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推荐资料】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名师推荐资料】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普通班)(含解析)

【名师推荐资料】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普通班)(含解析)

2017级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以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可能适合孕育生命。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科学家认为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依据可能是( )①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③有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的大气④宇宙环境安全、稳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2. 地球上的大气层适合生物的呼吸,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 )A. 日照条件稳定B. 日地距离适中C.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D. 有原始海洋【答案】1. B 2. C【解析】1. 结合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科学家认为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依据可能是温度适宜,①对。

有液态水,②对。

有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的大气,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③错。

宇宙环境安全、稳定,④对。

B对,A、C、D错。

2. 地球上的大气层适合生物的呼吸,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C对。

日照条件稳定、日地距离适中是地球上温度适宜的条件,A、B错。

有原始海洋是指有液态水的条件,D错。

点睛:地球生命存在,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有的适宜的自身条件。

有一定的质量、体积,能够吸引住一定的大气。

日地距离适宜,有适宜的温度。

地球内部结晶水汽化,有液态水存在。

读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3. 下列能源与太阳辐射能无关的是( )A. 石油B. 煤炭C. 水能D. 地热能4. 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获得能量的唯一源泉B.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一切活动的能量来源C. 石油和天然气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所以这些能源不属于太阳辐射能D. “万物生长靠太阳”正说明太阳辐射能与我们的农业生产密切相关5. 有关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引起了空气的水平运动B. 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形成C. 使全球气候变暖D. 海南省的一年一熟耕作制度的形成【答案】3. D 4. D 5. A【解析】3. 石油、煤炭、水能都是直接或间接转化的太阳辐射能,A、B、C有关。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48分)1. (2分)在太阳系的大行星中,地球的“左邻右舍”分别是()A . 金星、火星B . 水星、木星C . 金星、月球D . 木、月球2. (4分)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蓝月亮”应属于()A . 行星B . 恒星C . 卫星D . 彗星(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A . 星云B . 地球C . 行星D . 恒星3. (2分) (2016高一上·北仑期中) 下列能源都是来自于太阳辐射能的一组是()A . 天然气、潮汐能、沼气、太阳能、水能B . 生物能、核能、地热能、沼气、天然气C . 煤、石油、水能、风能、沼气、天然气D . 生物能、水能、洋流、波浪、潮汐能4. (4分) (2019高一上·长春期中) 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 . 北半球高纬度B . 南半球中纬度C . 北半球中纬度D . 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 .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 .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C .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 .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5. (2分)纬度相同的各地()A . 地方时相同B . 正午太阳高度不同C . 地球自转线速度不同D . 昼夜长短相同6. (4分) (2013高一上·徐水月考) 读图,完成下题.(1)与①地相比,②地()A . 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B . 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C . 自转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D . 自转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2)当③地日出时,北京时间是()A . 5时B . 6时C . 17时D . 23时7. (4分)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第一中学2020年高二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第一中学2020年高二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第一中学2020年高二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2011年8月30日,持续强降水使海南省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

读图,回答1-2题:1.此次降水量的空间总体分布特征是()A.南多北少B.东多西少C.中间多四周少D.沿海多内陆少2.此次海南降水的主要来源是()A.亚欧大陆湿润空气南下B.印度洋上的热带风暴C.太平洋上的湿热空气D.赤道湿热大气对流上升参考答案:B C本题组主要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特征。

第1题,从图例入手,分析各图例符号在图中的总体分布趋势,可知此次降水量的空间总体分布特征是东多西少,B项正确;图中显示,降水量次高值中心不出现在海南省的中部,C项错;A、D项明显与图中降水量分布不符。

第2题,由题干“2011年8月30日”知,此次降水在夏秋季节,夏秋是我国台风多发期,主要影响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并带来强降水天气,故C项正确;海南省位于太平洋,受A、B影响不明显,赤道湿热大气对流上升,主要影响赤道地区。

2. 塔里木盆地内的绿洲人口集中,农业发达,交通便捷。

读图“塔里木盆地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7. 塔里木盆地内的绿洲地区,瓜果特别甜的主要原因是A. 地形平坦B. 土壤肥沃C.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 水源充足28. 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上看呈A. 网状分布B. “之”字型分布C. 线状分布D. 环状分布参考答案:27. C 28. D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农业区位条件和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做题需明确:(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但水源是限制性条件。

(2)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冲积扇、洪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因此交通线路呈环状分布在盆地的边缘。

27. 在塔里木盆地沙漠绿洲里,白天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很高;到了夜晚,骤然降温,昼夜温差大,大气和土壤中的热量迅速散失,植物进入“休眠”状态,自身呼吸作用大幅度减弱,白天借助于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养分得以有效积累,从而使瓜果的质量大为提高。

