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脊髓损伤后对红核神经元逆行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大鼠脊髓损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

3 Hatten M. In Vitro neurite extension by granule neurons is dependent upon astroglica-derive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Dev Biol, 1988, 125∶280-289.
附表 各组间含bFGF细胞数及阳性
细胞灰度比较
组别 阳性细胞数 细胞灰度 P值
正常组 6.3±0.6 125.9±7.3 <0.01
伤后2天组 10.8±0.5 88.0±4.8 <0.01
伤后5天组 13.5±0.7 74.8±6.2 <0.01
伤后12天组 16.0±1.4 67.2±5.8 <0.01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和取材方法:Wister大鼠24只,体重180~220g,雌雄不限,随机分成四组:正常组、伤后2天组、5天组、12天组,每组6只。损伤组大鼠以1%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麻醉,暴露T8脊髓,以锐刀片横行切叮瞥杉顾韬岫仙硕锬P汀:各组物于取材日期重新麻醉,以1%多聚甲醛灌流固定,分别取出损伤上、下距断端0.4~0.7cm两段脊髓,液氮速 冻后连续冰冻切片(20μm),以备HE及免疫组化染色。
2.bFGF在正常脊髓中的分布及其在SCI后的变化:bFGF定位于灰质中星形细胞核和一些灰质神经元胞浆中。脊髓损伤后含bFGF的星形细胞比正常时明显增多,而且着色明显加深。含bFGF的细胞数及阳性细胞灰度各组间比较如附表。从表看出,表达bFGF的细胞在SCI后明显增多(P<0.01),并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进行性增多(P<0.01),灰度值逐渐减小也就是说阳性细胞bFGF的含量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进行性增高。
Ski在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

Ski在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周开升;张海鸿;朱彦东;赵鑫;郭永强;寇江力;汪静;李森;龙在云;伍亚民【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and the changes of ski with time in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in rats. Methods Sixty adult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 group (n=30) and injury group (n=30), each group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1 week, 2 weeks, 4 weeks, 8 weeks and 12 weeks subgroups, with 6 rats in each subgroup. Spinal cord injury at T10 was established with modi-fied Allen's technique (10 g × 25 mm) in the in jury group. The hindlimbs behavior of rats was rated with 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 scores 1 day, 3 days, 1 week, 2 weeks, 4 weeks, 8 weeks and 12 week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Three rats in each subgroup were stained with HE staining to observ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spinal cord and the formation of cavity. The other 3 rats were analyzed with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of ski and semi quantitative analysis. Results The BBB scores of each time point were less in the injury group than in the sham group (P<0.05). Necrosis was the major pathological change in the injury groups 1 and 2 weeks after injury;cystic cavity completely formed 4 weeks after injury, with dense scar tissue around i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cavity and scar 8 and 12 weeks after injury, however, the adjacent spinal cord was obviously thinner. Ski expressed little in the normal spinal cord, and expressed more and more after injury, peaked at 8 weeks and decreased then. Ski was mainly