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秦汉史单元复习》课件(无版本)
七年级历史(秦汉)复习课件

公元前221年,建立统一 的秦王朝,都城设在咸阳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措施)
1、创“皇帝”,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秦始皇”
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个官职, 丞相掌管政事 分管不同事务 太尉掌管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他们都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
3、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内容见课本42页)
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即位年龄 10岁 1岁 13岁 11岁 2岁 8岁
你能发现此表 中的问题吗?这 个问题会导致什 么后果?
桓帝
灵帝 少帝
15岁
12岁 17岁
献帝
9岁
东汉的衰败
1、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1)表现 政治: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建立自然经济形态的庄园 军事:组建“家兵”、“部曲”之类的私人武装,称雄
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 政策,使社会 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
• 1、原因: • ① 秦末农民战争动乱, 楚汉战争,急需时间休 养生息,重建家园。 ② 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仁政。 ③ 北方匈奴侵扰 • 2、措施: • ① 凡退役归农的军吏族,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 或免除若干年徭役 ② 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 还故里领取原有的田宅 ③ 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 释放平民4.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
课本p72页佛教东传 《历史填充图册》p28
佛教传播简示图:
汉传佛教
日本
朝鲜 越南 大乘 佛教
北传:印度
中国
藏传佛教(喇嘛教)
泰国 南传:印度 缅甸 斯里兰卡 柬埔寨 小乘 佛教
主要内容:
•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 增加社会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社会地位; • 整顿吏治,节省开支。
秦汉文明专题复习33页PPT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秦汉文明专题复习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高中历史PPT课件中国古代史复习秦汉史

右图文物所体现的秦代制 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①中央集权取代地方分权 ②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 ③直接管理取代间接管理 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洞庭秦简(局部)
秦
农业 物 质 手工业 文 明 商业 政策
汉
特征
明码标价 重农抑商;统一 度量衡、货币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21年
巩固统一
(2010年浙江省高考样卷) 12.以下与右图中圆圈所 示地区开始进入中原政权 版图有关的是 A.开凿灵渠,平定岭南 B.修筑“自九原抵甘泉” 的直道 C.开辟“五尺道”,并在 当地任命官吏 D.设置桂林、南海、象郡 对该地区进行管辖
以诗证史,是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粤岭限南 天设险,秦通舟楫凿嵯峨。”该诗句所反映的水利 工程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A.关中地区成为千里沃野 B.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C.基本解除黄河水患 D.便于秦始皇平定岭南
我国古代“齐人”、“鲁人”、“楚 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 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 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 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 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 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秦灭楚后,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 秦代长沙郡以今长沙地区为中心,涵盖了 湖南大部分地区。该郡 A.设置晚于琅邪郡(今山东境内) B.下辖若干县、乡、里 C.消除了楚国地方割据势力存在的 D.县令由郡守任命,定期向皇帝述职
高一历史秦汉史单元复习

东 汉
1、政权建立及采取的措施 2、统治特点: 3、名存实亡: 军阀割据混战
思考:结合史实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1、王朝 秦:没有经历农民战争对政权的改造 的建立 汉:刘邦亲历农民战争,吸取秦亡教训 2、统 治政策
秦:崇尚法家思想,统治残酷
汉: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3、国家 秦:长城、陵墓、宫室----破坏生产 重大工程 汉:水利工程------有利于生产 4、对待王国割据势力、处理民族关系、思想文 化政策方面也有差异
力;指挥是否得当
秦统一的条件
1、经济因素: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联系加强 2、政治因素: A、战国时废分封,行县制——政治基础 B、民族间的联系加强 C、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 D、长期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3、核心力量: A、秦国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 B、秦国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强大 4、领导者素质:赢政的雄才大略及采取的正确 策略
西南夷:
汉高祖至 汉景帝
百越:
秦汉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
