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甘肃省分地县城镇化率

合集下载

2012年防城港市城市发展状况分析

2012年防城港市城市发展状况分析

2012年,防城港市城市经济在经过连续7年的高速发展(GDP年平均增速超过18.9%)后进入平稳较快发展期,城市规模初步形成,各种设施逐步完善,人们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一、城市发展现状(一)人口规模持续增加,人口质量稳步提高1.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

随着东兴试验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三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钢铁项目2012年5月获国家核准开工建设;金川项目40万吨铜冶炼主厂房设备开始安装,配套供电供水工程建设加快;红沙核电项目1、2号机组穹顶吊装完成,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正式开学,防城港市外来经商、务工、就学人数持续增加。

2 012年防城港市市辖区常住人口达到53.15万人,同比增长1.06%,比2011年增加5000多人。

城区城镇化率达到57.8%,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

2.城镇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居民受教育程度提高。

2012年城镇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产带动作用显著加强。

城区城镇从业人员结构比由2011年的8.29:33.29:58.43调整为7.95:33.56:58.49,一产下降0.3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分别提高0.3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占比达到92.1%,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多出24.9个百分点,三产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快速增长,2012年达到9.58万人,增加6835人,同比增长13.8%。

全年城区共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29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0万人,下岗再就业741人。

201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957人,比上年同期少651人。

居民教育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2012年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建成招生,实现了防城港市全日制高校零的突破。

招生人数达到1800多人。

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包括大专、本科)在校学生数达3271人,同比增长37.0%。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高达91.3%。

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

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

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1-省级城镇化率:1-1-省级城镇化率概述:包括该省城镇化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1-2-城镇化率历史数据:列出该省近几年的城镇化率数据,并进行趋势分析1-3-城镇化率影响因素:分析该省城镇化率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等1-4-城镇化率政策措施:总结该省为促进城镇化发展所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如土地利用政策、户籍制度改革等1-5-城镇化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该省城镇化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影响2-市级城镇化率:2-1 市级城镇化率概述:包括该市城镇化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2-2 城镇化率历史数据:列出该市近几年的城镇化率数据,并进行趋势分析2-3 城镇化率影响因素:分析该市城镇化率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产业结构、城市规划等2-4 城镇化率政策措施:总结该市为促进城镇化发展所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如城市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等2-5 城镇化率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探讨该市城镇化率提高对城市规模、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影响3-县级城镇化率:3-1 县级城镇化率概述:包括该县城镇化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2 城镇化率历史数据:列出该县近几年的城镇化率数据,并进行趋势分析3-3 城镇化率影响因素:分析该县城镇化率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农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等3-4 城镇化率政策措施:总结该县为促进城镇化发展所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如农村土地流转、乡村旅游开发等3-5 城镇化率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探讨该县城镇化率提高对农民收入、农村社会事务等方面的影响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资料:●全国各省市级城镇化率数据表格●城镇化率相关政策法规文档●城镇化率统计方法说明文档法律名词及注释:1-城镇化率:衡量一个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指标。

2-土地利用政策:国家或地方制定的关于土地的开发、建设和利用的政策。

3-户籍制度改革:对常住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进行改革,放松城市落户条件,提高流动人口的城市化率。

甘肃省各市、县主要人口数据

甘肃省各市、县主要人口数据

2009年甘肃省各市、县主要人口数据
作者:佚名文档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934 更新时间:2010-3-4文字控制:[小][大]
甘统字〔2010〕25号
各市、州统计局,各县、区、市统计局:
根据2009年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参考省公安厅、省人口委人口年报数据,省、市两级统计部门分别对各市、估与推算。

现通报如下:
全省2009年末常住人口为2635.46万人,其中:男性为1351.46万人,占51.28%;女性为1284.00万人,占48.72%;0—15—64岁的人口为1885.93万人,占71.56%;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01.09万人,占7.63%。

全年出生35.12万人,人口人口死亡率为6.71‰,自然增长率为6.61‰。

城镇人口860.48万人,城镇化率为32.65%。

各市、州和县、区、市2009年末常住人口及自然增长情况见附件。

各地对外使用人口数据均以此为准。

2009年全省各市、县主要人口数据。

高一地理《城镇化》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城镇化》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城镇化》练习题含答案人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其空间迁移会对城镇化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

