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一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PPT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维护都江堰
4.三国鼎立时期,蜀国旳都城是(C )
A.建业 B.洛阳 C.成都 D.许昌
返回
刘 刘
赤壁之战 223年
以少 胜多
刘
刘
刘
赤壁
曹军
之战 孙、刘
联军
五万 孙
赤壁之战
返回
时间 交战双方
赤壁之战
公元223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成果
曹操失败
作用 为三国鼎立局面旳形成奠定基础
呈现风采旳我
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 胜多,事隔八年,为何兵强 马壮旳曹操却在赤壁之战中
失败了呢?______
赤壁之战
孙权
( 223年)
吴
联合抗曹
蜀
刘备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旳必然趋势
课后活动
1. 阅读曹操旳诗句,回答下列问题
(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 人肠。------《蒿里行》
诗中所描绘旳是怎样旳景象?为何会出现这么旳情况?
描绘旳是民不聊生旳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和军阀割
施,组织军队和流亡旳民众 从事农业生产
——————————, 既处理了大__批__流_民__旳_生__计_,
又___筹_措__了_军__粮______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官渡之战
袁绍
匈奴
刘璋
曹操
刘表
袁术
袁绍
占据黄河以北, 兵多粮足, 实力强大。
公元223年
袁 绍十万人
官渡之战
官渡
曹操
三四 万人
蜀
吴
223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4.三国鼎立时期,蜀国旳都城是(C )
A.建业 B.洛阳 C.成都 D.许昌
返回
刘 刘
赤壁之战 223年
以少 胜多
刘
刘
刘
赤壁
曹军
之战 孙、刘
联军
五万 孙
赤壁之战
返回
时间 交战双方
赤壁之战
公元223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成果
曹操失败
作用 为三国鼎立局面旳形成奠定基础
呈现风采旳我
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 胜多,事隔八年,为何兵强 马壮旳曹操却在赤壁之战中
失败了呢?______
赤壁之战
孙权
( 223年)
吴
联合抗曹
蜀
刘备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旳必然趋势
课后活动
1. 阅读曹操旳诗句,回答下列问题
(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 人肠。------《蒿里行》
诗中所描绘旳是怎样旳景象?为何会出现这么旳情况?
描绘旳是民不聊生旳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和军阀割
施,组织军队和流亡旳民众 从事农业生产
——————————, 既处理了大__批__流_民__旳_生__计_,
又___筹_措__了_军__粮______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官渡之战
袁绍
匈奴
刘璋
曹操
刘表
袁术
袁绍
占据黄河以北, 兵多粮足, 实力强大。
公元223年
袁 绍十万人
官渡之战
官渡
曹操
三四 万人
蜀
吴
223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B.淝水
• C.官渡之战 之战
D.赤壁
新知巩 固
• 3.下列不是三国人物的是 ()
• A. 曹操
B.
诸葛亮
• C. 孙权
D.
卫温
新知巩 固
• 4.《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 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 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 斗争。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
()
• A.魏、蜀、西晋 蜀、吴
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曾派卫温及船队到达夷洲,加 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史今 结合
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 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 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须遭到 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 才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 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 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 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 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 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
• 注重招揽人才(政治) • 2.奖励农耕,实行屯田(经济)
• 3.官渡之战战胜袁绍,奠定了统一北 方的基础(军事)
军 事
官 渡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统一天
下
此诗是年近五旬的 曹操写在官渡之战 后,从诗中可以体 会出曹操的什么愿
望?
