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2002-2010年食品化学真题答案
食品生物化学十套试题及答案

食品生物化学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前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乳品蛋白质含量,每克测出氮相当于()克蛋白质含量。
A。
0。
638 B。
6.38 C。
63.8 D。
638.0( )2。
GSH分子的作用是().A.生物还原 B。
活性激素 C。
营养贮藏 D。
构成维生素()3。
蛋白变性后()。
A。
溶解度降低 B.不易降解C.一级结构破坏 D。
二级结构丧失()4。
破坏蛋白质水化层的因素可导致蛋白质( )。
A.变性B.变构C.沉淀 D。
水解( )5。
()实验是最早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A.大肠杆菌基因重组B.肺炎链球菌转化C.多物种碱基组成分析D.豌豆杂交( )6.紫外分析的A260/A280比值低,表明溶液中()含量高。
A。
蛋白质 B。
DNA C.RNA D。
核苷酸( )7.DNA生物合成的原料是().A.NTPB.dNTPC.NMPD.dNMP()8.据米氏方程,v达50%Vmax时的底物浓度应为()Km。
A。
0.5 B.1.0 C。
2。
0 D.5。
0( )9.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 )。
A。
Vmax下降, Km下降 B.Vmax下降, Km增加C.Vmax不变, Km增加D.Vmax不变, Km下降()10.维生素( )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A.AB.BC.D D。
E()11。
糖代谢中,常见的底物分子氧化方式是()氧化。
A.加氧 B。
脱羧 C.脱氢 D。
裂解()12.每分子NADH+H+经呼吸链彻底氧化可产生()分子ATP。
A。
1 B.2 C.3 D。
4( )13。
呼吸链电子传递导致了()电化学势的产生。
A。
H+ B.K+ C.HCO3- D.OH-()14.( )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变构抑制剂.A。
ATP B。
ADP C.AMP D。
Pi()15。
动物体内,( )很难经糖异生作用转变为糖。
201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食品化学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食品化学考研真题一、填空题1.食品中存在的天然色素按其化学结构分类有多种,例如: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能够引起果蔬酶促反应的是______物质。
2.乳化剂的结构特点是______物质。
乳化剂在食品中的作用是______。
例如______等是天然乳化剂。
3.淀粉的结构特点是:对淀粉和水的体系进行加热处理,淀粉分子间______键断裂后同水分子作用,使淀粉粒的体积______,体系的黏度______,双折射现象______,最后得到半透明粘稠体系。
4.食品中香气物质的形成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等。
例如:食品加热过程中通过______反应产生的香气物质与______等条件有关。
破碎的葱、蒜等由于______等作用产生______特征风味物质。
5.四萜化合物______具有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维生素D具有______结构,维生素______易于氧化并产生褐变,水溶性维生素中______易于发生光降解,产生光黄素和光色素。
6.碳烤羊肉串的表面加热温度可高达300℃左右,在这种的高温加热条件下油脂______反应,美拉德反应将损失______,必须脂肪酸发生______反应。
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食品的贮藏稳定性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抗性淀粉?举例说明。
3.油脂的溶解和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结构有何关系?4.什么结构特点的蛋白质具有起泡性?举例说明此类蛋白质在食品加工中有哪些功能性质?三、论述题1.油脂中氢过氧化物来源有哪些?简要说明化学原理。
2.切割果蔬叫半加工果蔬,它是指新鲜水果蔬菜经过清洗、休整、去皮、切分等处理,再用塑料薄膜袋或以塑料托盘盛装,外露塑料薄膜包装,供消费者使用或餐饮业使用的果蔬鲜食加工产品。
切割果蔬主要的质量问题是褐变,褐变会严重影响果蔬外观。
请回答以下问题:(1)褐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分析一下常用的护色方法有哪些可以用于切割果蔬的加工流通环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96-1997期末考试第二学期《食品化学》A卷一.名词解释: (20 分)1.食品化学2.功能属性3.同质多晶现象4.泡沫膨胀率5.油脂的起酥性二.判断正误,冰扼要说明理由(30 分)1.当采用数值相等而方向相反的温差时,水冻结的速度比解冻的速度高。
2.食品中的还原性双糖和非还原性双糖在同样条件下发生异构化或发生美拉德反应的程度有较大差别。
3.肌肉宰后pH 下降的程度和速度越高和越快越有利。
、4.油脂的自动氧化作用和任何催化作用无关。
5.亚硫酸盐不可用为植物性食品材料加工中的护色剂。
三.填空(20 分)1.肌原纤维的肌节中,细丝主要由__、__和___三种蛋白质构成。
