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说新语》二则

合集下载

19《世说新语》二则

19《世说新语》二则

2、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父亲友人的?元方 的性格特点如何?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无礼
性格: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可见其 家教良好—懂礼识仪,聪敏。 他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小 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正直不 阿
3.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 ,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 ,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 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 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 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 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 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 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 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 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啊” 今:委托 而:连词,表顺承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连用,表判断 则:就
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形作动,对…感到惭愧
引:古:拉
今:引用
顾:古:回头
今:照顾
译文: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跟人约了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
方说:“您和我父亲约的是中午。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 就是无礼。”友人惭愧,下车牵他的手,元方进门不理睬。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 人想要搭船。华歆当即对此事感到很为难。王朗 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 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 那个人。华歆说“起先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 为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既然已经接纳他的请求, 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 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 华歆、王朗的优和劣。

世说新语二则的注释

世说新语二则的注释

《世说新语》二则注释
1.德行:指道德品行,即人的行为举止的道德标准。

2.言语:指言辞,即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思想的方式。

3.政事:指政治事务,即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能力和业绩。

4.文学:指文学才能和修养,包括诗词、文章、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艺术造诣。

5.方正:指方正不阿,即做人做事正直无邪,不偏不倚。

6.品藻:指品评鉴别,即对人物、事物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价。

7.规箴:指规劝箴言,即用委婉的语言劝告他人改正错误,避免重蹈覆辙。

8.捷悟:指机智敏捷,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领悟力强。

9.夙慧:指早慧聪颖,即从小就表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智慧和能力。

10.豪爽:指豪放直爽,即性格开朗、大方、豁达、痛快。

11.容止:指仪容举止,即人的外貌、姿态、言行举止等。

12.自新:指自我更新,即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13.叔嗣:指南朝梁代的何逊,字叔嗣,是当时的文学家和官员。

14.企羡:指企望羡慕,即对他人优越的条件或成就产生羡慕之情。

15.伤逝:指感伤逝水,即对时光荏苒、岁月匆匆的感慨和哀伤。

16.栖逸:指隐逸栖遁,即放弃世俗纷扰,隐居山林或寺庙,追求心灵宁静和精神自由。

17.贤媛:指贤良淑女,即品德高尚、有教养、优雅贤淑的女性。

18.赏誉:指称赏誉美,即对美好事物或人物的赞美和称誉。

19.轻诋:指轻视诋毁,即对他人进行轻蔑和贬低,甚至恶意攻击。

世说新语两则的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两则的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的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两则的原文及翻译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的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一《咏雪》谢太傅(1)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

俄而雪骤(4),公欣然(5)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6)曰:“撒盐空中差可拟(7)。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8)”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9),左将军王凝之(10)妻也。

《咏雪》注释:(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这里当“子侄辈”讲,即年轻一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讲:讲解。

论:讨论。

(4)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迅速。

(5)欣然:高兴的样子。

(6)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7)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8)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儿漫天飘起。

未若:不如比作。

因:凭借(“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9)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的妻子。

(10)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咏雪》译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年轻一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说:“差不多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两则》中,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世说新语两则一:《咏雪》原文谢太傅(1)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

俄而雪骤(4),公欣然(5)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6)曰:“撒盐空中差可拟(7)。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8)”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9),左将军王凝之(10)妻也。

注释:(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这里当“子侄辈”讲,即年轻一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讲:讲解。

论:讨论。

(4)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迅速。

(5)欣然:高兴的样子。

(6)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7)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8)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儿漫天飘起。

未若:不如比作。

因:凭借(“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9)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的妻子。

(10)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翻译: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年轻一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说:“差不多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

《世说新语》二则原文

《世说新语》二则原文

《世说新语》二则原文世说新语原文二则:一、郭员外与贾谊共游洛阳郭员外和贾谊去洛阳旅行,到了洛阳,美景无限,鸟语花香,但他们上了御书楼,也没能看见一本书籍就出来了。

