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北京科技大学光电一队技术报告
电自1队技术报告

第三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队伍名称:电自1队参赛队员:刘志明刘逸然温河带队老师:陈敏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关保留、使用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规定,即: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赛者本人,比赛组委会和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可以在相关主页上收录并公开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技术报告以及参赛模型车的视频、图像资料,并将相关内容编纂收录在组委会出版论文集中。
参赛队员签名:刘志明刘逸然温河带队教师签名:陈敏日期: 2008.7.21摘要本文介绍了我们团队制作智能小汽车的工作成果。
我们在组委会提供的仿真车模的基础上,利用MC9S12DG128 处理器的硬件平台和CodeWarrior IDE 开发环境的软件平台,完成了比赛用的智能小车。
硬件方面,主要包括电源管理,视频分离,高速比较器,测速电路,MC33886电机控制;软件方面,主要是舵机控制,视频采样,测速信号采集,速度控制,使上层决策和底层实现协调工作。
关键字:智能小汽车,MC9S12DG128 处理器,视频采样,速度控制AbstractIn this paper, our team produced results of the work of smart cars.We provide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in the simulation Cars on the basis of MC9S12DG128 processor hardware platforms and CodeWarrior ID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software platforms, completed the race with the smart car.Hardware, including power management, video separation, high-speed comparators, gun circuit, and MC33886 motor control; software, is the main steering gear control, video sampling, gun signal acquisition, speed control ,and the top decision-making and coordination to achieve the bottom realization.Keyword: Smart cars, MC9S12DG128 processor, video sampling, speed control目录第1章引言 (6)1.1 智能车研究背景 (6)1.1.1智能车的产生与发展 (6)1.1.2智能车研究方向 (6)1.2 智能车比赛简介 (7)1.3 智能车总体设计思路 (7)1.3.1智能车技术参数 (8)1.3.2智能车硬件电路 (9)1.3.3智能车软件控制 (10)第2章智能车机械结构调整 (11)2.1 前轮调整 (11)2.2 后轮差速调整 (11)2.3 齿轮传动机构调整 (12)2.4 舵机安装调整 (12)2.5 其他机械结构调整 (13)第3章智能车硬件电路设计 (14)3.1 硬件方案总体设计 (14)3.2 摄像头 (15)3.2.1 工作原理 (15)3.2.2 视频分离电路 (16)3.3 速度传感器 (18)3.4 电机驱动电路 (20)3.5 电源模块 (22)第4章智能车软件设计方案 (24)4.1 图像采集与道路识别 (24)4.2 控制策略 (25)4.2.1 速度控制策略 (26)4.2.2 舵机控制策略 (27)第5章结束语 (29)参考文献 (30)附件(程序) (31)第1章引言1.1 智能车研究背景1.1.1 智能车的产生与发展(1)它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 Barrett Electronics公司开发出的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引导车辆系统(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System,AGVS)。
飞思卡尔

2008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组委会扩大会议会议议程时间: 2008-5-31地点:清华大学中央主楼407参加人员:自动化教指委飞思卡尔公司大赛秘书处各分赛区组委会,决赛区组委会会议议题:1、确定各分赛区、决赛区的比赛日期:讨论:根据决赛承办学校东北大学组委会提议,将决赛日期安排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8-24)之后。
建议决赛区决赛日期如下:8月26日报到;27日各参赛队伍调试;28,29比赛各分赛区预赛定在7月底之前。
2、讨论确定分赛区、决赛区比赛日程、比赛规则。
各分赛区、决赛区采用统一的比赛日程安排、统一的比赛制度。
根据东北大学组委会制定的比赛安排进行讨论制定。
3、讨论各分赛区比赛安排:包括比赛报名、竞赛培训、各参赛队伍反映的问题、比赛日程、竞赛筹备情况。
由各分赛区负责人进行介绍。
4、讨论通过大赛比赛章程。
5、讨论通过大赛财务预赛。
发放比赛经费。
6、讨论各分赛区、决赛区比赛宣传、赛场布置、赛道制作问题。
