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海鹏11报关物流基础 课程标准
《货运基础》课程标准

《货运基础》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专业实训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教材里叙述的知识是相对静止的结论式知识,它省略了观察、归纳、探索、猜想的生动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要将获得知识的初始方式和过程,加以还原、展开、重演、再现,使书本表述的结论式知识还原为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去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并非一片空白,他们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知识经验,建构了大量的前科学概念。
这些原有知识经验是学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而且还是学习新知识的出发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先前体验所形成的概念,感受知识的存在,体验知识就在身边。
3.把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还需要通过内化与外化的过程,需要把所学的知识通过操作和言语呈现出来。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支持条件,就要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保持。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交流与操作训练等方式,使教材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4、教材只是作为一种重要载体出现。
通过教材这个载体,向学生传达的应是学科思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站在课程的角度思考这一节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知识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在教学设计时,要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导向,设计教学的整体框架,使之。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知识展开之后,沿着相反的方向,加以简化,进行压缩、提炼、抽象、概括,回到原有的结论。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整个框架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部分重在货运基础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货运基础基本概念与发展模式、货运基础相关发展知识、货运单据的操作与知识。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其中理论课46课时,实践课26学时),教学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二年级下学期)。
莫海鹏11报关《管理学基础》课程实验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实验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实验课性质:综合适用专业与学时学分:报关与国际货运课程总学时:30;总学分:2;实验课学时:20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
实训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
具体管理技能包括:1.培养扫描环境,配置资源,制定计划的能力;2.培养分析界定问题,科学决策的能力;3.培养分析组织结构,协调职权关系,制定组织规范的能力;4.培养树立权威,有效指挥的能力;5.培养有效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6.培养协调关系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7.培养对工作有效控制的能力;8.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管理能力;9.培养现代管理理念与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的能力10.培养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利用网上资源的能力;二、主要仪器设备每组计算机5-8台;路由器3台或3台以上;交换机2台或2台以上。
三、实验课程内容及要求本课程实训教学总时数为20学时,具体实训内容与课时分配见课时分配表。
章节实训内容实训方法课时分配第一章管理学绪论1、与企业家对话——了解管理的重要性2、管理动机强烈程度自我评估3、调查与访问——了解管理者的职责与素质4、案例分析与讨论升任公司总裁后的思考忙碌的生产部长5、以自愿为原则,6-8人为一组,组建“××模拟公司”,自定公司名称1、一般课后进行,最好能邀请企业家到课堂对话。
2、课尾或课后自我评估3、课后调查与访问4、课堂内实践教学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堂上发言5、校内课外模拟实践活动课外课外课外1课时课外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1.案例分析与讨论:回到管理学的第一个原则H公司行为科学应用2、每个人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绘制管理思想演进结构图;3、课下进行总经理竞聘,每个人发表竞聘讲演;投票选出公司总经理,完成模拟公司的初步组建;课堂内实践教学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堂上发言课后作业校内课外模拟实践活动1课时课外课外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社会责任1.案例分析与讨论:环境、生存与发展国际商用机器公司2、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调查一家企业,或搜集一家企业的系统资料。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物流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1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课程性质必修课程课程学分学分课程学时60学时修读学期第1/1学期适用专业物流管理(汽车方向)/物流管理(汽车方向,佳吉班)合作开发企业长江物流园区佳吉快运公司执笔人王国玲、刘大伟审核人王国龙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物流基础》是高职高专物流类专业的入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它将围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流程及主要工作岗位(如仓管员、验货员、拣货员、装卸员、搬运员、理货员、包装员、盘点员、配送调度员、客户服务人员、单证员、结算员等)的职业技能标准,学习与掌握现代物流企业的仓储运输、商品流通加工与包装、配送、物流成本核算、物流信息技术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综合应用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前修课程为:无后续课程为: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企业管理。
