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教材

合集下载

地下空间课程设计

地下空间课程设计

地下空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下空间的定义、分类和利用,掌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地下空间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前景;3.掌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分析地下空间的利用价值和可行性;2.能够运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方法进行设计和规划;3.能够提出创新性的地下空间利用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地下空间的认知和兴趣;2.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下空间的定义、分类和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引言:介绍地下空间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对地下空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地下空间的利用:介绍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前景,分析地下空间的优势和挑战;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讲解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如立体空间布局、安全性、环保等;4.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法:介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法,如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地下仓储等;5.创新案例分享:分享一些国内外地下空间利用的创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具体运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地下空间的定义、分类和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用于分析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前景,激发学生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思考;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享地下空间利用的创新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地下空间利用的价值和可行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城市地下空间利用》;2.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和报告;3.多媒体资料:地下空间利用的图片、视频等;4.实验设备:地下空间模型、沙盘等。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第二章PPT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第二章PPT

(4)图中A-F各城市,由于 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冬季 采暖季长,又以重工业最为 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大气 污染 最为突出。
(5)从以上事例,可以总结 得出,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 明显的地域 性特征,这主要 是由于各地区的社会经济不 同,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差 异所致。
❖目标:
建立一个健康、合理的人类可持续发展 模式----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解决人类 生存危机。
耕地减少: ❖ 国土资源部公布全国城镇存量建设用地专
项调查结果,截至2004年底,全国城镇规划范 围内共闲置、空闲、批而未供土地近400万亩。
❖ 国土资源部介绍,从1996年到2004年,全 国耕地减少1亿多亩;与此同时,大量土地被粗 放利用,甚至浪费.
人类工程活动沙 新形成的沙丘 漠化趋势增强
追求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提高。
❖ 18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代,随着生 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创造的财富成倍增加,生 活日益舒适;但人口迅速增加,资源剧烈消耗、 环境严重污染,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导致生 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生存。所以:
❖“可持续发展战略”――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 和发展大会提出
④温室效应,臭气层空洞扩大:
温室效应:是由于能原过度消耗,导致地球表面气温上 升,全球变暖,冰川后撤,海平面上升。 ❖ 臭气层空洞扩大:煤、石油过度消耗是温室和酸雨形成 的元凶,加速臭气层的破坏――使地球失去了保护。酸 雨面积超过国土40%,南方城市81.8%出现过酸雨。 ❖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四年以来,南极上空臭气 层空洞面积扩大一倍,大约为2000万km2,并有消失的 可能。 ❖ 臭气层是人类的保护伞;酸雨危害人体健康、损害生态 系统、导致土地酸化、影响建筑材料和结构寿命。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考古学家们证明山洞是我国原始居民的最初住所。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有许多适合 古人类居住的山洞。 例如河南安阳小南海遗址, 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马坝人遗址和贵州黔西观 音洞遗址等。其中最著名最早的原始人类住所要数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 洞穴。 北京人大约生活在四、五十万年以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山洞四面环 山,洞穴东西长 140 米,南北可达 42 米。由于洞穴是自然形成,因此洞穴往下 逐渐缩窄, 洞壁凹凸不平。洞内遗留有厚达 40 多米的堆积物,其中有 6 米是北京人用火的遗迹。遗迹 里有木炭碎块和大量烧过的碎骨,是北京人烤食猎物和取暖的 遗迹。洞穴原来有洞顶,由 于长期的风吹雨淋,洞顶内面不断坍塌,现在只保留一小部分洞顶的残迹。可见北京人在这 洞穴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北京人遗址的发现, 是原始人类最初在山洞里居住的最有力的证 据。
* 1613 年英国建成伦敦地下道 * 1681 年 170m 长地中海比斯开湾连接隧道 * 1863 年英国在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 ――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有 100 多个城市有地铁,总长约 5000km * 20 世纪世界大城市出现地下空间开发与综合利用热: 主要有:地下存储库、停车场、商业街、娱乐建筑群、交通
2、 古代时期:公元前 3000——5 世纪 特征:铜、铁器时代,生产力发展很快,以地下陵墓工程为主。 考古:罗马:地下输水道和贮水池(公元前 312-226) 埃及:巴比伦河隧道(公元前 2000 年)
1
中国: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公元前 206 年) 3、 中世纪时期:5 世纪——14 世纪 特征:地下粮仓和文化石窟 历史:欧洲:经历了千年的文化低潮,地下工程处于停滞状态 中国:军事地道、粮仓(隋朝 7 世纪洛阳 600×700 m 2 粮仓 200 多个) 4 世纪佛教传入后建成了云冈、龙门、敦煌、响堂山 四大石窟。 4、 近代时期:15 世纪-现在 特征:地下建筑、城市交通、空间综合利用开发 发展:下列因素使地下工程迅速发展 (1)15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产业革命、科技发展 (2)17 世纪炸药的使用 (3)18 世纪蒸汽机的出现