7、记录分赛区、决赛区的比赛过程:照相、录像、制作宣传片。
聘请专业人员录制比赛现场的资料。
制定统一的记录剧本内容:比赛过程、颁奖过程、技术交流过程、个别队伍采访、比赛花絮等。
8、讨论各分赛区、决赛区获奖方案。
9、对于参赛队伍的要求:(1) 提交、确认最终参赛学生、指导教师的信息;确定日期。
(2) 提交技术报告(分赛区、决赛区)(3) 各分赛区,各参赛队伍提交一个制作的过程。
网站上,各参赛队伍提交一个自己的宣传片。
各分赛区都按照现场。
各个学校组织专业的电视台进行配合记录,统一标准:记录格式标准。
10、比赛规则中技术问题讨论。
11、其它问题:比赛表演项目等;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秘书处2008-5-29。
技术报告(广工一队)

第一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学校:广东工业大学队伍名称:广工一队参赛队员:余灿键程东成李伟强带队教师:吴黎明指导教师:申柏华II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第一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关保留、使用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规定,即: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赛者本人,比赛组委会和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可以在相关主页上收录并公开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技术报告以及参赛模型车的视频、图像资料,并将相关内容编纂收录在组委会出版论文集中。
参赛队员签名:带队教师签名:日期:I目录摘要: (III)第一章引言 (1)第二章方案选择 (3)2.1 系统硬件框图 (3)2.2 黑线识别传感器的选择 (3)2.3 电机驱动的选择 (5)2.4 速度检测传感器的选择 (6)2.5 稳压电源的选择 (6)2.6 软件运行平台的选择 (7)2.6.1简述 (7)2.6.2操作系统的选择: (7)2.6.3使用UCOS的优越性: (8)第三章功能实现原理以及算法 (9)3.1 速度测量的原理及方法 (9)3.2 黑线检测的原理及方法 (9)3.3 路径走向预测原理及方法 (11)3.4 加减速机构的原理及方法 (13)3.5 转弯角度控制原理及方法 (14)3.6 容错性 (15)第四章小车的制作和参数 (17)4.1 模型车机械部分安装及改造 (17)4.2 使用单片机的硬件资源 (17)4.3 硬件参数 (17)4.4 实跑数据 (18)第五章结论 (19)参考文献 (21)附录A (23)1、系统任务调度 (23)2、UCOS的移植程序 (24)3、部分核心程序 (26)II摘要本系统使用了FreeScale 的16位单片机MC9S12DG128作为主控芯片,嵌入UCOS 操作系统作为小车的应用软件运行平台,运行稳定,调试快捷,使用IRF540驱动电机,利用红外发射接收管作为的路径识别传感器,充分利用单片机的片上资源,使用LCD显示路径信息数据以及键盘输入进行相关参数设置。
飞思卡尔三届获奖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获奖名单1 组织贡献奖东北赛区承办学校东北大学华北赛区承办学校天津大学华东赛区承办学校合肥工业大学华南赛区承办学校武汉科技大学总决赛承办学校东北大学2 优秀论文奖3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特等奖共计6支队伍摄像头组特等奖名次学校名称队伍名称比赛成绩指导教师学生1 东北大学猎豹18.388 张云洲师恩义俞雪婷白秋石2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CCD一队18.464 刘立马飞张鹏任亚楠徐怡3 上海交通大学SpeedStar 19.367 杨明王春香褚利文杜浩张宇腾光电组特等奖名次学校名称队伍名称比赛成绩指导教师学生1 武汉科技大学首安一队24.597 程磊祝愿博陈攀周顺平2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光电一队24.904 张文明杨珏刘雪伟张永康赵鑫鑫3 东北大学猎鹰队25.331 张云洲陈述平王学亮侯俊李远超一等奖共33支队伍摄像头组一等奖17支队伍名次学校名称队伍名称比赛成绩指导教师学生1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鹰眼1号19.903 石振东汤德强柯超闫琪吴汉2 上海大学S.U.L.挑战者队20.873 陈万米黄慎之蔡庆楠潘锦洲蔡兴旺3 华南理工大学疾风队21.038 陈安冯培聪张国泽何银强4 天津大学天大一队21.173 孟庆浩李铭泽刘锋宋晓喆5 上海交通大学CyberSmart 21.307 杨明王春香韩飞陈放戴春博6 吉林大学爱德三队21.435 李静曹子健陆辉田小彦7 吉林大学东北虎队21.787 刘富李静禹科林霄吴向畅8 天津大学天大二队21.92 孟庆浩杨卫星刘邈郭兴华9 西北工业大学翱翔队22.161 曲仕茹熊波马文佳张飞10 华南理工大学飞华队22.276 陈安林焕新苏文友陈易厅11 武汉科技大学首安二队22.642 章政曹赢范君涛公维军12 东南大学SEU东南大学四队22.913 周怡君谈英姿于鹏朱超鲍婧13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三角洲CCD队23.247 李立国贺凡波葛凯麟王新攀刘诚哲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神舟一队23.562 陈博何勇灵唐振宇李仕柏于佳晨1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靖远一队23.769 张国军郭凤仪刘丹张强张凤龙16 