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酚的生物活性述评

合集下载

天然化合物10-姜烯酚参数

天然化合物10-姜烯酚参数

[在此处键入]
天然化合物10-姜烯酚参数
10-姜烯酚(10-Gingerol)是姜中的天然化合物,具有丰富的药用和生物活性。

以下是10-姜烯酚的一些重要参数和特性:
1. 分子式:C17H26O3
2. 分子量:278.39 g/mol
3. 外观:无色至淡黄色结晶或油状液体
4. 溶解性: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二氯甲烷和醚,不溶于水
5. 熔点:33-35 °C
6. 沸点:180-185 °C(0.5 mmHg)
7. 稳定性:10-姜烯酚在常温下相对稳定,但在光照和氧化条件下可能发生降解和氧化反应。

10-姜烯酚是姜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抗血小板聚集等。

它也被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和药物领域,作为天然的功能性成分。

1/ 1。

超声萃取陕西黄姜中姜酚的工艺研究_黄四平

超声萃取陕西黄姜中姜酚的工艺研究_黄四平
将约 700 g 110 ℃ 活化 2 h 的硅胶 GF 装于适当 大小玻璃管中,将适量姜油树脂用乙醚溶解,湿法上 样,用乙醚∶ 正己烷( 7∶ 3) 为展开剂进行层析。层析 结束后自原点逐段( 每段约 5 cm) 取出硅胶。将第 一辣味段( 含姜酚的硅胶粉) 用 5 倍量的甲醇解吸, 重复 4 次。甲醇溶液在 35 ℃ 减压浓缩至干。用热 正己烷溶解,在 - 18 ℃ 冰箱中冷却,结晶后用滴管 吸出溶剂正己烷,可除净溶于冷正己烷的组分[2]。 2. 3 姜酚的紫外光谱( UV) 和红外光谱( IR) 鉴定
电话: 13152337898,E - mail: huangsiping1971@ 163. com
第2 期
黄四平: 超声萃取陕西黄姜中姜酚的工艺研究
239
KQC-5B 超 声 提 取 器; DW-25L92 海 尔 冰 箱; Specord 50 紫外分光光度计; IR PRISTIGE-21 型红 外光谱仪; BT125D 电子天平; RE-32 型旋转蒸发仪。 1. 2 生姜样品及预处理
[3] 闫金奎,王洋,黄雪松. 萃取 6-姜酚工艺条件的研究 [J]. 食品工业科技,2008,29( 6) : 195-196.
HUANG Si-ping
(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anyang 712000,China)
Abstract: Gingerols were extracted by ultrasonic extraction from turmeric which grown in Ankang and Hanzhong area,Shaanxi province. It was optimized the process conditions,such as ultrasonic frequency, time,temperature and material ratio. The extraction products were also isolat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identified by UV and IR. The results show that ultrasonic time is the main factor on the extraction ratio,and the yield is 2. 12% ,which mass fraction was 71. 8%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temperature ( 70 ℃ ) ,ratio of turmeric and solvent 1∶ 2( g / mL) ,time 2 h,power 400 W. Key words: turmeric grown in Shaanxi province; gingerol; ultrasonic extraction

姜酚和姜醇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姜酚和姜醇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姜酚和姜醇的药理作用及应用姜是一种开发价值很大的经济作物,在医药、食品、香料工业中开发前景广阔,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姜醇的药理作用及应用探究的,欢迎阅读参考。

前言姜ZingiberisRhizoma是姜科(Zingiberaceae)姜属ZingbierBoehm.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根茎,是常用的中药材,是药食两用植物。

药用部分为新鲜根状茎,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的功效[1].姜的化学成分可归为3类[2]:精油、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类。

姜精油是指从根茎中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出来的挥发性成分,几乎不包含高沸点成分,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外观显示为透明、浅黄到桔黄的液体,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

姜的香气部分风味取决于其精油成分,香气成分主要有姜烯酚、姜醛、姜醇、姜酮、樟烯等十几种芳香物质,精油量是衡量生姜加工特性的重要指标[3-4].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对姜精油的组成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为有效鉴定其成分,分析前多采用液相色谱(LC)法将姜精油分为碳氢化合物和含氧化合物,甚至将含氧化合物进一步分成若干组分。

姜精油成分主要为萜类物质,如单萜类α-蒎烯、β-水芹烯,倍半萜类的α-姜烯、β-红没药烯等[5].这2类物质的含氧衍生物大多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

