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合集下载

《基础写作》课件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基础写作》课件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教学提示〕
1.弄清材料、主题、结构、语言及其相关的概念,掌握集材、 炼意、谋篇、用语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通过训练,提高采集材料、提炼材料、安排结构和使用语言 的能力。 3.了解写作受体的有关概念和知识。
第一节 写作载体的内质

所谓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 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写作载体不能离 开写作内容,因而,它是写作成品的内质与 外形的统一体,也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写作载体主要有四个要素:材料、主题、结 构和语言。其中,材料和主题是内容要素, 我们称之为内质;结构和语言是形式要素, 我们称之为外形。


(二)材料的使用 使用材料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材料的顺序要贴切 在运用材料过程中,应注意从表现主题出发,根据材料的不同情况,决 定安排材料的先后顺序,努力做到贴切自然,合理有序。 2.材料的详略要得当 在运用材料时,要注意安排好材料的详略疏密,这当然也要根据主题的 需要来决定。一般来讲,文章的中心事件、中心议题都应该详写,有典 型意义的材料应该详写。 3.材料与观点相统一 对于议论文章来说,在材料运用过程中,要坚持从对材料的分析中引出 正确的观点,使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成为统一的整体。
三、主题的含义与的含义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和思想倾向。在不同的文体中,主题的叫 法不尽相同。 (二)主题的特性 1.主题具有客观性 从形成过程来看,主题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系列的生活材 料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所产生的某种观念、情感等。 2.主题具有主观性 文章的主题来自社会生活,但社会生活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文章的主题,而是要 经过作者头脑的加工和制作。作者在提炼主题的过程中,必然会融进自己的立场、 观点和情感,融进自己对材料的认识与感受,其中也包含作者的写作意图、审美 情趣等。 3.主题还具有时代性 任何生活,总是一定时代的生活,任何作者,总生活在特定的时代。人的思想意 识不可避免地都要打上时代的印记。主题,作为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能动反映 的产物,必然具有特定的时代性。即使表现过去时代的生活,除了要历史地再现 那个时代的特征外,还必然会因作者观念的现代性而使其打上现代的某些色调。

《写作》知识梳理(修订版)

《写作》知识梳理(修订版)

写作课知识点梳理10广电新闻内部资料第一章:绪论部分要点:把握现代写作的含义、作用和特性●写作的含义:简单理解为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现代写作的特性:1.个体的创造性2.实践的操作性3.动态的综合性●现代写作的作用:1.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2.实施现代管理的必要手段3.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写作素质写作素质就是作者在围绕文章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写作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味和审美理想四个方面。

观察能力●写作主体的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再造想象●想象的种类创造想象幻想●写作客体的构成凡是主体认识视野中的一切认识对象,都是客体。

(了解)客体与主体相对应。

对象化的自然景观(一般自然景观不能为写作客体)●写作客体群体化的社会生活个体化的人生状态外在化的精神产品对照关系同型关系●写作主客体的关系双向建构感觉主客体联系的中介表象语言第三章:写作载体与受体●写作载体四要素:材料、主题、结构、语言●写作载体:所谓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1、材料要选择表现主题的材料材料的选择要选择真实的材料要选择典型的材料要选择新颖的材料真实的材料:1指实有其事确凿无疑的材料2指材料本身能反映事物的本质●2、主题主题的含义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和思想倾向主题的特性:1.)客观性 2.)主观性 3.)时代性●3、结构结构的含义结构指文章各部分按一定的组合关系联结而成的序列形式。

