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输入通道实验
开关电源实验报告

开关电源实验报告一开关电源原理如下图30W开关电源电路图所示,市电先经过由电容CX1和滤波电感LF1A组成的滤波电路后,再经过型号为KBP210的整流桥BD1和C1组成的整流电路,输出直流电。
直流电又经过由UC3842和2N60等元器件组成的高频逆变电路后,变成高频的交流电,经高频变压器输出为低电压的高频交流电。
高频交流经肖基特二极管SR1060后变为脉动的直流电,最后经滤波电容和滤波电感变为我们想要的直流电输出。
MOV2、MOV3:F1、F2、F3、FDG1组成的电路进行保护。
当加在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超过其工作电压时,其阻值降低,使高压能量消耗在压敏电阻上,若电流过大,F1、F2、F3会烧毁保护后级电路。
(2)输入滤波电路:C1、L1、C2、C3组成的双π型滤波网络主要是对输入电源的电磁噪声及杂波信号进行抑制,防止对电源干扰,同时也防止电源本身产生的高频杂波对电网干扰。
当电源开启瞬间,要对C5充电,由于瞬间电流大,加RT1(热敏电阻)就能有效的防止浪涌电流。
因瞬时能量全消耗在RT1电阻上,一定时间后温度升高后RT1阻值减小(RT1是负温系数元件),这时它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后级电路可正常工作。
(3)整流滤波电路:交流电压经BRG1整流后,经C5滤波后得到较为纯净的直流电压。
若C5容量变小,输出的交流纹波将增大。
1.2功率变换电路(1)MOS管的工作原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绝缘栅场效应管是MOSFET(MOS管),是利用半导体表面的电声效应进行工作的。
也称为表面场效应器件。
由于它的栅极处于不导电状态,所以输入电阻可以大大提高,最高可达105欧姆,MOS管是利用栅源电压的大小,来改变半导体表面感生电荷的多少,从而控制漏极电流的大小。
(2)常见的原理图:(3)工作原理R4、C3、R5、R6、C4、D1、D2组成缓冲器,和开关MOS管并接,使开关管电压应力减少,EMI减少,不发生二次击穿。
在开关管Q1关断时,变压器的原边线圈易产生尖峰电压和尖峰电流,这些元件组合一起,能很好地吸收尖峰电压和电流。
实验一 P1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一P1口输入、输出实验一.实验要求1.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2.P1口做输入口,接八个拨动开关,以实验机上74LS273做输出口,编写程序读取开关状态,将此状态,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
二.实验目的1.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
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三. 实验电路及连线实验一时,P1.0-P1.7接L0-L7。
实验二时,P1.0-P1.7接K0-K7,PO0-PO7接L0-L7。
CS273接8300H。
四.实验说明1.P1口是准双向口。
它作为输出口时与一般的双向口使用方法相同。
由准双向口结构可知当P1口作为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高电平使内部MOS管截止。
因为内部上拉电阻阻值是20KΩ~40KΩ,故不会对外部输入产生影响。
若不先对它置高,且原来是低电平,则MOS管导通,读入的数据是不正确的。
2.延时子程序的延时计算问题对于程序DELAY:MOV R0,#00HDELAY1:MOV R1,#0B3HDJNZ R1,$DJNZ R0,DELAY1查指令表可知MOV,DJNZ 指令均需用两个机器周期,而一个机器周期时间长度为12/11.0592MHz,所以该段程序执行时间为:((0B3+1)×256+1)×2×12÷11059200=100.002mS五.实验框图程序框图:TP1A.ASM主程序框图TP1B.ASM主程序框图六.附加实验内容1、用P1口的P1.0-P1.3作输出口接4个发光二极管,P1.4-P1.7作输入口接4个拨动开关,将开关的状态读进来并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
七.实验报告要求1、书写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连线、以及实验中的观察结果;2、画出流程图、编写实验程序,写出实验的心得体会。
科学开关教学设计

科学开关教学设计引言:科学开关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工具,用于控制电子和电路的开关操作。