由于过去对姜风味成分和药效成分及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了解不够清楚,亦或是成分名称翻译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了一些姜成分的名称混淆不清,其中姜酚与姜醇尤为严重,甚至通用,将二者混为一谈,但实际中二者并非同种成分。

姜辣素的主要成分为姜酚类(gingerols)、姜烯酚类(shogaols)、姜酮类(zingerones)、姜二酮类(gingerdiones)、姜二醇类(gingerdiols)等不同类型[6].孙亚青等[7]利用蒸馏萃取法(SDE)从姜中萃取生姜精油,通过GC、GC-MS技术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精油的主要成分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

姜酚诱导白血病信号转导中线粒体途径的作用

姜酚诱导白血病信号转导中线粒体途径的作用

姜酚诱导白血病信号转导中线粒体途径的作用白血病是一种由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和积聚导致的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信号传导途径的异常调控。

而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中心和细胞凋亡的重要调节器,其在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姜酚作为一种天然产物,具有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效果,并且这种作用与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线粒体途径密切相关。

姜酚是从姜根中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作用。

研究发现,姜酚可以通过调控多个信号转导途径发挥其抗白血病作用。

其中,线粒体途径被认为是姜酚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

线粒体途径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调控过程。

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的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cl-2家族成员通过形成复合物来维持线粒体的稳定,从而抑制细胞的凋亡。

然而,在白血病中,这些调节蛋白的功能往往受到异常表达和突变的影响,导致细胞凋亡的平衡失调。

而姜酚的研究表明,它可以通过调节线粒体途径中的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和功能,重新平衡细胞凋亡的过程,从而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

具体来说,姜酚能够降低Bcl-2和Bcl-xl等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Bax和Bad等促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

这种作用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实现,一方面可以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F-κB的活性,使其不能正常调控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另一方面,姜酚还可以通过调节线粒体内钙离子的浓度,影响Bcl-2家族蛋白与线粒体膜的结合,从而改变细胞凋亡的平衡。

另外,姜酚还可以通过调节线粒体途径中的其他关键分子来影响细胞凋亡。

例如,研究表明,姜酚能够增加线粒体膜电位的丧失,使线粒体内的细胞凋亡信号释放到细胞质中。

这些信号包括线粒体Cyt C的释放和活性氧的产生,它们可以激活细胞凋亡的执行因子卡波激酶,最终导致白血病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除了影响细胞凋亡的过程外,姜酚还可以通过调节线粒体途径对白血病细胞的代谢产生影响。

姜酚生物活性研究进展_王少鹏

姜酚生物活性研究进展_王少鹏

了杂志稿件的引用和学术扩散。值得引起注意的 是,《中国公共卫生》杂志影响因子学科内排名 从 2009 年起大幅提高,但 2011 年又跌至第 15 位,这 可能是由于《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的 2010—2011 年 的期均载文量较大,并由于版式字号的改革,造成稿 件出版时滞较长,从而直接影响了影响因子。因此, 《中国公共 卫 生 》杂 志 在 未 来 的 发 展 中 要 继 续 吸 引 国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优秀稿源,并且努 力加快期刊的数字化出版的建设,以增强刊物的学 术影响力。
收稿日期: 2013- 04- 28
( 郭薇编辑 张翠校对)
姜酚生物活性光2
关键词: 姜酚; 抗肿瘤; 抗氧化; 抗炎; 抗心血管病 中图分类号: O 625.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580( 2013) 10-1549-04 DOI: 10. 11847 / zgggws2013-29-10-49
2 抗氧化性
姜酚的分子结构中具有酚类结构和 β-羟基酮 结构,因此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效果 强于维生素 E 和丁基羟基茴香醚,能明显地清除生 物体中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及降低肝脑组织中 的脂 质 过 氧 化 物[6]。 Dugasani 等[7] 对 比 6-姜 酚、 8-姜酚、10-姜酚的抗氧化活性,10-姜酚因为碳链长 度上的优势成为待测姜酚中抗氧化性最强的物质。 在 Kuhad 等[8]的研究中,6-姜酚因具有较强的抗氧 化特性,能够减轻顺铂对大鼠肾脏造成的氧化性损 伤。在家兔急性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生 姜的脑复苏效应时,发现生姜提取液( 主要含有姜 酚) 能抑制脑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 DA) 的生成,清除体内自由基所造成的 神经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性损伤,改善脑细胞膜的 通透性,有效地维持缺血再灌注大脑的过氧化氢酶 活性。作为姜酚的主要成分,6-姜酚可有效地抑制 FeC l3 -抗坏血酸盐 系 统 引 起 的 脂 质 过 氧 化,同 时 还 可以通过降低活性氧的生成而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姜酚的抗氧化能力一方面与其够提供电子,对自由 基进行清除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姜酚能够加强抗氧 化物质与底物的亲和性有关[9]。因此,姜酚有望成 为一种天然的食品抗氧化剂。