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文章各部分的先后顺序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构的基本单位主要是层次和段落层次组合方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的类型:1).纵式组合:指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层次2).横式组合:指按空间顺序或事物、事理的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安排层次3).纵横交错式:指在纵向推移中,展开横向的方面,或在横断面上插入纵向发展●4、语言(不考)语言素养的培养主有以下三种途径:1.吸收生活中的鲜活语言2.博览群书,从书本上学习3.在写作实践中加强训练●写作受体解读的素质:(一)良好的身心感受素质(二)广博的文化修养素质(三)丰富的生活阅历素质写作受体对写作载体的选择●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写作载体对写作受体的制约写作受体与载体的双向建构第四章:写作行为过程感知行为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写作思维的过程由具象到抽象推进由整体向局部推进●写作运思的方式:(1)发散型运思:主要包括想象、联想,而联想又以链环式、辐射式和跨越式三种形式呈现。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主题的要求:正确、深刻、集中 当年白毛女的主题确立。复活中马斯洛娃的 出场。
第二节 写作载体的外形 一、结构 文无定法、大体须有。文章结构要按照不同 的文章类型进行安排结构,一般的说,理 论文章遵循的思路要与解决问题的思路想 一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是叙述类的有时间节点的一类作品,注 意遵循时间结构。未必是按照时间的先后 顺序,但整体应该有时间和情节线索。 如果是情感类的作品,以感情为结构线索。 从无到有或由浅入深或曲折变化。 如果是总结类的作品:注意归纳,条款式。 文章的结构单位:段的使用。长段舒缓,宜 解析类文章,短段急促,宜对话、情感类。 长短相间,注意引用段、过渡段、开头段、 结尾段、主题段的使用。105-26
三、语言 注意吸收生活中鲜活的语言。 读书 写作实践加强,语言的更新。 注意现代汉语中的动词使用与情态,词汇的更新。 语言的特性: 1、新闻语体,报章惯用语言。最为基本的现代汉语 语法,而少使用祈使句,修饰成分少,简明,凝 练,通俗,易懂。 2、文学语体,复杂而有个性,色彩多样 3、理论文体,概念、分析,逻辑,是非分明
理论文章素材:论据的收集和整理。养成记载和保 存的好习惯。记载信息要全面。 一般性文章素材:生活常识,道德伦理,社会风俗, 人物故事。行万里路,胜读十年书。 材料:最能表现主题、真实、典型、新颖。 主题:中心内容、思想倾向 主题具有客观性、主观性、时代性。 主题的提炼:1、选择好表现主题的角度 2、追求一定的深度。 3、推陈出新
4、应用文体 语句单一,意义明确无歧义。多陈述句、判 断句。 语言的要求: 准确 简洁 生动
每年会公布新词语。注意更新自己的语言仓 库。cc族,绿客,华漂族。等等。 经典辞书《现代汉语词典》新版已经问世, 新增的分类词汇及时全面。

基础写作

基础写作

第一章 绪 论
写作的特点
实践性 “写”可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读—看—写—读—看—写的循环。
综合性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影响写作的因素很多,从素养上看有:
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以及天赋等;从能力上看:涉及观察、 感受、想象、理解、表现等;从知识上看: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文 学、语言学、逻辑学、写作学等都应接触;
作品分析讨论(一)
由于校园太大,又是第一次来,刚走了几步就不知道东南 西北了。正在此时,我看到了几个戴红帽子的学长在给新生指路。 我赶忙上前寻找可以询问的对象,在人群中我看到一个斜戴红帽 的男生,他四处张望,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着可以帮助的人。我 立刻夹起包裹挤进了人群,好不容易才挤到了他跟前,刚要开口, 就看到他露出了和蔼的笑容,笑着说:“需要什么帮助吗?”我 也回应地笑了笑说:“不好意思,请问学生宿舍该走哪里啊?” 他抬头冥思了一下说:“算了,我刚好要回去,我带你走吧。” 我本来就对这儿不熟悉,就算他说了,我也未必能找到,如今有 个人要带路,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一路上,他向我介绍了走过 的各个教学楼和校园设施。他的语言中总是带着一点温柔,让人 有种邻家大哥哥的感觉。因为他,让我对这陌生的学校又多了一 份好感。



所 有
谈青
侵 权 必 究 ◆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第四章 写作行为过程 第五章 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 第六章 新闻文体 第七章 文学文体 第八章 理论文体
第一章 绪 论
• 我们为什么需要写作
写作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一种方式。写作总 是与一定的个人和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的。
戈赟浩
作品分析讨论(二)

