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_麦奴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合集下载

麦奴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麦奴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麦奴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
导语:大家知道麦奴是什么吗?如果知道的话,那么对与麦奴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吗?麦奴作为一种传统的药材,对于我们的身体具有哪些调理作用呢?下文
大家知道麦奴是什么吗?如果知道的话,那么对与麦奴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吗?麦奴作为一种传统的药材,对于我们的身体具有哪些调理作用呢?下文我们将一一分析给大家。

【别名】麦散黑粉、黑疸、麦子黑勃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黑粉菌科麦奴Ustilago nuda (Jens.)Rostr.,以冬孢子粉入药。

【性味】淡、温。

【功能主治】发汗,止痛。

制成麦奴丸,可治伤寒及时气瘟病和头痛,无汗,热极烦闷,口噤。

【用法用量】2~5厘。

【备注】(1)此菌多侵染大麦和小麦。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本草拾遗》
以上的内容就是对于中药麦奴的介绍,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更多的去了解麦奴,才能更加合理的利用,更好的发挥出麦奴的价值。

麦粉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麦粉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麦粉1《本草从新》
利五脏、调经络.
甘凉.和五脏.调经络.醋熬成膏.消一切痈
肿.汤火伤.(时珍曰∶麦粉、乃是麸面洗面
筋、澄出浆粉、今人浆衣多用之、古方鲜用、按
积善堂方云∶乌龙膏、治一切痈肿发背、无名肿
毒、初发热未破者、取效如神、用来年小粉、愈
久者愈佳、以锅炒之、初炒如饧、久炒则干、成
黄黑色、冷定研末、陈米醋调成糊、熬如黑漆、
瓷罐收之、用时摊纸上、剪孔贴之、即如冰冷、
疼痛即止、少顷觉痒、干则不能动、久而肿毒自
消、药力亦尽而脱落、甚妙、此方屡用有验、药
易而功大、济生者、宜收藏之.)
2《本草撮要》
味甘凉.入手足太阴厥阴经.功专和五脏.调经
络.醋熬成膏.消一切痈肿.汤火伤.俗名小
粉.面筋味甘凉.性粘泞.食之难消.炒煎熏
炙.助火伤阴.病患及小儿宜忌.
3《药性切用》即小粉。

性味甘凉,和脏腑,通经络。

炒黑入醋
煎炼成膏,消痈肿、汤火伤,俗名铁散。

中药学_鬼针草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鬼针草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鬼针草
临床应用:
剂。22例发热,半数以上1~3日退热,最 长1例12日后体温始降至正常;右下腹疼 痛平均约5天左右减轻或消失,消失率为 80%。治程中未见副作用。
②治宁小儿腹泻
取鲜鬼针草6~10棵(干的3~5棵)加水 浸泡后煎成浓汁,连渣倒入盆内,用于熏 洗患儿两脚。腹泻轻者每天熏洗3~4次, 较重
鬼针草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鬼针草>>>
名称:鬼针草
别名:鬼钗草(《本草拾遗》),鬼 黄花、山东老鸦草(《福建民间草 药》),婆婆针(《苏南种子植 物》),鬼骨针(《江苏植药志》), 盲肠草、眺虱草(《福建中医杂 志》),豆渣菜、叉婆子(《除害灭 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引线包、 针包草、一把针(《浙江民间草 药》),刺儿鬼、鬼蒺藜(《中国药 植图鉴》),乌藤菜、清胃草、跟人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鬼针草
药理作用:
明它们之间有相互加强的作用。作好制剂 后临时合并应用,同样有效,说明它们混 合后作用增强,并非生成新的成分。从复 方中分离出的总生物碱及类甾醇虽均有消 炎作用,但作用较弱,似非主要成分。其 中含大量胆碱,非消炎成分,却可引起副 作用如唾液分泌、流泪等。
鬼针草的乙醇浸液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鬼针草
原始形态: 18毫米,宽约1毫米,具3~4棱,有短毛; 顶端冠毛芒状,3~4枚,长2~5毫米。花 期8~9月。果期9~11月。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鬼针草
生态环境: 生于路边、荒野或住宅旁。全国大部分地 区有分布。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鬼针草
性状鉴别:
干燥全草,茎略呈方形,幼茎有短柔毛。 叶纸质而脆,多皱缩、破碎,常脱落。茎 顶常有扁平盘状花托,着生10余个呈针束 状、有四棱的果实,有时带有头状花序。 气微,味淡。