1.2设计思路通过对本专业基本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融合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以完整的工作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项目工作任务来学习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了解物流标准和物流系统的构成;2.掌握物流的概念、功能;3.理解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活动基本概念;4.掌握运输方式和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5.掌握仓储方法和仓储业务流程;6.了解包装功能和掌握包装的合理化方法;7.掌握装卸搬运合理化的措施;8.掌握流通加工合理化方法;9.掌握物流信息的特征和种类;10.掌握配送合理化的形式;11.掌握影响物流服务的因素和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12.掌握物流成本的构成和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13.掌握正向绿色物流管理的内容和物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14.掌握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和方法;15.了解条码技术、RF技术和GPS技术。
莫海鹏10级报关《国际货运与保险》课程实验大纲

《国际货运与保险实务》课程实验大纲课程编号:2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实验课性质:综合适用专业与学时学分:报关与国际货运课程总学时:56;总学分:3.5;实验课学时:10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国际货运与保险》是报送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是以货代员所从事的揽货、订舱、托运、仓储、包装,货物监管、监卸、分拨、中转、报关、报检、报验、保险,缮制及签发有关单证、交付运费、结算,开展国际多式联运、集运、咨询等工作任务实训对象,以我国的对外贸易方针政策和国际贸易惯例为指导,以单证制作流通为媒介,训练学生在商品出口操作中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学生通过模拟实训,能熟悉和了解进出口业务的具体操作程序,掌握外贸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和缮制各种外贸单据的基本技巧,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充分结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每组计算机5-8台;路由器3台或3台以上;交换机2台或2台以上。
三、实验课程内容及要求班级学生按6~8人分为若干个组,每组又分为两小组,根据教师所给的背景材料,一小组同学扮演货运代理人,另一小组同学扮演托运人、保险人、海关、商检部门,逐项进行运费计算、报关、报检和投保业务。
四、考核要求(1)实验报告:要求每个实验项目填写一份实验报告,具体要求按照软件学院实验报告要求格式填写。
(2)考核方式a、学生进行实验前由指导教师点名。
b、学生完成每次实验后须经指导教师验收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c、指导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评分,并将成绩登录在册。
有缺项者要求及时订正补齐,不符合实验要求的重做。
该课程所有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过程及报告给出实验成绩。
由教师分组考核,对以下环节进行评估打分,最后评定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1)询价及运费计算 30%;(2)订舱委托书 10%;(3)签订运输合同 20%;(4)报关、报检 15%;(5)投保及交易总结 10%;(6)掌握业务流程的熟练程度 5%;(7)组员协作能力 5%;(8)实训报告 5%。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模板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物流基础适用专业:12物流课时:48 学分:3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 课程定位《物流基础》物流基础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物流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
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物流的基本框架,对物流的产生与发展、物流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物流职业岗位、物流的构成要素及作用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物流整体框架的理解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是本专业的目标。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贯彻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思想,以努力改变物流课程教学中所面临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性不够的弱点。
以工学结合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把专业培养过程中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一方面为学生学习物流专业技能课程打好物流知识的基础,另一方面在课程中始终关注能力培养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课程以基础扎实,适应面宽,注重能力培养为特色。
结合劳动部关于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突出知识和能力的结合,在具有物流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物流管理理论基础,具有较强专业实务运作能力;受到物流技术基本训练;了解物流法律法规,以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前端的物流基本理论在具体的物流运作领域加以深刻的理解和运用,使后续的物流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有了切实的基础。
使学生缩短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在走出校门后,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2)教学内容的选取及依据1)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2)本课程的目标3)前导后续课程关系(见图2 物流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图)4)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5)根据岗位职业发展几个人发展需求,选取最新的技术作为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职业生涯打好基础6)根据课程需要,强调实际工作所需能力培养(3)课程目标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 工作任务2-2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物流专业的认知课程,通过系统学习并结合案例,让学生对现代物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为进一步学习研究物流,进行物流实务操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国际物流》课程标准