第三节 (2)

第三节 (2)

(二)广博的文化修养素质
刘勰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 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 乔岳以形培土娄,酌沦波以喻畎浍;无私 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 照辞如镜矣。”
刘勰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三)丰富的生活阅历
生活是一本大书,每个人都在写作 与阅读这本书。
案例分析
根据读物的内容和读 书条件、环境及科研的需 要等将书分类存放、阅读, 会提高阅读和科研效果。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4.比较法
将两种或多种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 材料对照解读,把握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我们见到的是同一个太阳,可是每个人 眼中的太阳并不都是一样的。自然日出也不同。 对比巴金的《海上的日出》和刘白羽的《日 出》,来体会比较阅读的妙处。
手治之书,不仅看、背而且应摘 其要写下来。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名家语录
“学必无所蔽而后可”。
——宋代哲学家陆九渊
“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 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 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
——朱熹 《读书之要》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案例分析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企业的老总们,会把四 大家的盛衰看成是一个企业 的变化,他们会对凤二姐以 及迎春如何管理这个大家庭 而感兴趣。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案例分析
不同年龄段的人,不 同职业的人,拥有不同的 生活经验,对同一事物的 看法也因此有差异。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案例分析
《乡愁四韵》的诗词配上优美的音乐, 充分表达了诗歌的主题——乡愁。

作文的构成要素

作文的构成要素

作文的构成要素
作文的构成要素包括:
1、写作主体:即进入写作状态的人,通常称为作者。

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负责创作动人的诗句和感人的文章。

2、写作客体:指作家所要描绘的现实世界,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以及一切能够成为写作对象的人、事、景等客观对象。

写作客体制约和引导写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3、写作受体:即写作活动的接受对象,通常称之为读者。

写作受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一个要素,其价值和地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日益受到重视。

4、写作载体:一般而言,写作载体是指书面文章。

写作载体是构成写作行为的、以语言文字有规律的排列传递信息的组织系统,通常由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5、主题:主题是作文的核心,决定了文章的方向和重点。

一篇优秀的作文,主题必须明确、突出。

6、内容:内容是一篇作文的主体,应该与主题紧密相连,为主题服务。

在写作时,应该尽可能地丰富内容,提供足够的细节和例子。

7、结构:结构是作文的骨架,决定了文章的布局和逻辑。

一篇优秀的作文,结构必须合理、紧凑。

8、语言:语言是一篇作文的表达能力,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一篇优秀的作文,语言必须简练、准确。

9、用词:用词是一篇作文的表达能力,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一篇优秀的作文,用词必须精准、恰当。

10、文笔:文笔是一篇作文的表达能力,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一篇优秀的作文,文笔必须流畅、优美。

写作客体、载体、受体2016

写作客体、载体、受体2016

三、个体化的人生状态
龙应台:寂寞 曹雪芹,另外一个贾宝玉
看郭敬明《爱与痛的边缘》,才翻了几页,入目的满是悲伤啊、寂寞啊、苍 凉啊……好似一个历经人世沧桑,看透人情冷暖,徘徊于生死边缘的人下笔之作, 透进这悲凉的文字之中的灵魂找不到生动和精彩,而只流于寂寥和哀伤。如斯文 章,让我难以承受。
阅者难免会为这样伤痛着的灵魂叹息,我亦如此。但我无法同情他,我本人 也是一个难以忍受寂寞却偏偏与寂寞为伍的人,但寂寞只是生存的一种形态,它 也许有许多的不好,但无可否认的是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单独的空间,去享受、 思考……寂寞不是一种病态的生活。

