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12对脑神经及内脏神经系统

合集下载

十二对脑神经(附图)

十二对脑神经(附图)

十二对脑神经十二对脑神经-一、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端脑:嗅神经-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7种:-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脑神经及分布:-1、嗅神经:-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嗅神经- 嗅球(端脑)。

嗅神经olfactory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20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2、视神经:-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

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

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3、动眼神经:-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

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

精选-12对脑神经名称

精选-12对脑神经名称

12对脑神经名称: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庭九舌咽,十迷副神舌下全。

12对脑神经出入颅部位
一嗅筛孔通于鼻,二视经管眼球起。

三四六眼眶上裂,上颌下颌圆卵里。

七八同穿内耳门,茎乳孔出只有七。

九至十一静脉孔,舌下神经管有一。

12对脑神经连脑部位
一端脑,二间脑,三腹四背在中脑。

五六七八在脑桥,最后四对延髓找。

顺序名称性质连脑部位进出颅腔部位Ⅰ嗅神经感觉性端脑筛孔
Ⅱ视神经感觉性间脑视神经管
Ⅲ动眼神经运动性中脑眶上裂
Ⅳ滑车神经运动性中脑眶上裂
Ⅴ三叉神经混合性脑桥
眼神经经眶上裂
上颌神经经圆孔
下颌神经经卵圆孔Ⅵ展神经运动性脑桥眶上裂
Ⅶ面神经混合性脑桥内耳门→茎乳孔Ⅷ前庭蜗神经感觉性脑桥内耳门
Ⅸ舌咽神经混合性延髓颈静脉孔
Ⅹ迷走神经混合性延髓颈静脉孔
Ⅺ副神经运动性延髓颈静脉孔
Ⅻ舌下神经运动性延髓舌下神经管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如何记忆 12 对脑神经

如何记忆 12 对脑神经

如何记忆12 对脑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划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及副舌下全。

8块腕骨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烧伤病人早期胃肠道营养少食多餐,先流后干,早期高脂,逐渐增糖,蛋白量宽1、以点代面,密切前后联系1.1.脑干中脑神经核的记忆1.1.1.首先,我们先讲述相关预备知识:1、鳃弓衍化肌包括:咀嚼肌、表情肌、咽喉肌。

2、脑神经的名称、序号及性质:嗅、视、动眼、滑、叉、外展、面、听、舌咽、迷、副、舌下神经;1、2、8是感觉,,5、7、9、10是混合,3、7、9、10含副交感,3、4、6、11、12含运动。

3、脑干仅与后十对脑神经相连。

1.1.2然后讲解:1、脑干躯体运动神经核〔(3、4、6、11、12)相联系+支配鳃弓衍化肌〕有动眼、滑车、外展、副、舌下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共计8对。

2、内脏运动神经核(副交感核)(3、7、9、10副交感)动眼神经副核、上涎核、下涎核、迷走神经背核共计4对。

3、内脏感觉:孤束核1对(孤单一束)4、躯体感觉:1、2、8是感觉,而1、2对不连脑干,故只有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5、7、9、10是混合=头面。

1.2语言中枢的记忆: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语言有身体(姿势)语言,书面语言及口头语言,用得最多的是后两者,书面语言中包括写、读,口头语中包括说和听,其中写和说是主动的,读和听是被动的。

其次,语言中枢都与相应感觉或运动中枢靠近,故主动的(说和写)部位于中央沟之前,故与额、中、下回靠近,且又是倒置人体,故就体表投影来说,参与说话的喉部位置显然在手之下,因此额中回后部为写字中枢,额下回后部为说话中枢;被动的(阅读和听话)位于后中央沟之后,靠近听觉中枢的缘上回和靠近视觉中枢的角回就分别成了听话中枢和阅读中枢。

2口诀记忆如脑N的名称序号,连脑部位早已脍灸人口,广为传诵,在此我举例如下:2.1舌的神经支配记为:舌前面,舌后咽(面神经管理舌前2/3,舌咽神经管理舌后1/3的味觉和一般感觉),三叉神经管一般(三叉神经管理舌前2/3的一般粘膜感觉),舌下神经司运动。

十二对脑神经详解,干货有点长,读完不一样!

