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说课稿
《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元素,规划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基本思路。
教学难点
演示文稿的欣赏及规划考虑的问题,良好审美观念的培养。
教学模式
学校“十二字教学模式”
教具
多媒体教室科教2000演示系统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活动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有序排队。
打开《诗词配画欣赏》演示文稿,自己做尝试。
教学内容及活动
教学方法
3.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4.作品制作
5.发布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鼓励和肯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小结:
本课以《诗词配画欣赏》演示文稿为例,主要是让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元素,规划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基本思路。学习内容相对较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达成好。
2.工作界面
3.基本组成元素:
(1)文字
(2)图片
(3)背景
(4)图标
(5)按和好胜心,激发创作欲望。
任务二:规划演示文稿
任务完成方法:
1.教师结合《诗词配画欣赏》演示文稿进行讲解,演示文稿包含的基本组成元素文字、图片、背景、图标、按钮,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演示文稿的规划。
作业布置:
P4实践与提高
板书设计
§1.1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
一、欣赏演示文稿
二、规划演示文稿
1.确定主题
2.规划与设计
3.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4.作品制作
5.发布评价
师生共同回顾所学内容
拓展与巩固
教学内容及活动
教学方法
课题
模块一演示文稿
赏析与规划演示文稿

课题:赏析与规划演示文稿目标:了解演示文稿的制作步骤。
学会如何规划演示文稿。
培养学生美感。
重点:具备规划演示文稿的能力。
难点:学生的作品赏析能力。
教学设计:[学习引导]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演示文稿制作课程,掌握了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以便可以做出更好、更美的作品。
作品赏析:《青春的颜色》、《金色年华》[学习任务]通过观看演示文稿范例,发现演示文稿的结构、内容、布局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升制作演示文稿的能力。
学生能够在观看时体验,在体验中总结,在总结后提升。
[实践1]学生根据演示文稿赏析表对作品进行分析。
演示文稿赏析表[实践2]形成演示文稿评价表。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内容:比如,详实、素材运用合理。
2、幻灯片版面布局:比如,美观、大方。
3、演示文稿整体结构:比如,合理。
[实践3]学生了解演示文稿的规划步骤。
1、设计演示文稿的结构。
首先,根据主题,明确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也就是要明确演示文稿的目录内容。
如作品《金色年华》从“青春报告”、“校园风铃”、“少年论坛”、“初悟人生”四个方面来说明。
2、筛选,整理信息。
通过查阅报纸、杂志、书籍、网上搜索等方式获取素材。
建立个人的素材文件夹,并在此文件夹中建立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子文件夹,将素材按类别保存在各子文件夹中。
3、设计演示文稿结构及每张幻灯片的布局。
[思考与实践]学生根据两个作品赏析,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演示文稿评价表。
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

【归纳总结】:
通过启动幻灯片的放映模式或打包成CD观看演示文稿,找出演示文稿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从而达到最佳效果;另外,我们还可以在网上或指定的地方发布,通过交流展示,进一步修改完善。
学
习
小
结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准备工作也至关重要,本节课做了简单的学习,为今后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做好准备。
1、欣赏演示文稿,观察它的基本构成。
2、多媒体演示文稿通常由若干张幻灯片组成。在左侧的“幻灯片”窗格中编有幻灯片序号“1”、“2”、“3”……一张幻灯片可以包括背景、文本、图片、艺术字、表格、声音和视频等内容。
3、选择菜单“幻灯片放映”|“观看放映”,启动演示文稿的放映模式。
导
学
流
程
学
习
新
知
【自由发言】:
2、多媒体演示文稿是利用PowerPoint设计和制作的广告宣传,产品展示,教学演示等的多媒体电子作品。它能通过计算机或投影机展现出来,也可以制作成Web页,放在Internet浏览。
学
习
新
知
学习任务一:
【自学指导】:
通过欣赏制作好的多媒体电子作品,探究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要素。
【合作交流】:
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要素:
欣赏完演示文稿后,从版面布局,颜色搭配,表达效果和技术应用等方面说说它们的优点和不足。
学习任务二:【自学指导】: Nhomakorabea阅读课本P3—P4的内容,列举规划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基本思路。
【展示评价】:
随着计算机上技术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演示文稿频繁用于各种场合,其制作过程如下:
1、确定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主题。规划设计、采集与加工素材等过程,都要围绕主题进行。
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说课稿

