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合集下载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教学设计5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教学设计5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2、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3、朗读课文,必得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第一课时一、宣布课题,导入新课。

课文以“树叶都是绿色的吗”这一问句为题,都有哪些意义呢?请大家在阅读课文中去体会它的含义,和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在小组基全班,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的形式,熟记熟读生字词语,,有针对性地正音,提示生字中易错的笔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课文度读熟。

2、默读思考:(1)课文讲了林巧稚中小学暑期的哪些事?重点讲了哪件事?(2)为什么林巧稚回忆起这些事总要称赞老师的教授方法?这方法对林巧稚产生了什么影响?3、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A、学生默读全文(默读时要结合“泡泡框”中的提示来思考。

)B、然后议论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D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4、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5、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树叶都是绿色的教案设计

树叶都是绿色的教案设计

树叶都是绿色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树叶的基本特征和种类。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观察力。

3. 引导学生发现树叶颜色的多样性,并探究其原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树叶的基本特征、种类和颜色多样性。

2. 教学难点:树叶颜色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树叶标本、图片、PPT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树叶,准备分享自己发现的树叶颜色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树叶都是绿色的吗?”2. 新课导入:介绍树叶的基本特征和种类,讲解树叶颜色的多样性。

3.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树叶颜色变化,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树叶颜色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假设。

5. 教师讲解:讲解树叶颜色变化的原因,如季节变化、光照强度等。

五、课后作业1. 观察周围的树叶,记录其颜色和变化情况。

2. 查阅资料,了解树叶颜色的科学原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中,实地观察不同种类的树叶及其颜色变化。

2. 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将不同颜色的树叶放入不同浓度的盐水中,观察颜色变化,探讨树叶颜色的科学原理。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研究,选择一个树叶颜色变化的主题,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提交研究报告。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观察记录和短文质量,了解学生对树叶颜色变化的理解和感悟。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研究报告,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改进。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一等奖说课稿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一等奖说课稿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一等奖说课稿1、《树叶都是绿色的吗》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特点《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精读课文。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组成。

其中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这组课文以“成长”为题材,写的是不同人物在成长过程中难以忘怀的事情。

课文从不同角度写了不同人物成长中的故事,说明人的成长过程中少不了别人的关爱帮助,更少不了老师、父母的正确引导、教育和自己不懈努力。

本单元仍然以“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讲述的事件,用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为训练重点。

从别人的成长经历中,吸取有益于我们成长的东西。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写的是著名的妇产科医生林巧稚,在学生时期,启蒙老师的教学方法给她的启示,影响了她的一生,使她在以后的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

第2~10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第2自然然先概括地写林巧稚称赞老师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在思考的讲授方法,并简单举了地理课的例子说明这种方法使大家兴趣盎然,学的知识经久不忘。

第3~9自然段主要讲生物课上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她学到知识,还悟出了一种人生的哲理。

第10自然段写了林巧稚从生物课上悟出的哲理,对她一生的事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抓住文中的事例用心体会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2、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依据教材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结合教学大纲对四年级语文教学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懂得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1)能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2)说说林巧稚为什么总称赞老师的讲授方法;她担任妇产科医生后,为什么始终坚持在医疗第一线工作。

学习她怎样做人做事。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板书设计: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坚持医疗第一线
工作中实践积累经验
掌握第一手材料
教学反思:
出示句子: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那么简单,你要去认识它,就要亲自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读句子)什么叫“人云亦云”?
出示句子:
树叶是什么颜色的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你要认识它,就要(),不能别人说是(),就是()。
树叶是什么形状的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你要认识它,就要(),不能别人说是(),就是()。
(2个事例。第一个事例是老师带同学们到海滩上做地形沙盘,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第二个事例是老师带同学们到山上采集标本,让同学们知道了树叶是五颜六色的,形状是千奇百怪的。重点讲了第二件事。)
2.什么是沙盘?同学们可能比较陌生,对同学们不熟悉的事物,老师让同学们边玩边做,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同学们学得(兴味盎然),这样学到的知识让同学们(经久难忘)。
主备教师:赵世龙时间:2011年9月20日
课题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懂得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
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正是因为在医疗第一线工作,林巧稚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积累了宝贵的治疗经验,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才能在妇产科学上取得显著的成绩。)
二、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读林巧稚称赞老师的话,体会她为什么要称赞老师。
2.树叶都是绿色的吗?这个简单的问题后面蕴含着什么深刻的哲理?(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湘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树叶都是绿色的吗》课件

湘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树叶都是绿色的吗》课件

课文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上课时,老师问:“树叶是什么颜色呢?” “绿色。”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师又问:“树叶是什么形状呢? 不少同学回答:“椭圆形。”
你们同意课 本里小朋友的答 案吗?
树叶
课后,老师把同学们带上山,采集各种树叶标本。 回到教室,大家把树叶摆在课桌上,老师让同学们再回 答那两个问题。 同学们一看,眼睛瞪得大大的——原来,树叶不仅有绿 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 奇百怪,有的像针,有的像扇子,有的边缘像锯齿……
第17课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导入
●识字 ●课文 ●练习
导入
树叶
识字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上课时,老师问:“树叶是什么颜(yán)色呢?” “绿色。”同(tónɡ)学们异(yì)口同声地回答。 老 师 又 问 : “ 树 叶 是 什 么 形 (xínɡ) 状 (zhuànɡ) 呢?” 不少同学回答:“椭圆形。”
) )
再( 在(
) )
同学们异口同声
树叶是什么形状呢
“形”:右边的三撇儿起笔在一条垂线上,第三撇较长。
树叶是什么形状呢
采集各种树叶标本
“采”:这是一个会意字。上面的爪字头是手的变体,表示 手在树上采摘果子,不要把它误写为“采”。
老师让同学们再回答那两个问题
树叶不仅有绿色的
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
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有的像针,有的 像扇子,有的边缘像锯齿……
__________,有的____, 有的_____,有的________。
颜色: 五颜六色
树叶 形状: 千奇百怪
练习 读一读
颜色
采集
标本
摆放
异口同声
瞪着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教学设计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教学设计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规范地书写,能正确理解词语意思。