2.脂肪的亚晶胞的晶格类型主要可分为__、__和__型,其中__型在制造起酥油和人造奶油时是需要的。
3.中性多糖的水解(酸作用)速度比较中,一般__喃糖比__喃糖易水解,__糖苷键比__糖苷键易水解,__区比__易水解。
4.在测定果蔬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实验中,酶的底物使用了__,但用碘酸钾滴定时却测定的是__的剩余量。
因为酶的作用产物__被重新转为底物。
5.在利用蛋白质为乳化剂,并利用搅打方法制备油∕水乳状液时控制加油速度的一般要领是:__。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97-1998食品化学期末考试第二学期《食品化学》课程A卷一.填空题(15分,任选5题)1.结合水包括__、__和多层水。
2.起酥性、__和乳化性均良好的油脂被用为起酥油。
3.能对人们希望的食品形状和感官特征作出贡献的理化性质常被称为__。
4.脂肪的亚晶格类型主要可分为__、__、和__型,其中__型的结构排列相对最不规则。
5.肌肉蛋白质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它们分别是__、__和__蛋白。
6.山梨糖醇,葡萄糖和蔗糖分别与蛋白质水解物共煮,发生美拉德反应最快和最慢的碳水化合物分别是__和__。
7.环状糊精的内腔是__水性的。
二.简答题(15分,任选三题)1.淀粉糊化受不受小分子糖的影响?为什么?2.为什么湿果胶的保存应采用pH3.5-4.0而不采用中性和更强的酸性?3.含有短支链的瓜尔豆胶和黄原胶(黄杆菌胶)是典型的增稠剂,但却不是凝胶剂,请以其结构特点说明为什么?4.油脂精炼时主要分为哪四步完成?三.选择题(20分)1.在一食品的水分含量不变化及非水物质含量及性质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提高该食品的温度时,水分活度的值将如何?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2.下列哪种物质吸潮最慢。
(精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及食品科学试题(博士)2008 2002年-1995年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入学考试《食品科学》2008年1、什么是冷却肉,中国为什么不能大面积推广.2、蔬菜,水果或干果发生褐变得原因,解决方法有哪几种。
3、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有哪些,举例说明他们的作用。
4、生物技术在食品科学中的作用。
5、从发酵的理论说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无害的微生物食品。
6、微生物在食品科学中的作用。
7、什么是HACCP,用乳制品为例加以说明。
8、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9、食品科学与哪些学科有联系,发展方向。
2006年中国农大博士入学试题食品科学1、食品科学的定义,涉及哪些主要内容。
2、食品按来源分哪几类,其主要营养成分怎样,这些成分分别起什么作用。
3、食品污染有哪些种类,简述各污染源的危害和基本防治方法。
4、简述果脯、香肠的制作工艺流程。
5、你所了解的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有哪些,基本原理是什么6、现代分离提取技术在食品开发中的利用有哪些主要形式。
简述超临界萃取基本原理。
7、何谓HACCP、举例说明在食品加工中应用。
8、何谓功能食品,功能食品的开发有哪些阶段。
简要说明各阶段内容。
9、阐述食品科学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
10、我国正在讨论制定中的两部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是什么,你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有和评价及建议。
2004年1、食品科学的定义及其内容2、食品能提供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3、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其作用4、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及其原理5、食品变质的原因6、食品安全过程的具体体现7、食品科学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主要作用8、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评价及意义9、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10、叙述果蔬制品加工工艺流程2008 中农生物化学试题1、为何说代谢调控实质上是酶活性的调控?酶水平的调控主要指那些层次上的调控,请举例说明。
2 电泳试验所需试剂及仪器3 简述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还有两个记不太清了,此外还有一些名词解释如(酶原)、填空、选择之类的。
食品化学(答案版)

填空1.食品中常见的二糖有蔗糖、麦芽糖及乳糖等。
2.糖的分解代谢包括无氧分解和有氧分解两种类型。
3.矿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在0.01%以上称为常量元素。
常见的金属元素污染有汞、镉、铅、砷。