observed in white matter in the sham group and 12 weeks injurysubgroup, which was in gray matter 2, 4 and 8 weeks after injury. Ski was highly expressed around the cavity in injury center and formed high expression band. Conclusion Ski expresse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rats, tha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activ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astrocytes and the formation of glial scar.%目的:探究ski在大鼠正常及损伤后脊髓中的表达及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EPO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pCREB及Bcl-2表达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EPO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pCREB及Bcl-2表达
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急性脊髓损伤在全球范围内是一项公共卫生问题。
脊髓损伤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肌肉瘫痪或者失禁等症状,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因此,探究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新方法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EPO具有对神经保护和组织修复的作用。
pCREB是cAMP反应元素结合蛋白的激酶反应元素,可以参与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形成。
Bcl-2是促进生存和细胞凋亡抑制的关键蛋白。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EPO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pCREB及Bcl-2表达的影响,阐明EPO对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生长与细胞存活的影响机制。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实验动物的制备: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EPO,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2. 急性脊髓损伤的建立:麻醉大鼠,取出脊髓,用植物毒素导致急性脊髓损伤模型。
3. 表达测定: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脊髓中pCREB与Bcl-2的表达水平。
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不同组之间的差异。
p<0.05为统计学意义。
三、预期结果及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到预期结果:EPO可以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pCREB和Bcl-2的表达,对神经生长和细胞存活有保护作用。
结果将为研究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证据,并为EPO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对脊髓原蛋白转化酶Furin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对脊髓原蛋白转化酶Furin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张向阳;刘世清;陈燕【摘要】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对相应节段脊髓原蛋白转化酶Furin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和损伤组15只.采用钳夹法制备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造成坐骨神经损伤.取L5节段脊髓,通过蛋白印迹及免疫荧光观察Furin、BDNF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损伤组在损伤后第7天、第14天,BDNF和Fur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Furin可能介导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BDNF上调过程.【期刊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年(卷),期】2019(014)003【总页数】3页(P138-139,160)【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坐骨神经损伤;脊髓;原蛋白转化酶【作者】张向阳;刘世清;陈燕【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武汉,43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R741.02周围神经损伤后可上调各种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以促进神经修复。