赤壁 之战 前形 势图
二、赤壁之战
卷 起 千 堆 雪 。
乱 石 崩 云 , 惊 涛 拍 岸 ,
三 国 周 郎 赤 壁 。
故 垒 西 边 , 人 道 是 ,
千 古 风 流 人 物 。
大 江 东 去 , 浪 淘 尽 ,
·
念 奴 娇
赤 壁 怀 古
( 苏 轼 )
诸葛
亮
周
瑜 曹
操
刘
备
一、官渡之战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2)吴国经济的发展
孙权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 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
易。230年孙权派将军
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
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
地区的联系。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3、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3)蜀国经济的发展 蜀汉在丞相诸
葛亮的治理下,发 展经济,改善民族 的关系,加速了西 南地区的开发。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2、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国名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220年 洛阳 曹丕
蜀 221年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 229年
建业
孙权
第16课
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吴
221年,刘备称
222年,孙
帝,国号汉,
权称王,国
史称蜀汉,定
号吴,定都
刘备(161—223),字玄德。汉朝远支皇族。东汉末年 起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在军阀混战中,曾 先后投奔公孙瓒(zàn) 、陶谦、曹操、袁绍、刘表。
动 脑 筋:
右边是明朝人 画的有关刘备 和诸葛亮的一 幅画。看看画 中的人物都是 谁?他们去做 什么?这里还 有个成语故事, 谁能说得出来?
创建时间2:21年 都城: 成都
创建时间:229年 都城: 建业(今南京
三顾茅庐
杜甫--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6课 三国鼎立
二、赤壁之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结果: 曹操失败退回北方 特点: 以少胜多
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认识 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 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 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知道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标准是是否推 动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12/3/2019
根据材料分析军阀割据对当时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官渡之战后的形势
曹操
刘备
孙权
刘备(161-223年) 字玄德
孙权(182-252年), 字仲谋。
三顾茅庐
二、 赤 壁 之 战(“三国鼎立”基础的奠定)
战役 时间 地点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官渡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赤壁
作战双 方
特点
曹操VS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VS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曹操失败
材位料如二何:,提都提倡拔“重唯用才。是他举曾”三,次只个发要人出有上《“:求治重贤国用令用人》兵才,之,因术唯而”才曹,是操不举周论围其“出猛身将地 如云,谋臣如雨”。 材屯料种三,:战经曹时济打操上仗招:。募采屯流用田民屯制在田的许,推昌组行附织,近军使屯队荒田、地,民大除众量了从开民事发屯农,还业军有生粮军产供屯应,有兵了士保平证时,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四: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乌巢,烧掉粮草。
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
• 曹操虽然有奸诈的一面,但是他统一了北 方,促进了北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顺应了历史的发 展潮流。所以总体是来说他是杰出的军事 家和政治家。
评价人物的原则:一分为二,论从史出, 客观公正,看主要面。
东汉末年割据混战
12/3/2019
根据材料分析军阀割据对当时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官渡之战后的形势
曹操
刘备
孙权
刘备(161-223年) 字玄德
孙权(182-252年), 字仲谋。
三顾茅庐
二、 赤 壁 之 战(“三国鼎立”基础的奠定)
战役 时间 地点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官渡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赤壁
作战双 方
特点
曹操VS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VS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曹操失败
材位料如二何:,提都提倡拔“重唯用才。是他举曾”三,次只个发要人出有上《“:求治重贤国用令用人》兵才,之,因术唯而”才曹,是操不举周论围其“出猛身将地 如云,谋臣如雨”。 材屯料种三,:战经曹时济打操上仗招:。募采屯流用田民屯制在田的许,推昌组行附织,近军使屯队荒田、地,民大除众量了从开民事发屯农,还业军有生粮军产供屯应,有兵了士保平证时,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四: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乌巢,烧掉粮草。
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
• 曹操虽然有奸诈的一面,但是他统一了北 方,促进了北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顺应了历史的发 展潮流。所以总体是来说他是杰出的军事 家和政治家。
评价人物的原则:一分为二,论从史出, 客观公正,看主要面。
东汉末年割据混战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典例剖析
【例】改变了东汉末年以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的景象和使三国时期经济得以恢复的共同因素是( D ) A.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 B.开垦荒地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统治者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