4.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生理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吸收作用和呼吸作用。
5.评价风味的方法有感观评定分析和色谱分析方法。
6.味的相互作用包括味的对比、味的相乘、味的拮抗和味的变调。
7.食品中的色素分子都由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组成,色素颜色取决于其分子结构。
8.直链淀粉分子中的糖苷键是α-1,4-糖苷键;纤维素分子中的糖苷键是β-1,4-糖苷键。
9.脂肪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
10.常见的金属元素污染有四种,分别是汞、镉、铅和砷。
11.我国规定基本味感包括酸、甜、苦、咸、辣、鲜和涩。
12.食品中的香味来源途径有四种,分别是生物合成、酶促反应、氧化作用和高温分解作用。
13.叶绿素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Mg ;血红素中结合的金属元素是Fe 。
14V D;与视觉有关的是V A,对氧最敏感的是V E,因此它是有效的抗氧化剂。
15.食品中使用亚硫酸盐的作用有漂白、防褐变、防腐和抗氧化。
选择16.下列脂肪酸中,必需脂肪酸是:( A )A亚油酸B棕榈酸C油酸D草酸17.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A )A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B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C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D使蛋白质溶液成为pI18.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1克,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克?( D )A2.00g B2.50gC3.00g D6.25g19.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C )A10种B15种C20种D25种以上20.下列那个指标是判断油脂的不饱和度的是:( B )A酸价B碘值C酯值D皂化值21.油脂在加热时易起泡沫,冒烟多,有臭味是因为油脂中含有下列那种物质的原因:(C )A甘油B脂肪酸C磷脂D糖脂22.与人体视力有关,缺乏容易得夜盲症的脂溶性维生素是:( A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C维生素D D维生素K23.克山病是因为人体缺乏下列那种元素引起的是:( D )A铅B锌C铁D硒24.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A )A L-α-氨基酸B D-α-氨基酸C L-β-氨基酸D L.D-α-氨基酸25.脂肪酸的分解代谢方式中,最主要的分解途径是(B )Aα氧化Bβ氧化 C ω氧化D其他26.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B )A共价键被破坏B不易被蛋白酶水解C溶解度增加D生物学活性丧失27.安排酒席上菜肴的先后顺序时,经常先上清淡味道的,再上味重的菜,甜食放在最后一道,主要是为了防止(B )A味的相乘B味的变调C串味D食欲降低28.V B1在大米的碾磨中损失随着碾磨精度的增加而(A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一定29.氧合血红素中的金属元素是:( A )A Fe2+B Fe3+C MgD K30.与人体骨骼有关,缺乏容易得骨质疏松的脂溶性维生素是:( C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C维生素D D维生素K31.婴儿的必需氨基酸是:( C )A蛋氨酸B苏氨酸C组氨酸D缬氨酸32.人体内唯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是:( D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1C维生素B2D维生素B12名词解释33.焦糖化反应——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条件下,将糖和糖浆直接加热熔融,在温度超过100℃时,糖分解变化形成黑褐色的焦糖,称为焦糖化反应。
农科院历年真题答案

2002年农科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413食品化学)一、概念:(10分)(1)水分活度:一定温度下食品中的水蒸气压与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
(2)高甲氧基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通常将酯化度大于50%的果胶称为高甲氧基果胶;将酯化度小于50%的果胶称为低甲氧基果胶。
(3)ω-3型和ω-6型脂肪酸:脂肪酸从含甲基的一端开始编号,第一个双键在3号位的称为ω-3型脂肪酸;而第一个双键在6号位的称为ω-6型脂肪酸。
(4)凝胶作用和织构化:果胶等大分子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相互结合而产生链状胶束,并相互交织,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过程,称为凝胶作用;将水不溶性蛋白质加工成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咀嚼性能和良好持水性能的薄膜或纤维状产品的过程成为蛋白质的织构化。