产后乳汁淤积的治疗

产后乳汁淤积的治疗

产后乳汁淤积的治疗摘要】本文通过探讨野烟、生姜、葱白联合外敷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方法与效果,得出结论野烟、葱白、生姜联合外敷治疗产后乳汁淤积安全有效。

【关键词】产妇乳汁淤积野烟生姜葱白外敷护理乳汁淤积主要是指产后乳汗排出受阻,乳汁淤滞于乳管内,临床表现有乳房结块、肿胀、疼痛、排乳不畅、发热等。

如果对乳汁淤积引起肿胀的乳房护理不当,会使产妇产生焦虑、烦燥等情绪,间接降低母乳喂养率。

我科采用野烟、生姜、葱白联合外敷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1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2623例产妇中,产后2~4d发生乳汁淤积产妇121例,年龄18~38岁,平均27.8岁。

产后2d发生22例,3d发生67例,4d发生32例;乳汁淤积程度:中度79例,重度42例。

初产妇97例,经产妇24例;剖腹产70例,顺产51例;单侧乳汁淤积72例,双侧淤积49例。

将产妇随机分成治疗组(61例) 和对照组(60例),两组年龄、生产方式、乳汁淤积时间及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1.2.1治疗方法由于乳汁分泌不畅,两组均采用按需人工加母乳喂养方式。

将从市场上买来的新鲜野烟、葱白、生姜,用1:2000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消除杂菌,用凉开水将消毒剂彻底冲洗干净。

按照2:3:1的比例,混合捣碎,然后按每100 g加入食盐5g混匀。

用双层纱布做成与乳房大小相宜的纱布袋,留孔暴露乳头和乳晕,消毒后,装入混匀的野烟、葱白、生姜约250g制成药纱袋。

治疗组产妇平卧于床,将药纱袋用TDP烤热后,固定于乳房上,暴露乳头以利乳汁排出。

敷至药纱袋干燥无药汁溢出(约12h) 时,去除药纱袋,清洗局部,不按摩乳房直接进行人工挤奶。

每天2次。

对照组用43~46℃湿毛巾热敷,并按摩乳汁淤积的乳腺30 min后,进行人工挤奶。

将拇指和食指分别放在乳头根部2cm处,用两手指的指腹部向胸壁方向轻轻下压,反复挤压3~5min,双侧交替进行。

生姜中生物活性物质及其研究进展

生姜中生物活性物质及其研究进展
花青素(Anthocyanins)是水溶性天然食用色素,主要 存在于水果蔬菜和谷物中。花色苷的潜在保健价值一直 倍受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大量文献表明花色苷具有较强 的抗氧化能力[20-21】。另外其对冠心病、炎症、循环紊乱都具 有潜在医用功效tzz]。FU HY等圜最早从酸化绿姜中分离鉴 定出最主要的花青素为车菊素.3.葡萄糖苷(cyanidin 3-glucoside)。日本学者IIJIMA Y等渊分离出生姜中的2种 主要花青素:车菊素一3.葡萄糖苷(cyanidin 3-glucoside)和 芍药素一3.芸香糖苷(peonidin 3-mtinoside),其中芍药素.3. 芸香糖苷的含量更高,为0.67mg/1009-2.38 mg/1009鲜姜,为 车菊素一3一葡萄糖苷的2--43倍。生姜中花青素的结构:
韩菊等[41分别用乙醇循环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 临界流体萃取一精馏法从生姜中提取活性物质姜酚,并 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产物的IR、uV谱图均与标样一致。于 宁等151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和微波萃取法 从生姜中提取有效活性物质姜酚,对3种提取方法进行比 较,结果表明,有机溶剂萃取法姜酚提取率和纯度最, 分别为0.15%和49.7%,超声波萃取法姜酚提取率和纯度 最高,分别为1.39%和77.4%。
生姜是姜科姜属植物姜(Zingiber ofticinale Rosc.)的 根茎,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栽培植物。我国是 生姜的发源地及主要出产国之一,较有影响的生姜丰产区 有安徽铜陵、山东莱芜、四川。生姜是民间比较普遍使用草经》把其列为上品,认为其具有散 寒、解表、温中止吐、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的功效,中医视其 为常用药材之一,1987年我国卫生部将其列为首批公布为 药食兼用植物资源之一。生姜的种植面积小断扩大,加工的 新产品层出小穷。近年来,生姜生物活性物质和生理功能的研 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1生姜中生物活性物质

