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写作-心理描写教学文案
作文班教案之心理描写

作文班教案之心理描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心理描写手法,丰富作文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内容:1. 心理描写的定义:通过人物内心的想法、感受、情绪等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一种描写手法。
2. 心理描写的作用: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增强作文的感染力。
3. 心理描写的方法:内心独白、心理分析、表情动作等。
三、教学重点:1. 心理描写的手法。
2. 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心理描写。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地把握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2. 如何将心理描写与其它描写手法相结合。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作文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人物描写手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
2. 提问:你们觉得哪种描写手法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个人物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心理描写的定义和作用。
2. 介绍心理描写的方法:内心独白、心理分析、表情动作等。
3. 举例分析优秀作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作文素材,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的心理描写。
2. 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想象,写一段心理描写片段。
2.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点评指导。
2.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尝试运用心理描写,丰富作文的情感表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心理描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作文中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并尝试将心理描写与其他描写手法相结合,提高作文的表现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分析案例:提供几个作文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心理描写的运用,以及其对人物形象和作文情感表达的影响。
七、心理描写的练习1. 编写场景:给学生一个场景,要求学生以心理描写的方式,描述场景中的一个人物的内心活动。
小学作文之心理描写教案

小学作文之心理描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意义,知道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作文更具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心理描写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有机结合,形成生动的作文。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人物心理描写片段,作为示范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篇生动的人物心理描写作文,引发学生对心理描写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示范:教师展示自己写的心理描写片段,讲解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进行心理描写的练习。
5. 反馈: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改进。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选取一个身边的人或事,进行心理描写的练习。
2.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心理描写,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2. 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描写的作品展示,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借鉴。
七、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在心理描写方面的掌握程度。
2.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了解自己在心理描写方面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改进。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描写的技巧。
九、教学资源:1.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描写案例和练习机会。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有更多的素材进行心理描写。
小学作文之心理描写教案

小学作文之心理描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描写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丰富作文内容。
二、教学内容:1. 心理描写的基本概念:心理描写是指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述,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思想等心理特征。
2. 心理描写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真实,增强读者的共鸣和兴趣。
3. 心理描写的方法:内心独白、心理分析、表情动作体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心理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心理描写使作文更具生动性和真实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心理描写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心理描写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方法。
3. 示例:分析一些优秀的作文片段,引导学生了解心理描写的运用。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心理描写的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心理描写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片段,提高作文的质量。
2. 收集一些心理描写的优秀作文,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理描写技巧。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心理描写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互相分享心理描写的作品,讨论其优点和不足,共同提高。
3. 写作实践: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心理描写,培养写作习惯。
七、教学评价:2. 同伴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作文,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心理描写方面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资源:1. 心理描写案例库:收集各类心理描写的优秀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作文指导:心理描写教案

作文指导——心理描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意义,掌握心理描写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3. 提高学生作文中的心理描写水平,使作文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二、教学内容:1. 心理描写概述:介绍心理描写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2. 心理描写技巧:分析心理描写的基本技巧,如细节描写、内心独白、动作表情等。
3. 心理描写实例:欣赏优秀作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
4. 心理描写练习:布置相关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描写练习。
5. 作文讲评:选取学生作文中的优秀心理描写片段进行点评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篇生动有趣的作文为例,引导学生关注作文中的心理描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心理描写概述,使学生明确心理描写的重要性。
3. 分析心理描写技巧,让学生掌握基本描写方法。
4. 欣赏优秀作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让学生感受心理描写的魅力。
5. 布置心理描写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
6. 作文讲评:选取优秀作文进行点评,分析其心理描写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加以改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心理描写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心理描写技巧的情况。
3. 学生心理描写练习的成果,如作文中的心理描写是否生动、真实、富有感染力等。
五、教学资源:1. 优秀作文素材库:用于为学生提供心理描写的实例。
2. 心理描写相关理论知识资料:用于为学生讲解心理描写的理论基础。
3. 作文评价标准:用于对学生的心理描写练习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作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技巧。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3. 练习指导:为学生提供心理描写的练习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4. 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作文评价,鼓励优点,指出不足,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作文教案——心理活动描写