十二对脑神经详解,干货有点长,读完不一样!

十二对脑神经详解,干货有点长,读完不一样!脑神经也称“颅神经”。

是从脑发出左右成对的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

人的脑神经共12对: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外展神经、Ⅶ面神经、Ⅷ位听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

它们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其中迷走神经还分布到胸腹腔内脏器官。

在这12对脑神经中,第Ⅰ、Ⅱ、Ⅷ对是感觉神经;第Ⅲ、Ⅳ、Ⅵ、Ⅺ、Ⅻ对是运动神经;第Ⅴ、Ⅶ、Ⅸ、Ⅹ对是混合神经。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嗅神经:人的嗅神经始于鼻腔的嗅粘膜。

嗅细胞的中枢突先在粘膜内合并交织成丛,再由丛合成15~20条嗅丝。

嗅丝离开嗅粘膜,向上穿经筛骨板的小孔进入颅前窝,终止于嗅球。

嗅细胞既是嗅觉的一级传入神经元,又是嗅感受器的接受细胞。

嗅神经元髓鞘,其表面包着由硬膜和蛛网膜形成的双层“套鞘”。

颅内蛛网膜下腔可循此鞘下的间隙延至嗅粘膜。

因而有些颅压增高的病人,也可能出现自鼻腔外漏脑脊液的情况。

颅前窝骨折时,嗅丝可撕脱,引起嗅觉障碍。

视神经:视神经发源于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层,发自视网膜鼻侧一半的纤维,经视交叉后,与对侧眼球视网膜颞侧一半的纤维结合,形成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在此处换神经元后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后部形成视辐射,终止于枕叶距状裂两侧楔回和舌回的中枢皮质,即纹状区。

黄斑的纤维投射于纹状区的后部,视网膜周围部的纤维投射于纹状区的前部。

光反射的径路不经外侧膝状体,由视束经上丘臂而入中脑上丘,与动眼神经核联系。

对其检查主要包括视力、色觉、视野和眼底检查。

动眼神经:起自中脑的动眼神经核,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支配眼球的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上直肌和上睑提肌的运动。

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使瞳孔缩小,晶状体变凸。

动眼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斜视、瞳孔散大等。

滑车神经:起自中脑上丘平面动眼神经核下端的滑车神经核,其纤维走向背侧顶盖,绕大脑脚外侧前行,穿入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内,分布于上斜肌,支配此肌。

12对脑神经是什么

12对脑神经是什么

12对脑神经是什么脑神经也属于周围神经系统,共十二对,其排序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第一对是嗅神经,为特殊内脏感觉脑神经,包括20多条嗅丝,穿过筛孔入颅前窝,连于嗅球传导嗅觉。

第二对,视神经,为特殊躯体感觉性脑神经,传导视觉冲动。

第四对:动眼神经,为运动性神经,含有一般躯体运动和一般内脏运动两种纤维,合并后成动眼神经,经眶上裂入眶,分成上下两支,上支细小,分部于上睑提肌和上直肌,下支粗大,分布于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第四对,滑车神经,为运动性脑神经,为脑神经最细者,支配上斜肌。

第五对,三叉神经,为最粗大的混合性脑神经,分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各有许多分支,比较复杂。

第六对,展神经,为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分布于外直肌,损伤可产生斜视。

第七对面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含有四种纤维成分:1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表情肌,2.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3,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分布舌前三分之二粘膜的味蕾。

4,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耳部皮肤的躯体感觉和面部肌的本体感觉。

第八对,前庭蜗神经,传导听觉冲动。

第九对,舌咽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有五种纤维成分,也分为四个支:舌支、咽支、鼓室神经、颈动脉窦支。

分别支配舌后三分之一粘膜和味蕾,咽肌,腮腺,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第十对,迷走神经,为混合性神经,行程最长,分布最广,颈部的重要分支为喉上神经,支配环甲肌,胸部的重要分支为喉返神经,分布于喉部。