《国际物流》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地位、设计思路1. 课程性质、地位《国际物流》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从国际物流的视角来完成报关业务,使物资流通在跨越国界的过程中,做到流通方向更合理、流通时空更恰当、流通成本更经济、流通效率更高、流通创造的效益更大,使学生达到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国际业务能熟练处理与操作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以了解物流领域的最新信息,掌握物流专业英语词汇,能够进行国际物流单证的填写和录入,成为知晓跨国物流运作、物流国际合作的外向型物流管理人才。
《国际物流》的前导课程为物流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基础、经济学基础、商品学实务、物流仓储与配送实务、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物流设施与设备等,这些前导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为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续课程主要有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实训、综合实训等,这些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可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国际物流专业的认识,提升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
2. 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为特点,以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同时贯彻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依据国际物流实际运作将课程划分为多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包括若干任务与案例。
案例包括核心知识点,重点帮助学生完成从散点知识到知识整体性的转化;任务包括学生应掌握的技能要求,突出技能的实境训练。
(2)该课程以形成报关、报检、货运代理等能力为基本目标,围绕岗位工作任务需要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实践中、在工作任务中有针对性地掌握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国际物流》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货运基础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掌握货运基础的相关实践操作。
莫海鹏11报关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制订人制订日期修订人修订日期审定组(人)审定日期莫海鹏《物流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物流基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适用专业:报关和国际货运学分:3总学时:48(理论学时数:30,实践学时数:18)考核方式:测试二、课程定位《物流基础》是物流类专业群的一门职业基础课,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前提,起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对物流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认识到学习物流专业课程的对未来就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课程是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为物流和物流管理基本知识、现代物流的功能要素、物流系统、配送和配送中心、企业物流、国际物流、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组织和控制、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等。
通过物流企业参观实习、实训室参观实习、物流企业网上调查、分组物流流程训练任务等训练手段,使学生对物流行业有初步的认知,为学生的后续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奠定基础。
本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本课程以物流体系为出发点,按照物流企业实际工作中具体活动为目标设计教学任务,基于每一个物流活动过程展开项目教学并加以相关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各项活动的基本流程,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同时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形成创造基础性条件。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物流的含义及物流系统的要素(2)掌握物流管理各项活动的具体流程(3)掌握供应链体系的构成(4)掌握第三方物流的含义及业务流程(5)了解物流技术及装备(6)了解物流的行业标准化(7)了解绿色物流的含义和意义2.职业技能目标(1)能规范进行物流工作;(2)能合理选择运输路线:(3)能理解并严格执行JIT制度;(4)能用供应链思想分析案例;(5)能优化运输方案:(6)能适应具体物流岗位工作;(7)能终身学习以胜任变化环境下的物流工作。
莫海鹏11报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适用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学分:7总学时:112(理论学时数:70,实践学时数:42)考核方式:考试二、课程定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实务》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及其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国际贸易发生的基本原因,熟悉基本的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具备一定的国际贸易政策环境分析能力,能够判断、解决现实中的国际贸易问题,为从事国际贸易以及相关专业的工作准备必要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对学生从事国际贸易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支撑作用,任何具体的微观国际贸易业务,总是在一定的宏观政策环境中进行的,通过学习,学生具备了宏观的国际贸易理论政策知识,便于今后学习具体的国际贸易职业课程,也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维能力的锻炼。
三、课程目标A、能力目标:国际贸易实物主要是以贸易合同为中心进行学习,包括五个部分,即国际贸易准备阶段的工作、交易磋商与合同订立、合同条款、合同的履行和合同的善后。
因此,学生应该掌握:1、进出口交易前的准备工作的基本知识;2、理解与合同磋商有关的惯例与法律;3、掌握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的基本知识;4、掌握商品的价格、支付方式、运输;5、保险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理解进出口合同的履行和善后的有关国际惯例和法律;6、了解其他的国际贸易方式;C、素质目标:(1)具备国际贸易从业人员要求的基本素养。
(2)具有敬业爱岗精神。
(3)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能力。