其中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研究较多[1,2]。
BDNF具有保护神经元、促进轴突再生的作用。
以往的研究虽然已经发现在坐骨神经损伤时内源性BDNF表达上调,但上调机制并不清楚。
并且BDNF在神经环路中存在复杂的运输过程,周围神经损伤时其对应的远隔部位脊髓参与其修复调节过程[3,4]。
原蛋白转化酶Furin在神经系统表达丰富,并参与BDNF的成熟过程。
研究证实在BDNF的成熟过程中,Furin的切割在调控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BDNF 量中起关键作用[5]。
并且笔者的前期研究发现Furin在急性缺血缺氧病理过程中介导星形胶质细胞内BDNF的分泌成熟过程[6]。
大鼠脊髓不同程度损伤后早期血清中NSE和S-100β的表达

HEILONGJIANG MEDICINE AND PHARMACY Jun.2017,Vol.40 No. 3• 47 •大鼠脊髓不同程度损伤后早期血清中N S E和S -100p的表达①王崇禧,周成福,苏航,张增增(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3)摘要:目的:探索大鼠正常及不同程度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 )后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晞醇化酶(NSE )和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 -100P )的表达及规律。
方法:取54只SD 大鼠,随机分成A 、B 、C 、D 、E、F 6组。
前4组选取改良Allen ’s 法建 造不同程度SCI 样本,至伤能量经预实验后选择如下:A 组(2.5c m x 10g )、B 组(4.5c m x 10g )、C 组(6.5c m x 10g )、D 组 (8. 5cm x 10g ) E 组仅显露脊髓,不致伤,F 组正常观察。
打击后大鼠发生摆尾,双下肢及机体回缩,进而双下肢自然松弛术,表 明打击确实,后行改良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 )检测,评估脊髓损伤程度的可信性,去除不合格模型。
术后3h 、6h 、12h 、48h 、72h 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定量分析各组大鼠血清中NSE 和S -100p 变化。
术后7d 时行改 良SEP 评估神经功能损伤与恢复情况。
结果:①在正常大鼠血清中存在微量NSE 和S -100p 。
②一定损伤程度范围内,AB - CD 四组模型相同时间点血清中NSE 和S -100P 定量分析较正常增多,损伤各组间检测结果比较有差别(P < 0.05),脊髓损 伤程度越重,血清中NSE 和S -100p 两者阳性表达结果增加,脊髓损伤后6h ,二者阳性表达达到最大值,呈正相关关系。
③通 过本实验的数据分析,大鼠在轻度致伤后血清中NSE 含量表达平均值达到6.26ng /mL ,远远高于正常大鼠组。
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及神经功能自然恢复规律的探讨

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及神经功能自然恢复规律的探讨王红星徐冬晨姚莉雷晓婷刘兴波丁新生王彤【摘要】目的观察不完全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及神经功能自然恢复情况,为SCI后运动训练时机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共选取45只成年SD大鼠,分为实验组(40只)和假手术组(5只)。
实验组手术切除T10椎板暴露脊髓,采用改良Allen s撞击法致SCI;假手术组仅手术切除T10椎板暴露脊髓。
实验组分别于损伤前及损伤后1,3,5,7,14 d,21 d和28 d,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5,7 d时采用斜板试验、改良Tarlov评分、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评分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采用脊髓诱发电位评定神经功能。
实验组于上述各时间点分别取5只大鼠处死,假手术组于术后7 d时处死,取2组大鼠T10节段脊髓进行形态学检测。
结果①实验组大鼠在损伤后1~3 d斜板角度、改良Tarlov评分和BBB评分均较损伤前显著降低,自损伤后5 d时开始增加,至14 d时达到平台期,显著高于术后1,3,5 d及7 d时水平(P<0.05),与21,28 d时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低于损伤前水平(P<0.05)。
假手术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实验组大鼠在损伤后1 d时脊髓体感诱发电位(SCEP)潜伏期较损伤前明显延长(P<0.05);随时间进展该潜伏期呈逐渐缩短趋势,至术后21 d时达到平台期,但仍显著长于损伤前水平(P>0.05);波幅在损伤后1 d时明显降低,随时间进展呈逐渐增加趋势;假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潜伏期和波幅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③2组大鼠术前脊髓结构完整,实验组术后1~3 d脊髓灰白质可见片状出血、细胞肿胀及变性;术后5~7 d炎性细胞减少,可见细胞内嗜碱性颗粒沉积、胶质细胞及少量神经纤维增生等;术后14~28 d可见胶质细胞、神经纤维增生明显,细胞内有空泡结构形成;假手术组大鼠脊髓形态学方面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