地下建筑结构教案

地下建筑结构教案
5、防空地下室的主要口部构件与构造要求1.0学时
教学方法
1、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
2、黑板画图辅助讲解
3、提问启发
教具
电脑、数字投影仪、屏幕(多媒体教室)
过程提问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统一回答,每学时大约提出2~3个问题;
2.教师提出问题,抽1~3个学生单独回答,一般每学时1~3次;
课后总结
用5~6分钟小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2.中间支承柱的结构形式、施工做法及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
教学进程
1.概述. 0.5学时
2.地下连续墙1.0学时
3.中间支撑柱1.0学时
4.逆作法施工的连接接头1.0学时
5.逆作法地下室结构的浇筑0.5学时
教学方法
1、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
2、黑板画图辅助讲解
3、提问启发
教具
电脑、数字投影仪、屏幕(多媒体教室)
教学重点
1.地下连续墙的主要设计内容和地下连续墙兼作外墙时的内力计算方法;
2.中间支承柱的结构形式、施工做法及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
3.墙段之间、墙与梁之间、墙与底板之间、中间支承柱与梁之间等的连接接头的构造及特点。
4熟悉逆作法地下室结构的浇筑方法
教学难点
1.地下连续墙的主要设计内容和地下连续墙兼作外墙时的内力计算方法;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第3章教案
学生专业班级
轨道班
教学内容
第三章地下结构可靠度理论
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
(1)熟悉地下工程结构分析的不确定因素、地下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原理及特点;
(2)熟悉结构极限状态、结构可靠度、结构可靠指标等墓本概念和极限状态方程的表示方法;
(3)了解地下工程结构可靠指标的近似计算方法,包括一次二阶矩法、验算点法、JC法等;

第一章:1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过程

第一章:1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过程

地下空间权
1.地下空间权的定义
即“于地中横切一断层而享有的权利,或
者说是土地地表下一定范围内空间的权利”。
2.地下空间的供地方式 (1) 单独建设的地下工程 (2) 结合地面建筑一并开发建设的地下工程
地下空间权
3、地下空间的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权属确定
单独建设的地下工程一 般来说产权没有争议,地
下土地使用权的范围是地
其收入纳入物业费一并管理使用。
大连典型案例
由物价局核定售价时:将地下停车场的成本分摊至总房价中, 应视作全体业主共有;但由于当时出售车库、车位的行为很
少,故矛盾不突出
开发商自由定价后:大连软件园某小区因停车位的归属及使 用问题,小区业主与开发商发生了纠纷,由于发生纠纷时较 早,车位使用不饱和,故比较容易协商。经过协商最终达成
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陈俊涛
LOGO
第一章 地下空间开发的发展
第二章 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
主 要 内 容
第三章 地下空间开发的特点 第四章 地铁的发展和艺术
第五章 地铁的意义和规划 第六章 地铁的结构和风貌 第七章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第八章 地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九章 地下电站的开发和利用
本节结束 谢 谢
5000km
20世纪世界大城市出现地下空间开发与综合利用
热,主要有:地下存储库、停车场、商业街、娱
乐建筑群、交通网
结论: 地下工程与人类的生活发展紧密
相关,但停留在一种自发行动上。
如何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间是关系 到人类生存的大计。
二、地下空间利用的法律进程
障碍: 经济性(地权定义、建设技术) 安全性(洪水、渗漏、活断层) 1.自发利用 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历史悠久,利用目的和形式 繁多。可以说,人类地下空间利用的历史就是一部出 于各种目的和动机、发展和挖掘地下空间的潜力、不 断寻求其新的使用方法的历史。