中药方剂总论

中药方剂总论
•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总论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三、常用炮制方法 1.修制:纯净、粉碎、切制处理
2.水制:润、漂、水飞(加液研磨法) 3.火制:炒、炙、煅、煨、烘焙 4.水火共制:煮、蒸、潬、淬 5.其他制法:制霜、发酵、发芽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总论
三、中药的采集
一、中药适时采集的重要性 二、采收时节
1.植物类药物的采收时节
从理论上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多的时候进行, 通常以入药部位的成熟程度为依据。 2.动物类药物的采收时节
以保证药效和容易获得为原则。 3.矿物类药物的采收时节
大多可以随时采收。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总论
PPT文档演模板
• 紫苏叶
• 旋覆花
中药方剂总论
四、中药的炮制
一、概念
•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之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之 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 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 二、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适应病情的 需要。
中药方剂总论
三、为什么古代将药学称为“本草”? 中药按其自然属性分为植物药、动物
药和矿物药三类,其中植物类药材最多, 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代相沿把药学称为 “本草”。
四、什么是中药学? 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
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 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总论
中药方剂总论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7

中药学_大麦奴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大麦奴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麦奴
性味: 辛;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麦奴
归经: 心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麦奴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热病发热;服丹石中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麦奴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06-0.15g。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麦奴
相关疾病症状: 发热。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麦奴
原始形态:
大麦坚黑粉菌寄主的整个花序被侵染后, 每个籽粒变成了一个孢子堆,内含的黑色 粉末即黑粉孢子,原垣孢子圆形至卵圆形, 暗褐色,表面光滑,(3.97.2)μm×(3.9-6.5)μm。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麦奴
生态环境: 寄生于大麦和青稞的果穗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产大麦和青棵地区。
大麦奴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麦奴>>>
名称:大麦奴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麦奴引自:《中华本草》。来自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麦奴
药材基源: 为黑粉菌科真菌大麦坚黑粉菌寄生于麦穗 上所产生的菌瘿及孢子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stilago hordei(Pers.)Lagerh
采收和储藏:果期采摘病穗,收集菌瘿及 孢子堆,晒干。

中成药知识常见中药材详解演示文稿

中成药知识常见中药材详解演示文稿

减轻副作用,可与氨茶碱或苯海拉明、巴
比妥类药物合用。用于鼻粘膜充血和鼻塞
时,该品效果较肾上腺素为好,作用快而
持久
12
麻黄
【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 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 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 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毛和1~8细胞的非腺毛。 2、皮层在四棱脊处有厚角细胞,内皮层
明显。 3、韧皮部细胞较小,呈狭环状。 4、形成层成环。 5、木质部在四棱处发达。 6、髓部宽广,中心常有空隙。 7、薄壁细胞中含橙皮苷结晶。
19
薄荷
叶的表面观: 1、腺鳞头部8细胞,柄单细胞:小腺毛
头部及柄部均为单细胞。 2、非腺毛1~8细胞,常弯曲,壁厚,微
中成药知识常见中药 材详解演示文稿
(优选)中成药知识 常见中药材
麻黄
【来源】为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 木贼麻黄的草质茎 【产地】主产于华北、西北及东北地区。 【采收加工】秋季割取绿色的草质茎, 晒干。
3
草麻黄 中麻黄 木贼麻黄
麻黄
【性状鉴别】 草麻黄 呈细长圆 柱形,少分枝,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的纵棱线, 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上有膜质 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 白色,反曲,基部常联合成筒状,红棕 色。质轻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 周边为绿黄色,髓部呈暗红棕色,近圆 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产地】 花鹿茸 吉林 辽宁 河北 马鹿茸 东北、内蒙——东马鹿茸
25
鹿茸
【采收】 砍茸和锯茸 花鹿茸 当年初生者无角,二年始生无
枝之角、三年呈叉状、其后每年增生 一枝,至四枝为止(每年早春脱换)。 雌鹿无角。 锯 茸 二杠茸 每年两次 第一次清 明后45~50天(头茬茸),50~60天 后二茬茸;三岔茸每年采一次,6~7 月中下旬

