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卷
全国普通高等招生统一考试生物试题2

宽放市用备阳光实验学校1992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生物试题〔、云南、卷〕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
第一卷1至4页。
第二卷5至9页。
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考前须知: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的精子由睾丸产生出来后,储存在A.附睾 B.阴囊C.精囊腺 D.输精管2.以下哪项可以称为细胞?A.肌纤维 B.原纤维C.神经纤维 D.弹性纤维3.静脉管内外表和肠胃内外表的上皮组织分别属于A.单层扁平上皮和单层柱状上皮B.单层扁平上皮和复层扁平上皮C.单层柱状上皮和单层扁平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和单层柱状上皮4.以下哪种疾病属于体表传染病?A.丝虫病 B.血吸虫病C.蛲虫病 D.蛔虫病5.对眼球具有营养作用的是A.巩膜 B.虹膜C.脉络膜 D.视膜6.胰岛素缺乏对糖代谢的影响是A.肝糖元合成,血糖利用减少B.肝糖元合成减弱,血糖利用减少C.肝糖元合成,血糖利用加速D.肝糖元合成减弱,血糖利用加速7.高动物胚的外胚层发育出A.呼吸道的上皮 B.真皮C.消化道的上皮 D.神经系统8.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别离>时,下面的四种装置图,哪个是正确的?A.假设一条链A和T的数目相,那么另条链A和T的数目也相B.假设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2倍,那么另条链G的数目为C的0.5倍C.假设一条链的A:T:G:C=1:2:3:4,那么另条链相碱基比为2:1:4:3D.假设一条链的G:T=1:2,那么另条链的C:A=2:1A.N B.Mg C.Fe D.P11.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种内斗争的结果 B.向变异的结果C.种间互助的结果 D.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12.在棉花栽培中进行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量A.减少,以抑制其生长 B.减少,以利其生长C.增加,以抑制其生长 D.增加,以利其生长13.唱歌时,声带和声门裂所处的状态是A.声带拉紧,声门裂扩大B.声带放松,声门裂缩小C.声带拉紧,声门裂缩小D.声带放松,声门裂扩大14.以下细胞器中,属于质体的是A.白色体和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C.白色体和线粒体 D.体和核糖体A.小肠粘膜外表有许多皱襞B.小肠壁的结构分三层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绒毛壁由一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16.按照达尔文的观点,长颈鹿具有长颈是由于A.朝着适于环境的方向变异的结果B.基因突变引起显著变异的结果C.变异、自然选择的结果D.世世代代经常伸长脖子吃树叶的结果17.类胡萝卜素在光用中主要吸收A.红光 B.橙黄色光 C.绿光 D.蓝紫光18.血液、淋巴、组织液间的正确关系是19.分别具有显性和隐性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其子代显性和隐性个体之比为52:48。
198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

198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生物科试题一、填充题(本题共16分)1.一般说,生物既能环境,又能环境。
2.汗腺由胚层发育而成、肝由胚层发育而成、肠腺由胚层发育而成。
3.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问世,提出了以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
这个学说能较好地解释生物界的性和性等自然现象。
4.幼儿时期生长素分泌不足易患症,缺乏甲状腺素易患病;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病。
5.雄蜂体细胞有16条染色体,蜂王的体细胞有条染色体,工蜂的体细胞含条染色体。
人的体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时,次级精母细胞有条染色体,精细胞有条染色体。
6.一份淀粉酶约能催化一百万份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这是酶的性.在小肠内,酶能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这是酶的性。
7.植物根毛细胞能否从土壤溶液中吸水,决定于这个细胞的和浓度。
当所施化肥的浓度偏高时,植物发生萎蔫现象,是由于土壤溶液浓度高于的浓度引起的。
8.给人体接种卡介苗〈结核菌苗〉所产生的免疫反应,称为免疫;注射丙种球蛋白(抗体〉所产生的免疫反应,称为免疫。
9.硝化细菌能将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利用此过程所放出的能量,把和合成有机物。
这种合成作用属于作用。
10.透明金鱼(TT)与普通金鱼(tt)杂交,子一代为五花鱼。
子一代五花鱼相交,子二代表现型比为 ,基因型比为。
如果五花鱼与普通金鱼回交,后代表现型比为 ,基因型比为二、选择题(本题共5分〉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只准选一个。
1.当尿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A.肾小球囊B.收集管C.肾小球D.肾小管。
2.脾脏属于:A.消化器官B.淋巴器官C.内分泌器官D.排泄器官。
3.昆虫外激素的分泌器官是:A.前胸腺B.心侧体C.咽侧体D.体表腺体。
4.成年人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A.骨膜B.骨髓腔C.骨密质D.骨松质。
5.屈肘时主要的收缩肌肉是:A.肱三头肌B.肱二头肌C.三角肌D.胸大肌。
三、是非题(本题共5分)下列各题,你认为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V",错误的则打“×"。
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3分)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C.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2.(3分)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B.从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叶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3.(3分)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如图表示的是()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4.(3分)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5.(3分)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42分)6.(8分)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原因1是.原因2是.7.(10分)用去除脑但保留脊椎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
196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卷