CDNF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CDNF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作者:张辉娄永利闵有会姜羽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12期[摘要] 目的研究CDNF对于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Wista雌性大鼠75只,将其中25只设置为假手术组(A组),25只设定为单纯脊椎损伤组(B组),25只设定为采用CDNF治疗脊髓损伤组(C组)。
在大鼠的T9~10节段使用脊髓半横断法制作脊髓损伤的模型,其中在B组大鼠的脊髓损伤处使用生理盐水,在C组大鼠的脊髓损伤处使用CDNF。
在手术后对3组大鼠的进行应用行为学评分,对大鼠的脊髓损伤的修复情况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的GFAP表达的变化。
结果 C组大鼠的应用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B组,但是仍然低于A组。
C组的GFAP的表达低于B组。
C组大鼠的GFAP 阳性细胞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CNDF;大鼠脊髓损伤;实验研究[中图分类号] R7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c)-0050-02脊髓损伤的特点就是致残率、耗费较高,但是对于其治疗方法仍然没有确切的结论,给社会带来重大的负担。
目前,随着神经营养分子(即CDNF)研究的深入,脊髓损伤治疗也出现了新的转机。
神经营养分子具有调节神经细胞的生长与发育的功效,是一种促进神经元修复的小分子蛋白。
该文选择了75至雌性大鼠,研究CDNF对于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健康的Wista雌性大鼠75只,其平均体重为268.49 g,将上述大鼠随机分为3组。
将其中25只设置为假手术组(A组),25只设定为单纯脊椎损伤组(B组),25只设定为采用CDNF治疗脊髓损伤组(C组)。
A组大鼠不损伤其脊髓,仅进行脊髓半切损伤模型。
B组大鼠注入生理盐水。
对C组大鼠注入10?LCDNF。
1.2 脊髓半切损伤动物模型称取上述大鼠的具体重量,使用30 mg/kg的水合氯醛进行腹腔注射麻醉。
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李向哲;王灿;吴勤峰;王彤【摘要】Spinal cord injury(SCI)can lead to varying degrees of somatic and autonomic dysfunction and serious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The neurobiology and function promotion effects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after SCI have been extensivelystudied,including neuroprotection,neuroplasticity and process regulation of neuroinflamma-tion,etc.,as well as functional recovery.However,the adverse effects of BDNF after SCI,such as neuropathic pain and spasticity,were also studied.%脊髓损伤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躯体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介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促进作用及神经生物学效应,包括神经保护、神经可塑性、神经炎症过程调节等;以及BDNF在脊髓损伤后的不良影响,如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痉挛状态等.【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24)002【总页数】5页(P160-164)【关键词】脊髓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修复;痉挛;神经病理性疼痛;综述【作者】李向哲;王灿;吴勤峰;王彤【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城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江苏苏州市21515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江苏苏州市215153;苏州市立医院儿童发展中心,江苏苏州市215008;苏州科技城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江苏苏州市21515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江苏苏州市215153;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江苏南京市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2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一种严重的神经意外事件,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 2, . L 3 No 1
济
宁 医 学
院
学 报
20 0 9年 2月
F b, 0 9 e 2 0