(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四、整体教学设计思路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以外向型企业进口、出口、其他贸易方式为主线,以国际贸易岗位的职业资格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聘请了教育界专家和外贸企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科学合理地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确立课程的培养要求,课程的内容及体系由课程组----专兼职教师共同进行开发与设计,做到国际贸易实务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国际贸易综合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相互融合进行,以项目及项目单元任务为驱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物流基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适用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学分:3总学时:48(理论学时数:30,实践学时数:18)考核方式:考试二、课程定位《物流基础》是物流类专业群的一门职业基础课,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前提,起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对物流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认识到学习物流专业课程的对未来就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课程是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为物流与物流管理基本知识、现代物流的功能要素、物流系统、配送与配送中心、企业物流、国际物流、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组织与控制、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等。
通过物流企业参观实习、实训室参观实习、物流企业网上调查、分组物流流程训练任务等训练手段,使学生对物流行业有初步的认知,为学生的后续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奠定基础。
本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本课程以物流体系为出发点,按照物流企业实际工作中具体活动为目标设计教学任务,基于每一个物流活动过程展开项目教学并加以相关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各项活动的基本流程,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与方法基础,同时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形成创造基础性条件。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物流的含义及物流系统的要素(2)掌握物流管理各项活动的具体流程(3)掌握供应链体系的构成(4)掌握第三方物流的含义及业务流程(5)了解物流技术及装备(6)了解物流的行业标准化(7)了解绿色物流的含义和意义2.职业技能目标(1)能规范进行物流工作;(2)能合理选择运输路线:(3)能理解并严格执行JIT制度;(4)能用供应链思想分析案例;(5)能优化运输方案:(6)能适应具体物流岗位工作;(7)能终身学习以胜任变化环境下的物流工作。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1)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2)坚持准则、廉洁自律、严谨规范的法律意识;(3)分工明确、职责明晰、协同高效的岗位意识;(4)勤学思辨、参与决策、服务领导的管理意识;(5)理论扎实、实务熟练、精益求精的职业技能。
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专业学生修完本课程后能通过助理物流师考试。
四、整体教学设计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
以学习单元为基础,基本依据是:一是按照“企业内部物流体系、供应链体系、物流行业发展新形式”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物流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
本课程从新的设计理念出发,将抛弃以往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授课方式,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教学法:在每章的开始有开篇案例,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本章涉及的知识有初步了解。
然后分层次分点讲解知识点,最后进行章后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出一份分析报告,下一节课做案例展示,以此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五、课程内容、要求及课时安排1、教学模板2、活动设计模块六、课程实施条件1.教授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具体物流活动为单元的教学法,以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综合运用了以下各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以联邦快递、日本物流企业、联华生鲜等为例进行教学。
●情景教学法:展现配送企业的日常工作情景,要求学生根据情景绘制配送流程图,进行全真模拟教学。
●展示教学法:要求学生将分组案例分析的结果用PPT展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比教学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案例,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2.学习方法(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评价宜以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3)教学效果评价重点评价学习者的职业技能。
2、课程编写原则和使用建议①教辅材料:要力求接近实践,最好是来源于实践的案例与情境,民航概论习题、参考文献等内容,向学生开放,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②实训指导书:格式正确、内容全面,且能具体写明对学生的各项要求。
③硬件环境:希望能够加大对硬件实训内容的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提供环境条件。
④信息技术:充分的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例如网络、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便利条件。
例如加大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把与课程有关的文献资料、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视频、行业的相关前沿信息、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的资料、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等都放到网上,充分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环境条件。