学生通过学习科学开关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可以提高他们对电子和电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初学者设计的科学开关教学方案,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科学开关的使用。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开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科学开关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 能够使用科学开关进行简单的电路控制。
二、教学准备1. 科学开关实验箱;2. 电源;3. 电线;4. 硬币或其他代替物。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首先,教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科学开关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开关是什么,并解释科学开关是一种类似的装置,用于控制电流是否通过电路。
2. 理论讲解接下来,教师对科学开关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讲解。
教师可以使用图表或实物进行示范,解释科学开关的各个部分的作用和连接方式。
教师还要强调科学开关的两个状态:开和关,并解释这两个状态是如何切换的。
3.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套科学开关实验箱,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使用科学开关控制电灯的亮灭步骤:1. 将电源连接到实验箱;2. 将电灯连接到科学开关的输出端;3. 将电源和电灯连接到科学开关的输入端;4. 转动科学开关观察电灯的亮灭。
实验二:使用科学开关控制电风扇的启停步骤:1. 将电源连接到实验箱;2. 将电风扇连接到科学开关的输出端;3. 将电源和电风扇连接到科学开关的输入端;4. 转动科学开关观察电风扇的启停。
4. 总结在实验操作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验,并讨论科学开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科学开关的切换更加灵活和方便。
五、拓展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例如设计一个能够同时控制多个电路的科学开关系统,或者研究其他类型的开关,并比较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拨码开关输入数码管显示实验

综合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11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拨码开关输入数码管显示实验实验要求:1. 掌握数码管显示原理2. 掌握拨码开关工作原理3. 通过FPGA用拨码开关控制数码管显示实验目标:4位拨码开关分别对应4位数码管,拨动任意1位开关,对应的数码管将显示数字1,否则显示数字0。
实验设计软件Quartus II实验原理1.数码管显示模块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数码管中a,b,c,d,e,f,g,dp分别由一个引脚引出,给对应的引脚高电平,则对应引脚的LED点亮,故我们在程序中可以设定一个8位的二进制数reg【7:0】h,每一位对应一个相应的引脚输出,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对x的赋值,控制对应的8个LED亮灭的状态进行数字显示。
例如,如果我们显示数字2,则在数码管中,a、b、d、e、g亮,c、f、dp不亮,则显示的是数字2,即h=’b代表显示数字2。
2.拨码开关模块电路原理图:拨码开关有8个引脚,每个引脚对应于数码管的一个LED灯,当拨码开关的一个引脚是高电平时,则对应的数码管一个LED灯亮,其他7个LED等不亮。
通过此原理来实现数码管的LED灯亮暗情况从而实现数码管的数字显示。
例如当第一个拨码接通时,此时输入信号为8'b对应的数码管的输出信号为out=8'b,此时相当于数码管a,b,c,d,e,f,g亮,7段数码管全部显示,显示的数字为8。
程序代码module bomakaiguan(out,key_in,clk);assign p='b1111;output[7:0] out=8'b;input[7:0] key_in;input clk;reg[7:0] out;always @(posedge clk)begincase(key_in)8'b: out=8'b;8'b00000001: out=8'b01100000;8'b00000010: out=8'b;8'b00000100: out=8'b;8'b00001000: out=8'b01100100;8'b00010000: out=8'b;8'b00100000: out=8'b;8'b01000000: out=8'b;endcaseendendmodule。
单片机IO开关输入输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
学院: 物电学院