J OURNAL I NG OFJNI MEDI CAL COL EGE L
大鼠脊髓 损伤后对红核神 经元逆 行性损伤 的实验研究
孔 令胜 于如 同 聂冬丽 陈德 勤 赵万巨
关键 词 S I; N; 行性损 伤 C R 逆 脊髓 损 伤 不 仅 引 起 损 伤 局 部 神 经 组 织 变 性 坏
( .5ml10 03 / 0g体 重 ) 腔 注 射 麻 醉 , 醉成 功 后 , 腹 麻
大 鼠俯卧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手术野备皮 , 碘 伏消毒 , 以第 1 肋为标志沿后正 中线切开皮肤 , 3 长 约 3m, c 分离棘突两旁肌 肉, 咬除 T3一 1 1 L 椎板 , 用 显微神经外科器械打开椎管至椎弓根部 , 暴露脊髓 , 长约 1r 并保持硬脊膜完整 , 0 m, a 用血管钳固定 T 2 1、 L 2椎体 , 以保证重物下落高度 的准确。以 T 3棘突 1 相对应的脊髓为损伤区 , 以脊髓后正 中血管为中 并 心, 用电磁程控铁棒下落打击装置损伤脊髓 , 造成脊 1 材 料 与方法 髓挫伤 , 打击力量为 1 2 5gc 铁棒重 1g下 0× . /m( 0, 试验动物 : 成年健康雄性 S D大 鼠 2 O只, 体重 落 2 5m, . c 棒下端直径 25 m, .m 与硬脊膜接触时间为 0 1)然后逐层缝合肌肉及皮肤 , .s , 撞击成功标准为 : 20± 0 , 5 2 g徐州 医学 院实验 动物 中心 提供 。 试剂 : 辣根过氧化酶( Z> . ,V型 ) 四甲基 撞 击 的脊 髓组 织水肿 、 R 30 I 、 出血 , 鼠尾 巴出现 痉挛性 摆 大 联 苯胺 ( MB 、 T ) 焦油紫 均 为美 国 Sg a 司产 品 , im 公 其 动 , 双后肢躯体 回缩样 扑动, 双后肢呈 现弛缓性瘫 他 试剂 均为 国产 分析纯 或化 学纯 。 痪 。手术 过程 中进 行 持 续监 测 肛 温 , 并用 白炽 灯 照 主要仪器 : 江湾 I型 C立体定 向仪 , 上海第二 射的方法使大 鼠体温稳定在 3 . 3 . a范围 内。 60— 7 O= 【 军医大学修配厂 ; 水循环半导体冰冻切片机 , 青海无 术毕, 待动物苏醒后 , 分笼喂养并使室温保持在 2 5 线 电厂 ;H 3 C( . 1 ) 密数显 酸 度计 , 海 P S一 T 00 级 精 上 3 ̄ 0 C。各组术后均肌 肉注射青霉 素 2 00单位, 50 天达仪器有 限公 司 ;EC Wi L IA Q n图象处理与分 析 每天 2 次共 3 。术后每天 3次按压膀胱直至建立 d 系统 , 国 ;l u H 0 F0 / M —C 2 德 Oy s 3 R 20 P mp C B 0显微 照 排空反射或予以穿刺排尿。3 d后符合以下 条件的 相 系统 , 日本 ; 电子 天平 , 上海 天平仪 器厂 ; 脊髓 损 伤 大 鼠入选实 验 动 物组 : 1 双 后 肢痉 挛 性 瘫 痪 ,2 () () 自 动打击装置 , 徐医附院神经外科、 江苏徐州新飞科 体温稳定在 3 3℃范 围内。大 鼠死亡及 时复制 6~ 7 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 ; 汉密尔顿显微 注射系统 , 模 型补 充 。 上海 医用 激光 仪器厂 。 H P逆行示踪及动物灌 注: R 脊髓损伤后 2 d 8 将 实验动物分组 : 成年健康雄性 s D大 鼠 2 0只随 2 组动物 各 l 0只用 1 %水合 氯醛溶 液 ( .5 l 0 0 3m/ 机分 为 2组 : 1 ( )假手 术 组 ( hm组 ) 仅做 椎 板 切 10 体 重 ) 腔 注 射 麻 醉 , 醉成 功 后 将 大 鼠 固定 Sa : 0g 腹 麻 开术 。 ( ) 髓 损 伤 组 ( C 组 ) 2脊 SI 。2组 动 物 4周 后 于立体定 向仪 上 , 部切 口在 脊 髓损 伤远 侧 咬 除 L 背 2 行 H P逆 行示踪 术 。 R 椎 板 , 露原 伤灶 下 方 的 脊 膜 , 原 发 伤 灶 下 方 约 暴 在 改良 Ai 法大 鼠脊髓损 伤模型 的制备 : ln e 参考 5 m处 用汉 密尔顿 微量 注射器 缓慢 注射 2 % 的 m 0 Bso等 报 道 的 改 良 Al as ln法 制 备 大 鼠脊 髓 损 伤 HR e P生理 盐 水 溶 液 2 1速度 0 2 lmi, 注 1 l , . 1/ n 推 x I x 模型。手术前大 鼠正常进食 , 1%水合氯醛溶液 后提针 1 m继续 推注, 用 0 m 完毕 留针 1mn 分层缝合 0 i, 死、 洞形成 和胶 质瘢痕形 成 ,导致传 导功 能受 空 损[ , 1 还可 以通过损伤区域 的传导通路引起上行性 ] 运 动 神 经 元 萎 缩 、 性 坏 死 ,造 成 逆 行 性 损 伤 。 变 辣根 过 氧化 酶法 ( osrds eoiae H P 是 利 H r ai prxds, R ) e h 用轴浆运输现象追踪神经元之 间联系的一种方法 , 在脊 髓损 伤 功 能 恢 复 的形 态 学 研 究 中起 着 重 要 作 用 。本实 验通过 H P示 踪 技术 来 研 究 脊 髓 损 伤 后 R 对逆 行性脑 红 核神经元 的损伤作 用 , 现介 绍如下 。
( 济宁医学院 附属 医院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提 要 目的 研 究大鼠脊髓损伤后对脑红核神经元的逆行性损伤作用 。方法 采用改良Al ln法制 e 备大鼠 S I C 模型 , 伤后 2 d 8 采用辣根过氧化酶逆行示踪技术标记 R N神经元 , 应用四甲基联苯胺呈 色反应显 示红核脊髓束神 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 S I 2 d R C 后 8H P标记 R N神经元胞体模糊, 排列零散 , R H P标记 R N 神经元数 目 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减少( 0 0 பைடு நூலகம் , P< .0 )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结论 大鼠 S I C 后对脑 R N神 经元 和 R T具有逆行性的损伤作用, S 这在 S I C 后神 经功能恢复的形态学研 究中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