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做好“六能”文章 畅通经济循环--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甘肃发展的思考建议(二)

DEVELOPING | 麵论坛做好“六能”文章畅通经济循环—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甘肃发展的思考建议(二)■课题组(上接第三期)(二)枢纽聚能这是甘肃的一个突出 优势和发展基础,也是国家 赋予甘肃省的重要定位。
我 们必须正视一个现实矛盾,甘肃一方面是天然意义上 的良性枢纽,具备“天造地 设”的特质,而另一方面随 着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的格 局变化,这种枢纽优势却在 相对弱化。
以铁路货运量为 例,“十三五”以来,甘肃省4年货运量分别为0.59亿吨、0.605亿吨、0.609亿 吨、0.54 亿吨,分别増长-1.27%、3.3%、0.6%、-11. 8%,而同期陕西省货运量分别为3.55亿吨、3.92亿 吨、4.22亿吨、4.48亿吨,分别增长7.6%、10.4%、 7.9%、5.9%0纵向看,甘肃省铁路运输总量近年来基 本处于徘徊状态,增幅下滑明显;横向看,与陕西省 有很大差距,而且差距持续扩大。
这反映出甘肃经济 在供需两端都比较乏力,在参与大循环中既需要迫 切做大产业规模、刺激消费市场,也需要从物流商贸 业发展的规律出发,切实在打造枢纽制髙点上进行 突围突破,加快把甘肃通道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循环优势。
从“靠啥聚”来看,最为迫切的是在完善综合交 通网络的基础上,争取尽快打通铁路交通“任督二 脉”。
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尤其是铁路短板较为突出, 成为制约甘肃放大枢纽优势的瓶颈制约。
为此,应抓 住国家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大机 遇,集中力量在“十四五”时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 设,为打造枢纽中心提供有力基础支撑。
我们认为, 当务之急是建设以两条铁路为主的区域开发轴线和 战略运输通道。
①加速建设甘肃中部铁路通道(第二 中轴线)。
目前,全省贯通东西的大动脉主要是从陕♦课题组成员:甘肃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杨映琳、任旭东、顾昕、李海滨、徐立乐、白旺彩、冉博文32发展 |2021.04发展论坛丨DEVELOPING西经天水到兰州的铁路,由于陕西发展水平相对较 高,形成了对甘肃的节流、虹吸效应。
甘肃城镇化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

部 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 依靠本省独特的 河西地区城镇 化高 于全省平均水平 , 并 培育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 如何处理好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 自然地理 、 经济地理和快速发展的社会 集中了全省一半 的城市数量。 、 、 资源开发 、 陇南 定西 平 人 如何使当地经 济发展转移到依靠人 经济 、 政治 、 文化 , 促使 了甘肃城镇化进 庆 阳 、 凉等市人 口基数 大 , 口城镇 系 ;
持 了健 康 、 定的 良好 发展势头 , 稳 并进 慢西快 ” 十分不平衡 的格局。
入 城 化快 速 发 展时 期 。
一
突出, 当前尤其要解决城镇 化过程 中事
( ) 三 城镇体系不健 全。 城镇体 系存 关 全 局 的 战 略性 问题 。 在 的问题 集 中体现在 城市发育 尤其是 ( ) 一 选择适合甘肃省情 的城镇 化
略是城镇化过程中的关键性 问题 。 正确 素 的制约 , 城镇化过程 中也存在着一些 有特 大城市兰州市 的综合职 能较为 突
突 出 的 问题 。
能够保持城市化 出, 它中小城市主要为地方行政 中心 的城镇化道路或战略 , 其
并促 ( 城镇化水平偏低 , 一) 发展速度慢 , 或 资源型城市 , 职能较 单一 , 区域 的 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 , 对
程 的快速发展 。 2 0 到 09年底 , 甘肃共有 化水 平较低 ; 临夏 、 甘南 因其特殊 的 自 力资源 、 知识 、 技术 与信息等高级 生产
民族条件, 城镇化水平也很低 ; 河东 要素方 面都 是甘肃城镇进 一步发 展面 地级及其 以上城市 1 , 2个 县级 市 4个 , 然 、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3.30•【字号】庆政办发〔2022〕44号•【施行日期】2022.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户籍、身份证管理正文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省驻庆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政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7〕158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甘政办发〔2021〕94号)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有序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其他常住人口和各类人才向我市城镇转移,实现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市民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零门槛”城镇落户迁移政策,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不断健全完善财政、社保等配套政策,促进城市实有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庆阳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
立足我市实际,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进一步优化完善各类优惠政策,有序推进人口迁移迁转,推进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群众自主定居落户意愿,通过宏观调控、分类引进、消化存量、引导增量的方式,优先解决已经在西峰城区、各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和建制镇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切实保障合法权益。
——坚持统筹配套。
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与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创新,持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综合评价方法在共同富裕测度中的应用——以甘肃省为例

综合评价方法在共同富裕测度中的应用——以甘肃省为例薛丹阳
【期刊名称】《甘肃科技纵横》
【年(卷),期】2024(53)5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以量化分析的方法客观、准确地评估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显得十分必要。
文章针对甘肃省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共同富裕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科学评价方法对甘肃省近几年共同富裕程度进行监测,发现其发展变化趋势并找到关键影响因素,为全面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决策依据。
研究讨论了熵权法、TOPSIS法等主要综合评价方法的特点,在建立全面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用熵权TOPSIS法对甘肃省2016—2022年共同富裕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显示:甘肃省共同富裕程度在这一期间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共同富裕表现出一定的韧性。
同时,研究也发现受到劳动力流失及一些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甘肃省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还存在着一定制约因素,需要更加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收入与保障措施并举。
【总页数】12页(P1-12)
【作者】薛丹阳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4.1
【相关文献】
1.未确知测度综合评价模型在长江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2.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测度与评价
3.因子分析法在综合评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中的应用——甘肃省各地(州、市)1990年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4.定性综合评价方法在创新评估中的应用——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例
5.共同富裕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指数测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省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实证研究——基于泰尔指数的测度

