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上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课件:3-b《牛顿第二定律》ppt 5
合集下载
沪科(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新)B牛顿第二定律PPT优质版

物体的加速度a与受到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步骤]:DIS研究加速度和力、加速度和质量关系
1/m”图像,上传图像,思考实验结论。
活动三: 我们的收获如何?
活动三: 我们的收获如何?
一块垫片
活动三: 我们的收获如何?
二块垫片
活动三: 我们的收获如何?
三块垫片
水平面
一块垫片
获得6组数据后,点击“a-F、a-m、 a-1/m”图像,上传图像,思考实验结论。 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所需的力的大小。
录”待稳定后释放小车; 明确对象、明确参量、明确分工;
(1)配套练习册P75A组
(2)先点击“停止记录”再关闭“运动传感 (2)先点击“停止记录”再关闭“运动传感器”后“选择合适区域”;
B 牛顿第二定律
试判断:两辆水平轨道上的小车运动 状态的变化快慢(加速度)谁大?
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的 作用力和物体质量有怎样 的定量关系?
活动一:我们要做什么?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对象:小车
活动一:我们要做什么?
物体的加速度a与受到的作用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步骤]:DIS研究加速度和力、加速度和质量关系 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和物体质量有怎样的定量关系? (2)先点击“停止记录”再关闭“运动传感器”后“选择合适区域”; 1、复习: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a与受到的作用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1)先打开运动传感器发射端再点击“开始记录”待稳定后释放小车; 物体的加速度a与受到的作用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一般表述): (1)先打开运动传感器发射端再点击“开始记录”待稳定后释放小车; 可是我们用力提一个较重的物体时却可能提不动它,这跟牛顿第二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 (1)先打开运动传感器发射端再点击“开始记录”待稳定后释放小车; (1)配套练习册P75A组 可是我们用力提一个较重的物体时却可能提不动它,这跟牛顿第二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 (2)先点击“停止记录”再关闭“运动传感器”后“选择合适区域”; (1)配套练习册P75A组 明确对象、明确参量、明确分工; 物体的加速度a与受到的作用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物体的加速度a与受到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1/m”图像,上传图像,思考实验结论。
活动三: 我们的收获如何?
活动三: 我们的收获如何?
一块垫片
活动三: 我们的收获如何?
二块垫片
活动三: 我们的收获如何?
三块垫片
水平面
一块垫片
获得6组数据后,点击“a-F、a-m、 a-1/m”图像,上传图像,思考实验结论。 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所需的力的大小。
录”待稳定后释放小车; 明确对象、明确参量、明确分工;
(1)配套练习册P75A组
(2)先点击“停止记录”再关闭“运动传感 (2)先点击“停止记录”再关闭“运动传感器”后“选择合适区域”;
B 牛顿第二定律
试判断:两辆水平轨道上的小车运动 状态的变化快慢(加速度)谁大?
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的 作用力和物体质量有怎样 的定量关系?
活动一:我们要做什么?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对象:小车
活动一:我们要做什么?
物体的加速度a与受到的作用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步骤]:DIS研究加速度和力、加速度和质量关系 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和物体质量有怎样的定量关系? (2)先点击“停止记录”再关闭“运动传感器”后“选择合适区域”; 1、复习: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a与受到的作用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1)先打开运动传感器发射端再点击“开始记录”待稳定后释放小车; 物体的加速度a与受到的作用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一般表述): (1)先打开运动传感器发射端再点击“开始记录”待稳定后释放小车; 可是我们用力提一个较重的物体时却可能提不动它,这跟牛顿第二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 (1)先打开运动传感器发射端再点击“开始记录”待稳定后释放小车; (1)配套练习册P75A组 可是我们用力提一个较重的物体时却可能提不动它,这跟牛顿第二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 (2)先点击“停止记录”再关闭“运动传感器”后“选择合适区域”; (1)配套练习册P75A组 明确对象、明确参量、明确分工; 物体的加速度a与受到的作用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物体的加速度a与受到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ppt课件

(2)力与速度无因果关系:合外力与速度方向可以同 向,可以反向.合外力与速度方向同向时,物体做 加速运动,反向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课堂讲义
(3)两个加速度公式的区别
a=ΔΔv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是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a 与 v、Δv、Δt 均无关;
a=mF 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它提示了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及决定因素:加速度由其受到的合外力和质量决定.