少年是什么?是故事里的“贱人”米微
微、插班生武锦程、无辜少年陈默、聪明孩
子张劲松……是闺蜜也是情敌,是知己也是
对手,是一个个或孤傲、或自卑、或叛逆、
或逞强,本来幼稚却极力彰显成熟的敏感存
在,是你我心底那段永远的绵柔时光。在这
样一群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和这样
一场漫长念旧的故事里,我们在心底重遇一
各类语体具有不同的特性,但运用时并不是互 相排斥的,它们都以准确、简洁为前提,以表 情达意为目的,因此,语体间的相互渗透是必 然的。
语言的要求
1.准确 语言的准确在形式上首先体现为正确选择词语。古人说:“一字贴切,
全篇生色”,“一字乖僻,全篇震惊”。这就要求仔细辨析词义,认真 区别词的感情色彩。徐迟在《地质之光》中写道:“李四光用乐观的、 十分肯定的语气答复毛主席的垂询”。“垂询”一词就用得很准确,它 恰如其分地体现出交谈双方的关系。 2.简洁 语言简洁就是用尽量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它是一个信息密 度大小的问题。如古人的短文《殒盗》:“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 有二偷儿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殒。”全文25个字,做到了言简意 丰。语言的简洁可以使文章显得干净,无拖泥带水之弊。此外,语言简 洁可以减少枝蔓,避免笔力分散,使意思表达更确切。 3.生动 生动,就是要讲究形象和文采,使语言新鲜、优美、富有感染力。古人 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明文章必须有文采,语言生动活泼, 才能起到广泛的传播效应。

写作客体、载体、受体2016

写作客体、载体、受体2016



四、写作受体

概念:写作受体即写作行为活动的接收对象,也就是读者。
作者的读者意识(为读者而写) 读者在写作系统中的作用(写作行为的归宿和最终完成 者,读者也是创造者,在作者创造基础上进行二度创造) 读者的层次(可按读者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接受 状态、接受水平、接受目的、接受范围、接受顺序等进行分 类)
结构的基本要求



1.形式匀称 形式匀称指文章各部分比例协调、均衡。结构安排的中心问 题是处理好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匀称既是文章形式美的 一种体现,也是结构合理性的一 种体现。 2.衔接紧密 衔接紧密主要是就层次之间的意义关系而言,即指层次之间 要脉络贯通、转换自然。古人常讲“意脉贯通”、“文气通 畅”之类的话,就是强调各层次之间的紧密联系。 3.节奏鲜明 节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形式的节奏,如声调的平仄、 句式的长短及整散等;二是内容展开的节奏,如层次的跌宕 起伏、富于变化。
主题的提炼与要求





(一)主题的提炼 1.选择好表现主题的角度 2.追求一定的深度 3.勇于推陈出新 (二)提炼主题的要求 1.主题要正确 主题正确,是指文章所表现的思想与客观实际相符。这就意味着主题要 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能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 2.主题要深刻 深刻是对主题进一步的要求。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 丰富的信息内涵和哲理内涵。 3.主题要集中 主题是统摄全篇的总纲,总纲不能分散驳杂。古人常说的“宾可多,主 无二,文之道也”,也是这个意思。
阅读下列作品,分析属于哪一类写作客体 白居易《琵琶行》 潘映祠《觅食之旅》 《诗经》中的《国风》 胡紫薇《情不重,不生婆娑》 《乡关何处》 《迟来的怀乡病》 《女人是最佳辩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7-1
二、主题
( 2 )活中求深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深层意蕴 典型材料在意蕴上有多层次引申的可能,作 者在提炼主题时要寻找那些最适合自己的精 神追求的层次,一旦寻得,就应在这个层次 中尽自己的可能生发出最高的精神境界,让 作品发挥出最大的思想感情的能量。



2015-7-1
一、材料
(二)材料的作用 1、 材料与主体认识: 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 2、材料与主题: 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和表现主题的支柱

2015-7-1
一、材料
材料是第一性的 ,主题是第二性的。 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主题是从材料中 分析、提炼和概括出来的; 主题一旦形成、确定后,就作为文章的中 心,支配材料的选择、使用和安排,主题 依靠材料来支持,材料则为表现主题服务。

