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庆《世说新语》课文解析
25、《世说新语》三则(刘义庆)课文全解

25、《世说新语》三则(刘义庆)课文全解【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俄而:一会儿。
欣然:愉快地。
信然:确实,这样不虚假。
笺疏:古书的注释,分条说明的文字。
内集:家庭集会。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未若:比不上。
数岁:几岁(指小时候)。
酷贫:极穷。
自成之:亲自把它(短袄)缝纫成。
成之,使之成。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
官至衮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篇。
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
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
其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击鼓骂曹”等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子猷献戴”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
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为后人所重。
另有《幽明录》,今佚。
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200余条,皆记神鬼怪异之事。
2、相关知识:《世说新语》,南北朝时期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
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撰,梁刘峻(字孝标)注。
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
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
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家。
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
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
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世说新语原文加赏析

世说新语原文加赏析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是刘义庆。
全书共500余则故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礼制等多个方面,是中国古代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之一。
本文将就世说新语的原文进行赏析分析。
世说新语共分为七篇,分别是“文学”、“辞章”、“志怪”、“百官”、“农事”、“巧艺”和“刑名”。
通过这七个篇章的内容,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百态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文学”篇,该篇主要介绍了那个时代的文学风貌。
例如,“篇章”一篇中提到了曹植的《七步诗》,描述了曹植临危不惧,才情出众的形象。
这个故事反映了曹植的个人魅力和他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另外,还有关于文学状元被砍杀等故事也是这一篇的内容。
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看到当时文学的繁荣和文人的生活境遇。
接下来是“辞章”篇,该篇主要记录了一些人物的言辞和风采。
例如,“顾曲周”一篇中描述了顾曲周的机智应对和诙谐幽默的辞章,以及他和司马懿之间的辩论。
通过这些故事,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人物在言辞方面的天才和智慧。
“志怪”篇则主要记载了一些奇异的事件和传奇故事。
例如,“阮素”一篇中描述了阮素能够预测未来的能力,以及他预言了自己的死亡,并最终死于火灾的故事。
这个故事展示了一位智者的神奇能力和命运的转折,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好奇和畏惧。
“百官”篇则主要介绍了古代官员的故事和风采。
例如,“殷纯子”一篇中描述了殷纯子被贬官后仍然风度翩翩的形象,以及他对诸葛亮的赞赏。
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士人的操守和忠诚,也展示了古代官员的精神风貌。
“农事”篇则主要介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故事。
例如,“清稗”一篇中描述了清稗的农民平等理念和他与高祖之间的问答。
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智慧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也展示了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努力和智慧。
“巧艺”篇则主要介绍了一些手工业者和技术人员的故事。
例如,“锺繇”一篇中描述了锺繇作画时的绝技和他与曹操之间的交流。
这个故事展示了古代手工业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也反映了古代对技术人员的重视和尊重。
大学语文《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刘义庆。
【言语】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
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译文:钟毓兄弟俩小时候,一次正碰上父亲白天睡觉,于是一块去偷药酒喝。
他父亲当时已睡醒了,姑且装睡,来看他们怎么做。
钟毓行过礼才喝,钟会只顾喝,不行礼。
过了一会,他父亲起来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用的,我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于礼,因此我不行礼。
【文学】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秘公一见。
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译文:钟会撰著《四本论》刚刚完成,很想让嵇康看一看。
便揣在怀里,揣好以后,又怕嵇康质疑问难,揣着不敢拿出,走到门外远远地扔进去,便转身急急忙忙地跑了。
文学帝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刑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
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任诞】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译文:步兵校尉的职位空出来了,步兵厨中储存着几百斜酒,阮籍就请求调去做步兵校尉。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咏雪》课文注释 翻译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文 | 刘义庆咏雪①谢太傅②寒雪日内集③,与儿女④讲论文义⑤。
俄而⑥雪骤⑦,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⑧?”兄子胡儿⑨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⑩。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①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②[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
③[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④[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⑤[文义]文章的义理。
⑥[俄而]不久,一会儿。
⑦[骤]急。
⑧[何所似]像什么。
⑨[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⑩[差(chā)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
因,趁、乘。
[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译】 谢太傅寒雪日(寒冷的雪天)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家中的子侄辈)讲论文义(诗文)。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诗论文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急),公欣然(高兴的样子)曰:“白雪纷纷何(什么)所似?”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兄子胡儿(谢安哥哥的长子,即谢朗)曰:“撒盐空中差(大致,差不多)可拟(相比)。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曰:“未若(如)柳絮因(凭借)风起(飘起)。
”他(另一个飘起)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公大笑乐(高兴)。
即(就是)公大兄无弈女,谢安高兴地笑了起来。
(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弈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判断)。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学生版+解析)2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_______________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是六朝志人小说集的代表。
二、生字注音:讲论________ 雪骤________ 差________ 可拟 柳絮________无奕________ 谢道韫________ 三 、解释词语: (1)内集: (2)儿女: (3)讲论文义: (4)俄而: (5)骤: (6)欣然: (7)差: (8)拟: (9)未若:《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一、注音:尊君在不_________ 非人哉________二、解释词语:(1)期:(2)至:(3)舍:(4)去:(5)乃:(6)不,(7)委:(8)信:(9)礼:(10)惭:(11)引:(12)顾:《咏雪》知识点一、翻译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二、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2、咏雪的直接原因:3、两个比喻句: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三、问题探究: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4、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一、重点句子翻译: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世说新语》原文赏析及译文