作文教案——心理活动描写一、作文需要以情感人,而感情又产生于心里。
因此,要想写活人物必须着力描写人的心理活动。
怎样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一)直接刻画、交待人物心理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他感到……”、“他觉得……”、“他认为……”、“他想到……”“他想……”、“他回忆……”、“他思索着……”、“他想起……”等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
当然,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直接通过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通过动作,表情反映人物心理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
刻画得好,往往能从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对人物表情进行形象的描写,对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起这很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是心理活动,可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反映出来。
(三)通过想象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心理描写方法,常常借助梦境幻觉,以想象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所以,运用想象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让读者深刻准确地把握人物当时当地的内心活动,这对理解文章的中心有一定的作用。
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复杂地,另外,为了揭示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心里描写还应当与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经历相吻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1)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和身份。
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在同一问题上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往往是不同的。
即使年龄相仿,身份一样,由于各人的兴趣爱好,性格上的差别,遇到同一件事,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
(2)写心理活动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环境。
人物所处的环境不同,其心理活动也有所不同。
因此,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一定要注意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
只有这样,写出的心理活动才能真挚感人。
二、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高兴]快活开心快乐喜悦快慰愉悦愉快畅快大喜欣喜喜洋洋喜滋滋兴冲冲乐融融乐陶陶乐呵呵乐悠悠甜滋滋兴高采烈兴致勃勃欢呼雀跃兴趣盎然手舞足蹈欢天喜地称心如意心满意足欢欣鼓舞喜出望外喜上眉梢喜笑颜开喜形于色眉飞色舞乐不可支心旷神怡心花怒放欣喜若狂洋洋自得满面春风自得其乐[悲哀]悲伤悲痛悲切悲叹悲观哀愁哀怨哀鸣怅然痛苦伤心伤感心如刀割痛不欲生痛心疾首悲痛欲绝欲哭无泪乐极生悲慷慨悲歌[忧愁]忧虑忧伤郁闷焦虑顾虑重重满腹疑虑坐立不安惴惴不安忧心忡忡心事重重心烦意乱心乱如麻心神不定心急如焚心急火燎五脏俱焚愁眉不展愁眉苦脸满面愁容[愤恨]愤然愤慨愤恨憎恶怨恨痛恨仇恨愤愤不平深恶痛绝令人发指义愤填膺切齿痛恨深仇大恨抱恨终身[发怒]激怒怒火中烧恼羞成怒火冒三丈怒发冲冠怒气冲天拂袖而去勃然大怒大发雷霆暴跳如雷怒不可遏怒形于色面有愠色满面怒容怒目圆睁[惊恐]惊慌惊吓害怕恐慌恐怖心惊胆战胆小怕事提心吊胆做贼心虚心有余悸惊慌失措张皇失措如坐针毡惊魂未定惊恐万状战战兢兢面如土色失魂落魄心惊肉跳胆颤心惊不寒而栗心胆俱裂魂不附体横眉冷对憨态可掬面红耳赤喜上眉梢落落大方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威风凛凛容光焕发神采奕奕悠然自得眉飞色舞喜笑颜开欣喜若狂呆若木鸡喜出望外垂头丧气勃然大怒开怀大笑哄堂大笑捧腹大笑前仰后合大发雷霆火冒三丈怒火中烧怒气冲天心如刀绞泪如雨下胆战心惊魂飞魄散惊心动魄迫不及待心急如焚燃眉之急垂头丧气气宇轩昂欣喜若狂左顾右盼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神采飞扬满面红光精神焕发。
作文指导:心理描写教案1

