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5 货币政策
Ch15 市场营销计划、组织与控制习题

第十五章市场营销计划、组织与控制(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企业的市场营销组织随着经营思想的发展和企业自身的成长,大体经历了_________典型形式。
A.六种B.四种C.五种D.七种2、现代市场营销企业要建立__________型组织,使企业所有的管理人员乃至每一位员工在这一组织框架内通过信息共享,使企业一切部门和每一个人的工作都围绕“为顾客服务”来展开,市场营销不仅是一个部门的职能,而且是整个企业的经营哲学。
A.产品管理B.职能C.产品/市场D.市场导向3、市场营销管理必须依托于一定的_________进行。
A.财务部门B.人事部门C.主管部门D.营销组织4、制定实施市场营销计划,评估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是_________的重要任务。
A.市场主管部门B.市场营销组织C.广告部门D.销售部门5、“组织”就人而言,是指按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的_________。
A.集体B.计划C.任务D.部门6、设置___________,能够对企业与外部环境,尤其是与市场、顾客之间关系的协调,发挥积极作用。
A.市场营销机构B.市场营销职能C.市场营销企业D.市场营销控制7、设置市场营销机构需要遵循的第一个原则是整体协调和__________原则。
A.主导性B.整体性C.完整性D.可靠性8、满足市场的需要,创造满意的顾客,是企业最为基本的__________。
A.组织形式B.宗旨和责任C.主要职能D.营销观念9、__________是最常见的市场营销组织形式。
A.职能型组织B.产品型组织C.地区型组织D.管理型组织10、市场营销计划的提要部分是整个市场营销计划的___________所在。
A.任务B.精神C.标题D.目录11、市场营销则是企业管理和经营中的__________。
A.主导性职能B.辅助性职能C.被动性职能D.社会分配职能12、市场营销组织管理跨度及管理层次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构本身应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
ch15.票据法

(二)票据代理 (三)票据的伪造、变造
1. 票据的伪造 2. 票据的变造
9
三、票据权利 (一)票据权利的概念
《票据法》第4条规定,票据权利是指持票 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 包括付款请求和追索权。
10
票据权利在性质上属于金钱债权,债权在权利性质上属 请求权,即付款请求权,指:持票人向票据主债务人请求 按票据金额付款的权利。票据主债务人包括:汇票承兑人、 本票出票人、支票付款人。但是与一般请求权的一次请求 权不同,属“双重请求权”,即第一次请求权是付款请求 权,第二次则是追索权(偿还请求权),这是指当第一次 请求权得不到满足时,向付款人以外的次票据债务人要求 清偿票据金额及有关费用的权利。次票据债务人(被追索 人)包括出票人、保证人、背书人。
背书人签章 年月 日
背书人签章 年月 日
背书人签章 年月 日
票据样式
商业承兑汇票 2
汇票号码
出票日期 (大写)
年月日
第号
此
付 全称 款 账号 人 开户银行
行号
收 全称 款 账号 人 开户银行
行号
联
持行
票 人
作
开借
户方
人民币 出票金额 (大写)
行凭
千百十万千百十元角分
随 委
托
证 附
收件
款
凭
汇票到期日
交易合同号码
20
三、汇票流转程序 (一)出票 (二)背书 (三)承兑 (四)保证 (五)付款 (六)追索权
21
第四节 支票和本票
一、本票 (一)本票的概念
本票指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 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的一种票据。 (二) 特征: 1、 承诺付款,当事人有二个,出票人(付款人)、 收款人。 2、 付款人是确定的,即为出票人。
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ch15 probabilistic reasoning over time 2016

33
滤波{15.2.1}
滤波(状态估计):计算信念状态,即给定 目前为止的所有证据,计算当前状态的后验 概率分布P(Xt | e1 : t )。 一个有用的滤波算法不是每次更新时回到整 个感知历史。给定直到时刻t的滤波结果, Agent需要根据新的证据et + 1来计算时刻t + 1的滤波结果。也就是说,存在某个函数f 满足:
将当前状态Xt条件化,得到单步预测结果:
P( Xt 1 | e1:t 1 ) P(et 1 | Xt 1 ) P( Xt 1 | xt , e1:t )P(xt | e1:t )
P(et 1 | Xt 1 ) P( Xt 1 | x t )P(xt | e1:t )
7
变量的整数标注{15.1.1}