加速
牛顿第二定律 :F=ma a 逐渐减小
速度增大的 越来越慢
课堂讲义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1.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作出受力和运动 示意图. (3)求合力F或加速度a. (4)根据F=ma列方程求解.
课堂讲义
2.解题方法 (1)矢量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应用平 行四边形定则求这两个力的合力,加速度的方向即 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 (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 解法求物体的合外力.
预习导学
一、牛顿第二定律 1. 合力 合力方向 2. ma 矢 相同 3. 1 m/s2
[想一想]:从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无论多么小 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我们用 力提一个很重的箱子,却提不动它,这跟牛顿 第二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
答案 不矛盾;
F合=0
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力是指合外力.
a=0
①建立坐标系时,通常选取加速度的方向作为某一坐标轴 的正方向(也就是不分解加速度),将物体所受的力正交分 解后,列出方程 Fx=ma,Fy=0. ②特殊情况下,若物体的受力都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
也可将坐标轴建立在力的方向上,正交分解加速度 a.根据
牛顿第二定律FFxy==mmaayx求合外力.
课堂讲义
(3)两个加速度公式的区别
a=ΔΔv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是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a 与 v、Δv、Δt 均无关;
a=mF 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它提示了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及决定因素:加速度由其受到的合外力和质量决定.
加速
牛顿第二定律 :F=ma a 逐渐减小
速度增大的 越来越慢
课堂讲义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1.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作出受力和运动 示意图. (3)求合力F或加速度a. (4)根据F=ma列方程求解.
课堂讲义
2.解题方法 (1)矢量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应用平 行四边形定则求这两个力的合力,加速度的方向即 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 (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 解法求物体的合外力.
预习导学
一、牛顿第二定律 1. 合力 合力方向 2. ma 矢 相同 3. 1 m/s2
[想一想]:从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无论多么小 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我们用 力提一个很重的箱子,却提不动它,这跟牛顿 第二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
答案 不矛盾;
F合=0
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力是指合外力.
a=0
①建立坐标系时,通常选取加速度的方向作为某一坐标轴 的正方向(也就是不分解加速度),将物体所受的力正交分 解后,列出方程 Fx=ma,Fy=0. ②特殊情况下,若物体的受力都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
也可将坐标轴建立在力的方向上,正交分解加速度 a.根据
牛顿第二定律FFxy==mmaayx求合外力.
上海地区上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课件:3-b《牛顿第二定律》ppt-5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第 三 章 牛顿运动定律
B 牛顿第二定律
(新课教学)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
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用什么物理量描述运动状态? 速度v
力
运动状态的改变
哪?
2、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在实验中所采用的是怎样的研究方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
得出结论:
a ∝F a ∝1/m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m一定时,a —F关系。
结论:m一定时,a与F成正比。即 a ∝ F
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F一定时,a —m关系。
速度为多少?
3.一个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若保持其余几个 力不变,而 将其中一个力F1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逐渐增大到
F1(方向不变),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 A.加速度始终增大,速度始终增大 B.加速度始终减小,速度始终增大
C.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始终增大直到一定值 D.加速度和速度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如果我们令 1 N= 1 kg.m/s²
k
F ma
1k
1N g.1m/
s2
1
上式中 K=1 时 牛顿第二定律简化为 F= m a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a与受到的作用 力F 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 m成反比。
表达式 :F = m a
注意: (1)加速度a的方向与力F的方向始终一致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作业:
第 三 章 牛顿运动定律
B 牛顿第二定律
(新课教学)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
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用什么物理量描述运动状态? 速度v
力
运动状态的改变
哪?