干姜的有效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

干姜的有效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

干姜的有效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作者:惠秋沙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R 25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359-01【摘要】姜是一种很好的药食两用药材,应用范围广,市场需求大。

下文主要就干姜有效成分及药理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干姜;有效成分;药理研究;应用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其味辛、热,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1]。

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除此之外还有β-谷甾醇、胡萝卜苷、棕榈酸、环丁二酸酐等非挥发性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干姜具有镇痛消炎、抗菌、止泻、抗肿瘤、抗缺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作用。

本文主要讨论干姜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总结如下。

1 干姜的有效成分研究1.1 一般挥发油类:干姜中主要含有多种挥发油成分,主要包括2 - 甲基-3 - 丁烯- 2 - 醇(2 - met hyl - 3 - buten - 2 - ol) 、3 - 丁基-丁醛(3 - met hyl - butanal) 、己醛(Hexanal) 、2 - 甲基- 戊醛(2 - met hl - pentanal) 、2 - 庚醇(2 - heptanol) 、三环烯( Tricyclene) 、α- 侧柏烯(α- t hujene) 、α- 蒎烯(α- pinene) 、莰烯(Camp hene) 、香桧烯(Sabinene) 、β- 蒎烯(β- pinene) 、月桂烯(Myrcene) 等等[2]。

热增才旦[3]等用气相色谱- 质谱(GC /MS)联用技术测定干姜中的挥发油成分,共测出5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 06% ,主要为烯及萜类化合物。