状态序列从时刻t = 0开始;我们假设证据 变量从t = 1开始。雨伞问题被表示为状态 变量R0, R1, R2, …以及证据变量U1, U2, … 。符号a:b来表示从a到b的整数序列(包括 a和b),于是符号Xa:b表示从Xa到Xb的一 组变量。例如,符号U1:3对应于变量U1, U2, U3。
xt
xt
马尔可夫假设(15.5)
求和的第一个因子来自转移模型,第二个因子来自当前状态分布 可以认为P(Xt | e1 : t )是沿着序列向前传播的“消息”f1 : t f1 : t+1 = FORWARD(f1 : t, et + 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授课教案CH15 微弱信号检测

第15章 微弱信号检测(知识点)知识点1 概述微弱信号是相对背景噪声而言,其信号幅度的绝对值很小、信噪比很低(远小于1)的一类信号。
微弱信号检测的任务是采用电子学、信息论、计算机及物理学、数学的方法,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规律,研究被测信号的特点与相关性,对被噪声淹没的微弱有用信号进行提取和测量。
微弱信号检测的目的是从噪声中提取出有用信号,或用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来提高检测系统输入输出信号的信噪比。
知识点2 噪声噪声是影响微弱信号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在微弱信号检测中,如果能够有效地克服噪声,就可以提高信号检测的灵敏度。
噪声无处不在,而且总是与信号共存,在进行微弱信号检测时,应首先设法尽量抑制噪声,然后再提取出噪声中的有用信号。
噪声是对有用信号的某种不期望的扰动,包括非被测信号或非测量系统所引起的噪声和来自于被测对象、传感器、测量系统内部的噪声两种情况。
前者可能是来自于自然界的宇宙射线、电磁干扰或人为引起的开关电火花、较强的广播信号、市电的干扰等,这些外界干扰的影响通过适当的屏蔽措施是可以减小或消除的;后者是由组成电路的器件材料的物理性质及温度等引起电荷载流子不规则运动而产生的自然扰动,是存在于电路内部的一种固有的扰动信号,这些噪声是随机的,不能精确预见,也不能彻底排除,只能设法减少或控制。
噪声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在不同时刻可能出现不同的噪声值。
因此,对噪声的度量要分析噪声的统计特征。
(1)噪声的概率分布噪声电压在t 时刻的大小,只能通过概率分布密度函数()p n 表示,()p n 表示噪声电压在t 时刻取值为n 的概率。
知道()p n 后,就可以知道t 时刻噪声电压取值在1n 与2n 之间的概率。
()()2112n n P n n n p n dn <<=⎰ (15.1)表征随机过程特征的统计特征量为数学期望和方差。
①数学期望[]()E n np n dn ∞-∞=⎰ (15.2)②方差[][]()()[]222D n nE n p n dn E nE n ∞-∞⎡⎤=-=-⎣⎦⎰(15.3) 电路处于稳定状态时,噪声的数学期望和方差一般不再随时间变化。
Ch15-Lung 注解

O
C
R
X
M A
R
L
OVERVIEW
• Pathology
–CONGENITAL
– Atelectasis – Acute Pulmonary Injury – Obstructive vs. Restrictive (infiltrative) concepts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 Congenital – Atalectasis – Acute Pulmonary Injury – Obstruction vs. Restriction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阻塞性肺疾病 (COPD)
– Restrictive (Infiltrative) Pulmonary Disease – Vascular Pulmonary Diseases
– Restrictive (Infiltrative) Pulmonary Disease – Vascular Pulmonary Diseases
CONGENITAL
• Agenesis/Hypoplasia发育不全发育不良
• Tracheal/bronchial anomalies, i.e., Tracheo-Esophageal (TE) fistula支气管 食管瘘
• DE-creased oncotic pressure胶体渗透压下降
• Lymphatic obstruction 淋巴回流受阻
? • Alveolar injury肺泡损伤
为什么肺泡损伤液体更多是 渗出不是漏出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or D.A.D., i.e., Diffuse Alveolar Damage弥漫性肺
Ch15-报告所发现的缺陷-STMT

打开
修复 关闭
复杂的软件缺陷生命周期
软件缺陷生命周期综述
软件缺陷一旦发现,便进入测试人员、开发 人员、管理人员的严密监控之中,直至软件 缺陷生命周期终结,这样即可保证在较短的 时间内高效率地关闭所有的缺陷,缩短软件 测试的进程,提高软件质量,同时减少开发、 测试和维护成本。
软件缺陷标识和类型
Ch.15报告所发现的软件缺陷
软件缺陷的描述
软件缺陷是什么?