武汉大学风之影25.183 陈正裘有斌严金辉张星17 重庆大学速29.86 盛朝强白颖杰彭琴袁景明光电组一等奖16支队伍名次学校名称队伍名称比赛成绩指导教师学生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神箭一队25.657 陈博何勇灵陈妮亚范成家郑敏2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光电二号26.304 雷钧柴旺兴葛焕九张贤勇赵玉林3 南京邮电大学乐乐26.716 曹科才,江兵何勇勇卓盛龙陈哲4 电子科技大学成电掠影26.716 石玉,漆强赵裔陈国贞周立文5 山东大学F1 26.885 杨西侠田滨田崇翼孙庆轩6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电3队27.7 张纪元,刘杰刘海波王目舜张诚7 长春理工大学光机1号28.689 孙俊喜,陈广秋韩红瑞王瑞陈钦湛8 上海电力学院电自二队29.11 杨宁,徐耀良尹洁查章其朱剑9 乐山师范学院凯越08 29.779 张自友,张九华杨维国胡遇春廖艺苑10 合肥工业大学HF_Drift 30.026 史久根,张阳孙勇张参参周仕娥11 乐山师范学院飞度08 30.207 张九华,张自友朱平郑素仙李兆明12 同济大学RaceKing 30.591 孙泽昌,罗峰刘矗殷辰佳孙东元13 南京邮电大学冲浪者32.242 高翔,杜鹏黄韶宇席义立周云城14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东秦4队33.346 赵一丁,汪晋宽蔡文舟栗韦叶徐静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Snail 33.402 刘剑慰,孙永荣史经奎郑昕昕尹亮亮16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东秦3队34.556 马淑华,顾德英郑毅赵青贺姚芳二等奖共62支队伍摄像头组二等奖共30支队伍序号学校名称队伍名称指导教师学生1 南京师范大学电自1队陈敏沈世斌刘志明刘逸然郑启文2 山东大学霹雳2008 孙同景李振华黄晓雷梅高青肖保臣3 中南民族大学火箭陈勉程立戴伦学谭源庆钟小帆4 电子科技大学梦想号漆强张钜黄志安陈远祥陈全金5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头文字D 罗富臣许学东陈红生崔晋宇刘小龙6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快车王国江马尚昌甘威李小剑刘文7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黑马一号江皓陈琢汪红良董晓周涛8 哈尔滨工程大学极品飞车1号管凤旭张爱筠孟恭王璐齐昭9 东北师范大学东师电子王连明张欢欢宋翠芳余安富10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1队EE-fly 姚维高锋俞斌翁华华文11 同济大学同舟队朱劲程莉周艳敏朱陈文赵阳1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军交一队徐友春万剑王肖刘俊杰13 国防科技大学红旗I队安向京张辉谌彤童周力张文超14 东华大学DirectSpeed 曾培峰唐莉萍张乐欧阳文斌赵祖云15 大连理工大学天鹰吴振宇孙涛张元庆程敏王宝财16 河南理工大学闪电谢贝贝胡治国张晓东伏煦郭海金17 大连民族学院民院4队陈兴文李敏韦作凯高岩石廷亮18 中国民航大学航大三队罗云林丁芳刘宇夏阳王海库19 广东工业大学信之风申柏华徐杜陈候进雷石堂麦家錡20 天津科技大学绝对零度段英宏陈玲强李洲强丁根明21 烟台大学神州10号刘殿通杨世勇苗艳强董建军关东亮22 深圳大学追梦队邱建郭小勤杨华良程传顺王恩23 合肥工业大学OnTheWay 张阳史久根舒迎飞李楠楠赵立东2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电疾风二队高明煜曾毓唐小进应宏健俞翔25 扬州大学赛格门张正华郭志波陈亮陈涛朱柏城26 华东理工大学超音速2队杜红彬俞敏王雯珊曹炜27 湖南大学湖南大学1队黎福海孙炜向永嘉李强陈嘉玲28 三江学院三江摄像头2队杨正理孙书芳邢小强汤佩和金寅锋29 长安大学长大4队韩毅李登峰赵轩陈李军秦绪鑫30 新疆大学新大二队程志江陈志军杨勇储钧李明光电组二等奖共32支队伍序号学校名称队伍名称指导教师学生1 中国地质大学地大1队叶敦范,吴涛庞建东邹国雄欧阳才校2 天津工业大学疾速漂移熊慧,徐国伟陈海彬罗强曾宝莹3 西北工业大学枭龙队曲仕茹曹阳万辉杨文骏4 东南大学SEU东南大学一队谈英姿,周怡君阚明建侯吉祥黄招彬5 中南民族大学零点六一八张俊敏胡国正柳杲华何宝灿6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急速奇侠李光耀,柯瑜贺翔左浩雷郭文慧7 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大一队蒋朝根吴仙华王维廖宗兵8 沈阳理工大学骑着蜗牛看世界王玲,伍彩云许天罡徐春利佟海川9 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快车夏彬,王连明于安宁于鹏马英明1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电极光一队曾毓,高明煜龚成龙张青刘伟11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2队(FreeWheel) 高锋,姚维徐碧文郑丹丹姚伟锋1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军交三队彭永胜,章永进李华郭灿朱建坤13 武汉大学光之影郑贵林赵瑞祥庄洁玉卢开瑞14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绝影祁伟,肖蕾陈伟俊胡嘉文张显钐15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河海之翼张金波张文超程林邓晖16 