《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说课稿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
当今的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要求我们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多情景地利用自己的兴趣作为动力去发现更多的知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属于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全一册)模块二《演示文稿》中第一节《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的内容。
主要向学生讲述什么是演示文稿,它有哪些的作用,并简单介绍了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界面、幻灯片的组成及放映模式下的特殊效果(动画效果、超链接)。
演示文稿是继模块一之后的第二部分,在整个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本节课《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是后续学习演示文稿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认真学习本节内容,为后续学习演示文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生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共性是:经过初中一年级的学习,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习也有了规律。
对学习的求知欲更加强烈。
同时,一年多的信息技术学习,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就为本课的顺利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学生来源不同,掌握的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
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本节课上有所收获。
三、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以及根据新课程思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元素。
2.了解规划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基本思路。
过程与方法: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观察、分析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根据以上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八年级信息技术 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教案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规划演示文稿的基本思路。
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制作演示文稿的兴趣与信心。
媒体教具
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一 、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二、探究新知:
(一)学生观察教师如何打开一个演示文稿。提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打开一个已经做好的演示文稿呢?
学生回答:
1、双击演示文稿的图标;
2、选中演示文稿,单击右键选择打开;
3、从打开的应用程序菜单中打开等。
(二)教师讲解Powerpoint窗口组成,并 简单介绍它的作用。
1、标题栏:显示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标题,即文件名。
2、菜单栏:显示该应用程序的菜单项。
3、工具栏:包括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等方便我们的操作。
4、“幻灯片”窗格:显示组成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幻灯片、编号和缩略图等。
(五)教师讲解并示范幻灯片的放映操作。告诉学生在幻灯片放映模式下我们才能完全看到一个多媒体演示文稿是多么的神奇。
(六)教师分发已经准备好的幻灯片,学生自主欣赏,教师巡回指导。
(七)教师讲解:在制作一个具有个性的演示文稿之前我们必须要有一个个性的规划,规划一个演示文稿我们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 答案。)
教师:同学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文化底蕴深厚,同学们都学过哪些诗和词呢?
学生:《锄禾》、《示儿》、《春晓》、《钱塘湖春行》、《将进酒》等。教师:让我们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走近诗词感受祖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生: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有的则提出演示文稿是什么?)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会认识M icrosoftPowerpoint。
8(1.1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

下一页
PPT窗口组成
工具栏
标题栏
菜单栏
幻灯片窗格 编辑区 试图切换按钮
备注区
状态栏
下一页
幻灯片包含的对象
艺术字
图片
背景
文本
一 起 分 享 成 功 和 2 b 3 c 4 d 5 e 声音
表格
下一页
制作 PPT的基本过程
• • • • • 确定主题 规划与设计 素材采集与加工 作品制作 发布评价
1.1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
PPT的启动 PPT的退出 PPT窗口组成 幻灯片包含对象 制作 PPT的基本过程
启动PPT
PowerPoint的启动有下面几种方法: (1)鼠标放在快捷方式图标上单击右键然后点“打 开” (2)直接用鼠标双击快捷方式图标。 (3)用鼠标双击后缀为.PPT的文件,便会在启动 PowerPoint的同时打开该文件。
下一页
退出PPT
• 退出PowerPoint有以下几种方法: • ( 1 )用鼠标单击 PowerPoint 的“文件”菜单, 然后在下拉菜单中用鼠标选择“退出”并单击。 • (2)用Alt+F组合键打开文件下拉菜单,然后按X 键退出PowerPoint。 • ( 3 )在 PowerPoint 窗口中用鼠标单击窗口右上 角的“关闭”按钮。
甘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

诗词配画欣赏
目录
天净沙 秋思 江南春绝句 登高 游园不值 春夜喜雨 玉楼春 钱塘湖春行
天பைடு நூலகம்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玉 绿杨烟外晓寒轻, 楼 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二、认识界面
它由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编辑 区、视图工具栏、滚动条、绘图工具栏、 状态栏等部分构成。
状态栏位于屏幕底部,从状态栏中可以看 出当前编辑的幻灯片序列号、整个文稿所 包含的幻灯片页数以及演示文稿中所用模 板的名称等信息。
三、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元素
(1)文字 (2)图片 (3)背景 (4)图标 (5)按钮
四、规划演示文稿
1.确定主题 2.搜集素材 3.编写脚本 4.完成制作 5.放映打包
一、启动应用程序
常规启动方法:单击“开始”按钮---“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2003” 即可。
《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说课稿