[小初高学习]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小初高学习]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读某天文爱好者记录:黎明前,天气晴朗,看到了蛾眉月。

地面可见白色的冰晶。

现在是“北京时间6:00”,昨天同一时间在正南的上方约45°观测的恒星“M”已经发生了偏离。

回答下列各题。

1. 有关“蛾眉月”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东南星空②西南星空③上弦月④下弦月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 观测者当时天气状况①晴朗大风② 晴朗无风③ 空气干燥④ 空气湿度较大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④3. “M”恒星的实际位置A. 南偏东B. 南偏西C. 偏东北D. 偏西北【答案】1. D 2. B 3. B【解析】1. 娥眉月是指新月之后或新月之前的月相,月球的亮半面有一小部分能被我们所看到,呈蛾眉状;把月末的蛾眉月叫做“残月”,在农历月末黎明时出现在东方天空;黎明前,天气晴朗,看到了蛾眉月,说明“蛾眉月”位于东南星空,是下弦月,故D项正确。

2. 据材料可知,地面可见白色的冰晶,说明天气为晴朗天气,且无风的条件,容易出现白色的冰晶;水汽凝结容易出现冰晶,说明空气湿度较大,故B项正确。

3. 据材料可知,“北京时间6:00”,昨天同一时间在正南的上方约45°观测的恒星“M”已经发生了偏离,说明“M”恒星的实际位置是南偏西,故B项正确。

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官方消息称,2017年12月28日,石家庄至济南高速铁路(石济高铁/石济客专)将正式开通运营,这标志着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中的“四横”完美收官。

石济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中青银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车运营后不仅结束了河北、山东两个相临省会城市没有高铁直通的历史,大大缩短西北与华北地区、华东北部地区的时空距离,而且将连接起京广、京沪高速铁路,使我国的高速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44分)读南部非洲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比西岸年降水量( )A.多,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暖流增湿B.少,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寒流减湿C.多,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暖流增湿D.少,位于中纬西风的背风坡,寒流减湿2.图中南部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底冷水上泛B.大陆架广阔C.河流径流汇入D.寒暖流交汇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出我国热带、中亚热带、北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面积(万km2)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万人/km2)甲12.6 38乙133.5 427丙11.5 486丁250 43.表中代表中亚热带的最有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4.造成丙、丁两地人口容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面积D.水源下图为中亚地区阿姆河流域水系图,甲和乙是河流上、中和下游的分界点。

完成下列各题。

5.阿姆河()A.整个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B.从甲到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变小C.以冰雪融水、降水补给为主 D.从甲到下游河段含沙量一直增大6.图中季节性河流,流入阿姆河干流水量最多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的森林。

读某大洲红树林分布和该大洲某岛等高线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该大洲红树林东西两岸纬度分布出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光照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洋流8.该岛甲、乙、丙、丁四地中降水最多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下图为“1968—2017年黑龙江省年降水量距平逐年变化图(mm)”,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68年以来,黑龙江省降水量呈周期性的波动变化B.1968年以来,黑龙江省降水量最少的10年是1991年—2000年C.2008年,黑龙江省年平均气温可能达到进入21世纪以来最大值D.2009年,黑龙江省年日照时数可能低于常年平均值10.2008年黑龙江省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关于其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黑龙江省受全球变暖趋势的影响,暴雨天气增多B.夏季,受南北气流交汇的影响,锋面活动加剧,降水较往年多C.夏季,副高脊线在28°N—30°N停留时间长,梅雨期较长D.冬季,受强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暴雪天气较往年多下图示意我国某盆地,图中等值线为某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以某处地表海拔为基准,单位:米)。

安徽省五校(怀远一中、蒙城一中、淮南一中、颍上一中、淮南一中、涡阳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联考试题

安徽省五校(怀远一中、蒙城一中、淮南一中、颍上一中、淮南一中、涡阳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联考试题

安徽省五校(怀远一中、蒙城一中、淮南一中、颍上一中、淮南一中、涡阳一中)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联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4分)本部分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我国将在难言岛(74 . 90 S,163。

8O E)新建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也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三个常年科学考察站。

难言岛上布满大大小小的碎石。

右图为某年2月某日当地时间10时在难言岛上拍摄的景观图。

据此完成1—3题。

1.拍摄此景时,北京时间约为A.5:00B. 7:00 C 。

9:00 D。

11:002.再过两小时,图中自动气象监测设备的日影朝向可能是A.正南方 B.西北方 C.正北方 D.西南方3.岛上碎石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C.海浪侵蚀 D.风化作用“梳式布局"是我国岭南广府地区村落布局的典型代表。