第二章 地下空间开发的优势及主要问题

第二章 地下空间开发的优势及主要问题

2 严峻的气候:飓风、旋风、雷暴、冰雹等 3火:提供了一个免于外部火灾的自然保护 4地震:由于表面波的出现,放大了地面运动: 地下建筑结构限制了砼地面一起运动 2.1.3 防护优势 1 噪声:即使少量土层覆盖物对于阻止空气传 播也是非常有效地 2 震动:随着地下深度和距离震源距离加大, 震动级别迅速减少
2 地下空间开发的优势及主要问题 2.1 地下空间开发的优势 2.1.1 地理位置优势 靠近已存在的设施 受一定形态和位置的影响 地形、地貌的原因 古建筑改造、文化保护工程 例:南京玄武湖等
2.1.2 气候优势 1热量 优势(1)减少来自建筑物内冷气候的传导损失 (2)在热的气候里,穿过来自辐射和传导的外 部圈的热影响是可以避免的 (3)在热的气候条件下,接触土壤后冷却是可 能的 (4)减少调节空气流通的能量需求
3 爆炸:土地吸收颤动和震动能量的效果是很 好的 4 辐射微尘: 5 工业事故: 2.1.4 保存优势 2.1.4.1美观 地下结构很少有视觉冲突 宜创造安静、隔离的空间 2.1.4.2环境 1自然土地 2生态保护 3降雨保持:降雨得到过滤,地下水补充得到 改善,洪水流失减少,减少潜在的洪灾
2.1.5 规划优势 2.1.6 综合效益优势 节约初期投资:减少为建设工程而购买土地的 成本 节约建设费用:少数,地下石油储库、地质矿 产 节约运营与维修费用:减少温度波动、紫外线、 冻融损坏、物质吸收的冲突,减少了地下结构 的老化
(1)规划管理法规 (2)投资市场管理法规 (3)建设管理法规 (4)使用管理法规 2.3.6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鼓励政策 1. 现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政 2.3.3 发达国家地下空间的立法 1美国 19世纪50年代:空间可以用于租赁及让渡 20世纪初:将土地上下空间进行分割并确定范 围出售、出租以获取利益 1927 伊利诺斯州 《关于铁道上空空间让与与 租赁的法律》 1973 俄克拉马州《俄克拉马州空间法》 1985 明尼苏达州《明尼苏达州地下空间开发 条例》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第2章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第2章

2.2 技术介绍
2.2.2超深基坑降水设计与施工技术
井流降水按照“分层降水、按需降水、动态调整”的原则。
回灌井对地面沉降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可先设置最上层水平支撑,然后开始进行坑内降水;宜采用分层、 分段降水与分层、分段挖土的施工方法以减小降水引起的变形。
2.2 技术介绍
2.2.2超深基坑降水设计与施工技术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则没有明 确采用何种参数,但规定土的抗剪 强度试验方法应与基坑工程设计要 求一致,符合设计采用的标准。
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地基基础设 计规范》规定:当采用水土分算时, 取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或直剪固快 试验的峰值;当采用水土合算时, 取直剪固快试验的峰值。
冶金部行业标准中规定,采用水土分 算时应选取有效应力强度指标,也可 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强度指标; 采用水土合算时应选取三轴固结不排 水试验强度指标,并应乘以0.7的折 减系数。
下导管 下接头箱(一期槽)
水下混凝土浇注 拔导管
拔接头箱(一期槽) 成槽施工
建泥浆生产系统 泥浆生产 泥浆检验 泥浆泵送
移机
泥浆回收
2.2 技术介绍
2.2.3超深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地下连续墙施工:
建钢筋加工平台 钢筋进场
3.成槽
成槽是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决定 墙体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关键工序。
原材检验 钢筋加工 焊接检验
深基础、地下隧道、深基坑均 涉及土的开挖卸荷问题
采用加荷条件且不考虑应力路 径的土体参数进行深基坑的分析 设计不严格。
(2) 超深基坑开挖工程卸荷幅度很大, 土体处于严重超固结状态
基坑施工时降水与开挖交替进行, 有效应力的增减导致土体加荷与卸 荷的反复
沿用加荷状态下的土的强度指标 有可能导致设计安全度不足。

