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分冲刺之科技常识考点习题演练

合集下载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自然常识)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自然常识)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自然常识)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的一种,由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

它之所以不能被人看到是因为( )。

A.超出了可见光谱范围B.低于视觉刺激阈限C.不能刺激锥体细胞D.不能刺激棒体细胞正确答案:A解析:人类肉眼可感受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在光谱中通常以“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光色来表示。

可见光的波长为380~760nm。

不可见光,就是人类肉眼看不到的光,波长超出了可见光光谱范围的光都是不可见光,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紫外线、红外线、远红外线等。

所以应选A。

知识模块:科技、自然常识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焰色反应B.铁锅生锈C.粮食酿酒D.卤水点豆腐正确答案:A解析:A项,焰色反应也叫焰色测试或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颜色的反应。

焰色反应是元素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地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所以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B项,铁锅生锈是铁和空气中的水、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C项,粮食酿酒是化学变化。

粮食中原本没有酒精,是其中的淀粉经过发酵(进行无氧呼吸)生成了酒精。

D项,卤水点豆腐是化学变化。

要使胶体溶液豆浆变成豆腐,必须点卤。

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进而形成豆腐。

所以本题选择A。

知识模块:科技、自然常识3.马铃薯、草莓、芝麻和菜花等常见农产品,所对应的植物器官依次是( )。

A.根一种子一果实一茎B.茎一种子一种子—花C.根—花一果实一叶D.茎—果实一种子一花正确答案:D解析:马铃薯食用部分是地下块茎;草莓食用部分是由花托发育而成的肉质聚合果;芝麻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食用部分为种子;菜花食用部分是洁白、短缩、肥嫩的花蕾、花枝、花轴等聚合而成的花球。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辅导及专项训练科技常识题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辅导及专项训练科技常识题

科技常识最新预测题及答案科技常识最新预测题及答案1.保护环境的目的是(B)。

A.减少污染B.维持生态平衡C.保护动植物D.美化人类居住环境2.“绿色革命”是以采用农作物高产良种为中心的一切新技术革命,它兴起于(A)。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70年代中期3.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剂的是我国古代的(B)。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孙思邈4.下列哪项不是爱迪生的发明(A)。

A.电磁感应定律B.唱筒型留声机C.蓄电池D.声波分析谐振器5.“月有阴晴圆缺”,用科学的观点看待这件事,原因是(B)。

A.人有悲欢离合B.地球绕太阳转动,月球绕地球转动,两者转速不一样,出现偏角,使地球掩住了月球的一部分C.地球绕月球转动偏角不同D.太阳光照射不均匀6.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筑业中,普遍用塑料门窗代替木制门窗和金属门窗,政府也对此大力提倡,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D)。

A.金属门窗价格昂贵B.塑料门窗成本最低C.使用塑料门窗的建设商可以享受减免税D.使用塑料门窗有利于保护非再生性资源7.我国现有文献中最早引用勾股定理的是(B)。

A.《九章算术》B.《周髀算经》C.《纵横图》D.《孙子算经》8.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形成是因为(C)。

A.太阳光太强B.南极太冷C.人类活动中排放大量氟化合物的缘故D.空气中二氧化碳太多,形成温室效应9.20世纪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齐名的另一项发明是(D)。

A.航天飞机B.宇宙飞船C.光导纤维D.激光器10.海洋技术有两个标志技术是(C)。

A.海水淡化和远洋捕捞B.海上采油和海水淡化C.深海挖掘和海水淡化D.深海挖掘和海水养殖11.通常认为高技术包括六大领域,这六大高技术的前导是(B)。

A.通信技术B.信息技术C.计算机技术D.生物技术12.传说中的“鬼火”现象其实是人体内的一种元素在氧化过程中,部分的反应能量以光能的形式释放出所致。

这种人体内的元素是(C)。

国家公务员考试科技常识练习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科技常识练习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科技常识练习题公务员考试频道为大家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科技常识练习题,祝您阅读愉快!国家公务员考试科技常识练习题1.纳米技术中的“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一纳米相当于( )。

A.十亿分之一米B.一亿分之一米C.一千万分之一米D.一百万分之一米2.( 不定项选择 )风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2010年,我国建设了100MW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这是亚洲第一座海上风电场,与陆上风电场相比,海上风电场具有_____等优势,因此已成为风能利用的主要发展趋势。

A.不占用土地资源B.风机单机容量大C.风速大D.效率高3.下列有关现代科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高温超导体是指其超导临界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上B.纳米材料是指结构单元的尺度达到纳米级而原有性能保持不变的材料C.杂交水稻是通过基因重组改变水稻的基因来提高产量的D.转基因食品是指转移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4.废旧电池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是破坏生态环境的“杀手”,下列关于废旧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废旧电池含有大量的重金属B.废旧电池无法回收再利用,应集中处理C.有害物质会从废旧电池中溢出,污染水和土壤D.废旧电池如果随意丢弃,其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各种媒介进入人体5.潮汐能发电是海洋能发电的一种,它是一种清洁、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生态平衡的可再生能源。