通常居民建筑多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样南北向排列成行,而且前后建筑之间的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条宽约1。

2 —2。

0米的小巷道,是居民的主要交通道路;村前多为池塘和河涌,村后多为绿郁葱葱的小山丘。

右图为岭南地区广府民居“梳式布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4 —6题。

4.岭南广府地区“梳式布局”的居民建筑顺坡而建且前低后高有利于A.采光B.取水 C.防火D.防沙5.导致图中民居前后建筑之间空隙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坡多水少 B.人多地少 C.林多田少 D.水多路少6.图中广府村落朝向池塘和河涌,这样布局的好处主要是便于A.灌溉农田B.生活用水C.降温驱湿 D.应急防火吉林省西部松嫩草原地表起伏不大,海拔130—160 m,沙丘与草甸相间分布,地带性土壤为黑钙土。

某科考队对固定沙丘(相对高差大约20m)阳坡选取坡顶、坡中和坡谷3个地形部位,对草甸(相对高差较小,通常小于1m)选取地势稍高和地势稍低的2个地形部位进行调查,获取了土壤动物群落数据。

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为1956年、2020┄2021届和预测的2056年某国人口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表示1956年、2020┄2021届、2056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分别是()A.甲、乙、丙B.丙、乙、甲C.乙、甲、丙D.丙、甲、乙2. 根据图示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增加就业,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B.鼓励生育,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C.晚婚晚育,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D.依法管理,防止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答案】1. B 2. B【解析】1956年中国经济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少年儿童比重大。

随着经济增长,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人口比重不断增大,三个年代中,2056年,老龄人口比重最大。

【1题详解】读图,丙人口年龄结构是年轻型,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表示1956年。

乙曲线少年儿童比重下降,老龄化人口比重增大,劳动力人口充足,表示2020┄2021届。

曲线甲少年儿童比重小,老龄人口比重大,老龄化严重,表示2056年。

B对,A、C、D错。

【2题详解】根据图示人口变化趋势,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鼓励生育,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B对,C错。

该国劳动力短缺,不存在就业困难,A错。

依法管理,防止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不是解决老龄化的主要措施,D错。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新中国成立前、1965年、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A.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B.传统型、传统型、现代型C.原始型、原始型、传统型D.原始型、原始型、现代型4. 1983年-1988年,我国人口增长率相对较高,其主导因素是()A.人口增长惯性B.人口政策C.生育观念D.人口迁移5. 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持续增加B.目前我国每年净增人口在1000万以上C.今后20年内,我国的人口死亡率有增加的趋势D.目前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所有发达国家都高【答案】3. A 4. A 5. C【解析】【3题详解】人口增长模式是通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率特点来体现的。

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中学、淮南第一中学等2022届高三上学期“五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中学、淮南第一中学等2022届高三上学期“五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蒙城县第一中学、淮南第一中学等2022届高三上学期“五校”联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在每小題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涡阳、淮南、怀远、颖上五县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本次五校联考期间,颖上、怀远、蒙城、涡阳四个县城的阳光照射树木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小的是A、颖上B、怀远C、蒙城D、涡阳2、某日位于颖上(32°39’N,116°15’E)和蒙城(33°15’N,116°33’E)的两位同学同时看到了日落景象,由此可推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全国人民庆祝“五一”劳动节B、此日两地昼长相等C、此时两地的地方时相同D、明天两位同学还可同时看到日出下图为某区域近地面示意图,虚线PQ为高压脊或低压槽,P地气压高于Q地。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若此时N地风向为西南风,M地风向为北风,则关于图中虚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半球的高压脊B、南半球的低压槽C、北半球的高压脊D、北半球的低压槽4、若此时N地阴雨天气,M地为晴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时该天气系统向东南方向移动B、M地即将迎来降温存阴雨天气C、PQ沿线盛行下沉气流D、M、N两地气压相等,所以气温也相等除了人们所知的七个大陆,在太平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又有一个“新大陆”正在生成--这个新大陆完全是垃圾堆起来的,人们把它称为“第八大陆”。

这个巨大的垃圾岛也被称为“大太平洋垃圾带”,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夏威夷之间。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形成“第八大陆”的洋流所属类型与下列洋流模式最吻合的是6、关于“垃圾岛”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周水域风高浪急B、构成垃圾主要为各种塑料废弃物C、垃圾主要来自美国东海岸D、垃圾岛四周简洁形成大规模渔场读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7、图中②地气候类型为A、热带雨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8、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气候可能是受地形影响产生的B、②地气候特征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移动C、③地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D、①地降水少,所以地表肯定干旱读世界某区域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读某天文爱好者记录:黎明前,天气晴朗,看到了蛾眉月。