打开心扉,让心灵说话——心理描写片段指导说课稿 一、说内容: 单课时作文指导课——心理描写作文指导课。
单课时作文指导课——心理描写作文指导课。
单课时作文指导课——心理描写作文指导课。
二、说创意: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途径。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途径。
尤其是六年级,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即先根据学生思维认知的发展,进行专项训练,在一系列专项训练后再进行综合训练。
在一课时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主张进行作文片段练习。
我认为:“小片断能成就好作文”,学生经过一系列专项训练后就会逐步增强综合写作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所以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学。
三、说学情: 在写人记事的作文中,我们总希望学生笔下刻画的人物能“形神兼备”在写人记事的作文中,我们总希望学生笔下刻画的人物能“形神兼备”。
但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大都能正确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使人物具有“形”,却较少运用心理描写让人物具有“神”。
是以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缺乏立体感,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本课时选择学生在写作中不被重视的心理描写进行训练,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横向比较,通过对心理描写知识的感悟、借鉴与仿写及创造与拓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知识的感悟、借鉴与仿写及创造与拓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能运用心理描写方法来口头说话、书面作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及写作能力。
话、书面作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及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写作方法并创造写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写作方法并创造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留心观察生活,品味生活,能站在不同的角度,揣摩人物的心理。
懂得心理活动描写就是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
作文指导:心理描写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作文指导——心理描写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理描写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在作文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描写技巧,生动刻画人物内心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积累心理描写素材,提高作文质量。
教学重点:1. 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1. 心理描写的细腻和真实感的表达。
2. 心理描写与动作、语言、神态等其他描写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享一篇优秀作文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心理描写,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1) 直接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的真挚感情。
2) 间接心理描写:通过人物的外部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等,展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3) 心理描写与其它描写的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心理描写更加丰富和生动。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优秀作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4. 练习与指导:让学生进行心理描写的实践练习,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心理描写技巧。
三、课后作业1. 收集一篇自己喜欢的作文,分析其中的心理描写,体会其作用。
2. 结合本节课学到的心理描写方法和技巧,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一篇作文。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在实际写作中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心理描写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修改完善的作文,互相学习和借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案内容拓展1. 心理描写的实用技巧:a) 利用内心独白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b) 通过人物的情绪变化反映心理活动。
c) 借助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突出心理状态。
(完整版)小学生心理描写教案

