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刘义庆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的简介

《世说新语》的简介

《世说新语》的简介《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代文学家刘义庆创作的一部文言小说,成书于公元499年至520年之间。

全书以故事为主,通过描绘魏晋时期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展示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人性的思考,因而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世说新语》一共收录了三百余个独立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从魏晋时期到刘宋时期这一时代的历史、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故事涉及的人物众多,包括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官员、平民百姓等,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和人性的多样性。

《世说新语》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其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节。

作者刘义庆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现实生活与虚构剧情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

其中有的故事反映了人物的睿智和聪明才智,有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真实,有的故事则寄寓了深刻的道德教益。

《世说新语》除了娱乐读者,还对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在后来的历史小说和志怪小说的创作中,都可以看到《世说新语》的影子。

同时,通过对人物的情感表达和心理描写,本书对中国文学中的“内心戏”有着重要的开创和影响。

对于读者而言,《世说新语》不仅是一本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指导意义的读本。

通过阅读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魏晋时期的社会风貌、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智慧的底蕴。

同时,《世说新语》中许多故事都蕴含了颇具教益的哲理,读者可以通过思考和品味,汲取其中的智慧和道德价值,指导自己的行动和思考。

总之,《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古代文学经典之作,以其生动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吸引着读者们的关注和追捧。

它作为一本启蒙读本,不仅具有娱乐性,更是一本潜移默化的引导读者思考和反思的宝藏。

无论是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和思考的角度,阅读《世说新语》无疑都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

大学语文《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大学语文《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刘义庆。

【言语】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

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译文:钟毓兄弟俩小时候,一次正碰上父亲白天睡觉,于是一块去偷药酒喝。

他父亲当时已睡醒了,姑且装睡,来看他们怎么做。

钟毓行过礼才喝,钟会只顾喝,不行礼。

过了一会,他父亲起来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用的,我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于礼,因此我不行礼。

【文学】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秘公一见。

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译文:钟会撰著《四本论》刚刚完成,很想让嵇康看一看。

便揣在怀里,揣好以后,又怕嵇康质疑问难,揣着不敢拿出,走到门外远远地扔进去,便转身急急忙忙地跑了。

文学帝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刑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

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任诞】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译文:步兵校尉的职位空出来了,步兵厨中储存着几百斜酒,阮籍就请求调去做步兵校尉。

《世说新语》四则

《世说新语》四则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 小说集,主要记载东汉末年至东晋末年二百多年 间士族阶层的琐闻佚事,全书具有较高的文学和 史料价值。 《世说新语》可能就是他和门下文人杂采众 书编纂润色而成,是志人小说集。这部书记载了 自汉魏至东晋的遗闻轶事。所记虽是片言数语, 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 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 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继其数,在古 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 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 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 名士的教科书".

荆州时期30-37岁:刘义庆担任荆州刺 史,颇有政绩。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 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生活。 江南时期37-42岁:刘义庆担任江州刺 史与南衮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 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可 惜的是,《世说新语》一书刚刚撰成,刘 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 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 赠其谥号为“康王”。 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 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 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 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 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

尽管这一篇被归入《雅量》,但我们也 对王羲之这番举动打上个问号。真的名士, 虽是形态各异,但总归应该是由于随心随 性、蕴藉自赏而不拘礼数。但刘义庆一个 “如不闻”中的“如”字却给文本留下一 个极大的阐释张力。是不是存在这样一种 可能性,王羲之明明知道人家是来找女婿 的,只不过装着一万个无所谓,装着不知 道罢了。也许就是这不经意的一露,费了 他不知道多少个脑细胞呢!也正因为如此, 王羲之书圣的地位不可颠覆,但论起名士 风度来,比嵇康阮籍刘伶这些真名士,还 是差了一个档次啊。

《世说新语 德行》的翻译和原文

《世说新语 德行》的翻译和原文

《世说新语德行》的翻译和原文世说新语德行原文及译文《世说新语德行》释义: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世说新语德行》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德行》是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第一章刘义庆是这本书的编者,并不为作者。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世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描述了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展示了“魏晋清谈”的风貌。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留存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述东汉末年至晋代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风气。