1、国家统一、经济发展、交通 发达、民族政策的正确 2、经济发展 3、交通发达 4、民族政策的正确
五、秦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A、对外交往的对象主要是亚洲国家,商 品以丝绸、铁器为主,且以输出为主
B、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而且开始吸 收外来文化
特征
东汉政权 名存实亡
秦汉是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 阶段 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 特征: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 政治:立和巩固 封建经济得到发展(为后世封建经济发 经济: 展奠定了基础) 民族: 边疆得到开发、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是我国外交的开创时期(亚洲、欧洲) 对外关系: 文化: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特点)
高一历史秦汉史单元复习PPT共33页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高三历史课件:秦汉单元复习

西南夷
越族
思考题:
(2001.上海)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与边疆各民族的联 系也得到加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列举西汉同西域关系的主要史实. (2)2000年北京老山汉墓被确认是汉武帝儿子燕王夫人之墓.科 学家对女主人的头像进行了复原后,意外地发现她极像西域 女子,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猜测:她是今新疆地区人?是古 代中亚人?是西域民族血统的汉族人?还是西域以外的人?你 倾向哪一种说法?请简要说一说你的理由. (3)女主人究竟属于哪一民族,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这一问题 有何历史意义? (4)揭开这一谜底,有待进一步收集直接和间接的证据.你认 为有哪些方法?
经济状况
一、秦汉时期经济政策: 秦汉时期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 、 2、休养生息 、 3、编户齐民 、
西汉行政管理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基础, 西汉行政管理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基础, 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 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依据财产多 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和兵役。 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和兵役。 封建义务包括:田租、人口税、 (封建义务包括:田租、人口税、更 其它杂税、徭役、兵役) 赋和 其它杂税、徭役、兵役) 特点: 特点:轻徭薄赋慎刑
:
秦朝的统一 秦朝 (统一的条件、疆域和历史意义) 统一的条件、疆域和历史意义)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巩固统治的措施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 秦朝的灭亡 (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 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兴盛的原因 (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 文景之治 西汉兴盛的表现 汉武帝大一统 西汉的衰落 王莽改制 东汉统治的巩固 光武中兴 东汉 东汉统治的特点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外戚宦官专权 东汉统治的瓦解 黄巾大起义 军阀割据混战
历史大一统的秦汉帝国阶段复习课课件

历史大一统的秦汉帝国阶段复习课课件ppt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秦汉大一统的背景和条件•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秦汉大一统的影响和意义•秦汉大一统的局限性和问题01秦汉大一统的背景和条件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为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封建制度确立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土地制度改革、货币统一等,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为大一统提供了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政治经济背景文化交流秦朝实行了书同文、车同轨等文化政策,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大一统提供了文化基础。
社会稳定秦朝实行了严密的法律制度,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为大一统提供了社会基础。
文化和社会条件02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政治体制1秦始皇的统治和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确立23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
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确立,使得国家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大大加强了统治效能。
三公九卿掌管国事,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秦朝的法律制度以严酷而著称,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秦朝的法律重视刑罚,如连坐、肉刑等,使得人民畏惧法律。
秦朝的法律制度为后世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是中国法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秦朝的法律制度03秦朝的统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为后来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秦朝的统一对后世的影响01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战乱,为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02秦朝的统一推动了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