2、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在实验中所采用的是怎样的研究方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
得出结论:
a ∝F a ∝1/m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m一定时,a —F关系。
结论:m一定时,a与F成正比。即 a ∝ F
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F一定时,a —m关系。
速度为多少?
3.一个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若保持其余几个 力不变,而 将其中一个力F1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逐渐增大到
F1(方向不变),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 A.加速度始终增大,速度始终增大 B.加速度始终减小,速度始终增大
C.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始终增大直到一定值 D.加速度和速度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如果我们令 1 N= 1 kg.m/s²
k
F ma
1k
1N g.1m/
s2
1
上式中 K=1 时 牛顿第二定律简化为 F= m a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a与受到的作用 力F 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 m成反比。
表达式 :F = m a
注意: (1)加速度a的方向与力F的方向始终一致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作业:
上海地区上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课件:3-b《牛顿第二定律》ppt 1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2)
第 三 章 牛顿运动定律
B 牛顿第二定律
(习题课教学)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a与受到的作用
力F 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 m成反比。
表达式 :F = m a 注意: (1)加速度a定义式和F = m a的不同(因果性)
(2) F = m a的F 应该是合外力F合(独立性) (3)加速度a的方向与力F的方向始终一致(矢量性) (4) F 和 a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F可以是瞬时力;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2)
8、据报道,一架客机在正常航线作水平飞行时,由于突然受 到强大垂直气流的作用,使飞机在10s内下降高度为1700m, 造成众多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伤害事故,如果只研究飞机在竖直 方向上的运动,且假设这一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试计算: (1)飞机在竖直方向产生的加速度多大? (2)乘客所系安全带必须提供相当于乘客体重几倍的拉力, 才能使乘客不脱离座椅?(g取10 m / s2 ) (3)未系安全带的乘客,相对于机舱向什么方向运动?最可 能受到伤害的是人体的什么部位?
5 、诚实就如埋藏在泥土里面的果实,谎言犹如枝头上妖艳的花朵。虽然谎言能给人暂时的美感,但它的枯萎是不可避免的,而诚实会在那里 生根发芽。
3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1 、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你要无怨无悔地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想要怎样才能充实地走完这段历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碌碌 无为,虚度韶华?还是踏踏实实,拼搏奋斗?这取决于自己。要想成就理想,需要做到不唯众,不唯上。不在意普通的路上是否比别人走得更 快,而是又在无人行走的荒野上行走的勇气,这样才能看到别人无法看到的情境。
第 三 章 牛顿运动定律
B 牛顿第二定律
(习题课教学)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a与受到的作用
力F 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 m成反比。
表达式 :F = m a 注意: (1)加速度a定义式和F = m a的不同(因果性)
(2) F = m a的F 应该是合外力F合(独立性) (3)加速度a的方向与力F的方向始终一致(矢量性) (4) F 和 a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F可以是瞬时力;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2)
8、据报道,一架客机在正常航线作水平飞行时,由于突然受 到强大垂直气流的作用,使飞机在10s内下降高度为1700m, 造成众多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伤害事故,如果只研究飞机在竖直 方向上的运动,且假设这一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试计算: (1)飞机在竖直方向产生的加速度多大? (2)乘客所系安全带必须提供相当于乘客体重几倍的拉力, 才能使乘客不脱离座椅?(g取10 m / s2 ) (3)未系安全带的乘客,相对于机舱向什么方向运动?最可 能受到伤害的是人体的什么部位?