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

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

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刘义庆和世说新语简介

刘义庆和世说新语简介

刘义庆和世说新语简介刘义庆和《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记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和人物,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而刘义庆则是这部书的作者,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文学才华,为后世留下了这部伟大的文化遗产。

刘义庆,字文叔,晋朝人,他在晋武帝时期担任过官职,但因为不愿意奉承权贵而辞官回乡。

刘义庆一生饱读诗书,研究历史,尤其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和事件有着深刻的了解。

他以其博学多才和独特的见解,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一颗明星。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在晚年时期编写的一部散文集,该书共分为75则,涵盖了政治、文化、军事、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内容。

这些故事大多是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士、文人和政治家的轶事,以及他们的言行和思想。

刘义庆以散文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和社会风貌,给人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历史的窗口。

《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言简意赅的文字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它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更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境界,使读者对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人物形象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刘义庆以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揭示了人性的善恶、智慧和愚昧,引发了人们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世说新语》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历史,更在于它对于后世的影响。

该书不仅成为了后世文人的学习和借鉴的经典之作,也对于后来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开创了散文的新局面,还为后来的散文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刘义庆和《世说新语》的杰出之处在于他们对于历史和人物的深刻理解和揭示。

刘义庆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方法,将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人物的智慧。

刘义庆和《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他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我们应该珍惜这部伟大的著作,通过阅读和学习,深入了解历史和人物的智慧,为我们的人生增添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刘义庆世说新语主要内容

刘义庆世说新语主要内容

刘义庆世说新语主要内容
刘义庆世说新语是明末清初时期诗人刘义庆创作的一部论诗,提倡以新语言替代传统的文言文,其内容涉及价值观、社会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发展。

该诗歌充满了激情,探讨了时代变迁中的传统与学术,宣扬了以新语言替代传统文字的理念。

刘义庆世说新语是当时蔚为一时的新诗范式,它倡导用新语言代替文言文书写,传播思想,吸引众人及时。

通过强调激情、喜欢新鲜和真实性,刘义庆探究了新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发展。

他将清洗传统文化、开拓新思想以及回归原始世界的理念融入诗中,从而激发了人们的思考和讨论,推动了时代的变革。

刘义庆的诗中表达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对当时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诗歌中的思想及价值观,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而且使当时的社会精神得以更新恢复,让人们摆脱传统社会束缚,追求真理,打破藩篱,为实现新社会的目标开辟道路。

刘义庆世说新语是明末清初时期一部极具影响力的论诗,它倡导用新语言代替传统文字,推动着当时文明的进步。

该诗在当时社会具有极具社会现实意义,在神思想及价值观的角度提出了新观点,指导了后人追求真理、重建社会的道路。

- 1 -。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上)》原文、译文及注释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上)》原文、译文及注释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上)》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上)南北朝-刘义庆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

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

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

恐玄擅名而心忌焉。

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

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

”遂罢追,玄竟以得免。

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

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

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

听君向言,多与吾同。

今当尽以所注与君。

”遂为服氏注。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

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

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

既知不能踰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

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

明蚤往,及未寤,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

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

晏闻弼名,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弼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