清华大学三角洲光电队陆耿,郝杰成宇张晓伟陈宋17 北京理工大学北理傲雄车队张幽彤,冬雷刘鑫杨磊韩立博18 哈尔滨工程大学极品飞车2号张爱筠,管凤旭刘建旭谭吉来高晗19 上海电力学院计信一队袁三男,王绍徐唐明轩张会芳姬旭东20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飞凌车队白晓亮,李欢张伟杨磊刘乐21 中国民航大学航大一队丁芳,孙毅刚贾翔宇李科伟杨明22 广东工业大学Firefly 王日明,陈辉王利荣詹松彬曾滔23 北京理工大学Transfer 冬雷,张幽彤涂海峰万超贾振超24 青岛大学青大一队迟洁茹张彦欣刘宏领安卡25 东华大学东华大学一队郑建立,孙培德董宗祥何晴孙佳新26 重庆大学重大星火王永东辛淼余征华王玉瑾27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三队熊慧,毕云晴陈东旭冉荣杨雪28 长安大学长大一队汪贵平,韩毅鲁盼欧意文王换换29 上海大学疯狂老鼠队陈万米,黄慎之邹恒超袁文王昆30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光电B队杨冠群黄俊奇卑力钧毕成林31 河海大学河海光电李东新,刘久付郭光陈东严史团委32 大连理工大学Hyper-Eye 吴振宇,潘学军赵亮李胜铭余洋优秀奖共2支队伍组别学校名称队伍名称指导教师学生LED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一队昝鑫,刘小勇石坤蒲昊陈逸奇CCD 河北工程大学先驱音速董克俭贺洪江王强王伟黄有焱特邀竞速表演奖学校名称队伍名称指导教师学生上海大学Racer X队陈万米李嵩奚嘉敏钱荔中南大学黑影狂飙3代王击肖晓明谢良之何信华冯义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特邀队陈树新孟宇孔守斌罗新强王茜茜特邀创意表演奖学校名称队伍名称指导教师学生东北大学东北大学特邀队李晶皎王爱侠王光勇王亮李庆宇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特邀队杨明张善伟彭新荣徐磊。
飞思卡尔智能车光电资料

飞思卡尔智能车光电资料康世胤1,李长城2,莫一林3,保全全4,陆耿5(1.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北京 100084;2.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北京 100084;3.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北京 100084;4.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北京 100084;5.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北京 100084)摘要: 第一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先生智能车约请赛要求对高速行驶的小车停止实时控制,使其巡线完成竞赛赛道。
针对这种要求,我们选择了最成熟的PID控制,尝试了由团圆的不完全微分的PD控制到相对延续PD控制的过渡,经过采集光耦传感器输入的模拟量,采用对称求位置法失掉延续性较好的位置信息,应用双排传感器计算角度,对位置和角度同时停止PD控制,经过细致调试确定相应参数,并合理应用分段、设置死区等方法,最终小车可以取得较好的动摇性和在高速状况对赛道中心线的跟随特性。
关键词:路途寻迹;PID控制;对称定位;团圆;延续Control Method Based on Photoelectric Coupling Device – fromDiscrete Signal to Continual SignalKANG Shiyin1,LI Changcheng2,MO Yilin3,GU Quanquan4,LUGeng5(1. Autom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2. Autom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3. Autom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4. Autom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5. Autom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Abstract: In the coming FREESCALE College Student Smart Car Competition ’06, real time control strategies are required to be applied in the high-speed model car which to make sure the car tracking the unknown road and finishing 2 laps of game.