正,保守秘密,诚实守信,坚持准则,提高技能,文明服务 ,这些职业道德均是原则性的目标框架,其对于会计人员在坚持道德要求时遇到 道德困境 应该如何思考及决策等问题是无任何帮助的。
也就是说,这些道德原则是很抽象的,难以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同时,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这些原则框架是外加的,过于抽象和空洞,这也是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贯彻不力的重要原因。
会计伦理是对具体会计行为过程中道德问题的合理性分析,是寻找解除 道德困境 的办法。
会计伦理从根本上反思现存道德规范的合理性,对会计行为和会计道德规范提出改进对策。
因此,会计主体只有掌握会计伦理的思考和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现存会计道德规范的合理性,逐步理解会计道德规范如何适用于具体会计行为,才能建立接受和遵守会计道德规范的思想基础,并逐步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成为分析会计行为 伦理困境 的工具。
由此,我们将会计伦理定义为:会计主体对自身会计行为、会计活动以及现存会计道德规范的分析和反思过程,这一过程对于优化会计行为的道德性和道德规范本身的合理性至关重要。
(三)会计伦理与会计法规会计伦理与会计法规也存在区别与联系。
会计法律调节的基础是政治权力,是 必需 的规范,其执行要依赖国家的强制力,属于 刚性 规范的范畴;而会计伦理调节的基础是价值取向和原则,是 应该 的规范。
会计法律规范是外加于会计主体的,而会计伦理是内在的自我约束。
会计法律规范的仅是会计行为,而会计伦理规范的范畴不仅包括会计行为,而且包含行为背后的意识。
法律是治标,伦理是治本,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构建我国已经颁布了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初步建立了准则规范体系,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政府对于准则体系所带来的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后果有很高的期望。
准则制定质量和准则执行质量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两大决定性因素,财政部经过严密的准则制定过程,保证了会计准则制定的高质量,这些过程包括专门课题起步、研究报告破题、广泛征求意见、充分的国际交流、实地调研测算、两则相互校正(王军,2006)等。
制定过程的细致、周到和公开、透明,决定了会计准则的高质量。
但是,从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还有一个转化过程,这就是准则的执行,也是较难控制的过程。
会计准则作为一项法规,其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五个方面构建其执行体系。
(一)会计准则执行的法律机制会计准则的制定和颁布机构是财政部,按照法律渊源分类,其应该属于部门规章的范畴,是多层次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法规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其他会计法规的执行情况会构成会计准则执行的环境因素。
会计法 是会计行业的根本大法,其第25条规定:公司、企业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
这里的会计制度泛指会计核算规范,应该包括会计准则。
会计法 还特别强调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据此可以推断,单位负责人是会计准则执行的责任104人,这就从法律层面保证了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
财政部制定、颁布的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是规范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文件,它为会计准则的执行提供了良好的内部执法环境。
总之,不能孤立地看待会计准则的执行,而应从整个会计法规体系协调实施的角度优化会计准则的执行。
此外,政府的执法检查也是法律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会计准则执行的行政执法机制行政执法机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以及由法律、法规授权或受国家机关委托行使相关行政执法权力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它是法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实现方式。
行政执法机制属于影响法律实施的体制因素,财政部作为会计准则的制定部门和会计工作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准则执行的重要性,同时充分估计到准则执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从政府的角度制定了一些有力的应对措施,对会计准则的实施进行了具体部署,包括高质量的培训、执行中的及时反馈和积极应对机制、多部门的联动监管和联合执法等(王军,2006)。
证监会、国资委、审计部门以及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都将在会计准则执行中发挥行政执法监督作用。
(三)注册会计师的鉴证机制被誉为 经济警察 的注册会计师,其在准则执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按照相关法规规定,注册会计师以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相应的职业道德水准为基础,站在独立、客观、公正的超然立场,对组织的准则遵守情况发表意见。
可以认为,注册会计师的鉴证机制是会计准则的核心机制,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的监督、管理。
(四)社会舆论监督机制社会舆论监督机制是更为广泛的一种执行机制,它既包括对企业执行准则情况的监督,也包括对法律机制、行政执法机制和注册会计师鉴证机制的再监督,主要是证券分析师监督和媒体监督。
证券分析师是会计信息链中的重要一环,他们作为专家对会计信息、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解读,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传播,会对社会公众产生较大的影响。
他们在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过程中,会对财务报告中可能存在的违规现象提出质疑。
姜英兵(2004)认为,独立媒体不能算作财务披露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媒体对经理财务报告行为的监管通常更直接,甚至在事件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时就可产生监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