贾谊问道:“连一本书都看不到就出去了,你真不客气。

”郭员外说:“况且御书楼多闻书香,书自有其香;何必看见书才晓物,此言差矣。

”二、贾谊凌览元明诗洛阳之行,郭员外曾和贾谊一起凌览元明之诗,贾谊读完有余,问道:“诗词之能表达浩如烟海,岂有此诗?”郭员外说:“范仲淹的《塞下曲》能表达出‘深深苦难暗中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绝美图景,昭昭示人,远远好于此诗。

”世说新语是一部仿史诗体裁的古典名著,记载了一系列声名显赫的文人历史活动及其精彩言语,最为人熟知的是其中的郭员外和贾谊洛阳之旅别有风味的两段对白。

郭员外和贾谊一起旅行洛阳,御书楼多闻书香,贾谊希望能多看几本书,但郭员外却及时发出“书自有其香,何必看见书才晓物”的金句,让其得以脱离桎梏,迎接自由。

在洛阳之行不仅可以看见山川水榭,如鸟语花香,而且更关注文化传统、拓展知识面。

贾谊凌览元明之诗时,郭员外推荐了范仲淹的《塞下曲》,从“深深苦难暗中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妙笔绘出书香茶香之外常人难以触及的“诗香”,他们跃跃欲试,一同勾勒出一幅洛阳之歌的精妙画卷。

郭员外和贾谊的两段洛阳之行,古拙之韵诱人生发,在今日依然发人深省、有教又有乐。

他们对旅行的热忱,以及不畏任何困难、尽情享尽这一座城市本土文化和精神才能,令人叹为观止。

在郭员外和贾谊洛阳之旅中,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了他们“以古为鉴”、赋却百代情怀,“书自有其香”、诗香伴爱憎,结合自然,成就新语,就在他们对人类文明的承载中,爱憎情仇、绽放出一系列美丽的文学花火。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语文版

文中“君”“尊君”“家君” 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 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相当于“您”。
家君: 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你寻我找:
• 1.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 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老朽 ④寡人 ⑤令尊 ⑥足下 ⑦令郎 ⑧陛下 ⑨麾下
你怎样评价元方和友人这两个人?
刘义庆:南朝宋 朝,彭城人,宋
武帝刘裕的侄子,袭爵临川王, 朝,文学 家。
《世说新语》 笔记小说 集
刘义庆
主要记载 东汉末年 到 晋朝,士大夫 阶层荒诞的闲谈轶事。也是六朝志人 小说的杰出代表。具有“语言简练、 辞意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该书在魏、晋是当时盛行的小说集大 成之作,对后世的小说和笔记小说发 展影响很大。
古今异义字

古:作乱的人 今:有偷窃行为的人
所以
古:…的原因 今:表结果
古:罢了
耳 今:耳朵
宁 古:难道
今:宁可
可以 古:是能愿动词“可”与“以”两个词用,“能因
为”
今:“可以”两字连用,只作能愿动词
开端:华歆﹑王朗据乘船避难
有人想要搭船
发展 华歆:为难

王朗:幸尚宽
乘船
后贼追至情况紧急 轻诺寡信
nìng
一起,都
想要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
顺便借光
形作动 ,对……感到为难
恰巧,幸而
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同意

代词,这件事
何为不可?” 倒装句,“为 何”
作乱的人
抛弃
先前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

中考语文复习《世说新语》二则

中考语文复习《世说新语》二则

7.特殊句式 省略句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主语。应为“太丘舍
去,(太丘)去后(友人)乃至”。翻译:陈太丘丢下(他) 而离开,离开以后(友人)才到。]
(2)倒装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句。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翻译:这纷纷
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陈太丘与友期行
原文呈现
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陈太丘和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 时分。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陈太丘
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 丢下(他)而离开,离开以后(友人)才到。陈元
专题四—真题试做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出自《言语》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 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借咏雪赋诗的故事,赞扬了谢道韫的聪慧和才情,表达 了作者对谢道韫的赞誉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 化的传承。
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方这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
:“令尊在不在?” 元方回答说:“(父亲)等
:“待君久不至,已去。” 您很久(您)都不到,已经离开了。”
原文呈现
译文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 友人(听了)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我 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您和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 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到了正午还不到, 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 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

