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
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学课件(通用10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学课件(通用10篇)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B)使学生能够识别线段并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人手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二)新授(1)初步感知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生尝试。
老师(展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直,就会出现一条线段。
请摸一辈子。
演示:这个直线段叫做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一个指出这个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个生命试图拉出线段,另一个生命指出两只手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4.总结:线段是直的。
(板书:直)(2)认识端点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3)总结概念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4)找线段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
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5)折线段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
(折痕)3.将线段折叠得比刚才短。
4.折叠这张纸上最长的线段。
(戴上戒指,让冠军说出原因和盖牌方式)(6)小结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7)画线段1、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2、指定条件画。
A、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B、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反馈:要求非常准确。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第三章《几何图形的认识》,具体内容为第一课时《认识线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线段的定义,掌握线段的基本性质,学会辨识和绘制线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线段的含义,掌握线段的性质,能够识别和绘制线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线段的定义和性质,线段的绘制。
难点:理解线段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线段与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三角板、粉笔、黑板。
学具:直尺、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根直直的绳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绳子的特点。
(2)教师将绳子拉直,让学生观察绳子拉直后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绳子两端有两个明显的端点。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绳子拉直的例子,讲解线段的定义: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和这两个端点之间的所有点组成的几何图形。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直尺绘制线段,并标注线段的长度。
(2)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线段,例如:窗户的边缘、桌子的边线等,说出它们的长度。
4. 知识巩固(1)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并说明理由。
(2)教师让学生测量线段的长度,并比较不同线段的长度。
(2)教师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线段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线段的定义:由两个端点和这两个端点之间的所有点组成的几何图形。
2. 线段的性质:有固定的长度,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的长度。
3. 线段的绘制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在练习本上绘制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并标注它们的长度。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检查线段的绘制和长度标注是否正确。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及评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及评析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单的图形》的第二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特征,学会测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线段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数学课上,学生对线段的定义、特征和测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特征和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相对性,学会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线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线段的特征。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测量线段的长度。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线段模型、尺子、直尺、教学卡片等。
2.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线段,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回顾对线段的认知。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线段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线段。
”呈现(5分钟)1.教师展示线段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特征,如长度、方向等。
2.教师讲解线段的定义,让学生明白线段是有两个端点、有限长的。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用尺子测量线段模型的长度,记录在练习本上。
2.教师选取几组数据,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相对性。
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线段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二年级上册线段的讲解

二年级上册线段的讲解
一、引入线段的概念
首先,可以通过实物或图示引入线段的概念。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书本等物体上的线段,或者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线段,让学生了解线段的基本形状。
二、讲解线段的特征
接着,可以讲解线段的特征,让学生了解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例如,可以告诉学生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直的,有确定的长度等。
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些线段,感受线段的特点。
三、应用线段的性质
在了解了线段的定义和性质后,可以进一步讲解如何应用这些性质。
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书、桌子等物体上的线段长度,或者让学生用线段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等。
四、与生活的联系
最后,可以将线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线段的意义和用途。
例如,可以告诉学生,在建筑、设计等领域中,线段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精确地测量和设计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物体。
通过以上讲解,学生可以逐步了解线段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丰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线段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等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长度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
但他们对线段的定义及特点可能还不太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线段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线段的含义,认识线段的特征。
2.培养学生用直尺测量线段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和特点。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发学生对线段的认知。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测量线段长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绳子、图片等。
2.学具:每人一把直尺,几根不同长度的绳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线段,激发学生对线段的兴趣。
同时,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揭示线段的定义,讲解线段的特点。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直尺去测量一根绳子的长度,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测量对方绳子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在此基础上,教师选取几组长度不同的绳子,让学生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线段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线段。
同时,让学生尝试用线段拼出不同的图形,进一步巩固线段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线段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线段的用途。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线段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线段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线段9篇认识线段 1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师:线段可以量度吗?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