专业: 电子科技与技术
班级: 2013级2班
学号: 201310530229
姓名: xxx
指导老师: xx
实验一 IO开关输入输出实验
1.实验目的
目的:学习单片机读取IO引脚状态的的方法。
2.试验环境及设备
EL-EMCU-I试验箱、EXP-89S51/52/53 CPU板。
3.实验内容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30H
MAIN: MOV P0,#0FFH
MOV A ,P0
SWAP A
MOV P0,A
NOP
SJMP MAIN
DEALY:MOV R7,#20H
D1:MOV R6,#0F0H
DJNZ R6,0
DJNZ R7,D1
RET
END
4.实验结果:
用导线将试验箱上的IO接口(I0~I8)与拨码开关输出端(K1~K8)相连,通过拨码开关来控制发光二极管。
运行程序,并使程序处于不断运行状态,开关都打开是,二极管全发光,关闭一些开关后,I0~I3上的开关开对应K4~K7的二极管灯亮,I4~I7上相对应的开光开对应K4~K7的二极管亮。
5.实验结论
在运行程序后,单片机实现了用输入与输出之间高地位的转换。
P1口输入输出实验报告

实验六P1口输入、输出实验1.实验目的1)学习单片机的P1口作为I/O口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学习指令系统,了解硬件的连接方法;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2.实验要求:P1.0~ P.3口做输出口,接四只发光二极管L0~L3 ; P1.4~ P.7 接逻辑电平开关电路的S0 ~S3。
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反映开关的状态。
3.实验说明P1口是准双向口。
它作为输出口时与一般的双向口使用方法相同。
由准双向口结构可知当P1口用为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1”。
若不先对它置“1”,读入的数据不一定正确。
80C51可以将位变量通过C标志位赋值给其它位。
8051延时子程序的延时计算问题,对于程序Delay:MOV R6,#00HMOV R7, #00HDelayLoop:DJNZ R6,DelayLoopDJNZ R7,DelayLoopRET查指令表可知MOV,DJNZ指令均需用两个机器周期,在6MHz晶振时,一个机器周期时间长度为12/6MHZ,所以该段程序执行时间为:(256×255+2)×2×12÷6 ≈261ms4.连线图P1.0——LED0P1.1——LED1P1.2——LED2P1.3——LED3P1.4——S0 P1.5——S1P1.6——S2P1.7——S35.实验内容1)使用仪器、仪表,开发平台型号本实验用到了WAVE 6000软件平台,电脑一台,LAB6000实验箱,若干连线,串行数据线。
2) 性能指标、技术要求、思路方案、流程图5.2.1 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见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
5.2.2 思路方案:先将连在P1.4----P1.7的数据读入,然后将其输出到P1.0-P1.3口,最后显示到发光二极管。
5.2.3 流程图:P1口输入输出实验备注:因为是反复地查看拨码开关的状态,故框图中没有结束标志。
3) 源程序ORG 0000HLJMP BEGINBEGIN:MOV P1,#0FFH ;当P1口用为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1”;若不先对它置“1”,读入的数据不一定正确MOV A,P1 ;读端口数据SWAP A ;交换高低4位MOV P1,A ;写端口LCALL DELAY ;延时子程序JMP BEGIN ;循环DELAY:MOV R6,#0FFH ;FFH 是为了与下面的对应MOV R7,#22HDelayLoop:DJNZ R6,DelayLoopDJNZ R7,DelayLoopRET4)实验步骤,完成情况4.1在WAVE 6000中新建文件,并将代码写入文件中,保存为EXPERIMENT6.ASM;4.2在WAVE 6000中新建项目,并在模块文件中包含上述EXPERIMENT6.ASM文件,最后保存为EXPERIMENT6.PRG。
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及应用

实验一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及应用一.实验目的掌握基本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二.实验设备及器材数字电子实验箱万用表2—3输入2—2输入与或非门确(74LS51)2输入四与非门(74LS00)2输入四正与门(OC)(74LS09)三态门(74LS126)2输入四异或门(7486)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与非门的逻辑功能测试(74LS00)1.如图1—1所示,任意选择其中一个与非门进行实验,输入端A、B分别接数字电子实验箱上的逻辑开关,当开关向上拨时,输入为高电平,即“H”或二进制“1”;当开关向下拨时,输入为低电平,即“L”或二进制“0”。