《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是双茨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陈学东。
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信息技术《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
一、说教材。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
新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和编排,设计了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是甘肃教育出版社和甘肃省声像教材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全一册)模块二中的第一节《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模块一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取包括视频在内的大部分多媒体素材,为模块二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下一节课开始学生就要开始将我们获取与处理好的多媒体素材进行整合,用到的工具就是我今天要推荐给同学们的Microsoft Powerpoint,那么就必须首先让学生对这个应用程序感兴趣,其次,在制作演示文稿之前学生还要学会规划演示文稿,而本节课的设置目的正在于此。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多媒体演示文稿的窗口组成和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元素,以便于教师以后对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学会规划多媒体演示文稿,只有学会了规划演示文稿在今后的学习中才能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
能力目标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这是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情感目标是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协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制作演示文稿的兴趣与信心,因此我事先制作和下载了《诗词配画欣赏》、《第一个演示文稿》、《Internet基础知识》等演示文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避免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我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所学习的一部分诗和词用配画和配乐的形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欣赏演示文稿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八年级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运用Word编辑文字和图片;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搜索与下载信息的能力,但信息素养参差不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双茨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陈学东。
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信息技术《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
一、说教材。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
新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和编排,设计了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是甘肃教育出版社和甘肃省声像教材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全一册)模块二中的第一节《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模块一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取包括视频在内的大部分多媒体素材,为模块二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下一节课开始学生就要开始将我们获取与处理好的多媒体素材进行整合,用到的工具就是我今天要推荐给同学们的Microsoft Powerpoint,那么就必须首先让学生对这个应用程序感兴趣,其次,在制作演示文稿之前学生还要学会规划演示文稿,而本节课的设置目的正在于此。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多媒体演示文稿的窗口组成和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元素,以便于教师以后对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学会规划多媒体演示文稿,只有学会了规划演示文稿在今后的学习中才能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
能力目标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这是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情感目标是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协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制作演示文稿的兴趣与信心,因此我事先制作和下载
了《诗词配画欣赏》、《第一个演示文稿》、《Internet基础知识》等演示文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避免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我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所学习的一部分诗和词用配画和配乐的形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欣赏演示文稿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八年级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运用Word编辑文字和图片;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搜索与下载信息的能力,但信息素养参差不齐。
他们思维活跃,视野较宽,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积极性更高,但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采用比较学习、交互研讨等方法培养学生掌握规划演示文稿的思路,渗透热爱祖国、热爱文学的感情。
整节课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的三主原则。
三、说学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学生自然会请教同组的同学或老师。
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自主学习,久而久之使其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教师千言万语的讲述不如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触,以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背景,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在兴趣的带动下,布置具体可行的任务——欣赏演示文稿。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自由组对。
虽然大部分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操作掌握了欣赏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但是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对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相当陌生原因是部分从农村转到城里的学生长久以来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缺乏而造成的。
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我采用了风层教学的方法,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
但这样一来就会浪费很多时间,也将必然影响学习效果。
于是,我把操作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和操作能力较弱的同学进行调配这样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演示文稿的设计思路多种多样,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因此在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的统一讲授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于是我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规划演示文稿的基本思路,在通过学生对已有作品的分析让学生用实践中的疑难去推动自己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不再成为被动的受教者,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这也是最能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之所在。
教学过程中我用大鹏育成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网络教学,使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也能融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学习的目的要求,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又加深了影响。
五、说教学得失。
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设计的课件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图片的选择和动画设计都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观,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自己来试一试。
因此在完成第一个任务时,学生积极性很高,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来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地学习。
但是,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艺术。
教学过程中学生没能全身心的融入到学习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网络教学虽然可以有效地控制整个课堂,但是,由于学生全处在青春叛逆期整个课堂的局面还是没能很好的控制。
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
是起引导作用,学生在这里起着主体作用。
当我们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时,我们就难以保证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甚至有一些学生迷路,还有一些学生会把大量时间用在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
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为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并提供更多的指导,以保证学生探索与交流的有效性。
最后,就我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谈以下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杂事多,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
信息技术更新很快,校内信息技术任课教师较少,杂务事多、任务很重,教师不仅承担满负额的教学任务,而且还充当学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员、学校网络管理员、学校电教员、学校计算机维护员等多种角色,这样信息技术教师就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
2、外出学习、相互交流机会少
因为课务、经费等原因,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听课等机会很少(与其他学科相比)。
一般学校专业教师只有1名,校内根本没有与人交流的机会;大的学校一般有3名左右,但平时教师又分年级办公,教师间相互交流的时间太少。
3、学校的评价体制问题
在学校内部,抽考、中考所取得成绩仍是评价一个教师的主要尺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非中考、高考科目,教师的待遇与其它学科比明显偏低。
学校单一的评价机制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教师自身发展的动力不足。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热爱本质工作,积极探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断的交流、反思与创新争取在艺术层面上升华我们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