GC /MS也是目前测定干姜中挥发油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4-07-05[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2001AA248021)资助项目[作者简介] 黄雪松(1957-),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食品化学与果蔬深加工姜酚的生物活性述评黄雪松, 宴日安, 吴建中(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广东广州510632)[摘 要] 姜酚[1-(3′-甲氧基-4′-羟基苯)-5-羟基-3-脂肪酮类]是生姜中的活性成分,呈现生姜的典型辣味.因其分子中有β-羟基酮结构,理化性质极不稳定;其含量因产地、炮制方法等贮存加工条件不同而不同(一般质量分数为1%~3%).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姜酚有强心、防治心血管疾病、抗凝血、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溃疡、止呕、止晕、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预防胃黏膜损伤、利胆、防腐杀虫、驱虫、护肤美容等十几种生物活性;姜酚参与生物代谢,其毒性较低.姜酚可作为评价生姜及其药物品质的客观指标,也可开发为药物或用于生产保健食品.[关键词] 生姜; 姜酚; 生物活性[中图分类号] T Q24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965(2005)03-0434-06Bioactivation of gingerol from ginger (Zingiber officinale R oscoe)H UANG Xue -s ong , Y AN Ri -an , W U Jian -zhong(Department of F ood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Jinan Univerty ,G uangzhou 510632,China )[Abstract] G ingerols[1-(3′-methoxyl -4′-hydroxybenzene )-5-hydroxy -3-aliphat 2ic ketone ]are the com pounds of the bioactivities and the principles in ginger (Zingiber o fficinal R oscoe ).The contents of gingerols vary with the different agricultural operation and processing methods and are often 1%~3%based on the dried weight.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gingerols have the effects of cardiotonic action ,antiplatelet ,antioxidation ,antitum or ,anti -ulcer ,antiemetic ,curring m orning diseases ,inhibition of insect and microorganism ,m olluscicida and s o on.The gingerols can take part in the metabolism in the liver and their toxicity to living things is low.The gingerols can be used in the healthy food ,medicine ,insectcide and s o on.[K ey w ords] ginger (Zingiber o fficinale R oscoe ); gingerol ; bioactivity 生姜是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 oscoe )的新鲜根茎,既是调味佳品,可以去鱼肉腥味,也是工业上提取香精的重要原料,更是宝贵的中药材(生姜、鲜姜汁、生姜皮,以及加工炮制后煨姜、炮姜、姜炭等都是治病常第26卷第3期2005年6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V ol.26N o.3 Jun.2005用的药),能够疆御百邪,有发表、散寒、止呕、化痰等功效.因其“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之博矣”,《神龙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中医视其为止呕圣药,中国大陆和台湾药典均收载的姜流浸膏、姜酊目前仍然是广为应用的胃病良药.我国民间流传有:“晨吃三片姜,赛过人参汤”、“冬有生姜,不怕风霜”等谚语.正是因为这些药食经验的总结,我国卫生部将生姜规定为药食兼用资源.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了生姜的这些保健特性和药食兼用特性都与姜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拟综述姜酚的主要生物活性.1 姜酚的化学结构及其主要化学性质姜酚(G ingerol ),有人称其为姜醇、姜辣素等,但它们与姜酚是不同的概念.姜醇(Z ingiberol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姜辣素(Pungent principle )则是姜酚、姜脑等与生姜有关辣味物质的总称.姜酚包括单芳环和双芳环庚烷两类.单芳环类姜酚又包括①6-姜酚、②8-姜酚、③10-姜酚、④12-姜酚、甲基-6-姜酚等成分(见图1);①n =4,6-姜酚;②n =6,8-姜酚;③n =8,10-姜酚;④n =10,12-姜酚图1 单芳环类姜酚 双芳环庚烷类姜酚也包括许多成分,其结构差异主要是芳环取代基不同(见图2).目前明确的姜酚类物质有10多种,这些成分的性质、结构是类似的,其分子结构中都有C3-羰基和C5-羟基(即β-羟基酮结构),该结构特点使得姜酚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例如,在酸性条件(pH <415)下,C4的活泼氢极易与C5的羟基一起脱水形成姜脑(Shogaol )[1].侧链的长短影响姜酚的生物活性.酚羟基是姜酚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结构基础.