(出示线段)这是线段吗?要想知道它有多长,怎么办?怎么量?(生答,可上来进行演示)
引导: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关键性问题二:怎么画线段?
谈话:小朋友们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知道了线段的特征,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那我们画线段用什么工具?
作业
设计数学画:“数学来Fra bibliotek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勤动脑,多动手,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请你尝试用线段设计一副漂亮的图画
板书
设计
认识线段
(毛线拉直磁贴)
端点 端点
线段的特点: ①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②有两个端点。
教学
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亲身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的本质特征“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2.能在一些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线段,会数出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3.学生在注重体验、感悟知识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建立表象,在深化认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线段表象,掌握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线段表象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毛线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板块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朋友,一起说出它的名字——线段。
提问:对线段这个新的朋友,你想了解什么?
预设1:我想认识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2:我想知道生活中哪里有线段?
预设3:我想知道线段有多长?
预设4:怎么画一条线段。
【设计意图】:通过小法官对不同线的对比判断,强化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线段的本质特征。
板块三:在生活经验中,丰富线段概念
人教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

新知探究
同学们目前总结出的特点有:
1、直直的 2、有两个端点
线段
端点
端点
新知探究
下面哪些是线段呢?
新知探究
线段可以量吗?
9厘米
新知探究
忆一忆:量线段
把尺的“0”刻度 对准线段的左端。
右端对准数字几, 长度就是几厘米。
0 1 2 3 4 5 6 7 8 5厘米
这条线段有多长? 量一量
新知探究
谜底:线
课堂导入
一段线,如果没有拉紧,就不是线段。你知道这是为 什么吗?答案就在《线段》这一课时里,我们一起去寻找 吧!
联系现实,身边有哪些东西能够被看作线段?
新知探究
拉紧的一条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新知探究
黑板边、桌子边、书边 都可以看成线段。
新知探究
线段
端点
端点
新知探究
端点
线段
端点
把线拉直,两手之 间的一段可以看成 线段。
( √) (√)
( ×) (×)
(√) (×)
课堂作业
2 下面每个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填在( )里。
(6)条 (7 )条
(2)条
( 5)条
(4)条
课堂作业
3 画一画。 (1)先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
(2)再画一条比4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再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课堂作业
5 把正方形剪掉一个角后,还有几条线段?有几种剪法?请你画一画。
线段有长有短,都可以进行测量 。
线段有两个端点,而线段的长度是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 我们只需要测量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就可以知道线段的长度。 线段的长度与边上的两个箭头是无关的,这个箭头只是解题的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4)认识线段
年级 姓名 家长签字
一、我会判断。
(下面图形中,是线段的画“√”)
( ) ( ) ( )
(
)
( ) ( )
二、我会数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三、心灵手巧。
1.小小机器人。
⑴数一数,机器人身上共有( ) 条线段。
⑵用彩笔把这些线段描一描。
⑶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作为机器 人的嘴。
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3.画一条比5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4.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四、小猴要回家,走哪条路最近?
②
走第( )条路最近。
五、量一量下面三条线段的长度,比一比,再计算。
第一条: ( )厘米 第二条: ( )厘米 第三条: ( )厘米 1.第二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长多少厘米?
2.第三条线段比第一条线段短多少厘米?
3.三条线段一共长多少厘米?
六、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③
①
(1)两位数加两位数
年级 姓名 家长签字
一、我会看图列式计算。
1. ( )
2. (
)
+(
) + ( )
( ) ( )
二、笔算练功房。
26+43= 52+28= 26+35=
28+64= 59+22= 31+69=
三、数学门诊。
病例1: 病例2:
3 2 2 4
+4 8 + 3
7 0 5 4 四、我会填“>”、“<”或“=”。
32+6 60 29+38 62 54+42 88 70 61+9 47+25 53 32+18 27+73 22+30 50 37+25 80 26+28 40+14 五、我能帮小熊找到自己的气球。
(连一连)
21+31 25+38 24+47 16+47
25+27
30+33 39+13 43+28
52 71 63
十位
个位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六、
两只小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七、购物天地。
27元15元38元
1.买一个布娃娃和一辆电动玩具车一共要花多少钱?
2.强强有60元钱,买一辆电动玩具车和一艘玩具轮船,够吗?
猜一猜后面是数字几?试着填一填吧!相信你能行!
6 5 4
+ 3 + 7 + 5
8 9 7 3 1 0 0
我拔了28个萝卜。
我拔了16个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