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教案)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
陋室铭(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1

陋室铭(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0、陋室铭刘禹锡教学目的: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让学生了解押韵的字和押韵的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字词,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韵文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创作性思维创作。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解释题目,介绍写作背景1. 导入课文:师:前一阶段有一首《考试铭》流传很广,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惟吾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
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
心里云:混张文凭。
)大家知不知道它其实是根据哪一篇文章仿写的呢?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文章《陋室铭》。
在这里我要提一点,语言的形式总是受制于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的。
“考试铭”读起来很好笑,但没有什么价值。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对比一下就会明白,不管是从节奏上,意境上,思想上,陋室铭都远远高于考试铭.2. 解释题目: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题目中"陋室"是什么意思?----简陋的房子.“铭”是什么意思?----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明白了"陋室铭"三个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就是对陋室进行歌颂.结合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作者主要是要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
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
3.介绍作品背景:大家知道多少有关刘禹锡的事?给大家讲个有关这篇文章来源的小故事吧: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
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
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大厦的官邸。
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
八年级语文下册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等;(3)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陋室环境和生活情趣,体会作者的高尚品质和淡泊名利的情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默写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陋室中追求高尚品质的生活态度;(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崇尚品德的情感;(3)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 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陋室环境和生活情趣,体会作者的高尚品质和淡泊名利的情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式和特殊用法;2. 体会作者在陋室中追求高尚品质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陋室铭”,提问:“陋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以“陋室铭”为?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陋室环境和生活情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在陋室中追求高尚品质的生活态度;4. 课堂拓展:(1)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陋室环境中的人和事;(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追求高尚品质的生活态度。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陋室铭》;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写一段描绘自己生活环境的话;3.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追求高尚品质的生活态度,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陋室铭教案设计.doc

《陋室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铭文的特点,朗读、翻译、背诵课文。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1.了解铭文的特点,朗读、翻译、背诵全文。
2.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一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唐代大文豪刘禹锡曾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
知县见他贬官,多方刁难,半年内强迫刘禹锡连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陋室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
今天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刘禹锡的“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诵读陋室1、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文章。
2、介绍铭文特点。
押韵,句式整齐。
3、齐读文章,读准节奏。
三、熟悉陋室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词汇与特殊句式。
四、探究陋室1、陋室,简陋的屋子。
刘禹锡在文章中写了这样四句话。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想象一下,跨越一千多年的时空隧道,如果你来到了刘禹锡家,推开虚掩的门,你会看到什么?请结合句子分析你看到的陋室是“陋”还是“不陋”?环境清幽。
交往不俗。
情趣高雅。
安贫乐道。
不慕名利。
总结: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但却因为室主人——而并不显得简陋。
他对自己是怎么评价的?惟吾德馨。
2、刘禹锡在陋室里很悠闲很快乐,可是那个知县不请自来了,于是就有了一番对话,让我们就当一次刘禹锡,跟那个知县老儿对话一番。
请大家看示例,师示范朗读。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漏?我(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里,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屏显:当一回刘禹锡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我(平静地笑道):知县: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知县:瞧你着穷酸样,估计你也没啥朋友吧?总结:陋室不陋。
如何朗读这四句话呢?自豪、悠闲自得。
八年级语文下册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文学素养;(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2)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含义;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3. 将课文中的优秀品质和信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介绍《陋室铭》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的优秀品质和信念的理解;(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写一篇以“我的陋室”为主题的作文;3. 深入研究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掌握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
八年级语文下册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3)了解作者刘禹锡的生平背景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的韵律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哲理句子,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3)培养学生珍惜当下,努力进取,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解读与理解;2. 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和文学鉴赏;3. 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句子及其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 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和文学鉴赏;3. 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句子及其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3.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4. 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对《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式;(3)让学生结合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深入解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5.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课后朗读并背诵课文;(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其中的哲理句子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3)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年级语文下册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和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陋室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陋室铭》。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陋室铭”,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网络资源,解决生词和成语的理解。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2)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陋室铭》。
2. 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表达技巧,写一段关于自己房间的描述。
3. 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陋室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
初二语文 苏教版《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铭”这种文体,理解文章的主旨。
2、技能目标: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主旨。
2、能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上课前先讲一个故事:唐朝有个官员被贬往和州当刺史,按规定,刘禹锡应住衙门内三间单厢的房子。
当时的和州知县看人如看菜下碟,见他是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外的三间小房,面江而居。
对此,刘禹锡不以为意,写了一幅对联贴在门上,这幅对联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幻灯一: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见了,甚为恼火,马上将他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房子恰好就在德胜河边,岸柳婆娑,山清水秀,鸟鸣花香,他于是又撰写了一幅对联,这幅对联是“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幻灯二: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闻讯后,更加恼怒,又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子中居住。
(幻灯三:出示修复后的安徽和州刘禹锡故居图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环境一次比一次差,最后仅是斗室,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并请人刻碑立于门外。
接下来我们一块学习这篇课文。
(幻灯四:在幻灯三的基础上:课题、作者展示目标:(幻灯五: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铭”这种文体理解文章的主旨。
2、技能目标: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各自在下面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节奏准确。
(巡视学生的朗读情况。
现在咱们请一位同学起来朗读课文,大家推荐一下。
(学生读完,老师从字音和句读方面简要点评一下。
文章应该怎样划分节奏的,请同学们看上黑板。
(幻灯六:呈现《陋室铭》的划分节奏2、好,现在请同学们借助课下注释自行疏通课文,要求:发出声音,才能知道自己的翻译是否准确通顺。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10课《陋室铭》教案 (新版)苏教版

陋室铭【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2、深入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3、背诵并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1、具体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2、深入理解“铭”这种文体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体悟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生一起来看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唐朝有位著名的诗人,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这位诗人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
这位诗人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这位诗人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新宅临河,杨柳依依,这位诗人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这位诗人想,这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于是他会怎么做呢?故事没有完,想不想知道故事的结局?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大家就能找到答案了。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陋室铭》。
(师板书课题、作者)二、美文三读:1、一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按照朱熹的要求:①自由练读课文两遍;②指名一生朗读,师评价;③全班齐读课文。
2、二读:生利用文下注释自由轻声译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⑴师准确猜出学生不懂的句子并讲解: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碧绿的苔藓,长到台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竹帘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教案)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
级)
综合性学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明志,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
教学本文要贯穿“以读会意”的方法。
在读的方法上要灵活,可由教师范读、学生推荐朗读、比赛读等。
让学生自学,找出生僻字,由老师帮助解决。
疏通文意,然后背诵课文。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通过设计巧妙的题目引导完成。
教学时数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说。
)唐朝刘禹锡却喜欢鄙陋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
(板书课题及作者。
)
2.介绍作者及文体。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要求:记住作者及文体。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2。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2.本文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文章结尾再一次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并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①解释下列词语。
名灵劳形
②文章点题句是什么?
③以古代圣贤自比的句子是什么?
④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什么?
⑤文中的“仙”和“龙”比喻什么样的人?能概括全文大意的词是什么?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
(①著名。
灵异。
使身体劳累。
②“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⑤品德高尚的人。
德馨。
)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没有时间可不进行。
)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点题德馨
室写景状物
室内人高雅情调
言志君子
山、水------陋室-----诸葛庐子云亭------何陋之有名、灵------德馨-----环境交往情趣----陋室不陋祁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