姜酚分子中的酚羟基、羰基、羟基官能团使姜酚具有一般酚类、酮类、仲醇类物质的共性,能够发生这些化合物的一般化学反应.⑤1-(3′-甲氧基-4′-羟基苯)-7-(4′-羟基苯)-5-羟基-3-庚酮;⑥1-(3′,5′-二甲氧基-4′-羟基苯)-7-(3′,5′-二甲氧基-4′-羟基苯)-5-羟基-3-庚酮;⑦1-(3′-甲氧基-4′-羟基苯)-7-(3′,5′-二甲氧基-4′-羟基苯)-5-羟基-3-庚酮;⑧1-(3′-甲氧基-4′-羟基苯)-7-(3′-甲氧基-4′-羟基苯)-5-羟基-3-庚酮图2 双芳环庚烷类姜酚2 姜酚的含量姜酚含量和种类因生姜的产地变异很大,每100g 干姜中的总姜酚量在0196~2196g [2];姜酚的含量还因生长期等而不同(见表1).534第3期黄雪松等: 姜酚的生物活性述评 表1 夏威夷生姜生长期间6-姜酚的变化[2]mg ・kg -1定植后时间/周湿基6-姜酶干基6-姜酚定植后时间/周湿基6-姜酶干基6-姜酚125979.326103914.81696418.928118413.51870814.530111012.12072313.632123811.92287115.334154711.324100116.4生姜不同部位姜酚的含量差异也很大,如:每100g 干姜粉中含姜酚(11022±01011)g ,而每100g 姜皮中的姜酚仅为(0128±01003)g [3]. 由于姜酚不稳定,姜及其制品经加工或贮存后,其姜酚质量分数均降低.如每100g 干姜粉的姜酚为(11022±01011)g 时,经炮制后的炮姜其姜酚每100g 仅为(0125±01004)g [3].不同的生姜、不同的姜制品中,所含姜酚的种类和质量分数不同,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3 姜酚的生物活性(1)抗氧化作用:姜酚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4].其抗氧化效果强于维生素E 和丁基羟基茴香醚,能明显地清除生物体中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H O 1和1O -2)及降低肝脑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物.生姜还一直作为抗氧化香料而被广泛应用于肉类保鲜、防止油脂酸败等等.这些抗氧化作用均与姜酚的酚类结构和β-羟基酮结构有关.何丽娅(1996)等在家兔急性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生姜的脑复苏效应时,发现生姜提取液(017g ・kg -1,静注)能抑制脑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 DA 的生成,提高脑组织中S OD 活性和Na +-K +-ATP 酶活性,清除体内自由基所造成的神经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性损伤,减轻脑细胞膜的通透性;能有效地保护缺血再灌注大脑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同时改善缺血组织代谢和缺氧状况,减少乳酸生成,明显降低乳酸含量从而减轻组织代谢性酸中毒;一定程度上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作者根据生姜提取液中主要含有姜酚的事实,认为生姜提取液的上述抗氧化活性是由姜酚产生的.(2)抗肿瘤作用:Park [5]利用ICR 小鼠皮肤肿瘤模型,证实6-姜酚具有抗肿瘤刺激因子活性的作用.局部使用6-姜酚可明显抑制7,12-双苯蒽引起的雌性ICR 小鼠的表皮乳头状瘤生成.Lee 等[5]研究了6-姜酚诱导的H L -60细胞凋亡作用.发现30~50μm ol/L 姜酚可明显地抑制H L -60细胞的DNA 合成和活性,6-姜酚诱导产生的细胞毒和抑制细胞繁殖物质与细胞凋亡有关,研究结果表明6-姜酚具有细胞毒和细胞抑制剂作用.(3)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池田正树证实,姜酚能抑制小鼠自发运动(215mg ・kg -1静注);抑制脱氧麻黄碱引起的亢进运动(315mg ・kg -1静注;140mg ・kg -1口服);还可以延长环己烯(hex obarbital )巴比妥的睡眠作用(315mg ・kg -1静注).姜酚不影响受试动物的体温.姜酚对大鼠因酵母所致的发热呈现解热作用(140mg ・kg -1口服).姜酚对小鼠马钱子碱痉挛呈现延长死亡时间的作用(315mg ・kg -1静注).姜酚对大鼠(Randall -Selitto 法)和小鼠(醋酸歪扭法)有镇痛作用(1175mg ・kg -1静注;70~140mg ・kg -1口服)[6].(4)强心作用:8-姜酚(1×10-6~3×10-5m ol )对豚鼠的离体左心房,有增加收缩能力的作用,对豚鼠右心房既有增加收缩能力的作用,又有变时性(chronotropic )作用.8-姜酚(3×10-6m ol )可以增加离体心房细胞的纵向收缩的程度和速率.虽然8-姜酚增加心房收缩压,但1×10-6~3×10-5m ol 的8-姜酚几乎不影响豚634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鼠左心房的功能.用钙电极测定胞间(extravesicular )的钙离子浓度表明:8-姜酚(3×10-6~3×10-5m ol )加速心肌网的钙离子吸收.姜酚(1×10-6~3×10-5m ol )激活心肌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 2+-ATP 酶活性(EC 50,4×10-6)[7].Maier 等[8]证实姜酚可以刺激Ca 2+-ATP 酶活性、促进人心脏肌浆网的钙离子吸收,对心脏功能衰竭恢复正常功能有直接作用.(5)预防胃黏膜损伤:6-姜酚(100mg ・kg -1,P 1O )可以抑制“盐酸-乙醇”造成的胃黏膜损伤作用(抑制率:5415%),从而认为其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9].(6)利胆作用:以Wistar 雄性大鼠(250g )为实验动物,通过胆管给药,015~1h 后,大鼠胆汁的分泌明显增加(类似于对比的参考药物脱氢胆酸钠).6-姜酚的利胆作用在给药4h 后仍很明显.10-姜酚的利胆作用弱于6-姜酚[10].(7)杀虫、抗病原微生物和杀菌防腐作用:生姜乙醇提取物有杀灭钉螺作用.干姜醇提物及其所含姜酚和姜脑有显著灭螺和抗血吸虫作用,5mg/L 姜酚可完全消除曼氏血吸虫毛蚴对蜗牛以及尾蚴对小鼠的感染.A 2garwal [11]报道了6-姜酚具有抑制昆虫生长,使昆虫厌食、体积收缩直至死亡.其对昆虫(Spilosma oblique )的制剂量EC 50=9177μg ・m L -1.