系统或系统部件中那些导致系统或部件不能 实现其功能的缺陷。 在执行中遇到一个缺陷,可能引起系统的失 效。 准确有效的定义和描述软件缺陷,可以使软 件缺陷得以快速修复,节约了软件测试项目 的成本和资源,提高产品质量。
软件缺陷的基本描述
很少 (rarely) 按照测试用例,很少产生这个软件缺陷, 其产生的频率大概是1-5%
缺陷优先级:指缺陷必须被修复的紧急程度。抓住了 在严重性中没有考虑的重要程度因素。
缺陷优先级 描述
立即解决(P1级) 缺陷导致系统几乎不能使用或测试不能继 续,需立即修复 高优先级(P2级) 缺陷严重,影响测试,需要优先考虑 正常排队(P3级) 缺陷需要正常排队等待修复 低优先级(P4级) 缺陷可以在开发人员有时间的时候被纠正。
分离和再现软件缺陷
分离和再现缺陷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 确保所有的步骤都被记录。 特定条件和时间。 压力和负荷、内存和数据溢出相关的边界条件。 考虑资源依赖性包括内存、网络和硬件共享的相 互作用等。 不能忽视硬件。与软件不同,硬件不按预定方式 工作。
分离和调试软件缺陷之间的区别
软件缺陷缺陷产生的可能性和优先级
缺陷产生的可能性:指缺陷在产品中发生 的可能性,通常可以用频率来表示。
各国货币政策的比较研究

各国货币政策的比较研究一、引言货币政策是各个国家采取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
它涉及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利率的调整和汇率的管理。
各国货币政策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会有所不同。
因此,了解各国货币政策的比较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美国、中国、欧洲等几个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目标和策略,并探讨其中的异同点。
二、美国货币政策美国的货币政策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System)负责实施。
联邦储备委员会是一家政府机构,独立于政府,并承担着影响美国货币和信贷政策的责任。
它的主要任务是维持就业和物价的稳定,同时稳定金融市场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美国的货币政策实施的目标是实现全面的经济稳定。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维持就业稳定:美国的货币政策需要维持全国就业水平的稳定。
美国经济的就业状况是决定经济的总体健康状况的关键。
2. 控制通货膨胀:美国的货币政策需要控制通货膨胀的水平。
通货膨胀会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这将导致经济的波动。
3. 维持经济增长:美国的货币政策需要维持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
美国的货币政策实施的策略是通过利率调整来影响货币供应和需求。
在经济周期中,美国的货币政策通常是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借贷活动,从而影响通货膨胀和就业状况。
当经济增长过快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会加息。
相反,如果经济增长放缓,则会降息以刺激经济。
三、中国货币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People's Bank of China)负责实施。
它是中国最高的货币经济管理和监管机构,负责货币政策制定、稳定金融市场、预防金融风险等。
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平衡。
中国货币政策需要维持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
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策略是利用综合工具影响货币供应量。
第一章 商品经济与货币

(中国的刀布、五铢、 开元通宝)
(中国的银元)
称量货币: 中国的元宝
(三)纸制货币
纸制的货币凭证,能在市面流通,被人们普遍 接受。
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融货币作为保证,可自由 地用代用货币向发证机关兑换成实物货币,如 金、银等。 印制成本较低,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 损和有意切割;降低了运送的成本和风险。 易伪造和损坏。
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说
(一)只要了解了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货币上的 困难就克服了。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货币“从何、因何、如何”而 生——科学地解开货币之“谜”
1、货币从何而生——货币起源于商品 2、货币因何而生——商品内在矛盾(二因素) 3、货币如何而生——价值形态的演变(四种形式)
结论:
第一章
商品经济和货币
第一节 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
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或性质综述
第三节 货币形式的演进
第四节 货币的功能 第五节 货币的作用
考核知识点
1、货币的起源 2、货币的基本功能 3、货币流通规律 4、货币的基本作用
货币银行学
关键字
货币 银行
金融工具
最基本的问题 ch1、5、6、7 一种金融机构
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货币是表现一些商品价值的工具。 货币具有直接同一些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总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表现、衡 量和实现商品价值的工具。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不同社会形态下货币的共性;货 币在历史发展不同阶段体现不同的生产关系,这是一定社 会形态下货币所具有的特性。
在奴隶社会,货币作为购买奴隶的工具,反映了奴 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关系。 在封建社会,封建地主以货币地租的形式来剥削农 民,货币体现着封建主残酷剥削农民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货币政策的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
1. 各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表述各有差异。同一国家在 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目标也有调整。