5 、诚实就如埋藏在泥土里面的果实,谎言犹如枝头上妖艳的花朵。虽然谎言能给人暂时的美感,但它的枯萎是不可避免的,而诚实会在那里 生根发芽。
3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1 、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你要无怨无悔地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想要怎样才能充实地走完这段历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碌碌 无为,虚度韶华?还是踏踏实实,拼搏奋斗?这取决于自己。要想成就理想,需要做到不唯众,不唯上。不在意普通的路上是否比别人走得更 快,而是又在无人行走的荒野上行走的勇气,这样才能看到别人无法看到的情境。
高中物理课件5.2牛顿第二定律课件沪科必修1.ppt

D.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必须连好,因挂小桶,但应带 纸带运动,所以A错,D对;实验中要求始终保持 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远大于砂和小桶的质量,所 以B也不正确;实验中如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 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描 出相应的点在过原点的同一条直线上时,证明加 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故C项错误. 【答案】 D
一、怎样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 重点解读 (1)基本思路: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 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2)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取小车研究(质量一定), 用不同数量的钩码拉小车,打出几条纸带.用测力计 测出拉小车的钩码的重力,分析纸带,求出小车运动 的加速度.
实验中,通过向小车放入钩码来改变物体质量,只 要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至底端用时t,就可以由 公式a=________求出a,某同学记录了数据如下表 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发现,在实验误差范围内质量 改变之后平均下滑时间________(填“改变”或“ 不改变”),经过分析得出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为 ________.
● 误差分析 (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 距离的测量误差,拉线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 会造成误差. (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误差:本实验中用小盘 和砝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 受到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存在系 统误差.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的质量 ,误差就越大;反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小 于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小.
控制变量法 这是物理学上常用的研究方法,在 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先 让其中一个量保持不变,研究另外 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三个 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研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 合外力及质量的关系时,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
一、怎样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 重点解读 (1)基本思路: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 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2)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取小车研究(质量一定), 用不同数量的钩码拉小车,打出几条纸带.用测力计 测出拉小车的钩码的重力,分析纸带,求出小车运动 的加速度.
实验中,通过向小车放入钩码来改变物体质量,只 要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至底端用时t,就可以由 公式a=________求出a,某同学记录了数据如下表 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发现,在实验误差范围内质量 改变之后平均下滑时间________(填“改变”或“ 不改变”),经过分析得出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为 ________.
● 误差分析 (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 距离的测量误差,拉线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 会造成误差. (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误差:本实验中用小盘 和砝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 受到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存在系 统误差.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的质量 ,误差就越大;反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小 于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小.
控制变量法 这是物理学上常用的研究方法,在 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先 让其中一个量保持不变,研究另外 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三个 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研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 合外力及质量的关系时,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
4.2 牛顿第二定律(课件)高一物理(沪科版2020上海必修第一册)

还是借助定滑轮和钩码来拉?
T
2.细线给小车提供的拉
F合=T-f≠T
力是小车受到合力吗?
条件:槽码的质量要比小
车的质量小很多
计摩擦,小车 :
不计摩擦,小车:
m0g
F合=T ≈ m0g
如何才能消除摩
擦力的影响呢?
3.平衡摩擦力
FN
G1
f
G2
F
G
G1=f.
原则:利用重力的分力平衡摩擦力和斜面
弹力。小车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绳的拉力F
保持物体所受拉力F不变,改变物体质量,测a、m
(1)测量哪些量?
怎么设计这个实验?
(2)怎么测量?
a、F、m
质量
加速度
力
天平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用
探究思路:
什么测量工具,如何进行测量?
(1)保持物体质量m不变,改变物体受力,测a、F;
(2)保持物体所受拉力F不变,改变物体质量,测a、m.
+ + − + +
=
()
,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有______________
实验操作与数据收集
释放小车,小车将在细绳拉力的作用下沿导轨做加速运动。保持小车的质量 m 不变,更换不同质量的重
物,分别测量小车所受的拉力F和相应的加速度a,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后,汽车水平受力如右图
第一阶段,汽车做匀变速运动
v0=100 km/h=27.8 m/s ,t=70 s , v=0 m/s
mv0 1100 27.8
F阻 ma1
N 437N
t
70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_课件1(3)

3.下面哪些说法不对?为什么?
