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3部分 专题综合检测十二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研究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训练: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训练: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2021年全国发作特大型地质灾祸72起、大型71起、中型377起、小型13 802起。
从散布上看,全国地质灾祸散布在华北、西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等地域30个省(区、市)。
据此回答1~2题。
1.疆土资源部能及时准确掌握地质灾祸的发作并启动应急照应,主要依赖的天文信息技术是()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2.〝3S〞技术除了能确定发作地质灾祸的详细位置外,还能()①计算出滑坡体的土石方②计算出滑坡体的移动距离③预算出泥石流所带来的危害④计算出灾祸中伤亡的人数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可经过传感器在远离目的的条件下探测目的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要想准确地掌握灾祸的开展主要是运用遥感技术。
第2题,遥感技术能及时片面地感知空中事物,所以能计算出滑坡体的移动距离,结合天文信息系统能计算出滑坡体的土石方。
答案:1.A 2.A以下图是某城市局部地域经过数字化处置的地图图层,读图回答3~4题。
3.该城市的主干道走向为()①西南—西南②西北—西北③东—西④南—北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假定该城市位于我国华北地域,图中有三处为初级住宅区,最有能够的是() A.Bc、Bd、Be B.Bd、Be、BfC.He、Hf、Hg D.Jf、Jg、Jh解析:第3题,城市主干道交通便利,两侧应规划商业用地,可知主干道为西南—西南走向或西北—西北走向。
第4题,初级住宅区应远离工业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可知Jf、Jg、Jh能够为初级住宅区。
答案:3.A 4.D读以下图,回答5~6题。
5.剖析图中信息可知()A.遥感技术中的能量来源都是太阳辐射能B.遥感技术中信息的接纳主要在空中停止C.信息传输的前提是信息接纳D.遥感技术中信息解译与剖析的前提是信息接纳与处置6.关于遥感技术运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传感器运载工具飞行的高度越大,其取得的探测范围越小B.传感器运载工具飞行的高度越大,其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C.森林火灾的监测主要采用近地遥感D.航空遥感掩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解析:第5题,由图中遥感技术的任务流程可知,要想对信息停止解译与剖析,必需先要停止信息的接纳与处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2.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训练26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北京时间2013年11月20日11时31分,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九号。
如图是卫星运行状态照片。
据此回答1〜2题。
1 •下列不属于遥感卫星十九号应用领域的是()A. 国土资源普查B.防灾减灾C.城市规划和管理D.农作物估产2.对遥感卫星十九号向地面传送信息干扰最大的是()A. 太阳辐射B.太阳活动C.太空垃圾D.大气运动【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利用遥感技术可获知地物的分布状况,可用于资源普查、防灾减灾、农作物估产等领域。
城市规划和管理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第2题,太阳活动产生的带电粒子流会对遥感电磁波产生干扰。
2015 •武昌调研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地理信息技术的小型玩具轮船,考查某段河流周围的自然地理特征。
下图是通过每隔15分钟持续定位记录下来的轮船所在位置的电子图。
读图回答3〜4题。
3 •该地理兴趣小组主要用了()A. RS GPSB. GPS GISC. RS GISD. GPS数字地球4. 下列对①②③河段流水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与②③段相比,①段侧蚀明显、向下侵蚀减弱B. 与①③段相比,②段溯源侵蚀和向下侵蚀最明显C. 与①②段相比,③段侧蚀减弱、堆积作用加强D. ①②③段中,②段的侧蚀最强,③段的溯源侵蚀最明显【答案】 3.B 4.D【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确定轮船所在位置需要借助全球定位系统,对轮船所在位置电子图的记录和及时更新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
第4题,图中轮船的位置即点的位置,根据点的密度可推测水流速度,② 段的点最密集,水流速度最慢,侧蚀最强;③段的点最稀疏,水流速度最快,可推测落差大,溯源侵蚀最明显。
2014 •江苏卷如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
读图回答题。
5. 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A. 遥感(RS)B.地理信息系统(GIS)C.全球定位系统(GPS)D.北斗导航系统(BDS)6•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C.乙〉丁>丙>甲D.乙〉丙>甲>丁【答案】 5.B 6.D【解析】第5题,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配套试题 湘教版必修3(1)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一、选择题1.读“非洲部分地区图”,完成下题。
2012年1月,甲处发生了海洋风暴潮灾害,造成了当地海岸地貌的显著变化。
为了评估灾害损失,人们应采用( )。
①遥感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数字地球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评估灾害损失需要用到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 C叠加分析就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图层和属性的过程。
下图中甲、乙分别为“同一地区两种要素分布图”。
读图完成2~3题。
2.若将甲、乙两图层进行叠加,得到的新图层是( )。
3.若甲、乙分别为城市交通网和地租等值线图层,叠加后生成新图层的图形信息是( )。
A.城市道路网类型B.交通线与地租等值线分布C.城市功能分区结构D.城市商业网点分布解析第2题,甲、乙两图层进行叠加也就是两种要素的组合,形成的新图层如A图所示。
第3题,城市交通网和地租等值线图层叠加应该形成交通线与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形。
答案 2.A 3.B4.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约20%,主要原因是( )。
A.冰雪融水增加B.冻土面积扩大C.青藏高原抬升D.湖面蒸发增加解析青藏高原湖泊水的补给主要是冰川融水补给,湖面扩大的原因是水量增加,故A正确。
冻土面积扩大的原因是气候变冷,不能使湖水增加;青藏高原抬升会造成湖水减小;湖面蒸发增加将导致湖面下降,故B、C、D错误。
答案 A如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
据此回答5~6题。
5.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 A.耕地分类和评价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C.商业分布和规划D.学校布局解析题干地理信息图层涉及有水系、地形、土壤、居民点以及土地利用,综合分析各选项可知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与它们的相关性不明显,商业分布和规划、学校布局应该与交通运输、人口数量有更密切的联系,故B、C、D与信息图层相关性不密切,只有耕地分类和评价与上述图层联系密切。
2020届(人教)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练习题

2020届(人教)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练习(有)答案**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选择题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
