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七章 第二讲 城市化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城市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讲 城市化一、城市化1.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3.衡量指标: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4.意义(1)带来了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区域______________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
特别关注: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________(填字母)阶段。
(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________(填字母)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1)有利: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2)不利: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______________下降,甚至出现______________问题。
2.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______________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______________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灵犀一点:城市化不仅对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双重影响,而且对人文地理环境也产生重要影响,如对土地利用方式、居民类型及从事产业、信息和交通通达度、文化观念等都会产生影响。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如下图所示。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特别关注: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第七单元第二讲 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

家城市化水平差异
国家类 发展中国 型 发达国家 家 比较项目 早(英国 最早,从 晚(20世纪 早晚 18世纪 中叶以来) 起步 中叶开始) 时间 国家独立 原因 工业化早 较晚,工 业化晚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快慢
趋缓(甚至停 滞)
快
目前速 度
原因
城市化已推 民族经济发展, 进到相对成 人口增长迅速 熟阶段
学以致用
1 . (2011· 高考浙江文综卷)下表为
2005 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
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
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据此完成
思维升华 3 .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环境 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改善? 答案: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可以从减少 或分散污染源,增加绿化面积等方面入 手。如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加强对 城市的管理;采取建设立交桥,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错开市
民上下班时间等措施,改善城市交通 条件;通过加强城市绿化和使用清洁 燃料等手段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2.城市化水平:用
_______________ 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人口占
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它体现
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动力机制
含义 吸引 人 _______ 拉 群来到城 力 市的因素 使得人群 推 ________ 离开 力 乡村的因 素
表现 ______________ 、 就业机会多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交通便捷 _________________ 等 人口_______ 增长快 、对土 地压力大、收入低、 短缺 社会服务_________ 、 自然灾害等
而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7.2城市化课件

•
根据图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
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如上图,我们根据城区
面积的变化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可判断阶段Ⅱ为郊区城市
化阶段。
•
(1)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下图城
市化进程为a—c—d—b。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二
• (2)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下图中E到F阶 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 现象。
• (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 的是
()
• 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 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
• (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 化是
()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
变化可用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来表示。如右图所示:
考点一 考点二
城市化 发展阶
段
特点
出现的问题
分 发展趋势 布
初期阶 城市化水平较低、
段
发展 较慢
问题较少
处于城市 发
化低水平 展
时期
中
中期阶 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 市迅速聚集,城 市化推进 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 剩、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环境 恶化等问题
出现了 郊区城市 化现象
国 家
城市化水平比
发
后期阶 较 高 ,城市人 中心区表现出衰 出现 逆城 达
段 口比重的增长 落的迹象
市化 现象 国
趋缓甚至停滞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第二讲 城市化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2.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①郊区
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 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②逆城市化:是
指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的现象。③再城市化:发达
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 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 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
第二讲
城市化
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化、城 市化水平、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城市化初期 关键术 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合理的城市 语 化、过快的城市化、生态城市、节能建筑、绿色交 通、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协调、良性循环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分初期缓慢发展阶段、中期 加速阶段和后期成熟阶段。 关键规 (2)世界城市化空间的差异,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与 律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时间、速度、城市化水平及所 处阶段的不同。
很快 ,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推进_______
C: 后期阶段 _________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 缓甚至停滞
3.地区差异 C 填字母)阶段。 (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 __( 或B 填字母)阶段。 (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 A _____(
1.影响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原因 求提高,郊区基础设 人口增长快,农村劳 施完善 动力过剩
1. 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不同。城市化水
平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城市化水 平越高;城市化速度是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如发达国城市化水平高,但目前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相 反。
有起步晚、速度快的特点,对应着图中的丁折线;世界平均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第二部分第七单元第二讲城市化

人口主要居住在城市中,从事石油的 生产和加工,城市化水平高;日本是 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
较高;泰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城市化
水平在四个国家中最低。(2)乙国是沙
特阿拉伯,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
出生率较高,因境内多沙漠,
工业和人口主要集中在地下水丰富的 绿洲地带。
答案:(1)C
(2)D
考点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及应对措施
3.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
C (填字母)阶段,发 城市化的_______
A或B (填 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_________ 字母)阶段。
思维升华 2.比较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差异。 答案: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 区集聚和乡村转变为城镇的过程。城 市化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 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 模扩大三个方面。
含义
4.意义
聚落形态 (1)带来了_______________ 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______________ 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 社会进步 的表现。 果,是______________
思维升华 1 .如何正确理解城市人口在总人口 中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 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指标? 答案:(1)在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 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信息解读】
图中日本、德国为发
达国家,中国、印度为世界上发展中 国家中的两个人口大国。比较两种经
济类型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分析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
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 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城市化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 的进程。 【深度链接】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8.2《城市化》