A.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B.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速度越大。 C.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当合外力逐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逐渐减 小。 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一定受恒力作用。
1、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 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 速度。可是我们用力提一个很重 的物体时却提不动它,这跟牛顿 第二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
2、对一个静止的物体施加一力, 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对吗?
答:没有矛盾,由公式F=ma 看,F合为合外力,无论怎样小 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这个力应是合外力。现用力提一 很重的物体时,物体仍静止,说 明合外力为零。由受力分析可知 F+N-mg=0。
【力的单位 】: 1N 1kg m / s2 【公式】: F ma F、m、a 均取国际单位
1N定义: 使质量是1kg的物体产1m/s2
加速度的力 叫做1N。
【牢记】 : 1、F与a的同向性。加速度的方向总与 合外力方向相同
2、F与a的瞬时性 。同时产生,同时变 化,同时消失
3、
a v t
物体在1秒的时间内,如果位移为 1米,则速度的大小为1m/s
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隔离或整体)
2、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 画出示意图
3、规定正方向或建立直角坐标系, 求合力F合
4、列方程求解
①物体受两个力: 合成法 F合 ma
②物体受多个力: 正交分解法
Fx ma (沿加速度方向) Fy 0 (垂直于加速度方向)
选定几个物理量,以他们的单位 作为基本单位,然后按有关公式,导出 其他有关物理量的单位,这些导出的 单位,就叫做导出单位。
沪科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 B 牛顿第二定律课件 ppt

沪科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 B 牛顿第二定律课件
达标测评: 沪科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 B牛顿第二定律课件
1、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
正确的是( C)D
A、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B、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由a=F/m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与其质量成反比; D、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 它所受到的合外力而求得。
牛顿第二定律
知识回顾: m一定:a F F一定:a 1 m
a F m
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合外力 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 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 的方向相同。
【比例式 】:a F m
或 F ma
【等式 】:F kma 其中k是比例系数
F是合外力,而ma是作用效果, 不要看成力,它们只是大小相等
沪科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 B 牛顿第二定律课件
沪科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 B 牛顿第二定律课件
2、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kma中,有关比例常数k的说法正
确的是( CD )
A、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 B、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的 C、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的 D、在国际单位制中,k的数值一定等于1
4、F可以突变,a可以突变,但v不能突变。
5、牛二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
6、牛二律
是定义式、度量式;
aF m
是决定式。 。
三、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隔离或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在实验中所采用的是怎样的研究方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
得出结论:
a ∝F a ∝1/m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m一定时,a —F关系。
结论:m一定时,a与F成正比。即 a ∝ F
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F一定时,a —m关系。
结论:F一定时,a与m成反比。即a ∝1/m
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之间有怎样的 定量关系?我们再看一个实验。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归纳总结 :
由两个探究实验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a ∝ F/m 。
F∝ma
F=kma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F的单位为 N; 加速度a的单位为m/s²; 质量m的单位为 kg;
B 牛顿第二定律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思考: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举例探讨:1、踢足球的过程……. 2、运动员起跑时的运动过程…..
思考:运动员起跑时助跑器对运动员起跑获得的加速度 有什么作用?
结论:有力就产生加速度,说明加速度与力有关。 加速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结论:加速度不仅与力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速度为多少?
3.一个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若保持其余几个 力不变,而 将其中一个力F1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逐渐增大到
F1(方向不变),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 A.加速度始终增大,速度始终增大 B.加速度始终减小,速度始终增大
C.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始终增大直到一定值 D.加速度和速度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第 三 章 牛顿运动定律
B 牛顿第二定律
(新课教学)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
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用什么物理量描述运动状态? 速度v
力
运动状态的改变
速度的改变
加速度
加速度和力什么关系哪?