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

见王注精奇,迺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

”傅嘏善言虚胜,荀粲谈尚玄远。

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

裴冀州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

何晏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

《世说新语》刘义庆资料讲解

《世说新语》刘义庆资料讲解
• 怕使者回去说曹操空有高雅 风采,却是草包肚肠,不是英雄, 还不如一个“床头捉刀人”。
一、魏武将见匈奴使
• 结合《魏武将见匈奴使》和这段文字的 内容,请你就魏武(曹操)这个人物作 点评价。
曹操具有过人的气质和才能, 但又是极度的自私和猜疑心很强的 人,充分显露了他“奸雄”的本色
二、王子猷暂住空宅
一、魏武将见匈奴使
•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 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 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 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 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捉 代将形既别刀雅:非 般陋间 人 机将毕床:人望常古:谍,密要今相:头乃做:(:义高等:接非义貌古:文座是雄:雅活见同握:丑义章从位:的动)一震着陋:完事打的风的慑刀后刺探旁采特.今探消边务义情息分:报的专子.门指
(二)荆州时期(30-37岁)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 功绩。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 定的生活。
(三)江南时期(37-41岁)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兖 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 往来频繁。于41岁病逝于京师。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 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虽历任 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 的就是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 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 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 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 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 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 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 《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放情山水
魏晋名士在山水自然中陶冶性情,解放人 格。东晋时代由北南下的士族与当地豪族广占 山林田园,开辟新野荒地,比如南朝刘宋著名 山水诗人谢灵运曾任太守的永嘉,就是在晋室 南渡之后才开发的。现在的著名风景区浙江温 州楠溪江一带就属于这块地方。士族将新开发 的江南之地打造成庄园与领地,作为世代相传 的固有财产。他们在对自然林野的经营管理中, 刻意将它朝着田园化方向发展。
那是一个洒脱的时代, 不!那是一个逼人洒脱的时代! 任何一个人对于暴政,只有两种选择: 要么装傻子与当局者握手; 要么装疯子与自己言欢。
如果装不了傻子也装不了疯子,我说 哥们,那你只能装死了!
在那时代 你可以耍阴谋耍阳谋 我可以真自我真性情 不仅没有人批评你指责你 更有人佩服你、欣赏你 你可以不顾一切礼教 骑上瘦驴追赶你心爱的女子 更可以与你心爱的女子同骑瘦驴回来
一、魏武将见匈奴使
•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 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 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 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 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间谍:古义:打探消息的 将 :将要 捉刀 形陋 既毕 :古义 : 相貌丑陋 :( 接见 :握着刀 ) 完后.今义:专门指 人 , 今义 : 从事刺探情报 . 非常 : 非同一 雄 : 震慑 雅望 : 高雅的风采 床头 乃:座位的旁边 是 代别人做文章 机密等活动的特务分子 般
《世说新语》是一部以汉末、魏、 晋士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我国魏 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编撰者是刘义庆。南朝宋彭城(江苏 徐州)人。 “志”是记的意思。“志人小说” 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
《世说新语》内容介绍:
一、记述优秀人物的美好品德。 二、表现当时“名士”放荡不 羁的生活态度。 三、暴露魏晋统治者残忍的本 性和奢侈的生活。
二、王子猷暂住空宅
王子猷生性爱竹之爱竹图
二、王子猷暂住空宅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 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任诞 》)
尝:曾经 暂:暂时 便:随即 令:让…做… 或:有人 何:何必 啸咏:歌咏
三、钟会撰《四本论》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 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 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四、喜欢清谈
魏晋人喜欢清谈,过去有所谓“清 谈误国”之说。《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 政权临川王刘义庆所编著的一部笔记小品, 主要记载东汉末年至魏晋间的名士轶事。 是六朝著名的笔记小品,其中记载着当时 的名士清谈,展现了名士的思想风采。
五、文学生活 当时的文学活动成为士人生命精神的升华。 曹植的《洛神赋》、阮籍的《咏怀诗》、嵇康、 郭璞的《游仙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就是他们追求自由的审美心理的抒托。魏晋南 北朝文人认为,只有在审美与艺术活动中,人 们才能达到精神的超越与心理的慰藉。 魏晋文学批评,着眼于人的生命体验,从 人生活动的各个层面去解析文学的特点与功用。 不仅在观点上有着根本的突破,而且在理论方 法上开创了将人生活动与文学批评相结合的思 路。
人生的三个阶段:
(一)京尹时期(15-30岁)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 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 览皇家的典籍,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良好的基础,17 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 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因此刘义庆也 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 (二)荆州时期(30-37岁)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 功绩。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 定的生活。 (三)江南时期(37-41岁)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兖 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 往来频繁。于41岁病逝于京师。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 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虽历任 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 的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
二、服药