【精选】地下空间规划详解PPT课件

【精选】地下空间规划详解PPT课件
计算机系统的实施
⑴ 计算机品牌选择 · • 国外品牌目前有IBM、HP、Compaq、SUN、NEC、Dell等; • 国内品牌目前有联想、新浪潮、方正等。
⑵ 计算机购置的基本原则: • 能够满足MIS的设计和运行的基本要求
⑶计算机的环境要求 • 机房要安装双层玻璃门窗,并且要求无尘。 • 硬件通过电缆线连接至电源,防止静电感应。 •防止由于突然停电造成的事故发生,应安装备用电源设备,如 功率足够的不间断电源(UPS)。
地下空间的高防护性
日本地震后某地区地上、 地下建筑物破损情况对比
作用之四: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地下空间的高防护性
日本地震后某地区地上、 地下建筑物破损情况对比
上海世博会园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地下空间部分规划总面积40万平 方米,统一规划,分期建设。
➢世博大道下大型地下综合体; ➢生态型市政基础设施; ➢多处地下停车场; ➢园区各地铁车站换乘系统等。
采用顺序结构、循环结构、选择结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来编写程序的方法。 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表示含有多个连续的处理步骤,按照书写的先后顺序执行。
入口
A
Int i=0
Int s=1
B
S=100+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出口
2、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是由一个或几个模块构成,程序运行时重复执行,直到 满足某一条件为止。
入口
F P T S
地下空间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综合症”的有效途径,对 城市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土地资源 有效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减少地面噪音 增加地面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扩充基础设施容量 保护历史建筑 提高城市总体防灾抗毁能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拓展生存空间(工厂、商店、街道、仓库等)、土 地高度利用。
3) 军事及人防工程; 4)环境保护、景观保护、扩大绿化面积; 4) 城市向高空、地面、地下立体全方位发展; 5) 利用和发挥地下工程优势性; 6) 抗灾防灾需求;


7)排洪、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垃圾填埋等市政工程;

2、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动因分析、必要性分析) 一、综合集约化利用城市土地 1)我国城市发展沿用“摊煎饼”式的粗放经营模式,无限扩张 城市范围,但单位城市用地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处于国际较低水平 (北京89年与东京86年相差16.5倍),综合、集约化利用城市 土地不够; 2)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面积减少过快,城市用地限制成为城 市发展的突出矛盾;
生活设施 (住宅等)
城市设施 (办公楼、地 下街、停车场 、文化设施等 )
生产设施 (工厂、发电 设施等)
储藏设施 (能源、粮食 、水、废弃物 、放射性等)
输送设施 (铁路、公路 、管道等)
防灾设施 (避难、储备 等)
地下空间利用及其设施
2、地面 不能提供 建工程连 续的土地 1、地价 高涨,建 地面工程 成本高
第二章 地下空间规划与开发利用 1.1 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利用
1. 地下空间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
1) 资源:①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可以开发利用。 ②分一次性资源,多次循环利用的资源。 ③自然资源:天然形成(常见)。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 (4)地下空间也是一种资源:新观念、新认识(随经济、技术发 展,逐步形成的观念)。 95)应科学规划规划、依法保护、安全有效合理开发利用。 2) 地下空间资源含义 ① 天然存在的资源总量:海洋以下7km;一般表面以下33km, 理 论 上 可 以 开 发 利 用 。 地 球 表 面 积 5 . 1 × 1 0 8 km2, 空 间 总 量 7.5×1018m3。
三、缓解城市发展的各种矛盾 1)缓解城市交通矛盾;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水资源的储备、配置、调度利用、水力发电工程等;
3)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4)解决“城市综合症”的有效途径;

