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原子结构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原子结构发展简史

原子结构发展简史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依据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 离核远近:近 远 能量高低:低 高
1 K 2 L 3 M 4 N 5 O 6 P 7 Q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 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 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 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从 而形成了中性原子。原子是一个 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镶 (J.J.Thomson ,1856~1940) 嵌其中。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N.Bohr,1885~1962)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具 有一定级差的稳定轨道。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电子云模型(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电子云模型(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 现,电子在原子核周围有 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 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电 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分布 图就像“云雾”笼罩在原 子核周围。因而提出了 “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 明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 出现的机会多,反之,出 现的机会少。
汤姆生原子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原子有核
卢瑟福原子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玻尔借助诞生不久的量子 理论改进了卢瑟福的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又称分层 模型):当原子只有一个 电子时,电子沿特定球形 轨道运转;当原子有多个 电子时,它们将分布在多 个球壳中绕核运动。
1835~1836年任英国学术协会化学分会副会长。
1816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 182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844年7月卒于曼彻斯特。

原子结构演变史ppt课件

原子结构演变史ppt课件

CHAPTER ONE
原子概念的提出
CHAPTER ONE 原子概念
原子概念的提出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万物是 由大量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即原子。
CHAPTER ONE 原子概念
上古时代的原子论不是科学理论,它只 是一种哲学的推测。
CHAPTER TWO
近代原子学说
CHAPTER TWO 近代原子学说
卢瑟福
SUMMARY
纵观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不难发现:人们对 于物质的认识总是从宏观到微观,一代代科学家在前人 的基础上不断反思总结,或验证或推翻前人的理论。而 科学的理论也就在这样的建立——推翻的进程中不断得 以修正完善。因此,我们对于科学也要抱着虔诚而又怀 疑的立场。
A T OM
THANK YOU
CHAPTER THREE 更小的微粒——夸克
夸克
1967年,三位科学家用此加速器进行 实验,并最终证明夸克的存在。 质子和中子的组成:一个质子由两个 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一个中 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SUMMARY
总结
SUMMARY
德谟克利特
道尔顿
汤姆生
海森堡
波尔
科学的探索和研究永无止境……
1
道尔顿
1803 实心球模型
2
汤姆生 1904 阴极射线实验
枣糕模型
3
卢瑟福 1911 α粒子散射实验
行星模型
3
玻尔 1913 量子论
玻尔量子化轨道
CHAPTER TWO 道尔顿原子说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1803年继承古 希腊朴素原子论和牛顿微粒说,提出原子学 说: ①原子都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发展简史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发展简史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发展简史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研究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而原子结构的发展史,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你介绍初三化学原子结构发展的简史。

1. 古代的原子观念在古代,人们对原子的概念存在着模糊的认识。

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物质由不可分割的微小粒子构成,这种粒子被称为原子。

然而,古代人并没有通过实验证据来证实这个观点。

2. 开始实验研究的原子观念随着科学方法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实验研究。

18世纪,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并通过实验证据支持了这一理论。

他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而且不同元素的原子是不同的,它们可以通过化学反应重新组合。

3. 原子结构进一步揭示的发现到了19世纪,科学家发现了更多有关原子结构的信息。

英国科学家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这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

他提出了“西瓜蛋糕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的球体,电子均匀分布在其中。

4. 核心结构的认识在汤姆逊的研究之后,另一位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金箔散射实验。

他发现,只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金箔散射,而大部分α粒子直接穿过金箔。

基于这一实验结果,卢瑟福提出了著名的“卢瑟福模型”。

该模型认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一个非常小而且带正电的核心,而电子则绕核心运动。

5. 量子力学的突破进入20世纪,科学家们通过进一步实验和理论研究,揭示了原子结构更多的信息。

量子力学理论的发展成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突破。

量子力学理论指出,原子结构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的。

电子不再像行星绕太阳一样运动,而是在不同能级上跃迁。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诞生了著名的“波尔理论”和“轨道模型”。

6. 现代的原子结构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现代的原子结构观念得益于各种仪器的发展,如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

我们现在知道,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其中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绕核运动。