(5)酸值和碘值: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酸值;100克油脂吸收碘的克数称为碘值。
二、简答:(1)平衡膳食的概念和基本指标(15分)。
平衡膳食: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适宜的膳食称为平衡膳食;其指标有:a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b 多吃水果、蔬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c 常吃适量鱼、禽、蛋及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d 食量与体力活力相适宜,保持适宜体重;e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f 如饮酒应限量。
(2)简述小麦、玉米、稻米和大豆中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特性(15分)。
小麦:主要以麦谷蛋白和麦胶蛋白为主,麦谷蛋白分子中不只含有大量的链内双硫键,而且含有链间的双硫键,故其相对分子量高达1×106,麦谷蛋白不溶于水和食盐溶液,但可溶于稀酸稀碱溶液;麦胶蛋白只含有链内的双硫键,其相对分子量仅为1×104,它可溶于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
玉米:含有清蛋白、球蛋白、醇溶性蛋白和谷蛋白,以醇溶性蛋白和谷蛋白为主,玉米醇溶性蛋白可溶于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可形成一定强度的薄膜,而玉米谷蛋白不溶于水、乙醇溶液和食盐溶液,但可溶于稀酸稀碱溶液。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817食品化学》历年考研真题专业课考试试题

2014年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化学考 研真题
2015年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化学考 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 焦糖化反应 2 淀粉的老化 3 阈值 4 抗性淀粉 5 油脂的可塑性 6 淀粉酶 7 食品添加剂
8 必需氨基酸 9 果胶 10 油脂的自动化氧化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 食品中单糖的低聚糖有哪些功能? 2 食品色素按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并举例。 3 简述控制酶促褐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 什么是味感?影响味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 油脂精炼需要经过哪些步骤? 6 请简述几种绿色罐头生产中护绿的方法。
2 维生素K的生理功能是( )。 A.防止干眼症 B.促进血液凝固 C.预防不育症 D.预防佝偻病
3 低甲氧基果胶的酯% D.60%
4 经过糊化的α-淀粉酶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放置后,会变得不透明甚 至凝结而沉淀,这种现象称为( )。 A.老化 B.结晶 C.氧化 D.改性
目 录
2001年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化学考研真题 2002年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化学考研真题 2004年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化学考研真题 2005年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化学考研真题 2006年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化学考研真题 2007年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化学考研真题 2008年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化学考研真题 2009年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化学考研真题 2010年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化学考研真题 2011年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化学考研真题 2012年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化学考研真题 2013年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化学考研真题 2014年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化学考研真题 2015年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化学考研真题 2016年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化学考研真题
