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 第1单元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纤纤擢.素手。
(擢:伸出,抽出。
)B.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之后。
)C.今夜月明人尽.望。
(尽:都。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盈盈泣涕朝露中庭B.俗韵白霜蜡烛忧思C.倾斜尘杂脉脉札札D.轻烟嘉宾皎皎诸候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A.皎皎..(明亮)河汉女B.纤纤擢.(洗)素.(白)手C.泣涕.(眼泪)零.(落下)如雨D.盈盈..(清澈)一水间.(隔)4.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城无处不飞花(指春天的京城)B.迢迢牵牛星(遥远)C.中庭地白树栖鸦(即庭中,庭院中)D.盈盈一水间(形容饱满)5.对《十五望月夜》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洁美的意境之中。
B.“冷露无声湿桂花”会让我们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明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C.后两句的弦外之音是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二、填空题6.理清脉络。
1.《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分别以________、七夕节和________三个中国传统节日为写作背景。
七夕节是为纪念__________而设的节日,传统习俗有_________等。
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织女的悲伤与无奈,但是又希望人们是希望的,因此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来体现。
2.《十五夜望月》这首诗营造了_____________的环境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7.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___________________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dà mò yàn shān qiān chuí wàn záo qīng bái qīng qiūfěn gǔ suì shēn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写出下面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金络脑________②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③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④要留清白在人间________⑤任尔东西南北风________3.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李贺在《马诗》中描写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
描写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诗句是________。
(2)《石灰吟》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通过对石头不畏“________”和“________”,即使“________”也要留下清白的描写,赞颂了石灰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名句是:________。
(3)《竹石》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
诗人在赞美竹的________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________的高傲风骨。
4.课文综合回顾。
古人借诗表达意愿,表明志向。
诗人李贺以”________,________”表达建功立业的意愿;诗人于谦以“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身无论经受怎样严峻的考验,依旧视若等闲的态度;诗人郑燮以“________,________ ”表明自己顽强、高洁的心志。
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的词语的意思。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________(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同步课时练习共4套(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课时练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____”。
迢迢..牵牛星( tiáo tiáo zhào zhào )纤纤擢.素手( zhuózhái)脉脉..不得语(màimài mòmò )札札弄机杼.(yùzhù)二、比一比,再组词。
泣( ) 侯( )栖( )盈( )垃( ) 候( )牺( )盘( )三、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终日不成章.( )A.花纹。
B.条理。
C.佩戴在身上的标志。
D.诗、文、歌曲的段落。
2.泣涕零.如雨( )A.没有数量。
B.落下。
C.(草木花叶)枯萎。
D.某些量度的计算起点。
3.盈盈..一水间( )A.仪态美好。
B.清澈的样子。
C.动作轻盈。
D.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四、先解释加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御:诗意:2.中庭..无声湿桂花。
..地白树栖鸦,冷露中庭:冷露:诗意:五、对文中三首诗赏析不对的一项是( )A.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习惯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提倡简约。
日暮时分,皇宫只好分发蜡烛照明。
B.《迢迢牵牛星》中六个叠音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或写景,或描人,或叙情,生动传神,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三首古诗写的都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寒食》写的是清明节前1~2天的节;《迢迢牵牛星》写的是节;《十五夜望月》写的是节。
七、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结合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地白:尽:2.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第一句中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第二句中的“冷”字,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第10课《古诗三首》1.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一群小燕.(yān yàn)子飞过燕.(yān yàn)山山脉,飞向梦想起航的地方。
(2)战士们锻炼起来劲.(jìn jìng)头十足,将来一定是一支劲.(jìn jìng)旅。
2.比一比,组成词语。
络( ) 捶( ) 凿( ) 焚( )洛( ) 锤( ) 函( ) 烫( )3.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拟人B.比喻C.夸张D.排比(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4.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何当”的意思是( )。
A.何时将要B.什么时候C.当时(2)这两句诗中的“”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
“”象征受到了重用,“”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
(4)诗句的意思是(5)诗句赞美竹子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B.坚韧顽强C.硬骨头5.比较阅读古诗,选择恰当的诗句填空。
《马诗》《石灰吟》和《竹石》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远大的志向。
但表达的情感却又不同。
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坚守高洁情操的诗句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6.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石灰吟,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B.等闲:平常C.浑:浑浊(3)诗句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
(5)在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 )千锤万凿,(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留清白在人间。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练题含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航空王侯。
蒲苏文战鼓气棋棋兴影屋鸦二、用“√”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脉搏(mài bó)皎皎河汉女(jiǎo jiǎo)擢素手(zhuó zuó)XXX(zhá zhá)机杼(zhù zhù)含情脉脉(mò mài)五侯(hóu)栖息(qī xī)千里迢迢(zāo tiáo)三、填空1.《迢迢牵牛星》选自《诗经》。