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 we select one of the most well applied proportion-integration-deviation (PID) method. Much works are carried out including trying varies of strategy from initial discrete PD to final continual PD. In the current strategy analog output of photoelectric coupling devices are sampled and converted from A to D. Symmetric positioning method is applied to obtain precise direction information. Furthermore by applying dual sensor array the turning angle is calculated. PD method is applied on location and angle. After careful modification the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are decided empirically. In addition by using some other methods such as track segmentation and dead area presetting, the model car can obtain better status including good stability and fine tracking character in high speed.Key words:Road Tracking, Proportion-Integration-Deviation Control, Symmetric Positioning, Discrete, Continual第一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先生智能车约请赛的赛题是控制竞赛小车,使其按要求用尽能够短的时间完成竞赛赛道,竞赛允许选手自行设计传感器和控制电路,并编写控制顺序,制止改动舵机和轮胎等小车结构。
智能小车技术报告_王艺文师

第三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 术 报 告附录A: 源程序代码附录B: 电路原理图及接口说明图附录C: Codewarriar4.6 使用简介队伍名称: Bumble Bee参赛队员:王艺文胡柏毓吴山甘红星指导教师:杨旭东邝坚目 录第一章引言 (4)1.1背景介绍 (4)1.2文献综述 (5)1.3文本结构 (5)第二章系统分析与设计 (7)2.1 总体需求分析 (7)2.2 系统设计方案论证 (7)2.3 本章小结 (8)第三章机械系统设计与实现 (9)3.1 车模安装与改造 (9)3.1.1 车模安装 (9)3.1.2 驱动模块 (9)3.1.3 舵机模块 (10)3.1.4 其他模块 (10)3.2 电路板安装 (11)3.3 传感器安装 (12)3.3.1摄像头安装 (12)3.3.2速度传感器安装 (12)3.4 本章小结 (13)第四章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14)4.1 整体电路板设计 (14)4.1.1 硬件需求分析 (14)4.1.2 控制模块介绍 (14)4.1.3 电路板制作 (15)4.2 摄像头 (16)4.2.1工作原理 (16)4.2.2 摄像头选择 (17)4.2.3 电路设计 (18)4.2.4 数据提取 (19)4.3 速度传感器 (22)4.3.1 方案选择 (22)4.3.2 软件编程 (22)4.3.3 速度闭环控制 (23)4.4 本章小结 (24)第五章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25)5.1 需求分析 (25)5.2 系统设计 (26)5.2.1 时钟模块 (26)5.2.2 PWM模块 (26)5.2.3 ECT模块 (27)5.2.4 AD模块 (28)5.2.5 串口模块 (29)5.2.6 普通IO (29)5.3 黑线提取算法 (30)5.3.1 二值化算法 (30)5.3.2 直接边缘检测算法 (31)5.3.3 跟踪边缘算法 (31)5.4 车体控制算法 (32)5.4.1 PID算法 (32)5.4.2 模糊控制算法 (32)5.4.3 记忆算法 (34)5.5 本章小结 (35)第六章系统调试 (37)6.1 开发调试工具 (37)6.1.1 软件开发平台 (37)6.1.2 手动设置装置 (38)6.1.3 状态指示单元 (38)6.2 具体调试分析 (38)6.2.1 摄像头角度与高度的分析 (39)6.2.2 PID算法调试 (39)6.2.3 模糊控制算法 (39)6.3 本章小结 (41)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42)7.1 赛车整体总结 (42)7.1.1 赛车制作过程 (42)7.1.2 制作过程中问题及解决方法 (42)7.1.3 不足 (43)7.2 展望 (43)鸣 谢 (45)参 考 文 献 (46)附录A源程序代码 (47)附录B电路原理图及接口说明图 (57)附录C Codewarriar4.6 使用简介 (60)第一章引言1.1背景介绍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主办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
飞思卡尔智能车比赛技术报告

第三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学校:北京理工大学队伍名称:傲雄车队参赛队员:刘鑫杨磊韩立博带队教师:张幽彤冬雷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第三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关保留、使用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规定,即: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赛者本人,比赛组委会和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可以在相关主页上收录并公开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技术报告以及参赛模型车的视频、图像资料,并将相关内容编纂收录在组委会出版论文集中。