2008年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化学考 研真题
2009年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化学考 研真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02-12食品化学硕士试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食品化学硕士试题一.概念题(2×5)1.水分活度2.高甲氧基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3.ω-3型和ω-6型脂肪酸4.凝胶作用和织构化5.酸值和碘值二.简答题(15×6)1.平衡膳食的概念和基本指标?2.简述小麦、玉米、稻米和大豆中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特征?3.氧化还原酶的种类及其作用?4.油脂的氧化机理及其控制措施?5.天然类胡萝卜素的结构特点、主要作用及其应用?6.简述脂溶性维生素的主要种类及其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食品化学硕士试题一、概念题(20)1.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2.自由水与结合水3.干性油脂与不干性油脂 4.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 5.GMP与HACCP二、简述水分活性(aw)与食品耐藏性的关系(15)三、列举3种必需脂肪酸,并写出其结构简式(15)四、大豆、稻米和小麦中所有蛋白质的主要种类、特性和作用(15)五、固相酶固定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固相酶的优缺点(15)六、举例说明3种改性淀粉的加工方法及其用途(15)七、简要回答:β-葡聚糖、番茄红素、二十八烷醇的功能性作用及其制备技术(15)八、简述下列物质的测定原理及使用的主要试剂和仪器。
、VC、类胡萝卜素、淀粉酶(20)还原糖、VB2九、天然类胡萝卜素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理(20)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食品化学硕士试题一、简答题(90分)1分别列举2种单糖和低聚糖,并写出其结构式。
(10)2鉴定油脂种类和品质的特征值有哪些?(10)3什么是蛋白质变性?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5)4简要说明维生素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损失的主要原因及防止措施。
(15)5简述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
(10)6简要说明矿物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损失的主要原因及防止措施。
(10)7影响味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0)8简述影响花青素变色反应的主要因素及其防止措施。
(10)二、论述题(60分)1举例说明影响食品安全和品质的主要化学反应及其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农科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413食品化学)一、概念:(10分)(1)水分活度:一定温度下食品中的水蒸气压与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
(2)高甲氧基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通常将酯化度大于50%的果胶称为高甲氧基果胶;将酯化度小于50%的果胶称为低甲氧基果胶。
(3)ω-3型和ω-6型脂肪酸:脂肪酸从含甲基的一端开始编号,第一个双键在3号位的称为ω-3型脂肪酸;而第一个双键在6号位的称为ω-6型脂肪酸。
(4)凝胶作用和织构化:果胶等大分子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相互结合而产生链状胶束,并相互交织,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过程,称为凝胶作用;将水不溶性蛋白质加工成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咀嚼性能和良好持水性能的薄膜或纤维状产品的过程成为蛋白质的织构化。
(5)酸值和碘值: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酸值;100克油脂吸收碘的克数称为碘值。
二、简答:(1)平衡膳食的概念和基本指标(15分)。
平衡膳食: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适宜的膳食称为平衡膳食;其指标有:a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b 多吃水果、蔬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c 常吃适量鱼、禽、蛋及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d 食量与体力活力相适宜,保持适宜体重;e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f 如饮酒应限量。