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C.全球定位系统(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答案】B由于精确农业优点多,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
下图为“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
读图回答题。
2、图中主要反映出()A.工业基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B.土壤肥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C.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D.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解析:读“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可知,图中有GPS、电子图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故图中内容反映的是技术对农业的影响。
答案:D3、下列目的,借助精确农业系统不能实现的是()A.合理施肥B.农产品品质鉴定C.作物估产D.土壤状况调查解析:通过土壤状况图可进行土壤状况调查,根据调查状况可分析出合理施肥量,产量图可以评估作物产量;但农产品品质鉴定从图中技术是不能实现的。
答案:B4、根据“肥力电子图”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借助的重要手段是()A.GPS B.GISC.RS D.数字地球解析: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需要精准定位,定位需要GPS来实现。
答案:A读图,完成题。
5、关于上图反映的“数字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用来查阅获取黄河的有关信息B.可以用来指导黄河防汛和水量调度C.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距离较远,价值不大D.“数字黄河”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6、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A.就是指“3S”技术的应用B.一个由数据和信息组成的地球C.主要反映现实问题,不能应用于可持续发展D.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模拟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答案】C .D第5题,从图中可知,“数字黄河”很好的应用了地理信息技术,可以用来查阅获取黄河的相关信息,可指导黄河防汛、水量调度。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练习题附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练习附答案**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选择题(一)下图为3S(RS、GPS、GIS)技术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如果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的处理结果,②、⑥表示提供影像的功能,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
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是GIS ②乙是RS ③丙是GIS ④甲是GPS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列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运用RS可以确定110巡逻车的位置②运用RS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③运用GPS可以确定运钞车位置④运用GI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的处理结果,说明甲是GIS;②、⑥表示提供影像的功能,说明乙为RS;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说明丙是GPS。
正确答案是A。
第2题,运用GPS可以确定110巡逻车的位置;运用R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
答案1---2、A B(二)如图示意某区域不同信息的图层。
地铁建成运营后站点周边地价将随之上涨,但上涨后的地价很难超过50(相对值)。
读图回答1--3题。
1.该区域商业中心最有可能位于()A.甲B.乙C.丙D.丁2.地铁建成运营后,地价涨幅最高的地块是()A.甲B.乙C.丙D.丁3.地铁建成运营后,甲地的用地类型最可能是()A.商业用地B.行政用地C.绿化用地D.住宅用地解析:1.A 2.B 3.A第1题,图中甲地地价最高,因商业中心付租能力最强,故该区域商业中心最有可能位于甲地。
第2题,地铁运营站建成前,甲地地价已经为50,根据材料可知,因地铁建成而上涨后的地价很难超过50,说明该地地价上涨幅度最小;乙、丙、丁三地原地价依次为10、15、30,地价最高为50,最大上涨幅度分别为40、35、20, 因此乙地地价涨幅最高。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某大学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评估,完成中国某重要地理分界线(过渡带)分布图的绘制。
下面为该分界线西段、中段、东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该线最有可能是我国()A.水田与旱地集中分布区的分界线B.人口分界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D.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2.导致该线西、中、东段南北宽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的差异B.海拔高低的差异C.纬度位置的差异D.大气环流的差异3.GIS在绘制该线时的作用主要是()A.获取相关地理空间信息B.确定地理事物空间位置C.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应用D.将相关信息立体化呈现下面左图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将某地区一次火山喷发事件T0至T3四个等时间段的卫星影像,加以分析绘制成的火山灰蔓延示意图;下面右图示意该地区五个小区域,在T0至T3四个等时间段的火山灰云层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第4~5题。
4.根据火山灰云层不同时段的分布状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该地区盛行()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5.该次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使当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5 ℃,导致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地面大气()A.CO2浓度增加,地表气压升高B.凝结核增加,全球大气降水增多C.削弱作用增强,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减少D.保温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弱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完成第6~7题。
6.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7.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聚C.扩大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开始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
【配套K12】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过关检测(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随着互联网各大搜索引擎纷纷推出地图搜索,地理信息产业已经到了飞跃发展的时期,即将成为下一个“金矿”产业。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空间信息的处理平台,最近十年来才开始大规模应用,并且日益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技术。