下列有关潮汐能发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潮汐发电与普通水力发电原理类似B.潮汐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潮汐发电C.在全球范围内潮汐能是海洋能中技术最成熟和利用规模最大的一种D.潮汐的发生不受太阳、月球的影响1.答案: A解析:纳米(符号为nm)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就是10亿分之一米,即100万分之一毫米。

如同厘米、分米和米一样,是长度的度量单位。

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比单个细菌的长度还要小。

1m=1000mm=1000*1000微米=1000*1000*1000nm,也就是说1nm是十亿分之一米。

公务员考试科技常识练习.doc

公务员考试科技常识练习.doc

公务员考试科技常识练习【-A.微波炉产生的微波具有极强的热能,从而使食物变热B.微波炉产生的微波使食物内部的分子产生剧烈运动而使食物本身发热C.微波炉产生的微波使热量从食物外部传递到内部来完成烹调D.微波炉利用产生的微波”涡流”直接使食物加热2.下列关于科技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10的负十次方米B.光纤通信具有传输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等优点C.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D.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进入人工智能计算机时代3.”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是唐朝诗人韦应物描写大雾的诗句。

下列各种”雾”的形成过程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煮饭时,揭开锅会冒出一股”白气”B.20世纪40年代的洛杉矶”烟雾”事件C.喷气式飞机飞过,留下长长的”尾巴”D.舞台上干冰造烟机喷出的”烟雾”4.晴朗的夜空中,星星一闪一闪的原因是()。

A.对月光的反射B.大气的折射作用C.星际物质的遮挡作用D.星星自身会发出闪烁的光5.因特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中,下列关于因特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因特网又被我们称为”新媒体”B.网络时代又被人们简称为”e时代”C.主页是一个网站上容纳信息最多的页D.上网的网址应在浏览器的链接栏输入1.答案:B解析:微波加热的原理简单说来是:当微波辐射到食品上时,食品中总是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而水是由极性分子组成的,这种极性分子的取向将随微波场而变动。

由于食品中水的极性分子的这种运动,以及相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类似摩擦的现象,使水温升高,因此,食品的温度也就上升了。

用微波加热的食品,因其内部也同时被加热,使整个物体受热均匀,升温速度也快。

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A解析: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一纳米等于10的负九次方米,即10亿分之一米,也即是100万分之一毫米,A项表述有误。

B、C、D表述均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人们对元素分类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五行”说,1869年3月,( )明确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制成了“元素周期表”。

A.俄国人门捷列夫B.德国人迈尔C.德国人德贝莱纳D.德国人纽兰慈正确答案:A解析: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依照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

故本题答案选A。

知识模块:科技生活常识2.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提出“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的物理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B.阿基米德C.伽利略D.开普勒正确答案:B解析: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物理学家,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原理,题干中的著名言论便是例证。

知识模块:科技生活常识3.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是( )。

A.《山海经》B.《天工开物》C.《梦溪笔谈》D.《永乐大典》正确答案:D解析:《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故本题答案选D。

知识模块:科技生活常识4.下列关于著名科学家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法国著名女科学家玛丽.居里是历史上第一个两次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她的最主要成就是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B.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著有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其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C.霍金是传奇的物理天才,更是生活的强者。

他的伟大科学成就是在他被病魔禁锢在轮椅上20年之久的情况下做出来的,因此他的贡献对于人们的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D.陈景润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他的著名的“1+2”定理被命名为陈式定理,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这一理论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正确答案:A解析: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18世纪,法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研究自然数时,发现很多偶数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

于是,他根据这样的规律,提出了一个猜想:是不是任何一个比4大的偶数都能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呢?1966年,我国数学家( )证明了“1+2”,至此“哥德巴赫猜想”只剩下最后一步了。

A.兰思易B.王元C.陈景润D.潘承洞正确答案:C解析:1966年,陈景润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

故本题答案选C。

知识模块:科技生活常识2.以下关于我国科技史,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B.世界上首次作出哈雷彗星确切记录的是《春秋》C.我国古代最初采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筹D.“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

”是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对日食现象作出的科学解释正确答案:D解析:“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

”是张衡对月食作出的科学解释。

知识模块:科技生活常识3.青铜壶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生活器皿,当时铸造壶器可以采用下列哪项先进技术?( )A.金银错技术B.焊接技术C.抛光技术D.淬火技术正确答案:A解析:金银错技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选项均不是。

知识模块:科技生活常识4.下列关于核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首次发现了原子核的裂变现象B.核能发电利用的是核能的核聚变形式C.核动力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关键设备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在建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正确答案:B解析:核能发电利用的是核裂变能。