2. 单目标与多目标:在一个国家的特定时期,货币政 策有追求多项目标的,最多的包括经济增长、充分 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有的是明确突出 一个目标:稳定币值(包括稳定汇率)。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它国际金融组织对于货币政 策的主流观点都是强调单目标的稳定币值。
3. 对资产负债表渠道的论证: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 利率的上升,影响借款人的资产状况——减少净 现金流NCF;利率的上升将导致股价的下跌,从 而恶化其资产状况,使可用作借款担保品的价值 缩小。此时,会使银行减少贷款投放。一部分资 产状况恶化和资信状况不佳的借款人不仅不易获 得银行贷款L,也难于从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结果 则会导致投资与产出的下降。
⑴
2.6 托宾的 q 理论(略)
1. 以托宾为首,沿着一般均衡分析的思路,把资产价 格,纳入传导机制,认为沟通货币、金融机构一方 与实体经济一方之间的联系,并不是货币数量或利 率,而是资产价格以及利率结构等因素。 2. 传导的过程是:货币作为起点,直接或间接影响资 产价格 PE ;资产价格,主要是股票价格,是对资 本存量价值的评估,它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值 q, 将影响投资行为。过程可以表示为: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 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取的操作对象。
2. 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以下标准:
⑴可控性,⑵可测性,
⑶相关性, ⑷抗干扰性,
⑸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
3. 根据这些条件所确定的中介指标一般有利率、货币 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 有一些经济、金融开放程度高的国家及地区, 是以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第四篇 宏观均衡
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
第十五章 目录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第二节 货 Nhomakorabea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1.1 何谓货币政策
1.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 施的总和。 2. 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⑴政策目标;⑵实现目标所运 用的政策工具;⑶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3. 从确定目标,运用工具,到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还 存在着一些作用环节,其中主要有中介指标和政策传 导机制等。 4.货币政策是金融政策中的一部分,并居于核心的地位。
7. 除上述工具外,中国人民银行还采取优惠利率政 策、专项贷款、利息补贴和特种存款等工具。 这类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能够针对特殊情 况,灵活地加以运用。但其直接行政决策的色彩 浓重。 8. 原来最强有力的一个政策工具是“规模”——为 商业银行规定发放贷款数量的上限。于1998年停 止使用。
2.5 早期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 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 某些变化,并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就 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2.1 一般性政策工具
1. 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工具, 属于传统的、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其特点是经常使用;且都属于对货币总量的调 节,能对整个经济运行发生影响。
2. 存款准备制度,始于英国。凡是实行中央银 行制度的国家,一般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 制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准备金工具的运用呈 弱化之势。准备金率普遍极低,有些国家则 取消了法定准备金制度。 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被认为是最猛烈的货 币政策工具之一。但也不尽然。
其中,NCF——净现金流,H——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9 财富传导机制(略)
1. 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及其对产出的影响可表示如 下:
2. 问题是,要把它确定为货币政 策的传导机制,必须是如右过 程的确定性得到论证: 3. 货币当局通过对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操作,有可能 以怎样程度的确定性取得调节资本市场行情特别 是股票价格的效果,还是不清楚的。
2.8 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略)
1. 信贷传导机制理论强调信贷传导有其独立性,不能 由类如利率传导、货币数量传导的分析所代替。该 理论分析主要侧重于紧缩效应。 2. 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理论:银行贷款L不能全部由其 他融资形式(如有价证券发行)所替代。如小企业 和普通消费者,他们的融资需求只能通过银行贷款 来满足。因而,通过影响银行贷款的增减变化就能 影响总支出。过程不必通过利率机制,可描述如:
3. 货币当局的解释:作为货币政策的执行者,绝不 是不关注资本市场的态势。 对于资本市场态势作用于货币政策目标的过 程,有这样的概括:
1.5 相机抉择与规则
1. 如何处理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关系,最早的原 则是“逆风向”调节的“反周期货币政策”。 这种模式的货币政策是经济趋热,相应的是货 币紧缩;反之,则是货币扩张。概括称之为 “相机抉择”。 2. 对于反周期货币政策的批评先是来自货币主义。 他们主张货币政策应该遵循固定的货币增长率 的规则。对于这种主张,概括为“单一规则”, 或简称为“规则”,以区别于“相机抉择”。 3. 理性预期学派的批评。该派认为,公众依据预期, 采取相应行动,会使政策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 这就是有名的政策无效命题。