参赛队员签名:刘鑫杨磊韩立博带队教师签名:张幽彤日期:2008.8.20摘要本文介绍了北理傲雄车队队员们在准备第三届Freescale智能车大赛过程中的工作成果。
智能车的硬件平台采用带MC9S12DP512处理器的S12环境,软件平台为CodeWarrior IDE 4.6开发环境,车模采用大赛组委会统一提供的1:10 的仿真车模。
文中介绍了智能小车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和开发流程。
整个系统涉及车模机械结构调整、传感器电路设计及信号处理、控制算法和策略优化等多个方面。
为了提高智能赛车的行驶速度和可靠性,试验了多套方案,并进行升级,结合Labview 仿真平台进行了大量底层和上层测试,最终确定了现有的系统结构和各项控制参数。
关键字:智能车,激光管,PID控制第一章引言 11.1 赛事介绍 11.2 方案介绍 11.3 技术报告内容安排 2第二章技术方案概要说明3第三章机械设计43.1 PCB板的安装 43.2 前轮参数调整 53.3 舵机的升高方案 63.4 齿轮传动机构调整73.5 速度传感器的安装固定73.6. 后轮差速机构调整8第四章硬件电路设计94.1 S12单片机最小系统94.2 路线识别电路设计124.3 电源管理电路设计144.4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154.5 串行通讯接口电路154.6 速度检测模块164.7 现场调试模块17第五章软件设计195.1 主程序设计 195.2 总体控制流程图 195.3 工作原理205.4.1 PID控制205.4.2 PID参数的整定 215.5 小车控制策略225.6 软件开发环境22第六章模型车各项参数266.1 车模基本尺寸266.2 电路功耗及电容总容量266.3 传感器及伺服电机数量266.4 赛道信息检测精度、频率 26第七章结论277.1 本系统的所具有的特点277.2 本系统存在的问题277.3 本系统可行的改进措施28参考文献29附录A 模型车控制主程序代码I第一章引言1.1 赛事介绍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负责主办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
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北理风行者车队技术报告

速度检测模块由 S12 的增强型捕捉计数模块、传感器和外围电路组成,通过 检测赛车的实时车速为赛车的车速控制提供控制量。
2.3 智能车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如果说系统硬件对于智能车来说是它的骨架和躯体,那么软件算法就是它的 思想。软件算法的优劣直接体现了智能车辆的“智能”高低。所以软件系统对于智 能车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赛车系统通过路径识别模块获取前方黑色引导线的信息, 同时通过速度检测模块实时获取赛车的速度。 利用连续路径识别算法求得赛车与黑 线位置的偏差,接着采用 P 方法对舵机进行控制,根据检测到的实时车速,结合模 糊控制策略对赛车速度进行恰当的控制调整,使赛车在符合比赛规则情况下沿赛道
50cm 316mm 172m 18/76
图 3.1 模型车的底盘结构
3.2 智能车运动学状态方程
在只考虑车辆的平面运动情况下,当转向时,车辆只做平面运动及平面旋转 运动,如图 3.2、3.3 所示。
Vf Vr
w
L
图 3.2 小车转向示意图
R
L
图 3.3 转向平面图
2 w
Vr
由角速度的定义可知
TR
以智能汽车为研究背景的科技创意性制作,是一种具有探索性的工程实践活 动,其本质也是人类创造有用人工物的一种训练性实践,其过程属性是综合,而结 果属性很可能是创造。通过竞赛,参赛的同学们培养了对已学过的基础与专业理论 知识与实验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带着背景对象中的各种新问题,学习控制、模式识 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新知识,包括来自不同学科 背景大学生的相互学习,逐渐学会了在学科交叉、集成基础上的综合运用;若是以 实用为目的,还必须考虑考虑可靠性、寿命、外观工业设计、集成科学与非科学, 在具体约束条件下融合形成整体的综合运用。这样的训练是很有意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
3.1.5 信号采集模块................................................................................ - 12 3.2 智能车传感器模块设计........................................................................... - 13 3.2.1 光电传感器的原理......................................................................... - 13 3.2.2 激光传感器的设计........................................................................ - 14 第四章、智能车控制软件设计说明......................................................................