2、抓住课文重点部分,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林巧稚为什么始终坚持在医疗第一线。

难点:知道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四、教学准备:采摘几种树叶 PPT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树叶都是绿色的吗?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课文是怎么说的呢?生:不是,还有黄色、红色、紫色......2、师:嗯,生活中看似简单的事物,实际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看看课文中的林巧稚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复习字词,朗读读课文。

1、师:复习一下重点词语2、集体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朗读第1自然段。

1、师: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生:林巧稚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

(著名:有名,出名)生;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显著:非常明显)2、师: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她一直坚持做这个职业,并且取得这么显著的成绩呢?生: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

(二)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1、课文讲了林巧稚中小学时期的那些事情?重点讲了哪件事?2、自主学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树叶的颜色和形状?找出文中描写树叶的颜色和形状的部分,画出来。

3、学生展示自己采集的树叶,补充树叶还有哪些颜色和形状。

4、用两个词概括树叶的些颜色和形状(五颜六色千奇百怪)5、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那么简单。

你要认识它,就要亲自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四、再读课文,小组讨论、探究:(一)集体读课文第10自然段,林巧稚长大了,成了一名医生,她是怎样做的?(二)理解句子的意义。

1、为什么林巧稚回忆起这些事总要称赞老师的教授方法?这一方法对林巧稚产生了什么影响?2、林巧稚为什么能在她的医疗事业上作出那么显著的成绩?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找出文中富含哲理的一句话。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教学设计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教学设计
课件呈现词语及其解释,有助于学生理解及巩固知识。并且结合学生实际,学生理解哪个词教师就点那个词,随机灵活,方便教学。
课件呈现生字,便于教师指导,利用触发器给形声字加点,突出形声字,帮助学生识记。
课件呈现作业,清楚明白。
课件出示林巧稚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人物的崇敬之情。课件呈现第一段,便于朗读,引入下面的学习。
指名交流,使学生明白老师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亲自实践得到知识。
4、师生共读第9自然段。
5、教师引读第10自然段。
学生默读,思考:
林巧稚为什么始终坚持在医疗第一线工作,做一辈子值班医生?
指名交流,师生总结。
师:同学们,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是怎么做的?以后你会怎么做呢?
指名交流。
学生再次齐读写哲理的句子。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填空,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概括文意,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
课件出示重点问题和段落,直观明了,有助于学生思考和朗读感悟。
课件呈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课件出示写哲理的句子,再次强化对中心句的理解。
课件呈现作业,清楚明白。
五、教学及学习建议(课后反思)
这一课教学效果总体不错。1、导入环节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播放五颜六色、千奇百怪的树叶,把学生带入了树叶的世界,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树叶都是绿色的吗”。2、本课教学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交流理解:林巧稚为什么始终坚持在医疗第一线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领悟“遇到问题要到实际中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的道理。3、教学中注意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融合,挖掘写作训练点,适当启发、点拨写作方法,指导学生练笔。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提问时,要注意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提的问题要简单明确,学生容易回答,避免过于抽象和成人化,以免学生不知如何回答。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教学反思参考语文S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教学反思参考语文S版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课文写的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总是称赞中小学时期老师讲授知识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为了让学生弄清楚树叶的颜色和形状,带领学生采集树叶标本,说明“只有留心观察,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

”在执教这篇课文之前,我按照“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两种观念分别进行教学设计,并对这两种教学设计进行了反复推敲与比较,最终在“用教材教”的执教实践中,进一步体会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从学生生活中举出例子,将有助于他们在所学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

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

”教材是专业工作者和部分教师共同研制编写的,是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直接用来教、学生用来学的重要教育资源,但绝不可使之成为唯一资源,僵硬地“教教材”的做法必须摒弃。

作好课程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应主动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张扬劳动的创造性。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备课老师覃仁阁罗素姣执教者课题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林巧稚为什么始终坚持在医疗第一线。

难点:知道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执教教师修改部分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你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生活中看似简单的
事物,实际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
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

3.反馈学习情况。

4.小组内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课文。

思考:围绕题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第二课时
三、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林巧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林巧稚之所以在工作中如此重视实践,取得这么多成绩,源于上学时老师授课方法的影响。

自读课文,思考: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3.从这些事情中,林巧稚懂得了什么?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那么简单。

你要认识它,就要亲自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联系实际。

5.老师能不能直接把答案告诉同学们?(能)那么,老师为什么不直接说出答案,写上评论?你觉得老师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读一读林巧稚称赞老师的话。

6.林巧稚长大了,成了一名医生,她是怎样做的?自读课文第10自然段后反馈。

7.林巧稚可以休息吗?可以不值班吗?但她为什么始终坚持不动摇?
(掌握资料,积累经验,为病人服务。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再读林巧稚称赞老师的话,体会她为什么要称赞老师。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妇产科专家林巧稚
重视实践积累经验创造奇迹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