地面可见白色的冰晶。

现在是“北京时间6:00”,昨天同一时间在正南的上方约45°观测的恒星“M”已经发生了偏离。

回答下列各题。

1. 有关“蛾眉月”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东南星空②西南星空③上弦月④下弦月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 观测者当时天气状况①晴朗大风② 晴朗无风③ 空气干燥④ 空气湿度较大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④3. “M”恒星的实际位置A. 南偏东B. 南偏西C. 偏东北D. 偏西北【答案】1. D 2. B 3. B【解析】1. 娥眉月是指新月之后或新月之前的月相,月球的亮半面有一小部分能被我们所看到,呈蛾眉状;把月末的蛾眉月叫做“残月”,在农历月末黎明时出现在东方天空;黎明前,天气晴朗,看到了蛾眉月,说明“蛾眉月”位于东南星空,是下弦月,故D项正确。

2. 据材料可知,地面可见白色的冰晶,说明天气为晴朗天气,且无风的条件,容易出现白色的冰晶;水汽凝结容易出现冰晶,说明空气湿度较大,故B项正确。

3. 据材料可知,“北京时间6:00”,昨天同一时间在正南的上方约45°观测的恒星“M”已经发生了偏离,说明“M”恒星的实际位置是南偏西,故B项正确。

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官方消息称,2017年12月28日,石家庄至济南高速铁路(石济高铁/石济客专)将正式开通运营,这标志着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中的“四横”完美收官。

石济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中青银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车运营后不仅结束了河北、山东两个相临省会城市没有高铁直通的历史,大大缩短西北与华北地区、华东北部地区的时空距离,而且将连接起京广、京沪高速铁路,使我国的高速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4. 影响我国高速铁路网呈现东密西疏特点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气候B. 地形C. 河流D. 植被5. 该线路的开通运营,具有的重要意义是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③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④加大沿线矿产资源开发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4. B 5. A【解析】4. 考查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因素。

我国西部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复杂,不利于铁路的建设,西部线路较稀疏;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受地形影响较小,线路密集,故B项正确;气候、植被和河流不是主要因素,故A、C、D项错误。

5. 根据材料可知,该线路的开通运营,具有的重要意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故A项正确;沿线地区矿产资源较少,故④错误。

【点睛】影响交通运输网布局的因素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家包括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等因素。

交通运箱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需要,杜会经济因家决定交通运愉点、线和网的布局。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艳网伸展到了更广阔的范围。

在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时代,自然因素的作用往往是最主要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逐渐下降.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国家。

交通运输是凭借天然和人工线路在运动中进行的,它涉及的空间范围很大,因此自然环境对交通运输线的影响是深刻而复杂的。

某天气系统过境后,家住我国南方的刘老师打开手机中的天气预报软件,获得了当地从昨天到接下来一周的天气资料。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 上述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 冷锋B. 暖锋C. 气旋D. 反气旋7. 关于图中所示各日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昨天大气污染较为严重B. 今天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C. 明天大气保温作用较好D. 周二白天洗车店生意较好【答案】6. A 7. B【解析】6. 从昨天到接下来一周的天气资料,可以看出气温下降、天气转晴、带来降水,可能是冷锋过境,所以A正确。

7. 从昨天到接下来一周的天气资料,可以看出昨日天气晴朗,大气污染较轻,今天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明天天气晴朗,大气保温作用较差,所以B正确。

埃及白沙漠除了有雪白色的沙子外,还有众多高耸的白垩岩(石灰岩的一种)层屹立其中,仿佛巨大的蘑菇群,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地质奇观。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8. 图中蘑菇状白垩岩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 风化作用B. 风力沉积C. 风力搬运D. 风力侵蚀9. 白垩岩形成环境及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A. Ⅰ—②B. Ⅱ—④C. Ⅲ—⑥D. I—①【答案】8. D 9. A【解析】8. 图示景观分布在沙漠区,图中蘑菇状白垩岩形成的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

9. 白垩岩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形成环境是沉积环境,对应Ⅰ环境。

沉积岩受外力侵蚀,形成图示地貌景观,还要经过②过程。

读北印度洋水平及垂直方向洋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0. 图示季节印度半岛的盛行风向为( )A. 东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西北风11. 该区域上升流对印度洋西部海域的影响主要有( )A. 使沿岸海水蒸发量增大B. 沿岸地区年降水量增加C. 沿岸地区海洋生物增多D. 海水污染物浓度会增加【答案】10. B 11. C【解析】10. 本题主要考查季风洋流,海水运动的动力是风,北印度洋为季风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受季风影响夏季洋流呈顺时针,冬季呈逆时针。