- 15 4.1 光感器的路径精确识别技术.................................................................... - 15 4.1.1 光电传感器路径识别状态分析.................................................... - 15 4.1.2 光电传感器路径识别算法............................................................ - 17 4.2 弯道策略分析............................................................................................ - 18 4.3 弯道策略制定............................................................................................ - 19 第五章、开发工具、制作、安装、调试过程说明..............................................- 22 5.1 开发工具................................................................................................... - 22 5.2 调试过程................................................................................................... - 22 第六章、模型车的主要技术参数说明..................................................................- 24 6.1 智能车外形参数....................................................................................... - 24 6.2 电路部分参数........................................................................................... - 24 6.3 除了车模原有的驱动电机、舵机之外伺服电机数量........................... - 24 结论..........................................................................................................................- 25 参考文献..................................................................................................................- 26 -
参赛队员签名:
带队教师签பைடு நூலகம்: 日 期:
II
引言
这份技术报告中,我们小组通过对整体方案、电路、算法、调试、车辆参 数的介绍,详尽地阐述了我们的思想和创意,具体表现在电路的创新设计,以 及算法方面的独特想法,而对单片机具体参数的调试也让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劳 动。这份报告凝聚着我们的心血和智慧,是我们共同努力后的成果。 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涉猎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汽 车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这次磨练对我们的知识融合和实践 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此要感谢清华大学,感谢他们将这项很 有意义的科技竞赛引入中国;也感谢北京科技大学相关学院对此次比赛的关注, 我们的成果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及指导老师悉心的教导;还要感谢的是和我 们一起协作的队员们,协助,互促,共勉使我们能够走到今天。
-3-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
第一章、方案设计
本章主要简要地介绍智能车系统总体方案的选定和总体设计思路,在后面的章节中将整个系 统分为机械结构、控制模块、控制算法等三部分对智能车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的介绍分析。
1.1 系统总体方案的选定
通过学习竞赛规则和往届竞赛相关技术资料了解到,路径识别模块是智能车系统的关键模块 之一,路径识别方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性能的优劣,因此确定路径识别模块的类型是决定 智能车总体方案的关键。如图 2.1,而目前能够用于智能车辆路径识别的传感器主要有光电传感 器和 CCD/CMOS 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寻迹方案的优点是电路简单、信号处理速度快,但是其前 瞻距离有限; CCD 摄像头寻迹方案的优点则是可以更远更早地感知赛道的变化, 但是信号处理却 比较复杂,如何对摄像头记录的图像进行处理和识别,加快处理速度是摄像头方案的难点之一。 在比较了两种传感器优劣之后,考虑到 CCD 传感器图像处理的困难后,决定选用应用广泛的光 电传感器,相信通过选用大前瞻的光电传感器,加之精简的程序控制和较快的信息处理速度,光 电传感器还是可以极好的控制效果的。
第三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 智能汽车竞赛
技 术 报 告
学
校:北京科技大学
队伍名称:北京科技大学一队 参赛队员:张永康 刘雪伟 赵鑫鑫 带队教师:张文明 杨珏
I