关键信息:经济 恢复
解析:东汉末期,军阀割据混战,社会生产遭到严重 破坏。为了统一全国,各势力集团积极发展经济和生 产,使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
)
• A.历史剧《三国》
D
• B.罗贯中《三国演义》
• C.司马光《资治通鉴》
• D.诸葛亮《出师表》
自主导学
一、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期,军阀割据混战。 2.概况:公元200年,①袁__绍______、曹操双方在 官渡进行决战,结果曹操大败袁军,为统一②北方 _______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1.概况:208年,曹操率领20余万大军南下, 想要统一全国。③_孙__刘__联__军____约5万人在长江沿 岸的④_赤__壁_______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联 军用⑤_火__攻____的办法,大败曹军。 2.影响: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 多的战役,它为⑥_三__国__鼎__立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 定了基础。
子以令诸侯”与“唯才是举”的策略,取得了政治优势; 经济上,推广军屯和民屯,基本解决了军粮问题,同时也 使流亡农民有了安居之所;军事上,官渡之战是曹操统一 北方的关键,展示了曹操以少胜多的灵活战术。正是由于 曹操采取了以上有效措施,他才能在军阀混战的局面中脱 颖而出,最终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
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操去世,
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吴:222年,⑩_孙__权_______称王,229年,在 建业称帝,吴国建立。吴国造船业发达,230年, 孙权派将军卫温等到达⑾___夷__洲__ ,加强了台湾 与内地的联系。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精品课件

历史。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 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 当时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这些史料反映了英雄豪杰们共同的梦想是什么?
1.曹操: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2.袁绍: 绍曰:“吾南据河,……南向以争天下。” ——《三国志·魏略·武帝纪
第16课 三国鼎立
知识目标: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经过和意 义,掌握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三国鼎立的原因,提高分析 历史现象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
经典之作。描写的是从东汉末 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
》 3.刘备: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河南方向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三国志·隆中对》
4.孙权:刚即位不久,孙权当时有一个宏伟的计划……对魏进行围
攻。
——据讲谈社《: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
这些史料反映了英雄豪杰们共同的梦想是什么?
1.曹操: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东 汉 末
曹操(200年官渡之 战 统一北方)
魏
年
赤壁之战
三
军 阀 混 战
刘备
( 208年) 联合抗曹
蜀
国 鼎
西 晋
立
孙权
吴
板书设计
袁绍
军 阀
200年
混 官渡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
220年
战
三
魏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 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 当时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这些史料反映了英雄豪杰们共同的梦想是什么?
1.曹操: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2.袁绍: 绍曰:“吾南据河,……南向以争天下。” ——《三国志·魏略·武帝纪
第16课 三国鼎立
知识目标: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经过和意 义,掌握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三国鼎立的原因,提高分析 历史现象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
经典之作。描写的是从东汉末 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
》 3.刘备: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河南方向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三国志·隆中对》
4.孙权:刚即位不久,孙权当时有一个宏伟的计划……对魏进行围
攻。
——据讲谈社《: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
这些史料反映了英雄豪杰们共同的梦想是什么?
1.曹操: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东 汉 末
曹操(200年官渡之 战 统一北方)
魏
年
赤壁之战
三
军 阀 混 战
刘备
( 208年) 联合抗曹
蜀
国 鼎
西 晋
立
孙权
吴
板书设计
袁绍
军 阀
200年
混 官渡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
220年
战
三
魏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曹操: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
孙权、刘备势力的壮大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赤壁之战前的形势图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
二 、 志 在 千 里
赤 壁 之 战
——曹操《蒿里行》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
一 、 壮 心 不 已 官 渡 之 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袁绍
袁绍
200年
曹操
官
官渡
袁绍占据兵力袁优势绍,
渡 之 战
但是为什么最后胜利的
夜袭乌巢,
之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图中的人物 都是谁?
这幅图反映 了一个什么成语 故事?