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北印度洋的洋流方向为顺时针流动,说明该地盛行西南季风,故答案选B项。

11. 上升流是寒流,气温较低,所以使得海水蒸发量减少;寒流具有减温减湿的作用,所以沿岸地区降水量减少;上升流使底层营养物质上泛,所以沿岸地区海洋生物增多;寒流影响一般盐度低,暖流影响一般盐度高;所以判定C正确。

点睛:季风洋流: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从成因上看属于风海流。

在北印度洋北部,由于海域狭窄,位于北半球低纬度的东北信风比较弱,而由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热带季风却占了优势地位。

在北半球的冬季(从10月份到来年4月份),亚洲大陆被强大的高压笼罩,在北印度洋海面上盛行东北季风,孟加拉湾的海水流向西南,绕过斯里兰卡岛后,与阿拉伯海流向西南的海水一道,形成东北季风洋流。

随后沿索马里半岛沿岸南流,形成索马里暖流,越过赤道,往东南与南赤道暖流部分海水相遇,在南纬5--6°间形成自西向东的赤道逆流,流至苏门答腊岛西岸,部分海水北流,补偿了孟加拉湾西流的海水。

于是北印度洋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为气旋型大洋环流。

在北半球夏季(5月份—9月份),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季风。

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北印度洋海水运动的方向大致与冬季相反。

南赤道暖流的北分支在季风吹拂下越过赤道,进入北印度洋,沿索马里海岸向东北流动,形成索马里寒流。

尔后海水从阿拉伯海向东绕过斯里兰卡岛西海岸南下,与南赤道暖流汇合,使其得到加强,从而赤道逆流消失。

于是,在北印度洋海区,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为反气旋型的大洋环流。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城市或乡村,甲、乙、丙、丁代表区域中的四个居民点。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 图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是( )A. ①B. ②C. ③D. ④13. 因图示热力环流而形成东南风的居民点是(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2. A 13. B【解析】试题分析:12. 读图,城市规模大,热力环流的范围大,图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是①,A对。

②、③、④的范围小,规模小,可能是乡村,B、C、D错。

13. 读图,在城市环流范围内,图中甲位于城市西面,近地面风吹向城市,可能是西南风,A 错。

乙位于城市东面,可能吹东南风,B对。

丙位于城市南面,可能吹南风或西南风,C错。

丁在城市环流外,风向与城市环流无关,D错。

【名师点睛】城市热力环流,风向。

【考点定位】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由于热岛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叫城市风,如下图所示: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4. 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A. 气候干旱,日较差大B. 植被稀少,土壤肥沃C. 光照强烈,地形平坦D. 水源充足,矿物质多15. 骆驼刺所在区域的自然带主要属于( )A. 温带草原带B. 热带稀树草原带C. 寒带苔原带D. 温带荒漠带【答案】14. A 15. D【解析】14. 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气候干旱,日较差较大,故A项正确,D项错误;该地气候干旱,地表景观以荒漠为主,故B项错误;地形平坦,无法体现出来,故C项错误。

15. 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气候干旱,日较差较大,地表景观以荒漠为主,故D项正确;温带草原带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故A项错误;热带稀树草原位于热带草原气候条件下,故B项错误;寒带苔原带位于苔原气候条件下,故C项错误。

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聚落数量和植被随海拔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6. 甲山坡在海拔2 200-2 800米地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 )A. 气温高B. 气温低C. 坡度较小D. 靠近河流17. 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植被是( )A. 常绿林B. 干旱灌木C. 针叶林D. 高山草甸【答案】16. C 17. B【解析】试题分析:16. 读图,要注意左侧纵轴数值的变化。

在图示山谷中,甲山坡在海拔约2200—2800米地段坡度较小,地形较开阔,适宜聚落形成发展,所以聚落数量多,C对。

其它地区坡度太陡,不适宜聚落形成。

图示区位于亚热带,较高海拔处,气温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A、B错。

位于半山腰,距河流较远,D错。

17. 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规律,甲山坡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下面,应出现阔叶林或常绿阔叶林,图中甲山坡相应位置出现的是干旱灌木,是地方性分异(非地带性)规律的植被,B 对。

针叶林以上是高山草甸,属于地带性植被,A、C、D错。

【考点定位】聚落选址因素,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方法总结】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包含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地带性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