03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郡县制度汉朝实行郡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郡,每个郡下设县,这种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汉朝的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汉朝设立三公九卿,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三公分别负责军事、民政和司法,九卿则负责各项政务的具体执行。
察举制度汉朝实行察举制度,通过地方官员推荐和皇帝选拔,录用人才担任各级官职,这种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皇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征
五、秦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朝鲜 日本
陆 上
表现
越南
海 上
两汉时期,有利于对外交往发展的因素? 两汉时期,有利于对外交往发展的因素? 1、国家长期的统一 、 2、经济发达 、 3、文化繁荣 、 4、交通发达 、 5、政府重视和支持 、
六、秦汉时期的文化—大发展 秦汉时期的文化
1、统一和多样化有机结合 、 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
西 汉
汉
1、政权建立及采取的措施 、 2、统治特点: 、统治特点: 3、名存实亡: 、名存实亡: 军阀割据混战
思考:结合史实分析“秦亡汉兴” 思考:结合史实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1、王朝 秦:没有经历农民战争对政权的改造 、 刘邦亲历农民战争, 的建立 汉:刘邦亲历农民战争,吸取秦亡教训 2、统 、 治政策 秦:崇尚法家思想,统治残酷 崇尚法家思想, 汉: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无为而治,
如何评价秦始皇? 如何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做过重大贡献的封建皇帝: 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做过重大贡献的封建皇帝: 功:
1、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 、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 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 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 定和社会发展,符合各族人民愿望。 定和社会发展,符合各族人民愿望。 2、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 、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生了深远的影响;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生了深远的影响;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 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3、通过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成为我国历史上第 、通过战争,扩大了疆域,治因素 看是否是人心所向;民族融合是否加
主 C核心力量: 看是否存在有实力、有影响、有 核心力量: 核心力量 看是否存在有实力、有影响、 观 抱负的政治实体
D领导者的素质:看策略是否正确;组织是否有 领导者的素质:看策略是否正确; 领导者的素质
力;指挥是否得当
功大于过
过:秦始皇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 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 民带来了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民带来了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
秦
一 、 秦 汉 的 兴 衰
朝
1、秦的统一: 、秦的统一: 2、专制主义中央集 、 权制度的建立: 权制度的建立: 3、秦朝的灭亡:暴政 、秦朝的灭亡: 1、政权建立 、 2、存在的社会问题及解决措施 、 3、灭亡 、 1、政权建立及采取的措施 、 2、统治特点: 、统治特点: 3、名存实亡: 、名存实亡: 军阀割据混战
长城、陵墓、宫室----破坏生产 3、国家 秦:长城、陵墓、宫室 破坏生产 、 重大工程 汉: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有利于生产 有利于生产 4、对待王国割据势力、处理民族关系、思想文 、对待王国割据势力、处理民族关系、 化政策方面也有差异 5、统治者的性格、秉性不同 、统治者的性格、
二、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秦统一的条件
1、经济因素: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联系加强 、经济因素: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 2、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 A、战国时废分封,行县制 、战国时废分封,行县制——政治基础 政治基础 B、民族间的联系加强 、 C、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 、 D、长期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长期争霸战争, 3、核心力量: 、核心力量: A、秦国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 、秦国商鞅变法比较彻底, B、秦国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强大 、 4、领导者素质:赢政的雄才大略及采取的正确 、领导者素质: 策略
表现 及特 点
手工业:规模大、分工细、 手工业:规模大、分工细、工艺精 商业和城市: 商业和城市:空前繁荣
四、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总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
展; 体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 A、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的加强 、 B、西部的贸易和交流的频繁 、 C、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
民
族
关
系
西 汉 东 汉
秦王朝对后世的影响 ?