据此完成第1~2题。
1.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B.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C.能对自然灾害进行处理和判断分析D.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和定位2.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若对我国西北某地2005年与2012年的水系图层和山麓地下水分布图层进行分析,能够评价( )。
A.农作物产量高低B.当地矿产分布的变化C.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状况D.绿洲分布状况变化答案:1.A 2.D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将极大地方便居民的生产、生活。
据此完成第3~4题。
3.下列属于GIS具体应用的是( )。
A.精确测定某点的经纬度B.拍摄城市全景照片C.城市交通查询D.城市无线通信4.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领域有( )。
①城市环境规划与决策②城市路网规划③城市环境监测与评价④城市道路交通管理⑤城市环境预测与模拟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④解析:第3题,GIS主要解决有关空间信息的问题,在城市管理中主要提供查询服务。
第4题,题干主要强调GIS在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领域。
城市路网、道路交通管理不在此范畴内。
答案:3.C 4.A5.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解析:获取水稻病虫害灾情需利用遥感技术,对灾情进行分析、统计,并预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则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理信息技术(讲)(含解析)-课件

⾼考地理⼆轮复习专题地理信息技术(讲)(含解析)-课件专题12 地理信息技术考向⼀遥感技术的应⽤【⼀讲⾼考】1.考纲要求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2.命题规律掌握遥感在区域分析中的作⽤,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和灾害监测中的作⽤【例1】(2015?江苏卷)下图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下图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格⾯积表⽰900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上左图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A.⼭⾕ B.⼭脊 C.冲积扇 D.盆地18.上右图所⽰区域冰川⾯积变化的情况是()A.减少了1800平⽅⽶ B.增加了1800平⽅⽶C.增加了2700平⽅⽶ D.减少了2700平⽅⽶【答案】17.A 18.D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某地两年的遥感影像和数据资料为切⼊点,简单考查学⽣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
第⼀⼩题考查遥感影像的判读,图⽚判读关键是地表起伏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特征差异;第⼆⼩题具体考查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计算,该题计算只要⽐较出两个年份“1”和“2”的变化数量,再乘以每个⽅格代表的⾯积即可。
【例2】(2014·⼴东卷)10.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温度,地物的表⾯温度越⾼,在影像中就越亮。
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A.公路 B.菜园 C.鱼塘 D.果园A【答案】【⼆讲基础】⽬前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运⽤⼴泛,具体应⽤分析如下:【三讲典例】【例题】⽬前遥感技术已被⼴泛应⽤于资源普查、灾害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据此回答(1)~(3)题。
(1)不同地物在同⼀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越容易区分。
下图反映了甲、⼄两类植物在⽣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
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长期内哪⼀天的影像最合适( )A.第30天B.第75天 C.第100天D.第130天(2)如果⽤遥感技术来监测⽕灾,可以 ( )A.⽤来预测引起⽕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灾的发⽣地点C.预测森林⽕灾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探知⽕灾地点和范围(3)除了上述应⽤外,利⽤遥感技术还可以直接 ( )A.分析旱灾损失B.判断⼈⼝分布C.监测滑坡灾害D.确定环境污染类型【答案】(1)A (2)D (3)C【趁热打铁】(2015届⼴东⼴州市六中⾼三9⽉⽉考地理试卷)在搜救MH370航班期间,中国紧急调动10颗卫星进⾏搜索,采⽤的技术⼿段是()A.GPS B.RS C.GIS D.GPRS【答案】B【解析】搜救⼯作是利⽤的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去感应物体,是遥感技术,RS,B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研究中的应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5·开封二模)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据此完成1~2题。
5.图中伴行包和服务商分别采用的技术是( )
A.GPS和RS B.RS和GPS
C.GPS和GIS D.RS和GIS
答案:C
解析:根据伴行包的位置可以确定老人的位置,采用的是GPS技术,服务商得到老人位置的信息后,利用GIS技术帮助家人设计寻找老人的方向和最佳途径。
6.下列叙述中运用到GIS技术的是( )
A.农作物产量的估算
B.发生地质灾害时迅速及时了解受灾地区的灾害状况
C.交通路线、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
D.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精确测量
答案:C
解析:使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某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和生长状况的信息,可以估算农作物的产量。
发生地质灾害时要迅速及时了解受灾地区的灾害状况,需要使用遥感技术。
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精确测量需要运用GPS技术。
结合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回答7~8题。
7.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答案:C
解析:RS(遥感技术)可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够持续监测旱情等灾害的发展。
8.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答案:B
解析:该图的绘制需要对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因而需要运用GIS。
(2015·长沙长郡中学月考)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
读图回答9~10题。
乙车载导航仪示意图
( )
.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
.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
.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
甲图为遥感影像图,利用遥感可以了解该地地形和地貌特征,
交通监控与救援管理系统示意图
下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⑤和________,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