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 暴雨时排水不畅, 造成地面 城市地区水系 水文 河网系统, 积水。水体富营养化 紊乱 城市生产者(绿色植物) 少,消费者(人)太多,分 生态 城市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解者(微生物)太少,城市 生产生活污染严重
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2 广州一模文综)近年来, 我国部分特大城市出现 人口钟摆式移动现象,这反映了它们正处于 ( ) A.中心城市化阶段 B.郊区城市化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 件:8.2 城市化
考点一 城市化 1.城市化的内涵与外延
2.世界城市化进程 世界城市化 时间 进程示意图 差异 初期 阶段
地域扩 展趋势
常见 问题
地区 差异
加速 阶段
问题较少, 缓慢扩展 不明显 发展中国 家起步 劳动力过剩、 晚,水平 出现了郊 交通拥挤、住 低,速度 快 区城市化 房紧张、环境 现象 恶化等,城市 压力大
后期 阶段
出现逆城 发达国家 中心区表现 市化、再 起步早, 出衰落的迹 城市化现 水平高, 象 象 速度慢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①图中,A、B、C、D、E、F 反映的是________ 城市化 过程, 该过程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增加 _____________,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左图中的变化过程与其上图的曲线相 和___________________ a 对应的是________ 。 逆城市化 现 象 , 其 原 因 是 (2)① 图 中 E→F 反 映 了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城市环境日趋恶化,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 A 。 (3)②图中,A,B 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 (4)②图中,A,B 两类国家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与国家经济发 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是? 发达国家在农业中就业比例低,在服务业中的就业比例 高;发展中国家在农业中就业比例高,在工业、服务业中的 就业比例低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第二讲 城市化