3. 1984年,开始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但较为规 范的存款准备制度是实现于1998年。准备金率 总的呈下降趋势,但视通货膨胀的压力大小, 也不时调高调低。 4.信用贷款,习惯叫做再贷款,实际是指中国人 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 再贷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中占有最大的 比重,很多年都是我国基础货币吞吐的主要渠 道和调节贷款流向的重要手段。
⑵外部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 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的这段期间,它主 要由客观经济条件和金融条件决定。
3. 时滞是影响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假定 政策的大部分效应要快过较长的时间才 会显现,那就很难证明货币政策的预期 目标是否恰当。
3.2 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1. 衡量货币政策效应,一是看效应发挥的快慢;二 是看发挥效力的大小。 2. 对货币政策数量效应大小的判断,一般着眼于实 施的货币政策所取得的效果与预期所要达到的目 标之间的差距。 3. 现实生活中,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往往有有赖于 多种政策的配套进行。因此要准确地检验货币政 策效果,必须结合与其他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及 作用大小进行分析。这是一个困难的课题。
图示:货币政策通过中介指标的操作
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
3.1 货币政策的时滞
1. 政策从制定到获得效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叫做“时滞”。
2. 时滞由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部分组成: ⑴内部时滞,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 取行动的这段期间,其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 经济形势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 的决心等。
2.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其最初思 路可以归结为:
在这个过程中,货币供应量的调整首先影响利率的 升降,然后使投资乃至总支出E发生变化。
3. 这个模型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它只显示了货 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而没有能反映 它们之间循环往复的作用。 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 其一般均衡分析:
2.7 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1. 货币学派认为,在传导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 利率;具有直接效果的是货币供给。 M→E→I→Y
2. 当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改变,比如增大,由 于货币需求并不会因外生变量的增大而增大,超 过愿意持有的货币必然使支出增加:或投资于金 融资产,或投资于非金融资产,直至人力资本的 投资。支出变化,导致资产结构调整,并最终引 起 Y 的变动。
1.3 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
1.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 长”。在“稳定”与“增长”之间,有先后之序, 主次之分。 2. 中国货币政策应有怎样目标的讨论: ⑴强调物价稳定是惟一目标。但同时有另一种单 目标:最大限度的经济稳定增长。 ⑵兼顾发展经济和稳定物价。 ⑶必须包括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均衡和经济增长、 稳定物价等诸方面。
3. 再贴现工具,现在实际是泛指中央银行对商业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和各种贷款利率的调 整。各国的主导利率,不尽相同。 这一政策的作用,除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成 本和超额准备率之外,更反映为告示效应。
4. 公开市场业务有明显的优越性。 要使之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必须具备全国性 的金融市场;作为交易对象的债券等金融工具 必须有足够的规模。
(局部均衡分析); Y→Md→r →I →E →Y ⑵产出的上升,提出了大于原来的货币需求; 如果没有新的货币供给投入,下降的利率回升。 ⑶利率的回升,又使总需求减少,产量下降, 货币需求下降,利率又会回落。 ⑷最终逼近一个均衡点,这个点同时满足了货 币市场供求和商品市场供求两方面的均衡要求。在 这个点上,可能利息率比原来的均衡水平低,而产 出量比原来的均衡水平高。
2. 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 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窗口指导 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其作用有时也很大。
2.4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1. 中央银行使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其 货币政策目标,取决于不同时期的经济及金融 环境等客观条件,并无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 考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也必须立 足于中国实际,而不能生搬硬套。 2. 中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现在已大体与市场 经济国家相同。
2.2 选择性政策工具
1. 选择性政策工具是指可选择地对某些特殊领域 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措施。 2. 其中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等。
2.3 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控制
1.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 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 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 接干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