摘 要 :运 用 泰 尔指 数 测度 2 0 0 0 -2 0 0 9年 甘 肃 省 河 东和 河 西 两 大 区域 间 及 区域 内部 城 镇 化 水 平 的 差 异 度 , 分 析 其 发
展 趋 势 . 结 果 表 明 , 两 大 区域 间 的 差 异 最 为 明 显 ,构 成 总 差 异 的 主 要 部 分 ;其 次是 河 西地 区 内部 差 异 ; 河 东 地 区 内部
d i f f e r e nc e s a n d d i f f e r e nc e s be t we e n i nt r a — r e g i on a l a n d r e gi on a l di f f e r e nc e s a r e na r r o wi ng . The ma i n r e a s on
化 + 新 型 工 业 化 ” 的 发 展 之 路 ,通 过 结合 均衡 和 非 均衡 发展 战 略 ,最 终 实现 区域 协 调 和 可持 续发 展 .
关 键 词 :甘 肃 省 ;城 镇 化 ; 区域 差 异 ;泰 尔指 数
中图 分 类 号 :F 2 9 1 .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1 — 9 8 8 X( 2 0 1 3 ) 0 3 — 0 1 1 5 - 0 6
Ab s t r a c t : Th e t he i l i n de x i S u s e d t o me a s u r e t he I e v e 1 of ur b a ni z a t i on i n He do n g a n d He x i a r e a o f Ga ns u
Em pi r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o n r e l g" o m na a ’d l c l i 1 f I f e r e n c e s o f I
兰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SWOT分析

兰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SWOT分析杨杰;王恒炜;梁志宏【摘要】阐述了兰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兰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兰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TWOS矩阵战略模式,并对兰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4页(P82-85)【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优势;劣势;机遇;SWOT分析;兰州市【作者】杨杰;王恒炜;梁志宏【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7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将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
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居民进城及消费观念的转变,餐饮、娱乐、家政等服务业加速发展,社会对服务业的需求规模会不断扩大,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将催生更多的服务业种类,从而促进城镇产业结构升级。
同时,伴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农村土地流转会不断加速,土地规模经营条件更加充分,将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由过去“散、小、弱”转变为“集中、规模、强大”的现代农业,从而实现转型发展[1-2]。
同时,加快新型城镇化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达到小康目标的共同实现。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
通过评价企业或一个地区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以寻找制定适合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3-4]。
我们利用SWOT分析法对兰州市城镇化进行了战略考量,为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思路提供参考。
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作者:徐奥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4年第4期文/徐奥城镇化是指伴随着经济增长,由产业结构非农化而引发的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和集中,在城市体系不断升级的同时,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逐渐与城市接轨、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城镇化既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主要标志,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消除贫穷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城镇化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及文明进步程度。
甘肃省作为我国西北的重要省份,其城镇化发展状况极具标杆意义,对西北乃至全国城镇化的全局影响巨大。
有效推进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对于调整城乡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挥集聚效应、增加甘肃省整体竞争力,对于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甘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对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有针对性地破除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障碍,整体推进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
一、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城镇化发展进程一般用城镇化水平来反映,国际通行标准: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为城镇化初级阶段,在30%~70%之间为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70%以上为城镇化发展成熟阶段。
按此标准, 2012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2.57%,目前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甘肃是一个城镇化水平比较低的省份, 2012年年初全省城镇化率仅为37.15%,较全国同期城镇化率低15.42个百分点,只相当于 2000 年的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历史条件和自然禀赋的限制,甘肃在全员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区域经济、要素市场、居民文化素质、劳动者就业倾向等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二元状态,城乡差距突出。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使得政府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力,实际运作中经济支撑弱于政策推动。
2024年甘肃省房地产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甘肃省房地产市场规模分析
引言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国家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起着关键作用。
甘肃省作为中国的一个大省,房地产市场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本文将对甘肃省的房地产市场规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相关因素。
甘肃省房地产市场概述
•甘肃省地理位置及人口基数
•甘肃省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
•甘肃省房地产市场现状
2024年甘肃省房地产市场规模分析
市场规模
甘肃省房地产市场规模的主要指标包括房地产销售额和新增供应面积。
根据最新数据,甘肃省上一年度的房地产销售额为X亿元,新增供应面积为X万平方米。
市场增长趋势
通过对过去几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甘肃省房地产市场呈现XX趋势。
近年来,甘肃省房地产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影响因素
甘肃省房地产市场规模的增长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1.经济增长水平
2.城市化进程
3.政策调控
地区差异
甘肃省各市房地产市场规模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主要体现在不同城市的经济水平、人口规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异。
未来趋势展望
在全国楼市稳定发展的背景下,预计甘肃省房地产市场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然而,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如政策调控的不确定性、人口流动的影响等。
因此,甘肃省房地产市场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结论
本文对甘肃省房地产市场规模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其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影响因素和地区差异,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希望可以为了解甘肃省房地产市场的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