《世说新语》原文赏析及译文《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它是由刘义庆所编写的文集,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语录、故事、轶事等,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生活。
这部书首次引入了“言行”这个概念,对后来的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读者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因为《世说新语》的原文之中充满了古文、典故和隐晦的表达,需要通过细致的解读和译文来理解其中的精髓和价值。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世说新语》的历史背景。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代表了中华文明的转型和变革。
在此期间,社会经济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政治权力也在不断地转移。
因此,人们对于行为准则、品德道德、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讨论特别活跃。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杂编文集,描写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各种名士达官的言语和行为,被誉为“古代名人言行录”。
然而,《世说新语》的原文不是那么容易阅读和理解的。
它采用了很多隐晦、古怪的表达方式,加上编者刘义庆本人的思想倾向,使得读者需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和阅读经验才能有所收获。
比如,《世说新语》经常使用典故和引用经典,例如“拄杖思过”、“东山再起”等,如果没有对这些典故的理解,读者就很难理解相关的篇章。
其次,它也使用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结构,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依靠专业的解读和研究才能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世说新语》,读者可以结合一些译本来学习原文。
经典的译本有冯唐的《世说新语释义》和陆游的《世说新语集解》,它们对原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注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意义。
例如,在冯唐的译本中,他对于“九隐”一篇解释道:“九隐者,孙康子、邢昺之子树、詹后野、李群玉、阮嗣宗子(即阮籍)、陆绩、周舍、蒋干、陆机也”,这些注释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相关人物及背景信息,并引导读者去思考相关故事的意义。
此外,对于《世说新语》的解读还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有助于读者理解人物的言行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思想观念。
作刘义庆《世说新语》文言文阅读赏析

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 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 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 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
《世说新语》中的“谢女咏雪”、“子 猷访戴”等故事,成为后世诗文常用 的典故;另有一些故事,则成为戏 剧家小说家创作的素材。
作品鉴赏
《世说新语》今存最早刊本为宋绍兴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门。其上卷为“德行”、 “言语”、 “政事”、“文学4门,这正是孔门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 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汉后期到晋宋 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 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 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 不尽符合史实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 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 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 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 三言两语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 传神。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 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 真致不穷。”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 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 了无限光彩。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 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的 小说发展影响尤其大。
《世说新语》
七年级必学文言文
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中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中国魏晋 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刘义 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
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世说新语〉两则》知识讲解(2021)