第十一对,副神经,为运动性脑神经,支配胸索乳突肌和斜方肌。

最后一对,舌下神经,为运动性神经,支配全部舌内肌和部分舌外肌。

记忆口诀:一嗅二视三动眼,四划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及副舌下全。

(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6)外展神经(7)面神经(8)位听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

十二对脑神经(附图)

十二对脑神经(附图)

十二对脑神经十二对脑神经动眼神经⅛⅜萌庭窝神经舌咽---- 迷走神经*ι!神½ 議—打神经脑神经示意图、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端脑:嗅神经-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7种:-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脑神经及分布:1、嗅神经:-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嗅神经-嗅球(端脑)。

嗅神经OIfaCtory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2、视神经:-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

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

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20多条3、动眼神经:-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

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_性质和主要分布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_性质和主要分布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_性质和主要分布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一嗅二视三动眼,四划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及副舌下全。

(1)嗅神经 (2)视神经 (3)动眼神经 (4)滑车神经 (5)三叉神经 (6)外展神经(7)面神经 (8)位听神经 (9)舌咽神经 (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 (12)舌下神经#1、2、8是感觉,,5、7、9、10是混合,3、7、9、10含副交感,3、4、6、11、12含运动。

1、嗅神经转导嗅觉冲动,由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内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成15~20条嗅丝,穿过筛板入颅前窝,连于大脑腹侧的嗅球。

BACK2、视神经传导视觉冲动,起于眼球视网膜,由眶内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

BACK3、3、动眼神经为运动神经,自中脑腹侧离脑,穿硬脑膜入海绵窦外侧壁继续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动眼神经含一般体躯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前者支配大部分眼外肌,后者即动眼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眶内睫状神经节,节细胞发起之节后纤维至眼球,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BAC4、滑车神经 4、为躯体运动神经于中脑背侧前髓帆处出脑,绕大脑脚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神经下方继续前行,经动眼神经外上方穿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

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亦含本体感觉纤维。

BACK5、5、三叉神经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

躯体感觉纤维大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由节的前外缘分出3大支:(1)眼神经:是感觉神经,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居滑车神经下方,继经眶上裂入眶。