这里的药特指一种叫做五石散的矿石药。五石散自汉代出 现,至魏时因玄学宗师之一何晏的服食而大行于世,东汉时服食 相当普遍,由魏晋至唐,经历五六百年之久。但是在养生求仙之 风的影响下,许多人妄图借此虚幻的神仙梦,于是当时许多人都 来服食。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中也谈 到服食五石散,说在当时是有钱人的一种时髦,穷人是消受不起 的。由于服食五石散后发热,服食者往往要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 于是不吃药者也附庸风雅,跟着名人将衣服宽大起来了。还有许 多吃不起药的人会在路旁假装药性发作以摆阔气,一副生怕不服 食就跟不上时代的样子。鲁迅先生形象地说:“晋朝人多是脾气 很坏,高傲、发狂、性暴如火的,大约便是服药的缘故。比方有 苍蝇扰他,竟至拔剑追赶;就是说话,也要胡胡涂涂地才好,有 时简直是近于发疯。但在晋朝更有以痴为好的,这大概也是服药 的缘故。”
四、曹公问裴潜
曹公问裴潜曰:“卿昔与刘备共在 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 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 ,足为一方之主。”
昔:以前。 为:成为,得到。 以:认为。 治:治世,和平昌盛之 才如何:能力怎么样? 世。 乱:祸害,扰乱。
五、王安丰妇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 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 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 ?’”遂恒听之。
然而,魏晋风度为什么在历代每每遭贬, 究其原因,大略是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 生梦死;再就是放达出格,有悖常理,另就 是清谈误国。 其实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 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 格基础,影响的相当深远。可是,魏晋风度 的所及,也带来了弊端,许多人赶时髦,心 情也并非嵇康、阮籍似的沉重,却也学他们 的放达。其实现在年轻人作为对人生的爱恋, 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与东汉末以魏晋风度的 价值观念是一脉相承的。而现在年轻人在追 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个性上,又和魏晋风 度的美学观相辅相成。
来源
“魏晋风度”一词实 出自鲁迅那场著名的演讲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 与酒之关系》)。
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
魏晋风度的表现有这样几种,通过这些方 式,而展现出名士的精神气质与贵族风格。我 们加以大概地介绍: 一、饮酒 酒是魏晋风度的典型写照。曹操诗中就 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最典型 的便是“竹林七贤”的好酒狂饮。七人常集 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 贤”。阮籍是其中最喜欢饮酒的名士之一。 东晋有个名士曾说:“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 浇之。”是很到位的。
魏晋风度(魏晋风骨)的总评
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 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 风流,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 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 为后世景仰。 精神的超俗,“托杯玄胜,远咏 庄老”、“以清淡为经济”, 喜好饮酒,不务世事, 以隐逸为高等这样的人 事哲学观,才能造就那 传奇的《兰亭序》。
何为“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 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 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 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 审美追求等方面。从时间上来说,指的 是三国时的魏(公元220-265 年)至两晋 年代(公元265-420 年),再到刘宋时代 以士族名士为主体的生命体验,它以竹 林七贤中阮籍、嵇康和晋宋时期诗人陶 渊明为代表人物。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 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 36门,主要记述东汉末年至晋代士大夫清高放诞 的言谈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 活和风气。 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 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 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 如孔融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 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 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 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 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 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王子猷:王徽之,字子猷,东晋琅玡临沂(今属山
东)人。东晋名士、书法家。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 五子。此人既无绝世之才,亦无丰功伟绩,在品德 方面更是乏善可陈,似乎古人所追求的 “三不朽”——立德、立功、 立言——他一个都沾不上边儿。 但他也自有他的强项,那就是出 身名门,血统高贵。其事迹散见 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人物特点:生性爱竹 率性而为 真性情中人,性情潇洒
始:刚刚,才。 嵇( jī)康,字叔夜,“竹 甚欲使……一见:非常,想要, 四本论:讨论才性同异 毕:完成。 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三国时期 让……看一看。 钟会身出名门,是曹魏大臣 于 :在。 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的文章。 既定:已经,完成,翻译为揣好 ,也是大书法家钟繇的儿子,“ 便回急走 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 :就,转身,慌忙,跑 以后。 敏慧夙成,少有才气”,而且年 。。官至 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少得志,十九岁入仕,为秘书郎 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三年后又升为尚书郎,二十九 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 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活脱脱 得罪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马 一个天才级的“政治动物”。 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 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 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 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 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 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 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 《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原籍南朝宋国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 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 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是刘宋武 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