姜酚对爱滋病人易感菌Mycobacterium avium 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提取的粗姜酚对二者的抑制率分别为85%~95%(100μg ・m L -1)和90%~95%(100μg ・m L -1).姜酚对真菌(Rhizoctonia s olani )的抑制剂量EC 50=90mg ・L -1[12].(8)抗凝血作用:体外实验证实,姜酚可以抑制凝血酶原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姜提取物抑制血小板环氧合酶产生,与凝血酶原激酶产生、血小板聚集有剂量-效应关系.K aren [13]认为姜酚是一类新型、有潜力、可望替代阿司匹林的血小板活性抑制剂.姜酚抑制花生四烯酸(EC 50=0175μm ol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效果与阿司匹林类似,其IC 50分别是,阿司匹林:(2314±316)μm ol ,6-姜酚:(7317±112)μm ol ,8-姜酚:(6217±813)μm ol ;它们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是,阿司匹林:(610±110)μm ol ,6-姜酚:(10±319)μm ol ,8-姜酚:(10±312)μm ol.(9)对神经中枢的作用:①止呕和抗运动病作用.姜酚是生姜止呕的有效成分,姜酚可以显著地抑制硫酸铜引起的呕吐.Y ang [14]用AAPH[2,2’-azobis (2-amidinopropane )dihydrochloride ]脂质体诱导的呕吐模型证实10-姜酚(50mg ・kg -1)的呕吐抑制率为85%.国内外对生姜止呕作用做了大量研究[15].美国、丹麦、瑞士等国家已有用生姜生产的止呕、抗晕药物,供人们乘车、乘船时服用.也有许多用生姜防止孕妇呕吐的草药配方.②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日本学者发现6-姜酚明显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其有效剂量IC 50为515μm ol ,是前列腺素生物合成抑制剂消炎痛(indomethacin )的4倍[16].③姜酚能够抑制角叉胶引起的大鼠足浮肿(140mg ・kg -1口服)[17].(10)预防胃黏膜溃疡:Y oshikawa [18]证实6-姜酚对盐酸-乙醇诱导的消化道溃疡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为5715%(150mg ・kg -1),但其抑制作用低于6-姜脑和6-姜磺酸.4 姜酚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毒性Naora [19]报道6-姜酚在大鼠体内从进入血浆到完全消失,肾的排泄根本不起作用.而在四氯化碳诱发肝中毒的终末阶段,6-姜酚的血浆含量是升高的.在四氯化碳中毒的大鼠中,6-姜酚的消除半衰期明显增长,从815增至1110min.6-姜酚和血清蛋白结合的程度超过90%,而且受四氯化碳毒性的影响很小.这些现象表明6-姜酚是部分地通过肝脏排除的.后来的动物实验(大白鼠,饲喂6-姜酚)证实:胆汁中含有绝大部分的6-姜酚代谢产物[20].饲喂6-姜734第3期黄雪松等: 姜酚的生物活性述评 酚60h 后,胆汁分泌积累得6-姜酚葡萄糖苷,并且尿中有6种成分含量发生了变化,他们的量分别为饲喂量的48%和16%.虽然未在尿中检测到6-姜酚的代谢产物,但据光谱分析和化学分析发现,在酶解尿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有6种微量成分,即:①6-姜酚葡萄糖苷,②香草醛酸,③叶酸,④4-羟基-6-氧-8-(4-羟基-3-甲氧基)-辛酸,⑤4-(4-羟基-3-甲氧基)-丁酸,⑥9-羟基-6-姜酚和6-姜酚(少量).这些结果表明:肾的排泄基本不起作用.对消化道消毒后,化合物①~⑥在尿中的分泌量减少.另一方面,将6-姜酚和大鼠肝组织一起培养时,培养液中可捡出9-羟基-6-姜酚、6-姜酚二醇和6-姜酚葡萄糖苷.姜酚的急性毒性(LD 50,小鼠,dd 系,雄性):2515mg ・kg -1(静注);581mg ・kg -1(腹腔注射);250mg ・kg -1(口服)[6].关于姜酚的致突变作用没有定论.有报道认为姜酚有致突变作用,并认为姜酚分子脂肪链的羟基是导致其诱变作用的活性基团[21].但后来,T arjan 等[22]人研究则认为姜酚具有抗突变作用.综上所述,姜酚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是生姜药效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生姜可用作开发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美容提神等功能食品的原料.笔者认为今后的任务是要对姜酚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尤其是药理、保健作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便为生姜及其制品的合理应用,尤其新型药物和生姜保健(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必要的依据.[参考文献][1] C ORNE LL D W.Natural pungent com pounds in examination of the gingerols ,shogaols ,paradols and related com 2pounds by T LC and G C[J ].J Chromatogrophy ,1972(67):29-35.[2] BARANOWSKI J D.Changes in s olids ,oleoresin ,and (6)-gingerol content of ginger during growth in Hawaii[J ].H orticulture Science ,1986,21(1):145-146.[3] 黄雪松,王建华,王兆升.干姜、姜皮、炮姜中辣味成分的HP LC 测定[J ].中草药,1999,30(6):423-425.[4] 黄雪松.生姜抗氧化成分的研究(I )———分离、纯化、鉴定与应用[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1998.[5] PARK K K,CH UN K S ,LEE J M ,et al.Inhibitory effects of 6-gingerol ,a major pungent principle of ginger ,onphorbol ester -induced in flammation ,epidermal ornithine decarboxylase activity and skin tum or prom otion in ICR mice[J ].Cancer Letter ,1998(129):139-144.