(2)上颌神经: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

(3)下颌神经:最大,为混合神经,经卵圆孔至颞下窝。

BACK6、展神经是躯体运动神经,于脑桥延髓之间正中线两旁离脑,在鞍背外侧方穿硬脑膜进入海绵窦内,在颈内动脉外侧行向前出海绵窦,继而经眶上裂内端入眶,至外直肌。

人卫版第七版《系统解剖学》 脑神经

人卫版第七版《系统解剖学》 脑神经

②交感根Ⅼ颈内动脉丛
③感觉根Ⅼ鼻睫神经
睫状神经节
交感根
感觉根
副交感根 -10-
睫状神经节长根
睫状短神经
睫状长神经
鼻睫神经
视神经
睫状神经节交感根
睫状神经节短根 动眼神经下支
-11-
睫状神经节
副交感神经纤维 感觉神经纤维 交感神经纤维
四、滑车神经 性质:一般躯体运动性
滑车神经核—交叉—滑车神经
海绵窦、眶上裂 上斜肌
上斜肌 滑车神经
-12-
滑车神经核
五、三叉神经
一般躯体感觉性→头面部皮肤及粘膜
性质—混合性 特殊内脏运动性→咀嚼肌
眼神经
•三叉神经诸感觉核 中枢突 三叉神经节 周围突
上颌神经
疼温觉的纤维 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触觉的纤维 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
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大分支 第1支眼神经 第2支上颌神经 第3支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脊
束核、三叉 头面部皮肤,口腔、 神经脑桥核、鼻腔粘膜、牙及牙龈、 三叉神经中 眼球、硬脑膜等
头面部感觉 障碍
脑核
咀嚼肌、二腹肌前腹、 下颌舌骨肌、鼓膜和 咀嚼肌瘫痪 腭帆张肌
脑神经简表(2)
顺序其名称
成分
起核
终核
分布
损伤症状
Ⅵ 展神经 Ⅶ 面神经
Ⅷ 前庭蜗神经
一般躯体运动 一般躯体感觉 特殊内脏运动
-3-
脑神经的七种纤维成分:
( 1)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皮肤、肌、腱、口鼻大部分粘膜
( 2)特殊躯体感觉纤维:
视器、前庭蜗器
( 3)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头、颈、胸、腹脏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耳门:面神经、前庭蜗神经通过
颈静脉孔: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副神经通过
舌下神经管:舌下神经通过
24
Cribriform plate:Olfactory Optic canal:Optic Superior orbital fissure:Oculomotor,Trochlear,the first branch of Trigeminal,Abducent Foramen rotundum:the second branch of Trigeminal Foramen ovale:the third branch of Trigeminal Internal acoustic meatus:Facial,Vestibulocochlear Jugular foramen:Glossopharyngeal,Vagus,Accessory Hypoglossal canal:Hypoglossal
12
Ⅶ面神经
连脑部位:脑桥 出入颅腔部位:经内
耳门、内耳道、内 耳底和面神经管, 终支最后由茎乳孔 出颅 神经纤维成分:内脏 运动纤维、躯体运 动纤维和内脏感觉 纤维
13
1、躯体运动纤维:
在颅外的分支
• 颞支-额肌和眼轮匝肌; • 颧支-颧肌、眼轮匝肌; • 颊支-颊肌、口周围肌 • 下颌缘支-下唇肌 • 颈支-颈阔肌。
颈静脉孔出颅 纤维性质:运动性
纤维 支配胸锁乳突肌和
斜方肌
22
Ⅻ舌下神经
连脑部位:延髓 出入颅腔部位:经
舌下神经管出颅 纤维性质:运动性
纤维 支配舌内、外肌
23
十二对脑神经出入颅腔部位
筛孔:嗅神经通过 视神经管:视神经通过
眶上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 叉神经第一支、展神经通过
圆孔、卵圆孔:三叉神经第二、三 支通过
颈静脉孔出颅 纤维性质:混合性
纤维
19
4种纤维成分
1、躯体运动纤维:支配 喉肌及大部分咽肌
2、内脏运动纤维:分布 于颈、胸、腹部的脏器, 是迷走神经的主要纤维 成分。
3、内脏感觉纤维:分布 于咽、喉黏膜和胸腹腔 脏器的黏膜。
4、躯体感觉纤维:分布
于耳廓和外耳道等处皮
肤。
20
主要行程
左侧——迷走神经前干 右侧——迷走神经后干
连脑部位:脑桥 出入颅腔部位: 第一支:眶上裂 第二支:圆孔 第三支:卵圆孔 神经纤维成分:躯
体运动纤维和内 脏运动纤维
7