小学生心理描写教案 篇一:心理描写教案 心理活动描写作文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几种方法; 2 、培养细腻地再现人物在特定情景下的心理活动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心理活动描写在叙事性作文中的作用和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
2、难点:能熟练地运用一两种方法准确、形象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预备素材。
1、突击检查背书情况,体会紧张不安的心理: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到我们教室听课,我想让大家在老师们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同时也检查一下你们背诵第十三课和第十五课的情况,不用举手,我随意抽人背诵。
装做找人的样子停顿五到十秒针、再指名背。
提问:听到要检查背书情况,你的心情怎样?怎样想的?结果没有抽查到你,心情有何变化?被抽到的同学谈谈感受。
2、做游戏,谈感受:击鼓传花,第一轮,鼓停拿到花的同学罚表演节目,第二轮鼓停拿到花的同学抽奖。
分别说说两轮游戏中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3、除了兴奋、紧张、害怕等心理感受,你还产生过哪些心理感受?(悲喜交加依依不舍心花怒放忐忑不安义愤填膺心恢意冷心急如焚欣喜若狂喜出望外勃然大怒怒火中烧魂飞魄散惊心动魄迫不及待欣喜若狂??)原来人的心理活动如此丰富多彩,怪不得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 4、请你说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心理感受。
5、小结:刚才大家说出了自己真切的心理感受,其实这是我们的思想情感活动。
把这种思想情感活动写出来,就是心理活动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划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实,同学们已经在很多写人记事的课文中接触到了心理活动 描写。
请回忆一下?? 二、方法指导 1、定义:心理描写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可分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 2、要求:符合身份、表现性格、结合环境、扣住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描写
孩子存在问题
死板、任人摆布麻木、机械、不会说不会懂没感情、机械、不说、呆、呆板、木讷、没心没肺、面无表情、心理描写不真实、口语化、替别人思考、替人物开口、不具体、记流水账、木头作文、说假话、心理描写生硬、就一句话,概括性的、说、最喜欢我想、每一句话李都有我想、开口只有你说他说我说、总是说,我想:、就会用“心想”不会用其他词代替、没有进行心理描写的意识、我感觉、不真实,记流水账、喊口、太简单、啰嗦
方法一:1、把我想想改一个动词(把想,换成和想有关的另一个词)让他的心动一下思、虑、思念、挂念、想念、思索、斟酌、推敲、考虑、盘算、思考、钻研....... 回首----回顾----回忆----回想----感触----感想----梦想----空想----幻想----设想----假想----理想----猜想----料想----妄图----妄想----惦念----想念----冥想----沉思----寻思
方法二:自己和自己说话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些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事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
孩子内心独白的方法——想象
她又擦了一根。
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
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就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鹅正冒着热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幻觉描写)
换一个词语+幻觉描写
望着窗外难得一见的雪景,我幻想着:我要能回到童年该多好呀,可以在雪上打滚,在学地里捕小鸟,太有趣了!
天亮了……(你想到了什么?)让心动起来
内心独白(用想象,写自己的内心想法)让自己和自己心里说话
坏了,妈妈肯定打我了,怎么办?想到这,我的腿直到哆嗦,脸都白了,不行,回家一定求助奶奶,让奶奶护着我。
就这样吧!
我的心咚咚直跳,妈妈肯定又要批评我了,我就给妈妈说今天给同学送东西了,不行,妈妈不会相信的!还是实话实说吧,妈妈生气打我怎么办?我放慢脚步,不敢往前走,路灯下只剩下孤伶伶的我,我害怕极了,唉,到底怎么办么?
想到妈妈担心的目光我迟疑的脚步又变得飞快起来,这种恶劣的天气他更担心我的安全吧。
走到门口不禁把耳朵贴在门边上又迟疑了会,刚才的勇气又消失殆尽了。
心里像踹了个小兔子。
方法三:加入环境描写或动作描写体现心情
例子:路灯亮了。
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
我慌慌张张地向家里跑去。
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地出现在我眼前。
我的心立刻忐忑不安,七上八下的。
我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刚说过,放学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
可是我刚坚持三天,就又给忘了。
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这时,我放慢了脚步,怎么办?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向爸爸承认错误,请他原谅。
想到这儿,我就加快了脚下的速度,飞速地向家里跑去。
小结:让自己和自己心里说话,加如动作、神态细节描写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
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训练自己和自己说话:
例子: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
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
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试着将自己刚才说的话再写长一些,让句子丰满起来,来孩子们加一些
加入一些想象:我仿佛看到……我似乎看到……试着加一加
我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我是多么地懊悔,多么地伤心呀
我似乎感觉到了老师失望的叹息声,和妈妈恨铁不成钢的面孔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风呼呼地刮着,好像在嘲笑我:这下没考吧,看你以后还贪玩吗?
同学们一个个屏住呼吸,刚才还沸腾的教室此时鸦雀无声
教室里同学们的吵闹声搅得我心神不宁,窗外的小鸟也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嘲笑我呢
例子: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
风刮到我身上,我不由自主地打了寒颤。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要把批好的试卷发下来。
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地下。
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 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我紧张得要命,怕自己考砸了。
方法四:积累心理描写词语,让心理描写更真实
认真地思考——绞尽脑汁、左思右想、苦思冥想、思索、思忖、沉思、思来想去、抓破了后脑勺
眉头紧锁、笔在我手中不停打被打转着、我双眉紧皱,紧咬嘴唇,真是太难了,急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头发都被揉成鸟窝了,怎么就是不开窍呢、我脑袋瓜子都要想破了
犹豫不决、思前想后、左右为难、心中两个小人在打架、心里两个小人在打架,都说选我选我,我是对的、我心里好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样、我心里敲起了小鼓、我很懊恼,
联系:不能用我想的字样,却能感觉开心
听到这个好消息,姐妹俩手拉手跳着,笑着,花裙子迎风摆动,活像一对活泼、愉快的花蝴蝶
作业:“爸爸去开家长会了,我心里十分紧张,很担心爸爸回来骂我,一听到门外的脚步声,我就感到害怕,真希望我能逃过这一劫……”
写成一个片段,合理使用心理描写
小结:心理描写有浅入深的训练,让孩子的心动一下1、(把想,换成和想有关的另一个词)2、让孩子利用丰富的想象(自己和自己说话)3、学会结合周围的环境体现人物心情。
最生动的心理描写,不用我想等词语,却能丰满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