中药药性表格图解

中药药性表格图解
谷精草
辛甘平
肝胃
①疏散风热②明目退翳
①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目生翳膜。
②风热头痛
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煎汤洗
6—15g
本品疏散力强,故血虚目疾慎用
青葙子
苦,微寒

①清泻肝火②明目退翳
煎汤或入丸散
6—15g
微寒脾胃虚寒者慎;有扩瞳作用,瞳孔散大忌
黄芩
苦、寒
肺、胆、胃、
大肠
①清热燥湿②泻火解毒③止血
④安胎
③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④肝气郁滞,胸闷胁胀。
不宜久煎。其叶长于发汗,梗偏于理气。
2~10g
本品发汗耗气,故表虚自汗者不宜用。
牛蒡子
辛,苦,寒;
肺胃
①疏散风热②宣肺利咽③解毒透疹④消肿疗疮
①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②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
③麻疹不透,风热疹痒。
④热毒疮肿,痄腮。
煎服或入散剂。入煎剂宜打碎,炒
3-10g。
本品苦寒,易伤胃气,故脾胃虚寒者忌服。
龙胆草
苦寒
肝胆胃
①清热燥湿②泻肝胆火
①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带下、阴囊湿疹,湿热黄疸。
②肝火上炎头痛目赤、耳聋胁痛
③高热抽搐,小儿急惊,带状疱疹。
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3-6g
本品大苦大寒,极易伤胃,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寒者忌服。
苦参
苦寒
心肝胃、大肠膀胱
③风寒湿痹,寒湿带下。
④疮疡肿毒。
内服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磨掺末或调敷
3-10g。
本品辛香温燥,故阴虚血热者忌服。
香薷
辛,微温
肺胃脾
①发汗解表②和中化湿③利水消肿
①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

中药学_麦撇花藤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麦撇花藤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麦撇花藤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麦撇花藤>>>
名称:麦撇花藤 别名:藤蛇总管、风药、冻骨风 (《广西药植名录》),定心藤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邓嘿罕 (傣名)。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麦撇花藤
原始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引自:《中药大辞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麦撇花藤
药材基源: 为茶茱萸科植物甜果藤的全株或藤茎。全 年可采。切片晒干。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麦撇花藤
原始形态:
甜果藤,又名:马比花。
本质藤本,具粗壮卷须。幼枝褐黄色,有 棱,密被糙伏毛;老枝灰色,具灰白色皮 孔,渐无毛。叶长椭圆形,长7~13匣米, 宽2.5~6.5厘米,先端骤尖,基部狭或稍 钝,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或淡黄色,被 疏糙伏毛;叶柄长6~14毫米。雄花序腋 生,长1~2厘米,宽2~4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麦撇花藤
用法用量: 内撮:煎汤,3~5钱;研末,3~5分;或 浸酒。外用:研末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麦撇花藤
相关疾病症状: 闭经、风湿性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关 节痛、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蛇伤、 调经、调经活血、痛经、心悸。
谢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麦撇花藤
原始形态:
厘米,被糙伏毛;花黄色,微香;萼短, 杯状,裂齿急尖;花冠钟状漏斗形,长 4~6毫米,裂片长椭圆形,内面被疏柔毛。 核果长2~3厘米,宽1~1.6厘米,被疏糙 伏毛,多浆,内果皮有纵条纹。花期4~7 月。果期7~11月。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麦撇花藤
生态环境: 生于林中,常攀援于树上。分布云南、贵 州、广东、广西湖南等地。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麦撇花藤
性味: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苦,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味: 淡、温。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麦奴
功能主治: 发汗,止痛。制成麦奴丸,可治伤寒及时 气瘟病和头痛,无汗,热极烦闷,口噤。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麦奴
用法用量: 2~5厘。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麦奴
相关疾病症状: 除烦、除烦止渴、发汗、烦闷、火伤、解 肌、口渴、热毒、伤寒、烫火伤、温疟、 心烦、心烦口渴。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麦奴
备注: (1)此菌多侵染大>>
谢谢!
麦奴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麦奴>>>
名称:麦奴 别名:麦散黑粉、黑疸、麦子黑勃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麦奴
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麦奴
药材基源: 真菌类担子菌纲黑粉菌科麦奴Ustilago nuda (Jens.)Rostr.,以冬孢子粉入药。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麦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