国家公务员考试科技常识及考点练习

国家公务员考试科技常识及考点练习
【云计算】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云计算引入了全新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具有节省成本、高可用性、易扩展等众多优点。
总之,科技常识部分作为常识判断类题目的关键考点,其地位不容忽视,考生在考前备战中一定要高度注意。
【例题】下列关于人类航天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成功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的是美国
B.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人
C.首次实现登月的载人飞船是“阿波罗13号”
D.载人飞船首次在地球轨道上实现交会和对接是在20世纪60年代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刘旺、刘洋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并完成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二、能源技术
【太阳能】一般是指太阳光辐射的能源。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种形式: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太阳能产品最终目的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太阳能利用设备和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牛顿】牛顿科学创造的顶峰是《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其叙述了运动三定律。牛顿对科学的最大贡献是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定律把地上和天上的物体运动规律统一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力学体系。
【我国航天史】
1999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月20日,我国“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发射成功。
2001年1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物联网】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公务员复习行测秘笈:常识判断之科技篇练习题

公务员复习行测秘笈:常识判断之科技篇练习题

公务员复习行测秘笈:常识判断之科技篇练习题公务员,公务员考试,行测经验,申论经验,公务员考试经验,公务员考试秘笈,公务员考试高分,公务员考试资料,公务员复习资料,公务员资料精华,行测资料,申论资料,申论热点,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技巧,公共基础知识,数学运算,资料分析,图形推理,类比推理。

1、人类迄今为止认识到,世界万物的千变万化,可归结为几种基本力的相互作用规律,以下不属于基本力的是()。

(单选)A.引力B.强力C.弱力D.热力2、()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实现了从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的重大飞跃。

(单选)A.量子力学B.相对论C.电磁理论D.原子核物理学3、关于宇宙的起源,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理论是()。

(单选)A.能量守恒定律 B.大爆炸理论C.暗物质学说 D.黑洞理论4、克隆技术属于生物技术中的()。

(单选)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C.酶工程 D.发酵工程5、氢能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诱人的新能源。

但目前仍处在研究试验阶段,还未能进入应用阶段,其原因是()。

A.氢气燃烧对环境影响的评价问题尚无定论B.氢气的制备耗能巨大,廉价制氢技术尚未成熟C.氢气的燃烧需要苛刻的环境D.氢气燃烧的放热量低于相同质量的矿物燃料,经济效益欠佳6、超导现象是指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内部电阻变为零的现象。

这一特性却并未得到实际应用,其原因在于()。

A.超导材料比较稀缺,不易普及B.超导材料过于昂贵,普通人买不起C.超导并不能节省多少能源D.超导目前还不能在常温下实现7、关于纳米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纳米材料中的“纳米”是一个表示长度的计量单位B.纳米材料具有奇特的光、电、磁、热、力和化学方面的性质C.用纳米级的颗粒组成的材料就叫纳米材料D.纳米材料的主要成分是从某种谷物中提取的8、下列关于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Web2.0的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B.3G相对于2G的优势在于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更快C.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人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D.进入纳米时代,新材料研究成为计算机芯片发展的关键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非常好,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两次考试都是岗位第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

A.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D.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2.1957年10月,()把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标志着航天技术的诞生,揭开了太空技术的序幕。

A.美国 B.前苏联 C.中国 D.欧共体
3.1938年,德国人()在用慢中子轰击铀核时,首次发现了原子核的裂变现象,并放出新的中子。

A.哈恩 B.查德威克 C.卢瑟福 D.麦克斯韦
4.以下关于我国科技史,不正确的是()。

A.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B.世界上首次作出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的是《春秋》
C.我国古代最初采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筹
D.“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

”是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对日食现象作出的科学解释
5.科学揭示燃烧现象的是()。

A.哥白尼
B.牛顿
C.拉瓦锡
D.爱迪生
6.关于两汉天文学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B.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C.最早记录太阳黑子
D.制订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
7.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8.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提出“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阿基米德 C.伽利略 D.开普勒
9.关于人类探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嫦娥一号”是我国的登月工程
B.阿姆斯特朗是登陆月球第一人
C.“阿波罗计划”是美国的登月工程
D.美国发射的“月球陨坑观测与遥感卫星”在月球上发现了水
10.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获得圆满成功的飞船是()。

A.“神舟”四号 B.“神舟”五号 C.“风云”一号 D.“嫦娥”一号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A。

中公解析:核裂变是在1938年发现的,发现者是德国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的研究员奥多•哈恩。

4.【答案】D。

中公解析:“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

”是张衡对月食作出的科学解释。

5.【答案】C。

中公解析: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把大量的精确实验材料联系起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关系。

1777年,他在《燃烧概论》中,全面阐述了燃烧的氧化说,把燃烧过程解释为一种与氧化合的过程。

6.【答案】D。

中公解析:《授时历》是中国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修订而成的,不属于两汉的成就。

7.【答案】D。

中公解析:1983年国家制定“863计划”;1988年制定“火炬计划”;1986年制定“星火计划”;1995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8.【答案】B。

中公解析: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物理学家,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原理,题干中的著名言论便是例证。

9.【答案】A。

中公解析:“嫦娥一号”属于我国三期嫦娥计划的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工程。

因此A项错误。

10.【答案】B。

中公解析:“神舟”五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杨利伟送入太空。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