原子结构的发展史

原子结构的发展史

1927年第五届索尔威会议合影
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了中子,揭示了微观 世界波粒二象性规律、认识到原子核外电子的 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的原理,建立用量子力学 方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的数学模型。
道尔顿模型(1803)
汤姆生模型(1904) 卢瑟福模型(1911) 波尔模型(1913) 电子云模型 (1935)
Mg 2+
O 2-
镁条燃烧
+12 2 8
8 2 +8
Mg2+
MgO
O 2-
镁条燃烧
+17
+12
+17
Cl
Mg
Cl
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17
+12
+17
Cl-
Mg2+
Cl-
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17
+12
+17
Cl-
MgCl Mg2+2
Cl-
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1.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但原子的核 外电子排布发生变化,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 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2.镁等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 与活泼非金属反应时,易失电子,形成8电子稳 定结构。 3.氧、氯等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较多,与活泼金属反应时,易得电子,形成8电 子稳定结构。
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原子影像
1993年,中国科学院 运用纳米技术和超真 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手 段,通过操纵硅原子写 出“中国”两字.说明 了人类已经进人原子 的时代。
原子是否真的是一个不可再分的球体 呢?
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
“葡萄干面包式”
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并用实 验方法测出电子的质量。 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原子之中,电子则散布在正 电荷之中。

知识点1.1原子结构发展的历史

知识点1.1原子结构发展的历史

第一章原子结构主要内容:1. 氢原子光谱和能级的概念。

2. 原子轨道、概率和概率密度、电子云等概念。

3. s、p、d原子轨道的电子云的形状和空间的伸展方向。

4. 多电子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5. 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结构特征;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第一章原子结构第一节原子结构的Bohr理论1.1.1 原子结构发展的历史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Dalton原子学说(1803年) Thomson“西瓜式”模型(1904年) Rutherford核式模型(1911年)Bohr电子分层排布模型(1913年) 量子力学模型(1926年)Dalton原子学说要点:(一)原子是组成化学元素的、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质微粒。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保持其本来的性质。

(二)同一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质量以及其他性质完全相同。

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量以及其他性质。

原子的质量是每一种元素的原子的最根本特征。

(三)有简单数值比的元素的原子结合时,原子之间就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化合物。

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

电子的发现 低压下气体放电会产生阴极射线。

1897年,J.J. Thomson 利用电场及磁场对阴极射线进行了分析,测定了荷质比,得出该射线中的粒子带负电荷并存在于所有原子之中,即为后来人们熟知的电子。

西瓜式模型: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中,带负电的电子散布在原子中,这些电子分布在对称的位置上。

Thomson“西瓜式”模型Electron Sphere of positive chargeRutherford核式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1911年,Rutherford 用准直的α射线轰击厚度为微米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的α粒子都照直穿过薄金箔,偏转很小,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甚至观察到偏转角等于150°的散射。

表明原子必须具有大质量强电场的核心,才能在单次碰撞中产生如此大的偏转。

原子结构—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史PPT 通用

原子结构—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史PPT 通用
返回主题
挑战题
第五能层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多少? 说出你推导的两种方法。 第一,依据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 子数为2n2个,当n=5, 2n2=50 第二、第五能层中有5个能级—5s、5p、 5d、5f、5g,最多电子数分别是2、6、 10、14、18,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为 50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誉就很难挽回。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为了合乎剧情而认真地表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够生存下去的人。 62、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原来爱的太深,心有坠落的感觉。 63、命运不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它不是我们要等待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实现的东西。 64、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65、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66、淡了,散了,累了,原来的那个你呢? 67、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 68、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而一向努力奋斗,坚韧不拔的人会走向成功。 69、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70、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71、胜利,是属于最坚韧的人。 72、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73、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4、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3、上帝助自助者。 24、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25、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6、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最大的时候。 27、没有糟糕的事情,只有糟糕的心情。 28、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29、打开你的手机,收到我的祝福,忘掉所有烦恼,你会幸福每秒,对着镜子笑笑,从此开心到老,想想明天美好,相信自己最好。 30、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75、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原子结构的发展史PPT课件