如果我们令 1 N= 1 kg.m/s²
k
F ma
1k
1N 牛顿第二定律简化为 F= m a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a与受到的作用 力F 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 m成反比。
表达式 :F = m a
注意: (1)加速度a的方向与力F的方向始终一致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作业:
练习册中75页中的 1 至 9题。
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办公室看厚厚的专业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见的沉稳。同事们恭喜他,大多看 到了他的前程似锦,却很少有人懂得他曾经付出过什么。就像说的:“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已。” 而他的奇迹,是努力给了挑选的机会。伊索寓言中,饥饿的狐狸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只找到了一个酸柠檬,它说,这只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 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一如很多人不甘平庸,却又大多安于现状,大多原因是不知该如何改变。看时,每个人都能从角色中看到自已。高冷孤独的安 迪,独立纠结的樊胜美,乐观自强的邱莹莹,文静内敛的关睢尔,古怪精灵的曲筱绡。她们努力地在城市里打拼,拥有幸或不幸。但她依然保持学习的习惯,这样无论什么事她都 有最准确的判断和认知;樊胜美虽然虚荣自私,但她努力做一个好HR,换了新工作后也是拼命争取业绩;小蚯蚓虽没有高学历,却为了多卖几包咖啡绞尽脑汁;关睢尔每一次出镜 几乎都是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课,处理文件;就连那个嬉皮的曲筱潇也会在新年之际为了一单生意飞到境外……其实她们有很多路可以走:嫁人,啃老,安于现状。但每个人都像 个负重的蜗牛一样缓缓前行,为了心中那丁点儿理想拼命努力。今天的努力或许不能决定明天的未来,但至少可以为明天积累,否则哪来那么多的厚积薄发和大器晚成?身边经常 有人抱怨生活不幸福,上司太刁,同事太蛮,公司格局又不大,但却不想改变。还说:“改变干嘛?这个年龄了谁还能再看书考试,混一天是一天吧。”一个“混”字就解释了他 的生活态度。前几天我联系一位朋友,质问为什么好久不联系我?她说自已每天累的像一条狗,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拼?她笑:“如果不努力我就活得像一条狗了。”恩,新换的上 司,海归,虽然她有了磨合几任领导的经验,但这个给她带来了压力。她的英语不好,有时批阅文件全是大段大段的英文,她心里很怄火,埋怨好好的中国人,出了几天国门弄得 自己像个洋鬼子似的。上司也不舒服,流露出了嫌弃她的意思,甚至在一次交待完工作后建议她是否要调一个合适的部门?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想着自己怎么也算是老员工,由她 羞辱?两个人很不愉快。但她有一股子倔劲,不服输,将近40岁的人了,开始拿出发狠的学习态度,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回家后捧着英文书死啃,每天要求上中学的女儿和自己英 语对话,连看电影也是英文版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听力渐渐能跟得上上司的语速,并流利回复,又拿出漂亮的英文版方案,新上司看她的眼光也从挑剔变柔和,某天悄悄放了 几本英文书在她桌上,心里突然发现上司并没那么讨厌。心态好了,她才发现新上司的优秀,自从她来了后,部门业绩翻了又翻,奖金也拿到手软,自己也感觉痛快。她说:这个 社会很功利,但也很公平。别人的傲慢一定有理由,如果想和平共处,需要同等的段位,而这个段位,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精力,但唯有不断付出,才有可能和优秀的人比肩而立。 人为什么要努力?一位长者告诉我:“适者生存。”这个社会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虽然也有潜规则,有套路和看不见的沟沟坎坎,但一直努力的人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有 些人明明很成功了,但还是很拼。比如剧中的安迪,她光环笼罩,商场大鳄是她的男闺蜜,不离左右,富二代待她小心呵护,视若明珠,加上她走路带风,职场攻势凌历,优秀得 让身边人仰视。这样优秀的人,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两个小时来学习。她的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能量,能让未来的自己比过去更好一些。现实生活中,努力真的重要,它能改 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甚至决定人生成败。有一句鸡汤:不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其实,岁月只能给你风尘满面,而希望,唯有努力才能得到!9、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 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选择学习,也许是最佳选择。胜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观念!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 是世界。把钱放在眼前,看到的永远是钱,把钱放在有用的地方,看到的是金钱的世界。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给人观念是上策。财富买不来好观念,好观念能换来 亿万财富。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是在人的脑海里!要用行动控制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行动;要让心灵启迪智慧,不能让耳朵支配心灵。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差在两耳之间的 那块地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好的时候要找一条备胎,人不好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得意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失意的时候要找一条出路!孩子贫穷是与父母的有一定 的关系,因为他小的时候,父母没给他足够正确的人生观。家长的观念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有什么信念,就选择什么态度;有什么态度,就会有什么行为;有什么行为,就产生 什么结果。要想结果变得好,必须选择好的信念。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会变成语言,语言会变成行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课堂小结 1、探究并理解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a与受到的作用 力F 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 m成反比。
表达式 :F = m a
3、注意: (1)加速度a的方向与力F的方向始终一致
(2) F = m a的F 应该是合外力F合 (3)加速度a定义式和F = m a的不同
(2) F = m a的F 应该是合外力F合
(3)加速度a定义式和F = m a的不同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练习 1.一个物体竖直上抛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的加速度各为多少(不
计空气阻力)?