2015-7-1
一、材料
准确:确凿无疑,可靠无误。 A、记人 :姓氏、籍贯、面目特征、 脾气禀性、 音容笑貌 B、叙事 :时间、地点、人物、情节、 原因、结果 C、引文 :作者、篇名、内容、标点、出处 一般文章 —— 生活的真实; 文学创作 —— 艺术的真实 ;

2015-7-1
“选用的时候,可就要象关卡的税吏似 的百般挑剔了:整整一卡车的‘货’, 全要翻过身来,硬的要敲一敲,软的要 扪一把,薄而成片的,还要对着阳光照 了又照,—— 一句话,用尽心力,总想 找个把柄,便扣下来,不让过卡。”

2015-7-1
一、材料
采集:奸商 贪多务得 不厌其多海量大方 多 选择:税吏 百般挑剔 不让过卡 斗量 小器 严
6、熟悉写作受体的素质。
2015-7-1
7、了解材料的作用、
主题的特点、 结构的要求。 8、了解语言的功能、素养、特点、要求。 9、了解写作受体的特点。 10、掌握记叙散文中写景散文的写作技法。

2015-7-1

写作载体 —— 怎么写 ——文章 /写作成品
载体
,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 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 写作载体 ,指写作主体对写作客体认 识和反映的物质形式。

2015-7-1
一、材料

4、 资料 —— 论文

多指撰写学术论文、实验报告和其他科技 文章(如文摘、年鉴、便鉴、综述、评述 等)时用来参考和引用的各种书面材料。
资料包括: 原始资料: 档案、原始文献、会议记录、统计报表、 调查笔记、文物图片 别人或自己整理加工的资料: 摘要、目录、索引、 分类剪报、资料笔记、读书卡片


2015-7-1
二、主题
标题的要求:
(1)醒目 (2)简洁 (3)贴切 (4)独创

2015-7-1
二、主题

(二)主题的特征
1、客观性 2、主观性 3、时代性 4、多样性
2015-7-1
二、主题
(三)主题的作用 1、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 人身作比喻 主题是文章的精髓,体现了文章的思想力量、 社会效果,决定着文章质量的高低与价值的 大小。

2015-7-1
一、材料


(四)材料的鉴别
1、鉴别材料的含义:
就是比较材料的优劣,分析材料的性
质,辨识材料的真伪,掂量材料的轻 重,估价材料的意义等。就是解决对 材料的认识问题。
2015-7-1
一、材料
2、鉴别材料要求 —— 精 就是根据写作目的和要求以及不同文体的 需要,对所采集到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的 鉴别,这样,有可能分清材料的特征、类 别、真伪、主次,认清它的表象与实质, 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深化。

2015-7-1
二、主题

(五)主题的提炼
1、

提炼主题的原则
(1)从生活出发,立足全部材料 (2)反映客观事物的某种本质 (3)考虑作者主观条件 熟悉、了解写作对象,掌握大量的材料以 及相关知识; 要有真实的感受和创作热情;
2015-7-1
二、主题
(4)符合社会的要求,体现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就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能够推 动时代前进,体现时代特征及其发展方向的 某种精神。

2015-7-1
二、主题
文学作品 记叙文
议论
说明文
公文
—— 主题思想(主题) —— 中心思想 —— 中心论点(基本论点) —— 中心意思 —— 主旨
2015-7-1
二、主题
2、课题 —— 科学论文和说明文 文章写作中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急待 解决的重大事项。 主题:研究得出的结果 课题:主题产生的基础 同一课题,由于作者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 同,可以提取出不同的主题。
一、材料
(六)材料的使用 1、使用的含义 : 对选定的材料进行梳理、组 织和运用,将其合理地安排在文章之中。 2、作用: 是材料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2015-7-1
一、材料
3、使用材料的要求 —— 活 A、材料的顺序要贴切 B、材料的详略要得当: 表现主题的需要 文体因素影响 顾及读者情况 C、材料与观点相统一