原子结构的发展史PPT课件
原子结构的发展史
第1页,共47页。
在你眼中…? 在化学家眼中…?
第2页,共47页。
它们由什么微粒构成?
原子
铜由铜原子构成
食盐由离子构成
第3页,共47页。
水由水分子构成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万物都是由简短的、不 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第4页,共47页。
第24页,共47页。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LMN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 88 2 88 1 2 88 2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
元素 元素
名称 符号
K
1
氦 He 2
氖 Ne 2
氩 Ar 2
氪 Kr 2
氙 Xe 2
氡 Rn 2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L
M
N
O
P
最外层电子数
K
H
1
He
2
Li
2
Be
2
B
2
C
2
N
2
O
2
F
2
Ne
2
第23页,共47页。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L MN
1 2 3 4 5 6 7 8
核电荷数为1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
核电荷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元素名称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钙
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6 2 +8
O
+12 2 8 2
Mg2+
镁条燃烧
68 2 +8

原子结构发展史

原子结构发展史

原子结构发展史原子学作为物理学和化学学科中的基础,其发展历程承载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认知。

从古至今,人们不断努力探索原子的微观世界,揭示了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进步。

古代简单原子观念古希腊的原子学派创立了关于原子理论的最早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都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但是,这种观念还只停留在哲学层面,缺乏实验证据的支持。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诞生19世纪初,化学元素的系统性研究促成了元素周期表的建立。

门捷列夫通过发现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提出了元素周期律的概念,为后来的原子理论奠定了基础。

鲍尔模型的提出19世纪末,鲍尔提出了原子的第一个简单模型。

他认为原子由带正电的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提出了著名的鲍尔模型,揭示了原子结构中核与电子的相互作用关系。

量子力学的应用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兴起推动了原子结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玻尔和德布罗意等学者的研究为原子理论提供了量子力学的基础,揭示了原子的波粒二象性。

核物理时代的开启20世纪中叶,核物理的迅猛发展引领了原子结构研究的新方向。

核子模型的提出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原子核的结构和核反应过程,进一步完善了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当代,原子结构理论已经发展至极为复杂而深入的阶段。

量子力学、相对论和波动力学等现代物理学理论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更精确、更全面的原子结构描述和解释。

结语原子结构的发展史是人类对自然界微观世界认知过程的缩影。

从古至今,人们对原子结构的探索从简单的哲学思考逐步演化为深入的科学研究,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原子结构的发展史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发展历史
2.熟悉相应化学用语表示方法
3.掌握微粒计算方法、概念差异的比较
4.掌握核外电子排布及其相关理论
教学过程:
1.发展历史与实验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⑴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⑵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⑶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⑷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⑸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

其中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
A.⑴⑶⑵⑸⑷ B.⑴⑵⑶⑷⑸ C.⑴⑸⑶⑵⑷ D.⑴⑶⑸⑷⑵
2.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间的关系
(1)质子数决定_________的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________的种类
(2)A
Z
X代表一个质量数为_______,质子数为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的原子
(3)质量数==_________ + ___________,对任一原子,核电荷数==_________;对中性原子,核外电子数==__________________
(4)
Z X n-中核外电子数==______________,
Z
X n+中核外电子数==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根据量子论的观点,首先提出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轨道上运动并较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科学家是
A.汤姆生B.卢瑟福C.道尔顿 D.玻尔
2.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它们不可能是
A.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 B.一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
C.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D.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2.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
核外电子以极高的速度、在极小的空间作应不停止的运转。

不遵循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不能测出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速度,即不能描画出它的运动轨迹)。

可用统计(图示)的方法研究电子在核外出现的概率。

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的机会的大小,好像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人们形象的称为电子云。

电子云图中小黑点的疏密表示___________,成______________关系。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一)电子层(又称能层):分层依据:能量的较大差别;
电子运动的主要区域或离核远近的不同。