组成三个支:眼支、 上颌支和下颌支。 感觉纤维分布于 头、面部皮肤, 口腔、鼻腔和鼻 旁窦的粘膜及眼 球和硬脑膜。运 动纤维主要支配 咀嚼肌。
8
眼神经
泪腺-上睑-泪腺神 经(含来自面神
脑神经
是与脑相连的周 围 神 经 , 共 12 对 。 脑 神经的排序通常用罗 马字码表示如下:
Ⅰ嗅神经、Ⅱ视神经、
Ⅲ动眼神经、Ⅳ滑车
神经、Ⅴ三叉神经、
Ⅵ外展神经、Ⅶ面神
经、Ⅷ前庭蜗神经、
Ⅸ舌咽神经、Ⅹ迷走
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Ⅺ副神经、Ⅻ
舌下神经。
1
脑、脊神经的差别
1、每一对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的,但脑神经 有感觉性(Ⅰ、Ⅱ、Ⅷ),运动性( Ⅲ、 Ⅳ、Ⅵ、Ⅺ、Ⅻ),混合性( Ⅴ、Ⅶ、 Ⅸ、Ⅹ)。
10
下颌神经
颞部皮肤、腮腺-耳颞神经 颊粘膜、口角皮肤-颊神经
舌神经-口腔底、舌前2/3的
粘膜-舌神经
下颌牙齿、牙龈、颏部、
下唇的皮肤和粘膜-下牙 槽神经 咀嚼肌-咀嚼肌神经(属运动
性神经)
11
Ⅵ外展神经
连脑部位:脑 桥
出入颅腔部位: 眶上裂
神经纤维成分:躯体运动纤维 脑桥—-展神经核—-展神经—-外直肌。
连脑部位:脑桥
出入颅腔部位:经内耳道、内耳门入颅
球囊斑、椭圆囊斑和壶腹嵴毛细胞—-前庭神经节-前 庭神经-前庭神经核群和小脑。
螺旋器的毛细胞-蜗神经节-蜗神经-蜗神经前、后 核
16
Ⅸ舌咽神经
连脑部位:延髓 出入颅腔部位:经 颈静脉孔出颅 纤维性质:混合性 纤维
17
4种纤维成分:
1、躯体运动纤维:支配一 块咽肌
眶上裂 神经纤维成分:
躯体运动纤维 和内脏运动纤 维
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 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
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
5
Ⅳ滑车神经
连脑部位:中脑 出入颅腔部位:
眶上裂 神经纤维成分:
躯体运动纤维 滑车神经-上斜肌
6
Ⅴ三叉神经
2、头部分化出特殊的感觉器,随之也出现 了与之相联系的两对脑神经( Ⅱ 、 Ⅷ) 。
2
Ⅰ嗅神经
鼻腔嗅粘膜内嗅细胞 的 中 枢 突 聚 集 成 20 多条嗅丝,穿筛孔 入颅,终于嗅球。
连脑部位:端脑嗅球
出入颅腔部位:筛孔
神经纤维成分:内脏 感觉纤维
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
中枢突(特殊内脏感
觉纤维)- 嗅神经 - 嗅
14
2、内脏运动纤维
在下颌下神经节换 元——支配下颌下腺 和舌下腺
在翼腭神经元换元— —支配泪腺,能入口 鼻黏膜腺
3、内脏感觉纤维 膝神经节——鼓索—
—舌神经——分布 于舌前2/3黏膜中的 味蕾,接受味觉。
15
Ⅷ位听神经
为感觉性神经, 伴行于面神经穿过 内耳道底-内耳道内耳门,传导听觉 和平衡觉。
主要分支
1、喉上神经:分内、外两支,外
支支配环甲肌,内支分布于声门裂
以逐步形成的喉黏膜。
2、喉返神经:其末支为喉下神经,
肌支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所有喉肌,
感觉纤维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黏
膜。
3、腹部迷走神经的分布:左迷走
神经分支到胃前壁和肝,右迷走神
经主要发出腹腔支加入腹腔丛。
21
Ⅺ副神经
连脑部位:延髓 出入颅腔部位:经
2、内脏运动纤维:在卵圆 孔下的耳神经元换元, 节后纤维支配腮腺分泌
3、内脏感觉纤维:神经元 胞体位于舌咽神经干上 的下神经元,周围突分 布于1/3黏膜、咽、咽鼓 管、鼓室及颈动脉窦、 颈动脉小球等处。
4、躯体感觉纤维:神经元
胞体位于舌咽神经干上
的上神经节,其周围突
分布于耳后皮肤。
18
Ⅹ迷走神经
连脑部位:延髓 出入颅腔部位:经
球(端脑)。
3
Ⅱ视神经
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 聚集穿眼球壁而成, 经视神经管入颅。
连脑部位:间脑
出入颅腔部位:视神经 管
神经纤维成分:躯体感 觉纤维
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 节细胞的中枢突(特 殊 躯 体 感 觉 纤 维 )- 视 神经-视交叉-视束-间 脑。
4
Ⅲ动眼神经
连脑部位:中脑 出入颅腔部位:
经的副交感神经 纤维); 额顶部皮肤-眶上
神经-额神经;
硬脑膜、眼眶、 眼球、结膜、部 分鼻腔粘膜、鼻
背部的皮肤-鼻 睫神经。
9
上颌神经
下睑、鼻翼、上唇的
皮肤-眶下神经 颧颞部皮肤-颧神经
(含来自面神经的副 交感神经纤维在翼 腭神经节内换元);
腭、鼻腔粘膜、腭扁
桃体-翼腭神经 上颌牙齿、牙龈-上
牙槽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