2021《<世说新语>两则》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词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
此书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土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它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一则被编入“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可一望而知。
《陈太丘与友期》一则被编入“方正”一门。
“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寒雪:这里指寒冷的雪天。
2.内集:家庭聚会。
3.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4.儿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骤:紧、急速。
7.欣然:快乐的样子。
8.纷纷:指白雪纷飞的样子。
9.何所似:像什么。
何,疑问代词,什么。
似,像。
10.差.(chā)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可,可以,能够。
拟,相比。
11.未若:不如,比不上。
12.期行:相约而行。
期,约定。
1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中午时分。
1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15.至:到。
16.时年:那年。
17.戏:嬉戏。
18.尊君在不.(fǒ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
19.待:等待。
20.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21.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2.信:信用。
23.礼:礼貌。
24.引:拉。
25.顾:回头看。
26.谢太傅.(fù)27.柳絮.(xù)28.雪骤.(zhòu)29.无奕.(yì)女重点虚词1.与:跟,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义庆《世说新语》课文解析
咏雪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②,与儿女讲论文义③。
俄而④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⑤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⑥。
”兄女曰:“未若⑦柳絮因⑧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史无奕女⑨,左将军王凝之⑩妻也。
【字词全解】
①[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昊
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②[内集]家庭聚会。
③[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④[俄而]不久,一会儿。
⑤[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⑥[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⑦[未若]不如。
⑧[因]趁,乘。
⑨[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
奕。
⑩[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吏
等。
【句解】
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一句话,涵盖着丰富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说到
了。
“骤”字传神,表现雪景的非凡气势。
【段解】
这是文中对“白雪”的第一个比喻,即“撒盐空中”,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撒盐空中”比较接近。
这是对“白雪”的第二个比喻,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含蓄深刻。
谢太傅对以上两个答案可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起什么作用?明确: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
【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忽然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
”太傅很高兴。
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①与②友期③行,期日中④,过中不至⑤,太丘舍去⑥,去后乃至⑦。
元方⑧时年⑨七岁,门外戏⑩。
客问元方:“尊君○11在不○12?”答曰:“待○13君○14久不至,已去○15。
”友人便怒:“非人哉○16!与人期行,相委○17而○18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19;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0。
”友人惭○21,下车引○22之,元方入门不顾○23。
【字词全解】
①[陈太丘]即陈寔( shí),字仲弓,东汉额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
丘,县名。
②[与]和。
③[期]约定。
④[日中]正午时分。
⑤[至]到达。
⑥[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CD[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⑧[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⑨[时年]这年。
⑩[戏]玩耍,
○1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12[不【fou)]通“否”。
○13[待]等待。
○14[君]对别人的尊称。
○15[去]离开。
○16[非人哉]不是人啊。
○17[相委]丢下我。
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
委,丢下、舍弃。
○18[而]顺接连词,就。
○19[信]信义、信用。
○20[礼]礼貌。
○21[惭]惭愧。
○22[引]拉。
○23[顾]回头看。
【句解】
交待陈太丘与太期行的具体情况,说明不守信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为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
陈元方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
写陈元方回答客人的问话时,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客人得知陈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陈太丘,而且语言粗野。
点明约定期限,为反驳作铺垫。
当客人大怒骂其父时,陈元方据理反驳,指出其“无信”“无礼”的错误,表现陈元方年纪虽小但聪慧过人,明白事理。
友人由“怒”转“惭”,表示知错;元方“入门不顾”显示其率真方正的个性。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自己)走了,离开以后(友人)才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这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元方说:“你父亲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父亲)等您很
久都不到,已经走了。
”友人(听了)便大怒说:“简直不是人啊!和人约定同行,丢下我就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和家父约定正午。
到了正午还不到,这就是不讲信义;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