《世说新语》二则文言文

《世说新语》二则文言文

《世说新语》二则文言文一、《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 谢太傅:即谢安,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 内集:家庭聚会。

- 儿女:子侄辈。

-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雪骤:雪下得急。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胡儿:即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 未若:不如。

- 无奕女:指谢道韫,东晋才女,谢奕之女,王凝之妻。

译文: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

”谢安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 陈太丘: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

- 期行:相约同行。

-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 过中:过了正午。

-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 乃至:(友人)才到。

-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 戏:嬉戏。

-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 引:拉,表示友好。

- 顾:回头看。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说新语》二则
第一课时《期行》
【学习目标】
1.积累“期”“舍”“否”等常见的文言词语。

(重点)
2.能合理补充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感悟体会“友人”“元方”的性格特点。

(重点)
3.评述人物,辨别是非;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这么一本书,书的编写者选取社会名流的生活小事随手而记,以德行、言语、政事等分类编排,读这本书中的故事,既可了解古代社会的风气,又能感悟做人的道理,这本书被称为“名士的教科书”,它就是《世说新语》。

今天,我将与大家一同学习书中的一个小故事《期行》。

二、自主预习
1.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期行》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喜欢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2.词语积累。

(1)古今异义词
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相委.而去(古义:丢下、抛弃;今义:委屈、委托)
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下车引.之(古义:牵引、拉;今义:引导)
(2)词类活用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名词作动词用)
(3)通假字
尊君在不.(通“否”,读“fǒu”)
3.自读课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三、合作探究
(一)疏通课文,积累字词
1.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明确:多媒体显示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见自主预习2。

2.学生复述课文;对比复述,补出课文省略的部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君)不至,(家君)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人)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这是一篇文言小说,文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写了什么?
明确: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

高潮:元方聪敏,据理反驳。

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

(三)合作探究,分析形象
1.友人为什么“怒”?元方是怎样反驳“友人”的?
明确:友人认为陈太丘不等他来就走了,是失约的表现。

元方反驳抓住两点:一为“不信”,二为“不礼”。

2.用“这是一个……的太丘(友人、元方),因为他……”的句式说话。

明确:示例一:这是一个没有耐心的太丘,因为他与友人约定同行,友人晚一点来,他径自走了。

示例二:这是一个既不守信又无礼貌的友人,因为他不守时,并且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示例三:这是一个态度诚恳又知错勇改的友人,因为他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惭”而且“下车引之”,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示例四:这是一个落落大方、聪明机灵的元方,因为他面对友人对父亲的责难,据理力争、针锋相对。

3.元方的“入门不顾”,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说自己的看法。

明确:示例一: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

可见他懂礼识仪,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示例二: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拒之于千里之外。

示例三:元方只有七岁,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他年龄特征,是他坦率的表现。

示例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并且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一个大人能当面对一个小孩认错,应该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

(四)归纳主旨,畅谈启示
学习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示?(提示:谈启示,可以选择的角度有陈元方、友人、陈太丘) 明确:示例一: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示例二: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知错就改。

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示例三: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有耐心、言而有信的人。

四、板书设计
期行
人物陈太丘:没有耐心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
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
启示:我们做人要有诚信,讲礼仪
五、课外拓展
请你发挥想象,依《期行》的情节,假设一个对话情境,猜想友人遇见陈太丘后,两个人分别会说什么呢?
示例:友人遇见陈太丘后,友人会说:“哎呀,今天有点急事,来晚了,真是不好意思。

你若是多等我一会儿,也许,我就赶上了。

”陈太丘说:“老弟,你让我等得好苦啊!我先走一步,你不会怪罪我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