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甘肃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下图示意甘肃省人口流动趋势演变特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甘肃省人口流动反映的典型现象是()A.再城市化B.郊区城市化C.城市化D.逆城市化2.第三阶段,甘肃省突出的城镇化问题是()A.城市住房紧张B.乡村空心化C.城市交通拥挤D.人口老龄化【答案】1.C 2.B【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可知,甘肃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大量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大量迁往县城和中心城市,使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出现城市化,C正确;再城市化一般发生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此时大量人口回归城市,进行城市再建设,排除A;郊区城市化指的是城市发展中,受城市规模受限,人口开始向城市郊区转移,扩大城市范围,排除B;逆城市化指的是人口从城市迁往城镇或乡村地区,排除D。

故选C。

2.根据图中信息,在第三阶段大量人口在区域内部主要由乡村迁往县城和中心城市,也开始出现人口不断迁往区域外部地区,使得本地区人口数量较少,出现的主要城镇化问题为乡村人口向不同地方迁移,出现乡村空心化,B正确;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人口迁出较多,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突出,排除ACD。

故选B。

虹吸效应是中心城市从周边地区集聚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而扩散效应反之。

下图为“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开始缩小的时间是()A.t0B.t1C.t₂D.t₂4.下列城市群中,最有可能处于₂阶段的是()A.京津冀城市群B.长三角城市群C.北部湾城市群D.辽中南城市群5.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处于₂阶段的城市群战略重心是()A.加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B.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C.增强外围空间承接能力D.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答案】3.C 4.B 5.C【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中心城市发展时,虹吸效应强,外围城市发展时,扩散效应强。

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

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

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城镇化率的计算方法城镇化率的计算方法是将城镇人口数除以总人口数,再乘以100%,得出城镇化率的百分比。

城镇人口包括在城市户口登记的人口和农村人口中的非农业人口。

总人口包括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

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的情况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区的城镇化率差异较大。

以2019年为例,中国的平均城镇化率为60.6%。

下面将分别介绍一些地区的城镇化率情况。

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城镇化率普遍较高。

其中,广东、浙江、江苏、北京等地的城镇化率甚至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城镇化率相对较低,这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城镇化率相对较低,但随着中部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率也在逐渐提高。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城镇化率一直较低。

甘肃、青海、贵州等地的城镇化率相对较低,但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化率也在逐步提高。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城镇化率相对较高,这与该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有关。

四川、重庆、云南等地的城镇化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城镇化率相对较低。

陕西、甘肃等地的城镇化率较低,但随着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城镇化率也在逐渐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城镇化率的提高并不仅仅意味着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城镇化应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注重解决好农村人口城市户口登记、教育、医疗保障等问题,实现农民工的就业和社会保障。

城市建设也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宜居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的差异大体反映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进程。

东部地区的发达程度和城镇化率较高,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城镇化率逐渐提高,而西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较低。

城镇化的发展需要注重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

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

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引言城镇化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

不同地区的城镇化率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将对全国各地区的城镇化率进行分析和比较。

方法本文采用全国各地区的城镇化率数据进行分析。

城镇化率指的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城镇人口的规模。

结果最高城镇化率- 北京市:76.6%- 上海市:74.9%- 天津市:64.9%最低城镇化率- 西藏自治区:26.2%- 青海省:36.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6.6%全国平均城镇化率根据统计数据,全国平均城镇化率为58.52%。

分析从最高城镇化率地区可以看出,人口密集的一线城市具有较高的城镇化率。

这主要是因为一线城市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

,一线城市的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善,也吸引了更多人口来城市发展。

相对而言,最低城镇化率地区大多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

这些地区地理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对城市生活方式和文化可能有一定的保守态度,对城市化的接受程度较低。

总体来看,我国城镇化进程呈现出东部地区较高,西部地区较低的格局。

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普遍较高,这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城市化程度密切相关。

而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经济等多种原因,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

结论全国各地区的城镇化率存在较大差异,表明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并不一致。

东部地区的一线城市城镇化率较高,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率相对较低。

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提供更好的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助于实现全国城镇化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1] 国家统计局. (2020).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 中国城镇化发展报告.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中国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演化趋势、区域和规模差异及测度方法比较

中国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演化趋势、区域和规模差异及测度方法比较

第36卷 第5期2022年5月Vol.36 No.5May,2022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1 引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不到20%(1978年)提升到64%(2020年)[1],持续增长的城市人口驱使城市用地不断扩张。

人口和土地是城市系统核心要素,二者协调增长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2]。

然而,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与人口增长不同步、不协调的问题较为突出[3-4]。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城市土地过快扩张会加剧耕地和生态用地消耗,威胁城市生态环境,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5]。