2.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若保 持其余几个力不变,若撤去一个向东方向,大小为8N的力,物体的加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在实验中所采用的是怎样的研究方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
得出结论:
a ∝F a ∝1/m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m一定时,a —F关系。
结论:m一定时,a与F成正比。即 a ∝ F
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F一定时,a —m关系。
结论:F一定时,a与m成反比。即a ∝1/m
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之间有怎样的 定量关系?我们再看一个实验。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归纳总结 :
由两个探究实验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a ∝ F/m 。
F∝ma
F=kma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F的单位为 N; 加速度a的单位为m/s²; 质量m的单位为 kg;
B 牛顿第二定律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思考: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举例探讨:1、踢足球的过程……. 2、运动员起跑时的运动过程…..
思考:运动员起跑时助跑器对运动员起跑获得的加速度 有什么作用?
结论:有力就产生加速度,说明加速度与力有关。 加速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结论:加速度不仅与力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速度为多少?
3.一个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若保持其余几个 力不变,而 将其中一个力F1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逐渐增大到
F1(方向不变),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 A.加速度始终增大,速度始终增大 B.加速度始终减小,速度始终增大
C.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始终增大直到一定值 D.加速度和速度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第 三 章 牛顿运动定律
B 牛顿第二定律
(新课教学)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
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用什么物理量描述运动状态? 速度v
力
运动状态的改变
速度的改变
加速度
加速度和力什么关系哪?
如果我们令 1 N= 1 kg.m/s²
k
F ma
1k
1N 牛顿第二定律简化为 F= m a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a与受到的作用 力F 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 m成反比。
表达式 :F = m a
注意: (1)加速度a的方向与力F的方向始终一致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作业:
练习册中75页中的 1 至 9题。
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办公室看厚厚的专业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见的沉稳。同事们恭喜他,大多看 到了他的前程似锦,却很少有人懂得他曾经付出过什么。就像说的:“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已。” 而他的奇迹,是努力给了挑选的机会。伊索寓言中,饥饿的狐狸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只找到了一个酸柠檬,它说,这只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 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一如很多人不甘平庸,却又大多安于现状,大多原因是不知该如何改变。看时,每个人都能从角色中看到自已。高冷孤独的安 迪,独立纠结的樊胜美,乐观自强的邱莹莹,文静内敛的关睢尔,古怪精灵的曲筱绡。她们努力地在城市里打拼,拥有幸或不幸。但她依然保持学习的习惯,这样无论什么事她都 有最准确的判断和认知;樊胜美虽然虚荣自私,但她努力做一个好HR,换了新工作后也是拼命争取业绩;小蚯蚓虽没有高学历,却为了多卖几包咖啡绞尽脑汁;关睢尔每一次出镜 几乎都是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课,处理文件;就连那个嬉皮的曲筱潇也会在新年之际为了一单生意飞到境外……其实她们有很多路可以走:嫁人,啃老,安于现状。但每个人都像 个负重的蜗牛一样缓缓前行,为了心中那丁点儿理想拼命努力。今天的努力或许不能决定明天的未来,但至少可以为明天积累,否则哪来那么多的厚积薄发和大器晚成?身边经常 有人抱怨生活不幸福,上司太刁,同事太蛮,公司格局又不大,但却不想改变。还说:“改变干嘛?这个年龄了谁还能再看书考试,混一天是一天吧。”一个“混”字就解释了他 的生活态度。前几天我联系一位朋友,质问为什么好久不联系我?