(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 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 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 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 集聚
10
(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 环境 ,降低人类活动对环 境的压力。 (2)不合理的城市化(过快)会使城市 环境质量下降 , 造成 环境 污染等问题。
6
超链接
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动漫演示更形象 见课件光盘] 1.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特点 起步早
水平高
一些大城市 出现逆城市 化现象
4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一般表现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 条 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2.世界城市化进程规律
5
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发达国家 起步 早 ,水平 高 ,进入 后期 阶段
起步晚,水平低,大部分处于 初期 阶段或 发展中国家 中期加速 阶段,速度_快__
(l)指出阶段Ⅱ中,A、B城市化处于什么阶段? (2)分析阶段Ⅲ中,A、B城市化的特点。
28
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 该例题中的图名镶嵌在题干中,是“某地区A、B两个城 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该题图示包括两层,上层为面状示 意图,下层为坐标统计图,这也是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最典型 的两类图示。 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 本题未涉及图例,但是点线面的信息变化比较复杂。在 上面的示意图中,城区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A、B两城面 积均不断增大;城区沿河流扩展;两城区连成一片。下面统 计图显示城市中心人口密度的变化,两城区均呈现市中心人 口密度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因此推断城市人 口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城市化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城市化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第2讲城市化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城市化的各类统计图表为载体,考查城市化的特点、影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及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如2017·全国卷Ⅰ·T2、3,2014·全国卷Ⅱ·T1、2。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区域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其影响。
2.地理实践力:观察所在城市的发展,反思评价存在的城市化问题,积极参与城市建设。
3.人地协调观:多角度探究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树立协调的城市发展观。
知识点一|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城市化概述(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含义具体表现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乡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等(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意义①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②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时间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A: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第一产业比重较大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郊区城市化现象明显,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C(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A或B(填字母)阶段。
如下表所示。
城市化特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目前发展特点(速度) 城市化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回流)城市化速度快(超过同期发达国家),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口增长快,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知识拓展]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判断方法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第(1)题,城市人为释放热增多,导致城市中心出 现热岛效应。第(2)题,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 围之外,可以避免卫星城内污浊的空气流到城区,对城
区造成污染。
答案:(1)C (2)A
[例1] (2011· 浙江高考)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 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四国的城市化 水平表。完成(1)~(2)题。
性循环。
[特别关注]
[考点一线串] 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
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所示。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就越高;
反之就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
明人口由核心区迁往郊区;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出 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第(2)题,近郊区由于基础设施条 件变好,交通通达度提高,环境质量较好,吸引了核心 区人口的外迁。
答案:(1)D (2)A
[考点一线串]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 式的转变、产业机构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 成后,对地理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
[应用闯一关] 2.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逆温现象 C.热岛效应 B.水土流失 D.“臭氧洞”
(
)
(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产生的问题
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化过程中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①居住环境差;②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
城市住宅问题 住房破损;③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
④出现贫民窟、棚户区 ①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②贫困问题, 城市社会问题 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 的群体增加;③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 ④内城经济衰退
解析:第(1)题,近郊区人口增加,核心区人口减少,说
明人口由核心区迁往郊区;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出 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第(2)题,近郊区由于基础设施条 件变好,交通通达度提高,环境质量较好,吸引了核心 区人口的外迁。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近郊区人口增加,核心区人口减少,说
分层设色图的判读 例题中的图示实际上是在等温线图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 温度范围,增添了不同深度的颜色,用以体现不同的温度
变化范围,这是一种分层设色图,最常见的是分层设色地
形图。阅读这类图时,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要看清 题干,知道这是展示哪一地理要素的分层设色图;其次要
观察图例,明确每种颜色显示的大致范围;再次要阅读对比 图例,发现该地理要素或现象的分布形式或变化趋势;最后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地理现象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
析:
(1)景观变化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
②有利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形成最佳人居环境。 (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3)城市化也会改变人们的地域联系方式和频率,以
及文化和观念。
2.城市化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1)问题及表现形式:
城市化过程中 表现形式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固 体垃圾污染;⑤光污染;⑥辐射污染 ①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②交通 城市交通问题 事故频繁;③公共交通发展缓慢;④停车场 紧张
(
)
(2)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地区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
)
[解析] 第(1)题,海拔高、气温低,气温高低与地表起伏呈
负相关;地表温度高值区的变化是人类活动导致的结果;从 低值区的形态看,低值区是河流、绿地影响的结果;根据城 市风原理,地面风应从郊区吹向城区。第(2)题,2004年与 1982年相比,7月份地表平均温度高值区面积扩大,可推断 该城区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故正确选项为A。 [答案] (1)C (2)A
注意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的区
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 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 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
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
发达国家。
[应用闯一关] 1.下图为某市过去五年内城市人口变化分布图。读图 回答(1)~(2)题。
(1)图示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反映的是 ①不同区域人口增长类型的差异
(
) ③
②人口迁移的方向
再城市化现象
A.①② C.①③
④郊区城市化现象
B.③④ D.②④
(2)近郊区常住人口增长率为26%左右,主要是由于近郊 区 ( )
①环境质量好
人文环境好 A.①② C.①③
②交通通达度提高
③土地价格高④
B.③④ D.②④
发达国家
大(70%以上) 水平高 后期成熟阶段 低
发展中国家
小(不到40%)
原因
起步早,城市化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 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
所处阶段
城市
化表 现及
表现
原因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人们对环境质量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的要求提高,郊 人口增长快,农村劳
原因
区基础设施完善 动力过剩
[特别关注]
考纲 下载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识记:城市化的表现、标志。
考纲 2.理解: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3.应用: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进 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读
第 七 章 城 市 与 城 市 化
夯基础
第 二 讲 城 市 化
析考点
明考向
提能力
一、城市化 (1)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 城镇 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 程。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 (2)驱动力 拉力:吸引人群来到
乡村 的因素 城市 的因素
(3)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体现了
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
(4)意义:带来了 聚落形态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等 的巨大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 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 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②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
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
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③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城市人口比重的增
长 趋缓甚至停滞 。
(3)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C (填字母)阶段, 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 A或B 阶段。 [指点迷津] 逆城市化也是一种城市化现象。不是城市化的
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故城市化水平不及沙特阿拉伯;泰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水平最低。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乙国为沙特阿拉伯, 沙漠广布,人口主要分布在绿洲城市。 [答案] (1)C (2)D
[例2]
(2010·北京高考)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
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2)题。
(1)该地区地表温度的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
国家
城市化水平(%)
甲
90
乙
83
丙
66
丁
32
(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
)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 )
[特别关注]
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
市地区集中,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 市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一般表现: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 稍被拉平的“S”形 曲线。 (2)阶段和特点: ①A( 初期 阶段):城市化水平较 低,发展 较慢 。 ②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许多 城市化 问题 。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解析]
第(1)题,从表中资料结合四个选项中的国家的国情
可知:英国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最高,城市人口达90%; 沙特阿拉伯沙漠广布,耕地少,农业人口少,而本国石油资 源丰富,石油工业发达,故城市化水平较高,日本虽属发达 国家,但城市化起步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
不同的进程。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早(英国最早,从 18世纪中叶开始)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时间
早晚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国家独立较晚,工
原因 快慢 原因
工业化早 趋缓(甚至停滞) 城市化已推进到 相对成熟阶段
业化晚
快 民族经济发展,人 口增长迅速
目前 速度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城市 人口 比重 大小
(1) 生物多样性 减少。 (2) 水质 、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 土地质量 。 (4)出现城市“ 热岛 ”现象,密集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