[6] 宏全等译.生姜的药理学研究-辣味成分6-姜酚及6-姜脑的一般药理作用[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6,8(11):43-44.[7] K OBAY ASHI M ,ISHI DA Y,SH O J I N ,et al.Carditonic action of 8-gingerol ,an activator of the Ca 2+-pum pingaenosine triphosphatase of sarcoplasmic reticulum in guinea pig atrial muscle [J ].J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1999,246(2):667-673.[8] M AIER L S ,SCHW AN C ,SCHI LLI NGER W ,et al.G ingerol ,is oproterenol and ouabain normalize im paired post -rest behavior but not force -frequency relation in failing human my ocardium[J ].Cardiovascular Res ,2000(45):913-924.[9] 黄启荣.生姜的辛辣成分6-姜酚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9,11(6):32.[10] 李玉平译.生姜的利胆作用及有效成分[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6,8(1):24-26.[11] M AN JREE M ,S URESH W ,SW ARAM D ,et al.Insect growth inhibiton ,antifeedant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com 2pounds is olated/derived from Zhingiber officinal R oscoe (ginger )rhizomes [J ].Pest Manag Sci ,2001(57):289-300.834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 HISERORT R D.Is olation of 6-,8,and 10-gingerol from ginger rhizome by HP LC and preliminary evaluationof inhibition of Mycobacterium avium and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J ].J Agric F ood Chem ,1998,46:2504-2508.[13] K ARE N L K,AM MI A J ,TRAM V H ,et al.G ingerols and related analogues inhibit arachidonic acid -inducedhuman platelet serotonin release and aggregation[J ].Thrombosis Res ,2001(103):387-397.[14] Y ANG Y,KI NOSHIT A K,K OVAM A K,et al.N owel Experimental m odel using free radical -induced emesie forsurveying anti -emetic com pounds from natural s ources[J ].Planta Med ,1999(65):574-576.[15] Y ANG Y,KI NOSHIT A K,K OVAM A K,et al.S tructure -antiemetic -activity of s ome diarylheptanoids and theiranalogues[J ].Phytomedicine ,2002,9(2):146-152.[16] 木内文之.生姜成分对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关于生姜中所含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抑制物质[J ].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2(5):45.[17] 未川守.关于生姜药理的研究(第I V 报)———6-姜醇对于花生四烯酸代谢的作用[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7,9(3):32-34.[18] Y OSHIK AW A M ,Y AM AG UCHI S ,K UNI MI K,et al.S tomachic principles in ginger.Ⅲ.an anti -ulcer princi 2ple 6-gingesulfonic acid ,and three m onoacyldigalactosyl -glycerols ,gingerglycolipids A ,B ,and C ,form Zin 2giber Rhizoma Originating in T aiwan[J ].Chem Pharm Bull ,1994,42(6):1226-1230.[19] 蔡幼清摘译.6-姜酚在急性肝、肾衰竭大鼠静脉内注射后的药代动力学[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3,15(3):62.[20] NAK AZ AW A T ,ONS AW A K.Metabolism of 6-gingerol in rats[J ].Life Sci ,2002(70):2165-2175.[21] NAK AM UR H ,Y AM AM OT O T.The active part of the 6-gingerol m olecule in mutagenesis[J ].Mutat Res ,1983(122):87-94.[22] T AR JAN V ,CS UK AS I.G inger :a natural carcinogen -m odulating factor[J ].Mutat Res ,1989(216):297(ab 2stract N o.70).[责任编辑:黄建军]934第3期黄雪松等: 姜酚的生物活性述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