此诗借民间传说中XXX、XXX被XXX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思念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遗憾。
2.《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XXX的诗作。
全诗前两句描写月亮的美丽,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
3.《寒食》是一首唐诗,诗中的名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家家户户都祭祖。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望君王家来,细雨如愁。
6.秋夜月明湿桂花,露凉不语梦华发。
四、写出下面诗句中划线的字的意思。
1)春城无处不飞花(到处都飞花)(2)寒食东风御柳斜(斜着生长)(3)盈盈一水间(满满一水之间)(4)泣涕零如雨(眼泪像雨一样落下)(5)脉脉不得语(眼神含情而无法言说)(6)纤纤濯素手(纤细的手洗洁白的衣服)五、品析句子。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诗使我想起牛郎织女的故事,类似的诗句还有“银汉迢迢两岸柳”。
2.纤纤擢素手,XXX弄机杼。
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比,描写了女子勤劳的场景。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诗写出了人们对思乡之情的共鸣,表达了思乡的无奈和苦涩。
六、课内阅读。
一)寒食唐]XXX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XXX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春天的景象,第三、四句写寒食节日的气氛,日暮汉宫传蜡烛则是转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课时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1)解释重点字词。
咬:坚劲:任:(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第二课时(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2)C(3)用拟人手法,很形象。
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
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同步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字词积累练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日暮汉宫传(chuán zhuàn)蜡烛,轻烟散入五侯(hòu hóu)家。
2.迢(zhāo tiáo)迢牵牛星,皎(jiāo jiǎo)皎河汉女。
二、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这篇wén zhānɡ()讲述了一个忧伤的故事,读着读着,他的眼里满是泪水。
此时,树上qī xī()的wū yā()啼叫起来,他想到自己的身世,禁不住低声kū qì()。
三、下列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迢迢牵牛星(遥远的样子。
)春城无处不飞花(指春天的京城。
)B.纤纤擢素手(伸出。
)泣涕零如雨(落下。
)C.中庭地白树栖鸦(白色的地面。
)札札弄机杼(织布机。
)D.皎皎河汉女(明亮的样子。
)脉脉不得语(相视无言的样子。
)语句应用练四、诗句品析。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这两句诗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描写的地点是__________,诗人透过“飞”字重点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景物来凸显季节特征。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所呈现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表达了大臣深受皇恩的感激之情。
B.表达了臣民对皇权的敬畏之情。
C.表达了诗人对天子宠幸之臣的愤慨之情。
D.表达了臣民对皇恩的渴望之情。
3.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去”在这里的意思是“距离”,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两位主人公隔河相望的情景。
B.“清且浅”说明河汉并不深广,诗人对两位主人公不能相遇充满了疑问。
C.“复”在这里的意思是“又”,写出了诗人对两位主人公不得相见的慨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10课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网络烟山风古岁深坚径粉韶千锤万凿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___(阳)持(久)函(谷)河(流)三、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又)经过烈火焚身,(更要)粉骨碎身,(才能)要把清白留在人间。
四、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何当”的意思是(A)何时将要。
2)这两句诗中的“金络脑”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
“快走”象征受到了重用,“踏清秋”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2.千磨万击还坚劲,___东西南北风。
1)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锲而不舍”。
2)诗句的意思是:经过千锤万凿的磨练,竹子仍然坚韧不拔,无论是东风、西风、___还是北风都无法动摇它的坚定信念。
3)诗句赞美竹子坚韧顽强的精神品格。
五、默写___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___东西南北风。
六、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___在《马诗》中描写环境的诗句是“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描写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诗句是“大漠沙如雪,___似钩。
”2.《石灰吟》是明代诗人___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身”,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化尽”、“消魂”的品质,抒发了诗人爱国的思想感情。
名句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3.《竹石》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
诗人在赞美竹的坚韧顽强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高傲风骨。
七、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___。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浑:浑浊。
3.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hàn ɡōnɡ wáng hóu pǔsù wén zhānɡ
kū qì qī xī qīnɡyínɡ wūyā
二、用“√”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脉搏(mài mò)皎皎河汉女(jiāo jiǎo)擢素手(zhuó zu ó)
札札(zhā zā zhá)机杼(zhù zù)含情脉脉(mò m ài)
五侯(hòu hóu)栖息(qī xī)千里迢迢(zāo ti áo)
三、填空
1.《迢迢牵牛星》选自________。
此诗借民间传说中_____、_____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______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______。
2.《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_____的诗作。
全诗前两句_____,后两句抒发了诗人____。
3.《寒食》是一首___诗,诗中的名句是:____,____。
4.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
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
5.___,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____。
终日不成章,____。
河汉清且浅,____?盈盈一水间, _______。
6.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四、写出下面诗句中划线的字的意思。
(1)春城无处不飞花()(2)寒食东风御柳斜()
(3)盈盈一水间()(4)泣涕零如雨()
(5)脉脉不得语()(6)纤纤濯素手()
五、品析句子。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诗使我想起_______的故事,类似的诗句还有“______”。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描写了_____________。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诗____写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一)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