已有研究普遍发现中国城市土地扩张快于人口增长[6-8]。

例如,2000—2015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是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的1.65倍[9]。

当然,doi: 10.11994/zgtdkx.20220513.183256中国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演化趋势、区域和规模差异及测度方法比较许 刚1,郑沐辰1,王亚星2,李 静1(1.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030)摘要:研究目的:全面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异速发展的演化趋势,区域和规模差异,并比较二者异速发展的测度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城市土地与人口增长率之比、城市人口密度及其变化和异速增长模型测度全国、省域和城市3个层面二者之间增速差异。

研究结果:中国自1990年以来土地城镇化持续快于人口城镇化,2006年以后该趋势放缓,2020年该趋势初步扭转。

2006—2020年,超过80%的县级及以上城市土地扩张快于人口增长,东北多数城市在城市人口负增长情况下,城市土地仍在扩张。

从城市规模来看,大中小城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15日在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过去五年发展回顾过去五年,本届政府跨越“十一五”、“十二五”两大阶段,面临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双重任务。

五年来,我们在县委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团结各级干部、依靠全县人民,经受住了各种磨砺和考验,胜利实现十五届政府目标:——经济总量提速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5亿元,是2006年30亿元的2倍多,年均增长17%。

——规上工业迅猛发展。

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32.7亿元,是2006年3.7亿元的8.8倍,年均增长54.6%。

——财政收入连续翻番。

地方财政收入连续四年实现“隔年翻番”,总量突破12亿元,是本届政府既定目标的3倍;财政支出突破30亿元,是2006年的5倍。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铁路高速全面贯通,城乡交通日益便捷;学校医院建设加速,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四城”同创清除脏乱差臭,万米河堤提升旧城品质,靛水拓展再造****新城。

——旅游消费提档升级。

成功举办“一节一赛”,被评为“全国最—1—佳文化休闲旅游县”、“中国特色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亿元,是2006年的2.4倍。

——居民收入大幅提高。

“民生十条”、“共富十二条”强农惠民,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较2006年翻了一番多;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2006年的7.2倍。

回顾过去五年,****主要获得了八个方面发展:(一)经济建设提档提速。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五年翻了一番多,三次产业比由2006年的31:32:37调整为19:39:42,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社零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7%、47%、20%。