⑤使用教材:《物流管理基础》,黄一鹤,南开大学出版社,版别(2011年11月,第一版)3、师资和实训条件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物流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课程开发能力、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能力、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的能力等,以利于教学和课程的改革。
另外,本门课程的实训条件要求有教学做一体化的综合实训室,融教学与实训为一体,以及与课程相应的软件作支持。
4、参考资料:[1]许彤、李明.现代物流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36-40.[2]王慧霞.物流管理基础, 科学出版社[3]翁心刚. 物流管理基础中国物资出版社..5、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物流实训室七、课程考核要求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期末对学生进行闭卷笔试,称为终结性考核,主要评价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卷面成绩为100分,学生最后得分占总评成绩的60%。
2.教学过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职业道德、平时作业、自学能力、课堂任务四方面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进行评价,称为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成绩共40分,占总评成绩的40%。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1)考勤情况(10分)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求是。
②耐心细致,精益求精。
主要是学习态度,出勤情况。
(2)作业(10分)坚持准则,不做假帐。
主要是独立完成各项任务,不弄虚作假,实事平时布置的课后作业能够独立、按时、高质量完成。
(3)其它情况(5分)善于钻研总结实务工作,能够自学课堂任务需要的知识,能够及时学习新业务新知识。
(4)期中测试(10分)八、附录基本概念术语1物品Article2物流Logistics3物流活动Logistics activity4物流作业Logistics operation5物流模数Logistics modulus6物流技术Logistlcs technology7物流成本Logistics cost8物流管理Loglstics management9物流中心Logistics center10物流网络Logistics network11物流信息Logistics information12物流企业Loglstics enterprise13物流单证Logistics documents14物流联盟Logistics alliance15供应物流Supp1y logistics16生产物流Production logistics17销售物流Distribution logistics18回收物流Returned logistics19废弃物物流waste material logistics20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21企业物流Internal logistics22社会物流External logistics23军事物流Military logistics24国际物流Interriational logistics25第三方物流Third一part logistics (TPL)26定制物流Customized logistics27虚拟物流Virtual logistics28增值物流服务Value一added logistics service 29供应链Supp1y chain30条码Bar code 同义词:条码符号bar code symbol 31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EDI) 32有形损耗Tangible loss33无形损耗Intangible loss物流作业术语1运输Transportation2联合运输Combined transport3直达运输Through transport4中转运输Transfer transport5甩挂运输Drop and puIl transport6集装运输Containerized transport7集装箱运输Container transport8门到门Door一to一door9整箱货Full container load(FCL)10拼箱货Less than container load (LCL)11储存Storing12保管Storage13物品储备Article reserves14库存Inventory15经常库存Cycle stock16安全库存Safety Stock17库存周期Inventory cycle time18前置期(或提前期)Lead time19订货处理周期0rder cycle time20货垛Goods stack21堆码Stacking22搬运Handling/carrying23装卸Loading and unloading24单元装卸Unit loading and unloading 25包装Package/packaging26销售包装Sales package27定牌包装Packing of nominated brand 28中性包装Neutral packing29运输包装Transport package30托盘包装palietizing31集装化Containerization32散装化In bulk33直接换装Cross docking34配送Distribution35共同配送Joint distribution36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37分拣Sorting38拣选0rder picking39集货Goods collection40组配Assemb1y41流通加工Distribution processing42冷链Cold chain43检验Inspection物流管理术语1物流战略Logistics strategy2物流战略管理Loglstics strategy management3仓库管理Warehouse management4仓库布局warehouse layout5库存控制Inventory control6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 (EOQ)7定量订货方式Fixed一quantity system(FQS)8定期订货方式Fixed一interval system(FIS)9ABC分类管理ABC classification10电子订货系统Electronic order system(E0S)11准时制Just in time(JIT)12准时制物流Just一in一time 1ogistics13零库存技术Zero一inventory Technology14物流成本管理Logistics cost control15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MRP)16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MRPⅡ) 17配送需求计划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planning (DRP) 18配送资源计划Distrlbution resource planning (DRPⅡ)19物流资源计划Logistics resource planning (LRP)20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21供应链管理Supp1y chain management (SCM)22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 (QR)23有效客户反应Efficient customer response (ECR)24连续库存补充计划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program(CRP) 25计算机辅助订货系统Computer assisted ordering (CA0)26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27业务外包0utsour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