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第一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 关保留、使用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规定,即: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 赛者本人,比赛组委会和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可以在相关主页上收录 并公开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技术报告以及参赛模型车的视频、图像 资料,并将相关内容编纂收录在组委会出版论文集中。
-1-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
目录
引言............................................................................................................................ - 1 目录............................................................................................................................ - 2 第一章、方案设计.................................................................................................... - 1 1.1 系统总体方案的选定.................................................................................. - 1 1.2 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 1 小结.................................................................................................................... - 2 第二章、智能车机械结构调整与优化.................................................................... - 3 2.1 智能车车体机械建模.................................................................................. - 4 2.2 智能车前轮定位的调整.............................................................................. - 5 2.2.1 主销后倾角....................................................................................... - 5 2.2.2 主销内倾角....................................................................................... - 5 2.2.3 车轮外倾角....................................................................................... - 5 2.2.4 前轮前束.......................................................................................... - 6 2.3 智能车转向机构调整优化.......................................................................... - 6 2.4 智能车后轮减速齿轮机构调整.................................................................. - 7 2.5 其它机械结构的调整.................................................................................. - 8 第三章、电路设计说明............................................................................................ - 9 3.1 主控板的设计............................................................................................. - 9 3.1.1 电源管理模块.................................................................................. - 9 3.1.2 电机驱动模块................................................................................ - 10 3.1.3 主控板设计.................................................................................... - 10 3.1.4 接口模块........................................................................................ - 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