①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分裂割据 局面, 局面 , 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 封建国家,使统一思想深入人心 。 ②秦朝开创的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 和措施, 和措施,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改造 。 ③秦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 秦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 所吸取,促成了西汉初年兴盛局面的出现。 所吸取,促成了西汉初年兴盛局面的出现。
C、法家“集权”理论的影 、法家“集权” 响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演 变 过 程
形成 确立 巩固 完善 加强 发展
战国 秦 西汉 隋唐 北宋 元
顶峰并渐 明清 趋衰落
实质: 实质:地主阶级压迫以农民为主 的广大人民的工具 总体: 前期: 总体: 前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后期: 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
秦汉是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 阶段 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 大一统的时代, 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特征: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国家统一、 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 政治: 政治:立和巩固 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封建经济得到发展(为后世封建经济发 经济: 经济: 展奠定了基础) 展奠定了基础) 民族: 民族: 边疆得到开发、 边疆得到开发、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是我国外交的开创时期(亚洲、欧洲) 是我国外交的开创时期(亚洲、欧洲) 对外关系: 对外关系: 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特点) 文化: 文化: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特点)
秦
一 、 秦 汉 的 兴 衰
朝
1、秦的统一: (条件、经过、意义) 、秦的统一: 条件、经过、意义) 2、专制主义中央集 、 措施、评价) (措施、评价) 权制度的建立: 权制度的建立: 3、秦朝的灭亡: 、秦朝的灭亡: 1、政权建立 、 2、存在的社会问题及解决措施 、 3、灭亡 (新) 、
西 汉
六、秦汉时期的文化兴盛的原因
政治: 长期统一,政局稳定; 政治: 长期统一,政局稳定;统治阶级重视 经济: 农业比前代更发达, 经济: 农业比前代更发达,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民族关系: 民族间联系加强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 对外关系: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继承: 继承: 继承了先秦文化的成就
汉
1、政权建立及采取的措施 、 2、统治特点: 、统治特点: 3、名存实亡: 、名存实亡: 军阀割据混战
实现国家统一的一般规律: 实现国家统一的一般规律:
客 观
看经济是否发展; A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 看经济是否发展;各地间的经济联 系是否加强;差距是否缩小; 系是否加强;差距是否缩小;是否 为国家统一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条件 强;利于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是否减 弱或消失
汉
1、政权建立及采取的措施 、 2、统治特点: 、统治特点: 3、名存实亡: 、名存实亡: 军阀割据混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含义: 含义:
专制主义 核心、基本矛盾? 核心、基本矛盾? 中央集权
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A、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 、
产生这一制 B、封建地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 、 度的原因: 度的原因:
评价: 积极作用: 评价: 积极作用: 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国家的
统一、保障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统一、 有利于民族融合 消极作用: 消极作用: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 钳制思想; 败;钳制思想;封建社会末 期,障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展
秦
一 、 秦 汉 的 兴 衰
朝
1、秦的统一: (条件、经过、意义) 、秦的统一: 条件、经过、意义) 2、专制主义中央集 、 措施、评价) (措施、评价) 权制度的建立: 权制度的建立: 3、秦朝的灭亡: 、秦朝的灭亡: 1、政权建立 、 2、存在的社会问题及解决措施 、 3、灭亡 (新) 、
西 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完善和加强
三、两汉时期的经济
A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原因
B统治者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的措施 统治者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的措施 C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密切 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密切 D先进的科学技术 先进的科学技术 E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F、对外交往的频繁 、 农业:倍受重视, 农业:倍受重视,发展迅速
秦
一 、 秦 汉 的 兴 衰
朝
1、秦的统一: 、秦的统一: 2、专制主义中央集 、 权制度的建立: 权制度的建立: 3、秦朝的灭亡:暴政 、秦朝的灭亡: 1、政权建立 、 2、存在的社会问题及解决措施 、 3、灭亡 、 1、政权建立及采取的措施 、 2、统治特点: 、统治特点: 3、名存实亡: 、名存实亡: 军阀割据混战
1、特点:“汉承秦制”、又有所损益 特点: 汉承秦制”
A、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B、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度:刺史制度 、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度:
2、表现 C、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国并行制 、承袭秦朝的郡县制:
D、选官制度:察举、皇帝征召 、选官制度:察举、 E、承袭秦朝的赋税制:编户制度 、承袭秦朝的赋税制:
特点
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 4、气势恢弘 、
六、秦汉时期的文化—大发展 秦汉时期的文化
科技: 历法、数学、医学、造纸? 科技: 历法、数学、医学、造纸? 哲学:董仲舒、 哲学:董仲舒、王充
表 现
哲学与宗教
宗教: 佛教、道教 宗教: 佛教、
史学: 史记》 《 史学: 史记》、《汉书》 汉书》 文学: 文学: 赋、乐府诗 雕塑与绘画
西 汉 东 汉
西汉初年面临的社会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1、社会经济萧条 、 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2、王国问题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