城乡总规获批、****电站发电,国茂水泥做强、工业园区成型,特色村镇开建、快速通道动工,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区 城关区 (兰州市) 七里河区 西固区 安宁区 红古区 永登县 皋兰县 榆中县 金川区 永昌县 白银区 平川区 靖远县 会宁县 景泰县 秦州区 麦积区 清水县 秦安县 甘谷县 武山县 张家川回 族自治县 凉州区 民勤县 古浪县 天祝藏族 自治县 甘州区 肃南裕固 族自治县 民乐县 临泽县 高台县 山丹县 崆峒区 泾川县 灵台县 崇信县 华亭县 庄浪县 静宁县 肃州区 金塔县 瓜州县 肃北蒙古 族自治县
4.6431 43.3401 4.817 52.654
3.3408 21.9877 1.1019 4.9461
15.7747 24.4507
临夏县
3.402
39.8156
8.5%
康乐县
2.4148
27.315
8.8%
临夏回族 自治州 (临夏市) 临夏回族 广河县 自治州 (临夏市) 临夏回族 和政县 自治州 (临夏市) 临夏回族 东乡族自 自治州 治县 (临夏市) 积石山保 临夏回族 安族东乡 自治州 族撒拉族 (临夏市) 自治县 甘南藏族 合作市 自治州 (合作市) 甘南藏族 临潭县 自治州 (合作市) 甘南藏族 卓尼县 自治州 (合作市) 甘南藏族 舟曲县 自治州 (合作市) 甘南藏族 迭部县 自治州 (合作市) 甘南藏族 玛曲县 自治州 (合作市) 甘南藏族 碌曲县 自治州 (合作市) 甘南藏族 夏河县 自治州 (合作市) 永靖县
91.3% 32.9% 28.6% 30.5% 15.1% 8.1% 14.4% 12.9% 12.1% 7.1% 7.1% 21.2% 10.4% 16.1% 7.4% 10.2% 10.2% 8.5% 24.3% 38.5% 15.4% 8.6% 10.4% 10.7% 9.1% 15.2% 22.3% 64.5%
4.5502 20.4729
22.2%
2.6595 25.7111
10.3%
4.6958 21.3817
22.0%
32
0.0%
2.7345 26.1925
10.4%
5.642
9.1815
61.4%
2.1353 15.7708
13.5%
1.7918 10.9772
16.3%
2.1198 14.0668
15.1%
1.8387
5.9162
31.1%
0.9677
5.2733
18.4%
0.8631
3.5529
24.3%
1.87
8.9091
21.0%
城镇化率
秦州区 秦安县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古浪县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高台县 泾川县 华亭县 肃州区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敦煌市 环县 正宁县 安定区 渭源县 岷县 文县 西和县 两当县 康乐县 和政县 合作市 舟曲县 碌曲县
所属市 兰州市 兰州市 兰州市 兰州市 兰州市 兰州市 兰州市 兰州市 金昌市 金昌市 白银市 白银市 白银市 白银市 白银市 天水市 天水市 天水市 天水市 天水市 天水市 天水市 武威市 武威市 武威市 武威市 张掖市 张掖市 张掖市 张掖市 张掖市 张掖市 平凉市 平凉市 平凉市 平凉市 平凉市 平凉市 平凉市 酒泉市 酒泉市 酒泉市 酒泉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2年 非农业人 总人口数 口数(万 城镇化率 (万人) 人) 91.1776 92.6018 39.1611 27.0034 20.0846 9.5162 7.5521 3.1439 4.8628 20.757 25.2443 21.4853 10.6288 5.4812 5.5633 4.8634 34.2046 30.7965 2.9459 14.5418 6.2191 8.3699 46.8825 32.5846 20.0846 14.2274 52.9693 18.3606 43.8097 20.757 25.2443 28.1267 21.0262 46.9879 56.4112 23.1667 68.7174 62.1215 32.596 61.3353 63.1102 45.6244 98.5% 83.5% 82.9% 100.0% 66.9% 14.3% 17.1% 11.1% 100.0% 100.0% 76.4% 50.6% 11.7% 9.9% 21.0% 49.8% 49.6% 9.0% 23.7% 9.9% 18.3% 14.8% 23.0% 14.8% 8.8% 20.7% 36.1% 32.0% 15.8% 16.8% 17.5% 35.2% 33.4% 9.9% 10.8% 18.0% 49.6% 8.2% 11.4% 43.5% 20.9% 20.4% 50.3%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
5.2403 35.4462 23.0379 100.2274 4.0095 27.1727 3.3026 37.6186 4.3472 20.9848 18.5689 51.5031 1.2036 3.8968 2.5299 2.7658 7.0675 17.0776 3.5143 2.4703 1.8013 9.1934 3.668 5.5732 17.6955 3.1424 2.6088 0.591 3.7579 24.6261 15.0662 15.8335 20.0573 51.1355 35.3558 22.9752 9.9885 18.5499 44.6203 48.892 40.7088 15.0174 12.8101 1.1741
城镇化率
9.8487 46.5606 4.4822 43.1436 8.1275 50.5091 2.5313 34.2473 5.4593 53.4275 2.1052 20.6739 4.0623 47.7004 13.979 57.6279 10.0281 26.0353 3.7099 24.0887 2.6044 30.2081 2.0473 19.751
城关区(兰州市) 安宁区 皋兰县 永昌县 靖远县 秦州区
阿克塞哈 萨克族自 治县 玉门市 敦煌市 西峰区 庆城县 环县 华池县 合水县 正宁县 宁县 镇原县 安定区 通渭县 陇西县 渭源县 临洮县 漳县 岷县 武都区 成县 文县 宕昌县 康县 西和县 礼县 徽县 两当县 临夏市
酒泉市 酒泉市 酒泉市 庆阳市 庆阳市 庆阳市 庆阳市 庆阳市 庆阳市 庆阳市 庆阳市 定西地区 (定西县) 定西地区 (定西县) 定西地区 (定西县) 定西地区 (定西县) 定西地区 (定西县) 定西地区 (定西县) 定西地区 (定西县) 陇南地区 (成 县) 陇南地区 (成 县) 陇南地区 (成 县) 陇南地区 (成 县) 陇南地区 (成 县) 陇南地区 (成 县) 陇南地区 (成 县) 陇南地区 (成 县) 陇南地区 (成 县) 临夏回族 自治州 (临夏市) 临夏回族 自治州 (临夏市) 临夏回族 自治州 (临夏市)
3.0596 4.6266 4.0638 11.3506 4.318 2.8526 1.8851 2.2367 2.9075 3.8935 3.7145
3.3527 14.0472 14.1969 37.252 28.5573 35.1828 13.0644 17.3184 23.9577 54.8897 52.0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