2015-7-1
一、材料
3、 材料与文章形式:材料是构成文章形式 的主要成分 ① 材料是安排结构的依据 ② 材料是选定表达方式的依据

2015-7-1
一、材料
(三)材料的采集 1、含义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占有材料。 古人把它称为“储材。” 2、 作用 :不仅是整个材料工作的基础,也是 全部写作活动的起点。 3、 要求 —— 多

2015-7-1
二、主题
2、 主题是文章的统帅 —— 用兵作比喻 (1)决定材料的取舍 (2)支配文章的谋篇布局 (3)制约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 (4)影响文章的遣辞造句

2015-7-1
二、主题
(四)主题的形成 1、长期积累,逐步形成 2、偶尔触动,突然获得 (1)偶然的产生靠平时积累 (2)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与才能 (3)在构思时认真思考,在“临文之顷” 也要积极发挥,即兴开掘 3、短期采集,随时产生

2015-7-1
二、主题
标题的类型: (1)直接揭示、表述主题 (2)暗示隐喻主题 (3)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 (4)不涉及主题,指出内容、范围、性质 或表达方式,体裁、线索或暗示主题的基 调

2015-7-1
二、主题

标题的形式:
(1)大标题 :主标题、正题、母题 揭示主题,点明内容,暗示体裁 (2)副标题 :子题、辅题 补充正题不足,指出内容范围,补充交代事实, 说明主题来源 (3)小标题 :分题、插题 纲与目的关系

2015-7-1
二、主题
(3)异中求新 —— 立意要新 以“人取我弃,人无我有,人有我 优”的精神,写出“人人胸中有, 而笔下皆无”的文字。

2015-7-1
二、主题
3、论题 :议论文中的论证对象,有时也指 作者要论证的基本观点。 主题:主观性 论题:客观性 论题一般不包含论点, 论点却体现一定的论题。

2015-7-1
二、主题
4、 标题 标题的含义:也叫题目,是文章的名称。 它是一篇文章的旗帜、眼睛。是一篇文章 的有机组成部分。 白居易说《诗经》是“首句标其目。” 标题的作用: ① 引导读者理解文章内容,探索文章主题 ② 画龙点睛,给读者鲜明的印象

2015-7-1
一、材料
茅盾《有意为之——谈如何搜集题材》:
“采集之时,贪多务得,要跟奸商一般, 只消闻得何处有门路,有货,便千方百 计钻挖,弄到手方肯死心,不管是什么 东西,只要是可称为‘货’的,便囤积, 不厌其多。”
2015-7-1
一、材料
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 捐”,“俱收并蓄,待用无遗。” 古人:“竭泽而渔” 秦牧 三个仓库: 直接材料 —— 生活中 间接材料 —— 书籍和资料中 人民语言 —— 日常搜集

2015-7-1
一、材料
(五)材料的选择 1、选择的含义 :指对经过鉴别的材料进行 取舍。 2、选择与鉴别的区别 鉴别:对材料的认识;创造条件; 打下基础 选择:对材料的取舍;立意之后进行 3、选择材料的要求 —— 严

2015-7-1
一、材料
茅盾《有意为之——谈如何搜集题材》:

2015-7-1
二、主题
2、 提炼主题的方法 (1)广中求佳

最佳角度
,指准确巧妙而新颖的角度。 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观察、开掘、表现 某个事物,能鲜明地反映出事物的个性 特点,充分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合理 地利用材料,有效地表现深层意蕴,有 力地体现出材料的价值;能新颖地显示 出作者认识事物的独特思路和独到见解。

2015-7-1
一、材料

(2)选择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 ,那些能够深刻反映事物本 质特征,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说服力 的事实现象或理论依据。它是具体的、 个别的,富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 又最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 遍意义。它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具体 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2015-7-1
2015-7-1
一、材料
2、 素材 —— 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 指作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那些未 经整理、加工的原始材料。它一般是 凌乱的、不完整的。

2015-7-1
一、材料

3、题材 ——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
经过作者的集中提炼、加工改制并写
入作品中,用来表现主题的材料。
素材与题材的区别: 素材:零星的、分散的、平常的 题材:集中的、连贯的、典型的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