(二)原子轨道——电子亚层
轨道的类型不同,轨道的形状也不同。

用s、p、d、f分别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

原子轨道表示方法:表示为ns,np,nd,nf等。

原子轨道种类数与电子层序数_______。

(三)轨道的伸展方向
思考: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提高是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填充原子轨道时)
①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s ___np____ nd _____ nf
②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1s ____ 2s______3s______ 4s……
③电子层和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2px____2py______2pz
巩固练习:
1.下列轨道含有轨道数目为3的是()
A.1s B.2p C.3p D.4d
2.3d轨道中最多容纳电子数为()
A.2 B.10 C. 14 D. 18
3.第三电子层含有的轨道数为()
A.3 B. 5 C. 7 D. 9
4.用“>”“<”或“=”表示下列各组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⑴3s 3p ⑵2px 2py
⑶3s 3d ⑷4s 3p
5.以下能级符号不正确的是()
A. 5s B. 4d C .3f D. 6p
6.下列各电子层中不包含d亚层的是()
A.N电子层 B.M电子层 C.L电子层 D.K电子层
(四)自旋方向
思考:各电子层包含的原子轨道数目和可容纳的电子数
3.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表的关系
(1)构造原理关键点:一定要记住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这是本章最重要的内容。

从第四能层开始,该能层的ns与np能级之间插入了(n-1)层的d能级,第六能层开始还插入(n-2)f,其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A.最低能量原理:
B.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C.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则:
(3)核外电子排布方法
Cr为例:

24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 Al 1s22s22p63s23p1
B O2- 1s22s22p6
C Na+ 1s22s22p6
D Si 1s22s22p2
2.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 Ca2+ 1s22s22p63s23p6
B. O2- 1s22s23p4
C. Cl- 1s22s22p63s23p6
D. Ar 1s22s22p63s23p6
3.判断下列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它违反了什么原理?
(1)Al: 1s2 2s22p6 3s13p2
(2)Cl: 1s2 2s22p6 3s23p5
(3) S: 1s2 2s22p6 3s33p3
(4) K: 1s2 2s22p6 3s23p63d1
(5)Ne: 1s2 2s22p6
4.“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该能级原子轨道数的二倍”,支撑这一结论的理论是A.构造原理 B.泡利原理C.洪特规则 D.能量最低原理
5.下列原子结构与洪特规则有关的是
A.Cu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是 3d104s1而不是3d94s2。

B.S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是 3s23p4而不是3s13p5。

C.Fe 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是3d64s2 而不是3d8。

D.N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同。

6.熟练写出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和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填表
A.在一般情况下总想处于一种较为安全(或稳定)的一种状态(基态),也就是能量最低时的状态。

当有外加作用时,电子也是可以吸收能量到能量较高的状态(激发态),但是它总有时时刻刻想回到基态的趋势。

一般来说,离核较近的电子具有较低的能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电子的能量越来越大;同一层中,各亚层的能量是按s、p、d、f的次序增高的。

这两种作用的总结果可以得出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遵守下列次序:1s、2s、2p、3s、3p、4s、3d、4p……
B.我们已经知道,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要从4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即它所处的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的伸展方向以及电子的自旋方向。

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也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存在,这就是保里不相容原理所告诉大家的。

根据这个规则,如果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那么,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定相反。

也就是说,每一个轨道中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这一点好像我们坐电梯,每个人相当于一个电子,每一个电梯相当于一个轨道,假设电梯足够小,每一个电梯最多只能同时供两个人乘坐,
而且乘坐时必须一个人头朝上,另一个人倒立着(为了充分利用空间)。

根据保里不相容原理,我们得知:s亚层只有1个轨道,可以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p亚层有3个轨道,总共可以容纳6个电子;d亚层有5个轨道,总共可以容纳10个电子。

我们还得知:第一电子层(K层)中只有1s亚层,最多容纳两个电子;第二电子层(L层)中包括2s和2p 两个亚层,总共可以容纳8个电子;第3电子层(M层)中包括3s、3p、3d三个亚层,总共可以容纳18个电子……第n层总共可以容纳2n2个电子。

C.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洪特规则的第二个含义是对于同一个电子亚层,当电子排布处于
全满(s2、p6、d10、f14)
半满(s1、p3、d5、f7)
全空(s0、p0、d0、f0)时比较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