她说自已每天累的像一条狗,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拼?她笑:“如果不努力我就活得像一条狗了。”恩,新换的上 司,海归,虽然她有了磨合几任领导的经验,但这个给她带来了压力。她的英语不好,有时批阅文件全是大段大段的英文,她心里很怄火,埋怨好好的中国人,出了几天国门弄得 自己像个洋鬼子似的。上司也不舒服,流露出了嫌弃她的意思,甚至在一次交待完工作后建议她是否要调一个合适的部门?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想着自己怎么也算是老员工,由她 羞辱?两个人很不愉快。但她有一股子倔劲,不服输,将近40岁的人了,开始拿出发狠的学习态度,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回家后捧着英文书死啃,每天要求上中学的女儿和自己英 语对话,连看电影也是英文版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听力渐渐能跟得上上司的语速,并流利回复,又拿出漂亮的英文版方案,新上司看她的眼光也从挑剔变柔和,某天悄悄放了 几本英文书在她桌上,心里突然发现上司并没那么讨厌。心态好了,她才发现新上司的优秀,自从她来了后,部门业绩翻了又翻,奖金也拿到手软,自己也感觉痛快。她说:这个 社会很功利,但也很公平。别人的傲慢一定有理由,如果想和平共处,需要同等的段位,而这个段位,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精力,但唯有不断付出,才有可能和优秀的人比肩而立。 人为什么要努力?一位长者告诉我:“适者生存。”这个社会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虽然也有潜规则,有套路和看不见的沟沟坎坎,但一直努力的人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有 些人明明很成功了,但还是很拼。比如剧中的安迪,她光环笼罩,商场大鳄是她的男闺蜜,不离左右,富二代待她小心呵护,视若明珠,加上她走路带风,职场攻势凌历,优秀得 让身边人仰视。这样优秀的人,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两个小时来学习。她的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能量,能让未来的自己比过去更好一些。现实生活中,努力真的重要,它能改 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甚至决定人生成败。有一句鸡汤:不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其实,岁月只能给你风尘满面,而希望,唯有努力才能得到!9、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 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选择学习,也许是最佳选择。胜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观念!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 是世界。把钱放在眼前,看到的永远是钱,把钱放在有用的地方,看到的是金钱的世界。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给人观念是上策。财富买不来好观念,好观念能换来 亿万财富。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是在人的脑海里!要用行动控制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行动;要让心灵启迪智慧,不能让耳朵支配心灵。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差在两耳之间的 那块地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好的时候要找一条备胎,人不好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得意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失意的时候要找一条出路!孩子贫穷是与父母的有一定 的关系,因为他小的时候,父母没给他足够正确的人生观。家长的观念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有什么信念,就选择什么态度;有什么态度,就会有什么行为;有什么行为,就产生 什么结果。要想结果变得好,必须选择好的信念。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会变成语言,语言会变成行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课堂小结 1、探究并理解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a与受到的作用 力F 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 m成反比。
表达式 :F = m a
3、注意: (1)加速度a的方向与力F的方向始终一致
(2) F = m a的F 应该是合外力F合 (3)加速度a定义式和F = m a的不同
(2) F = m a的F 应该是合外力F合
(3)加速度a定义式和F = m a的不同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1)
练习 1.一个物体竖直上抛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的加速度各为多少(不
计空气阻力)?
2.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若保 持其余几个力不变,若撤去一个向东方向,大小为8N的力,物体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