2.用发光二极管(即LED)显示门的输出状态。
当LED亮时,门的输出状态为“1”,或称高电平,用“H”表示; 当LED暗时,门的输出状态为“0”,或称低电平,用“L”表示。
门的输出状态也可以用电压表或逻辑笔测试。
3.按实验表1—1的要求,改变输入端A、B的逻辑状态,分别测出输出端电平,填入表1—1中,并判定其逻辑功能是否正确,写出逻辑表达式。
实验图1—1实验图1—2实验表1—1(二).利用与非门组成其它门电路或门(74LS00)1.按实验图1—2接线, 输入端A、B分别接数字电子实验箱上的逻辑开关,当开关向上拨时,输入为高电平,即“H”或二进制“1”;当开关向下拨时,输入为低电平,即“L”或二进制“0”。
2.用发光二极管(即LED)显示门的输出状态。
当LED亮时,门的输出状态为“1”,或称高电平,用“H”表示; 当LED暗时,门的输出状态为“0”,或称低电平,用“L”表示。
门的输出状态也可以用电压表或逻辑笔测试。
2.按实验表1—2的要求,改变输入端A、B的逻辑状态,分别测出输出端电平,填入表1—2中,并判定其逻辑功能是否正确,写出逻辑表达式。
实验表1—2(三).与或非门的逻辑功能测试(74LS51)1. 74LS51逻辑图见附录,按实验表1—3的要求,将A、B、C、D分别接数字电子实验箱上的逻辑开关,输出端接状态显示灯。
实验一 IO开关量输入输出实验

单片机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IO开关量输入输出实验学院: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 2013 级 2 班学号: 201310530208姓名: 何丽丽指导老师: 柳妮实验一IO开关量输入输出实验目的:学习单片机读取IO引脚状态的的方法。
内容:编程读取IO引脚状态。
设备:EL-EMCU-I试验箱、EXP-89S51/52/53 CPU板。
编程:首先要把相关的引脚设置在IO的输入状态,然后写一个循环,不停地检测引脚的状态。
步骤:1、将CPU板正确安放在CPU接口插座上,跳线帽JP2短接在上侧。
2、连线:用导线将试验箱上的的IO1--- IO8分别连接到SWITCH 的8个拨码开关的K1---K8的输出端子K1---K8上,连接好仿真器。
3、实验箱上电,在PC机上打开Keil C环境,打开实验程序文件夹IO_INPUT下的工程文件IO_INPUT.Uv2编译程序,上电,在程序注释处设置断点,进入调试状态,打开窗口Peripherals-->IO-Port-->P0,改变开关状态,运行程序到断点处,观察窗口的数值与开关的对应关系。
程序:ORG 0000HLJMP MAINORG 0030HMAIN:MOV P0,#0FFHMOV A,P0SWAP AMOV P0,ASJMP MAINEND程序分析:从上面的程序可以看出我们需要用导线将试验箱上的的IO1--- IO8分别连接到SWITCH的8个拨码开关的K1---K8的输出端子K1---K8上,连接好仿真器。
在通过SWAP A MOV P0,A这组指令来对P0口所接的对应的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状态通过拨码开关的开关来控制发光二极管。
结论:通过上面这段程序,我们实现了用拨码开关来控制P0口所接的发光二极管的亮灭。
通过I\O口P0.0—P0.3接拨码开关,P0.4—P0.7一一对应的接发光二极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2=0x00;
else
P2=0x01;
}
实验总结
如果将图7中的三级管Q换成NPN管,则单片机程序应怎样修改?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年月日
选修
实验原理及内容
图7为小功率开关量输入通道电路,图中用一按键模拟开关的接通和断开动作。为清除由于接点的机械抖动而产生的振荡,采用有较长时间常数的积分电路来消除开关的抖动。开关信号送入8051单片机的P1.7引脚,当按键按下时P1.7输入高电平;当按键放开时P1.7输入低电平。8051检测到P1.7引脚上的电平为高电平时通过P2.0输出信号,点亮发光二极管;检测到P1.7引脚上的电平为低电平时通过P2.0输出信号,熄灭发光二极管。
实验仪器
PC机、Proteus软件、Keil μVision2软件
实验步骤
1.在Proteus中绘出图7电路。
2.在KeilμVision2软件中输入单片机程序。
3.在Proteus中进行仿真,观察按键按下时二极管的状态。
实验数据
实验程序:
# <reg51.h>
Void main()
{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测仪101
姓名
学号
实验组
实验时间
2013-12-10
指导教师
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
开关输入通道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小功率开关量输入电路的原理,训练进行简单软件和硬件联合调试的技能,为今后继续深入学习测控系统原理奠定基础。
实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