(2)简述小麦、玉米、稻米和大豆中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特性(15分)。
小麦:主要以麦谷蛋白和麦胶蛋白为主,麦谷蛋白分子中不只含有大量的链内双硫键,而且含有链间的双硫键,故其相对分子量高达1×106,麦谷蛋白不溶于水和食盐溶液,但可溶于稀酸稀碱溶液;麦胶蛋白只含有链内的双硫键,其相对分子量仅为1×104,它可溶于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
玉米:含有清蛋白、球蛋白、醇溶性蛋白和谷蛋白,以醇溶性蛋白和谷蛋白为主,玉米醇溶性蛋白可溶于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可形成一定强度的薄膜,而玉米谷蛋白不溶于水、乙醇溶液和食盐溶液,但可溶于稀酸稀碱溶液。
稻米:大米蛋白质的品质由于小麦蛋白和玉米蛋白,含有优质的赖氨酸,且低过敏性,其主要由清蛋白、球蛋白、醇溶性蛋白和谷蛋白四种蛋白质组成,其中谷蛋白和球蛋白为主要成分,各自占80%和12%,醇溶蛋白占3%,谷蛋白可溶于稀酸稀碱溶液;球蛋白不溶于水,可溶于食盐溶液。
大豆:主要以清蛋白和球蛋白为主,大豆清蛋白可溶于水、食盐溶液、乙醇溶液和稀酸稀碱溶液,而大豆球蛋白不溶于水,可溶于食盐溶液、乙醇溶液和稀酸稀碱溶液,大豆球蛋白在调pH 至4.5或加硫酸铵至饱和时可析出沉淀,故称为酸沉蛋白,而大豆清蛋白则无此性质,称为非酸沉蛋白。
(3)氧化还原酶的种类及其作用(15分)。
A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氧化酶可从真菌如黑曲霉和青霉菌中制备。
它可通过消耗空气中的氧而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因此它可出去葡萄糖或氧气。
61262610622C H O O C H O +H O +−−→酶例如葡萄糖氧化酶可用在蛋品生产中以除去葡萄糖,而防止产品变色;可使油炸土豆片产生金黄色而不是棕色;它还可出去封闭包装系统中的氧气以抑制脂肪的氧化和天然色素的降解。
例如,可抑制螃蟹肉和虾肉的颜色从粉红色变成黄色。
B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氢酶主要从肝或微生物中提取,它能分解过氧化氢形成水和氧气。
过氧化氢是食品用葡萄糖氧化酶处理后的一种副产品和一些灌装特殊过程加入到食品中的化合物。
例如,用22H O 可对牛乳进行巴氏消毒,过剩的22H O 可用过氧化氢酶消除。
C 乙醛脱氢酶 大豆加工时,由于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会发生酶促氧化而产生具有豆腥味的挥发性降解化合物(正己醛等),此时若加入乙醛脱氢酶则能使醛转化为羧酸而消除豆腥味,由牛肝线粒体中提取的乙醛脱氢酶与正己醛有很好的亲和力,故广泛用于牛乳生产中。
D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物酶是一种含有血红素辅基的酶,广泛存在与高等植物和牛乳中。
从营养、色泽和风味来看,过氧化物酶也是很重要的。
一方面过氧化物酶能使维生素C 氧化而破坏其在生理上的功能;另一方面过氧化物酶能催化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物的裂解,产生具有不良风味的羰基化合物,同时伴随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进一步破坏食品中的许多成份。
E 抗坏血酸氧化酶 抗坏血酸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酶,能氧化抗坏血酸形成脱氢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氧化酶存在于瓜类、种子中。
抗坏血酸氧化酶对抗坏血酸的氧化作用对柑橘加工的影响很大,其在加工时,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就显露出来。
因此,为减少维生素C 的破坏,柑橘加工过程中最好做到低温,快速榨汁、抽气,再进行巴氏杀菌以钝化酶的活性。
F 脂肪氧合酶 脂肪氧合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在大豆、绿豆、小麦中含量较多。
脂肪氧合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只能催化含顺、顺-1,4-戊二烯结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及甘油酯的氧化反应。
脂肪氧合酶在食品加工中很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到食品的色泽、风味和营养价值。
如大豆和豆制品的豆腥味,就是由于脂肪氧合酶催化亚麻酸氧化生成的氢过氧化物继续裂解而产生的。
另外,通心面在加工过程中,脂肪氧合酶可起漂白作用,再如,面粉中常常加入大豆粉,这不仅可以增加面粉的蛋白质含量,而且可以改善面团的流变学性质。
(4)油脂的氧化机理及其控制措施(15分)。
油脂的氧化可分为自动氧化、光敏氧化、酶催氧化3种。
自动氧化:油脂自动氧化是活化的不饱和脂肪酸与基态氧发生的自由基反应。
其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22RH R +HR O ROOROO RH ROOH+R ()R R R-RR ROO ROORROO ROO ROOR+O −−−−→+→+→+→+→+→引发剂链引发:链增殖:继续参与上步反应链终止:光敏氧化:一定条件下,不饱和脂肪酸与激发态氧发生的自由基反应,其反应速率比自动氧化反应速度约快1500倍。
酶促氧化:脂肪在酶的参与下所发生的氧化反应,称为酶促氧化。
常见的酶有脂肪氧合酶等。
控制措施:①物理方法:低温贮存,避光,抽真空处理,加入抗氧化剂。
②化学方法:氢化处理,加入金属离子螯合剂等。