三顾茅庐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隆中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周瑜(175~210年)字 公瑾,庐江舒县人。少 时与孙策为友,帮助孙 策在江东创建孙氏政权。 孙策死后,与张昭一起 辅佐孙权。208年,曹 操率军南下,他坚决主 战并亲率吴军大破曹兵 于赤壁。后病死。
尔虞我诈是三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曹操: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
孙权、刘备势力的壮大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赤壁之战前的形势图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
二 、 志 在 千 里
赤 壁 之 战
——曹操《蒿里行》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
一 、 壮 心 不 已 官 渡 之 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袁绍
袁绍
200年
曹操
官
官渡
袁绍占据兵力袁优势绍,
渡 之 战
但是为什么最后胜利的
夜袭乌巢,
之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图中的人物 都是谁?
这幅图反映 了一个什么成语 故事?
三顾茅庐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隆中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32张PPT)
周瑜(175~210年)字 公瑾,庐江舒县人。少 时与孙策为友,帮助孙 策在江东创建孙氏政权。 孙策死后,与张昭一起 辅佐孙权。208年,曹 操率军南下,他坚决主 战并亲率吴军大破曹兵 于赤壁。后病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_三国鼎立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温到达夷洲(台湾),发展了海外贸易,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依据本课内容概括总结 :
①一种局面: 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③三国鼎立: 魏蜀吴
④四个人物:袁绍、曹操、孙权、刘备、 ⑤五个时间: 200年、208年
220年、221年、 222年
三国处于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路有饥妇人, 抛子弃草间。
--王粲《七哀诗》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 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 只剩下760万······
民不聊生 人口锐减
军阀割 据
乱
曹操(155年-220
年),
字孟德,沛国谯 县
(今安徽亳州) 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 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 家、
曹冲208年病危时, 曹操悔不该杀华佗。 而关羽是在219年北 伐攻打樊城时受伤。
以 为什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赤壁之战曹操在占据 史 优势的条件下反而失败呢?
为 孙、刘联军: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鉴 曹操:
①远道奔走,兵士疲惫; ②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流行疾病; ③不习水战,曹操骄傲轻敌,战术失误。
刘备(161年-223年)
孙权,字仲谋。幼年
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
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
东之主,他任用贤能,挽救
周
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
瑜
业。
割据江东的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
二、赤 壁 之 战
阅读“赤壁之战”子目内容,了解战争基本情况。
时间:208年 地点:赤壁 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 结果:曹操战败 战争特点:以少胜多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依据本课内容概括总结 :
①一种局面: 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③三国鼎立: 魏蜀吴
④四个人物:袁绍、曹操、孙权、刘备、 ⑤五个时间: 200年、208年
220年、221年、 222年
三国处于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路有饥妇人, 抛子弃草间。
--王粲《七哀诗》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 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 只剩下760万······
民不聊生 人口锐减
军阀割 据
乱
曹操(155年-220
年),
字孟德,沛国谯 县
(今安徽亳州) 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 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 家、
曹冲208年病危时, 曹操悔不该杀华佗。 而关羽是在219年北 伐攻打樊城时受伤。
以 为什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赤壁之战曹操在占据 史 优势的条件下反而失败呢?
为 孙、刘联军: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鉴 曹操:
①远道奔走,兵士疲惫; ②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流行疾病; ③不习水战,曹操骄傲轻敌,战术失误。
刘备(161年-223年)
孙权,字仲谋。幼年
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
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
东之主,他任用贤能,挽救
周
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
瑜
业。
割据江东的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
二、赤 壁 之 战
阅读“赤壁之战”子目内容,了解战争基本情况。
时间:208年 地点:赤壁 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 结果:曹操战败 战争特点:以少胜多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 之 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失败
作用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国鼎立形势图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曹魏 重视农业 兴修水利
蜀国 发展经济 民族融合
三国 的治 理与 开发
吴国造船业发达, 船队曾到达夷洲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 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 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官渡之战
曹操
骄兵必败 赤壁之战
曹操
政治:挟天子以 令诸侯 招贤纳士
兵多将广 ---
(D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胜 利 就
二、快速抢答(第二关)
1、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
在
2、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前
方 3、曹操生活在三国时期,这句话有没有错 误?为什么?