综合表现如下:

1) 解决人口增加,城市地面空间容纳能力有限的矛盾
(交通、居住、日常生活拥挤等),城市功能设施 城市功能降低 人口过密
防灾措施
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 火灾、战争、放射 能、核辐射、化学 药品、环境公害( 振动、噪音等)
地下空间利用
地下空间利用 地下空间利用 地下空间利用
地震、台风、 洪水等 二次灾害 确保 安全
提高城市功能 利用地下空间的特点与优势 地下工程、地下设施
3、保护 地面空间 ,高架道 路地下化
抗震性: (能源储 藏、生命 线工程 4、利用 地下空间 的优势和 特点 恒温、恒 湿,冬暖 夏凉;地 下住宅
开发利用 地下空间 必要性、 重要性
铁路、 交通地下 化、建地 下城市等
5、开拓 未来备用 的地下空 间
隔断宇宙 线、电磁 波、核放 射、爆炸 等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必要性
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时代
1)原始时代:人类出现到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利用地下洞穴防遮风避雨、防寒防暑、防御自然灾害等; 如北京周口店天然栖生溶洞、陕西蓝田猿人的黄土窑洞等; 2)古代时期:公元前3000年到5世纪,进入铜器和铁器 时代,生产力初步发展,地下空间初步利用阶段; 如:秦汉出现砖瓦后,出现楼阁、宫廷地面建筑;地下建 造拱形结构物、陵墓、墓穴(秦始皇陵、长沙马王堆汉墓、 徐州中山靖王墓等) 国外:埃及金字塔、采矿穴、罗马下水道、巴比伦城幼发 拉底河下的人行隧道、引水隧道等; 3)中世纪时代:5世纪到14世纪,进一步发展时期。地 下开采(湖北大冶铜禄山古采矿遗址)、洛阳地下粮仓、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 4)近代和现代:炸药的发明和应用,推动地下空间开发, 20世纪80年代后,大规模开发利用时代。


3)城市快速发展,人口急增、高楼林立,交通,环境、公共市 政、城市安全与防灾等矛盾突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有效缓 解措施,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977年在瑞典召开第1次地下空间国际学术会议;

91年在东京召开城市地下空间国际学术会议,通过《东京宣言》, 提出“21世纪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 1997年在蒙特利尔召开的第7届国际学术会议, 1998年在莫斯科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的主题是“地下城市”;


二、能源、水资源及其他物资的继续利用

1)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为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但能源消耗为最高的国家,尤其是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 30%,而建筑使用中的采暖、空调就占全国总能耗的 19.5%

2)地下空间隔热性好、冬暖夏凉,利用地热、地凉资 源前景广阔。(地热能开发利用、温泉、、热岩发电站、 储雪、储冰等; 3)地下各种资源、能源的开采和开发利用。油、气、 煤、金属与非金属资源开发等需要大量地下工程;

一定技术条件下可以合理开发利用的资源总量;目前技术2km 为宜。考虑留安全间距即洞室尺寸的 1-1.5倍岩体保留,则总量为 4.12×1017m3。(技术因素制约) ③ 一定历史时期可供有效利用地下总空间。我国目前陆地面积 10%左右供使用,因此总量为1.15×1015m3,因此是一种潜力巨 大的人类生存空间。(经济因素制约); (4)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发利用(城市发展需要、地域因素、经济 因素等) 3)实际调查数据: 北京市城区10米深以上地下空间资源量为 19.3亿立方米,可提 供6.4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将超过北京现有的建筑面积; 《大连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纲要》中,近期开发浅层地下 空间(深度 30 米),开发面积为城市面积的 30% (道路与绿化用 地),考虑0.4 的利用系数,则可利用的资源空间为 5.8亿立方米, 可提供1.94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将超过大连现有建筑住房面积; 莫斯科72年规划地下空间的面积为全市总面积的30%; 国际上学者预测,21世纪将有1/3的人生活、工作在地下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