(5)天然类胡萝卜素的结构特点、主要作用及其应用(15分)。
类胡萝卜素又称多烯色素,根据其结构可分为2大类:一类为纯碳氢化合物,称为胡萝卜素类;另一类为结构中含有羟基、环氧基、醛基、酮基等含氧基团,称为叶黄素类。
胡萝卜素类包括4种化合物,即---αβγ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它们都是含40个碳的多烯四萜,由异戊二烯经头-尾或尾-尾相连而成。
它们是结构很相近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也很相近,但它们的营养属性却不同,如---αβγ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 原,因在体内均可以被转化为维生素A 原。
而番茄红素却不是维生素A 原。
胡萝卜素极易被氧化,故其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可清除单线态氧、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过氧自由基;其还可作为天然的着色剂应用于食品工业;由于其可以作为维生素A 原,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 ,故其可提高视力,预防和治疗白内障。
叶黄素广泛存在于生物材料中,随着叶黄素类的含氧量的增加,它们的脂溶性下降。
因此,叶黄素类在甲醇和乙醇中能很好的溶解,却难溶于乙醚和石油醚,有个别甚至亲水。
叶黄素类中也有一小部分为维生素A 原,多数也具有抗氧化作用。
故也可作为天然的着色剂、抗氧化剂。
(6)简述脂溶性维生素的主要种类及其作用(15分)。
种类作用 维生素A预防表皮细胞角化,防止干眼病,防治夜盲症 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预防小孩的佝偻病和成人的骨质软化症 维生素E维持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不育症 维生素K 凝血酶原合成的必需因子,促进血液凝固2003年农科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413食品化学)一、概念(20分)(1)蛋白质变性与复性:在酸、碱、热、有机溶剂或辐照处理时,蛋白质的二、三、四级结构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个过程称之为变性;变性的天然蛋白质,有时在引起变性的因素解除后,恢复原来结构性质的过程称之为蛋白质的复性。
(2)自由水与结合水:食品中与非水组分靠化学键力结合的水称为结合水;而除结合水以外的水都成为自由水。
(3)干性油脂与不干性油脂:根据油脂在空气中形成膜的难易程度将油脂分为干性油脂与不干性油脂,干性油脂碘值通常>130;而不干性油脂碘值通常<100。
(4)酶褐变与非酶褐变:酚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物的过程称为酶促褐变;而不需酶的参与就可发生的褐变反应称为非酶褐变,如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
(5)GMP/HACCP :GMP 又称良好操作性规范,食品加工过程中为了保障食品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则的总称;HACCP 即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
二、简述水分活度与食品耐藏性的关系(15分)。
A 在中等或高a w 的食品中,美拉德反应,脂类氧化,维生素B 1降解,叶绿色损失,微生物繁殖和酶反应均显示出最大反应速率,但对中等或高a w 的食品,一般随a w 的增高,反应速率反而下降。
B 在中等水分活度(0.7-0.9)的食品,由于其反应速率大而不利于食品保藏。
C 微生物通常是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当a w >0.9时细菌才能生长繁殖,酵母菌要求a w >0.87,而大多数霉菌在a w =0.8时就开始生长繁殖。
但某些嗜高渗酵母菌株在a w <0.65仍能生长。
D 水分在酶促反应中起着溶解基质和增加基质流动性的作用,食品中绝大多数的酶在a w <0.85时,活性便明显减弱,但酯酶的活性可保留到a w =0.3乃至a w =0.1。
E 美拉德反应是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之一,在a w =0.6-0.7之间达到最大值,其后由于反应物被稀释其反应速度降低。
F 脂肪的非酶反应在a w 很低时便开始反应,其后一方面由于水与氢过氧化物结合抑制其降解,另一方面由于水与金属离子作用而抑制其催化的反应,反应速率下降,直到a w =0.4,随后,随着增加的水加大了氧的溶解度,并使脂分子膨胀,易被氧化部分暴露,氧化反应加快,直到a w =0.8,其后,水稀释了反应体系,反应速度再次下降。
三、列举三种必需脂肪酸并写出其结构式(15分)。
3232273237323243CH (CH )(CH -CH=CH)(CH)COOH CH (CH -CH=CH)(CH)COOHCH (CH )(CH -CH=CH)(CH)COOH 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四、大豆、稻米和小麦中所含蛋白质的种类、特性和作用(15分)。
大豆:主要以清蛋白和球蛋白为主,大豆清蛋白可溶于水、食盐溶液、乙醇溶液和稀酸稀碱溶液,而大豆球蛋白不溶于水,可溶于食盐溶液、乙醇溶液和稀酸稀碱溶液,大豆球蛋白在调pH 至4.5或加硫酸铵至饱和时可析出沉淀,故称为酸沉蛋白,而大豆清蛋白则无此性质,称为非酸沉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