!
4、221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
5、三国时期的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势力逐渐壮大
官渡 时间 200年
交战双方 曹操、袁绍
之战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
三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国 鼎 立
赤壁 之战
背景 时间
结果 影响
刘备、孙权势力成为曹操统一全国的障碍
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国 鼎立
措施: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派船队到夷州
影响:发展海外贸易,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 系
歌诀记忆
200年曹袁战官渡,统一北方奠基础。 208年赤壁起战火,孙刘抗曹少胜多。 三国鼎立魏蜀吴,洛阳成都建业都。 三国经济有发展,230年卫温去台湾。
东
袁绍
汉
末
年
官渡之战
军 (200年)
曹操(统一北方)
阀
混 战
曹操
赤壁之战 (208年)
三魏
国 鼎
蜀
吴
立
孙刘联军
课后提升作业:
1、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弱胜强,为什么又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呢?给你什 么启示? 2、东汉名士评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你认为曹操是什么 样的人物? 3、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4、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与史书所记载的史事有何不同?说说你的想 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认识 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 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 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知道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标准是是否推 动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袁绍
袁绍:出身“四世三 公”第一的高门华族,在 东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 反董卓、占冀州,夺青并、 击败公孙瓒,势力达到顶 点;官渡之战中,由于志 大才疏:广纳人才但又不 加重用,勤听谋略但又不 予实施,独揽大权但又优 柔寡断,胆略不足,刻薄 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 指挥不明。官渡之战大败 于曹操后,忧恐而死。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经济发展: 魏 蜀 吴
建立: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 魏 措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影响: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三国鼎立
蜀 建立: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 措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影响: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建立: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称帝, 吴 定都建业,吴国建立
第16课 三国鼎立
1.知识与能力: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 点、结果和影响;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以 及三国经济发展概况。
2.过程与方法:从政治、经 济和军事等方面理解曹操统一北方的 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 的原因,同时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 因的分析,体验学习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
曹操
龟虽寿
曹操
胸怀天下 统一全国
诗中三 融哲理思考、慷慨激 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 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度。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xié)
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经济上: 实行屯田
北方地区 袁曹对峙
匈 奴
袁绍
刘璋
曹操
刘表
袁术
袁绍
官
公元200年
三顾茅庐 ——请诸葛三分天下
隆中对定国策——北拒曹操 东联孙吴
群战舌儒——孙刘联合抗曹操
亮瑜定计——火攻曹操巧连环
蒋干盗书——曹操中计杀蔡瑁
庞统游说——曹操中计用连环
周瑜打黄盖——曹操再中苦肉计
草船借箭——亮瑜斗法为联合
万事俱备——诸葛亮借东风
火烧赤壁
黄盖诈降——火烧曹操连环 船
败北洒泪——不为惨败悼奉孝
分析赤壁之战[阅读82页小字] 孙刘联军胜利原因: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战败的原因
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战术失误
我们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 人等。
曹操:三国时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东汉末年, 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 扩充军事力量。迎献帝挟天 子以令诸侯,削吕布、破袁 绍,统一北方。屯田,兴修 水利,广积军粮;进位丞相, 兵败赤壁。后封魏王。子曹 丕称帝,追尊为武帝。用人 唯才, 精于兵法,著《孙子 略解》、《兵书接要》;善 诗歌,《蒿里行》、《观沧 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 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 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不习水战
奖励农耕
孙、刘
袁绍
骄傲轻敌,听不 进正确意见
人少力弱
天时 地利 人和
轻 松 闯 关
一、 选择题(第一关)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C )
A、赤壁之战
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 )
A、赤壁之战 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十万人
渡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之
乌巢
官渡
战
曹操
以少胜多
两 万人左右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官渡之战曹胜袁败原因分析
曹操 善于用人,听取正确建议。
袁绍
骄傲轻敌,听 不进正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