1961年试题一、回答下列问题:(限选三题,每题10分。
如果选答的超过了三题,而又未注明划去哪个题的,则只按先答的三题评分。
)(30分)1.把下图“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1、2、3所代表的结构名称答在试卷上(注意不要答在题纸上)。
2.米丘林在培育“北方杏”时,为什么要用由种子直接发育成的幼苗(实生苗)?为什么要用逐渐向北移植的方法?3.什么叫做人工授精?为什么人工授精在畜牧业上有很大的实践意义?4.干旱缺水为什么能造成作物的灾害?在一般农田管理上应该采取哪些基本的抗旱措施?5.说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装片过程。
二、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是什么?它们是怎样组成蛋白质的?蛋白质与生命之间有什么关系?(15分)三、下列二题,任选一题回答。
如二题都答,而又未注明划去那个题的,则按先答的一题评分。
(25分)甲、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什么区别?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说明为什么只有合理地密植才能达到农业增产的目的?乙、什么是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幼畜时期新陈代谢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根据这个特点在满足它的营养方面应注意什么。
为什么?四、人工选择能培育出新品种的基本道理是什么?促进人工选择的条件是什么?任举生产实践中的一例说明用人工选择的方法在创造新品种中的意义。
(30分)1961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回答下列问题:(限选三题,每题10分。
如果选答的超过了三题,而又未注明划去哪个题的,则只按先答的三题评分。
)(30分)1.把下图“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1、2、3所代表的结构名称答在试卷上(注意不要答在题纸上)。
说明:本题测验学生对细胞的基本构造以及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的知识。
1.细胞膜。
2.细胞核。
3.细胞质。
名称及位置完全注对的,评给10分。
除“1”占4分外,“2”、“3”各占3分。
2.米丘林在培育“北方杏”时,为什么要用由种子直接发育成的幼苗(实生苗)?为什么要用逐渐向北移植的方法?说明:本题是测验学生对用改变生活条件的方法来改造植物,创造果树新品种的原理的理解程度。
198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

199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 本试卷每一大题均有必做题和分叉选做题两部分。
分叉选做题甲组为《生物学》教材内容,乙组为试点教材《生物》内容,考生只能选做一组,多做部分不给分。
如两组全做,只以甲组计分。
一、选择题{一)必做部分1.由DNA分了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A.氨基酸、葡萄糖、碱基B.氨基酸、核昔酸、葡萄糖C.核糖、碱基、磷酸D.脱氧核糖、碱基、磷酸2.下列哪种一项叙述以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A.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B.线粒体产生大量ATPC.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D.高尔基体数目显著增多3.噬菌体、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线粒体D.核酸4.绿色植物细胞中对能量转换直接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B.核糖体和高尔基体C.中心体和内质网D.高尔基体和叶绿体5.人体血红蛋白的一条肤链有145个肤键,形成这条肤链的氨基酸分子数以及它们在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A.145和144B.145和145C.145和146D.146和1456.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共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都有基质和基粒c.所含酶的功能都相同 D.都不存在于原核细胞中7.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则此异物可能存在于A.物镜上B.目镜上C.实验材料中D.反光镜上8.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目相同而来色体数目不同时期是A.间期和前期B.前期和中期C.前期和后期D.间期和中期9.基因突变常发生在细胞周期的A.分裂间期B.分裂期前期C.分裂期后期D.在分裂期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10.下列各图为某学生所绘制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简图,其中不正确的是A B C Dll.夏季,高大乔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运至整个植物体的主要动力来自A.细胞内大分子亲水物质B.呼吸作用生成的ATPC.细胞液的渗透压D.植物的蒸腾作用12.一雄蜂和一雌蜂交配后产生的F1中,雄蜂的基因型有AB、Ab、aB和ab四种;雌蜂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和aabb四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aBb×AbB.AaBb×AbC.AAbb×aBD.AaBb×ab13.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14.让一只白鼠吸人有放射性的1802,该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0的化合物是A.二氧化碳B.水C.丙酮酸D.乳酸15.分析一个DNA分子时,发现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由此可知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A.20%B.30%C.40%D.70%16.雌蛙的卵巢中有初级卵母细胞6000个,从理论上计算,经减数分裂所生成的卵细胞和极体数分别是A.6000和6000B.6000和18000C.6000和24000D.12000和1200017.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A.32、16、64、64B.323、32、64C.16、8、32、32D.16、0、32、3218.右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鞠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销的生长情况将是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19.乳酸菌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方式分别是①自养型②异养型③有氧呼吸型④元氧呼吸型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0.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的。
11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生物试题

生物试题
一、填充题(此题共 16 分)
1.血液中加少量的柠檬酸钠,过一段时间后,试管里的血液
就分为上中下三层,中间薄薄的一层物质,是 和
2.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拉马克用进废退学
说的中心论点是
3.生物的有性生殖方式主要是
,这种生殖方式的进化
趋势是由 开展到 再开展到 。
4.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是 ;
5.物质出入细胞的主要方式有:
、
、
。
萎焉的菜叶放入清水中,能得到复原的缘由是属于
6.蛙的胚胎发育要经过 、
、
、和
等根本
的发育阶段。
7.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使正在分裂的细胞不
能形成
,因而不能分裂成
。但染色体仍能复制,加倍了
的染色体存在于一个细胞里,这样的细胞分裂生长就形成一棵
第一图:依据图上标出的数码部位,在下面相应的数码后,写 出其名称。
1. ; 2. ; 3. ; 4. ;
第3页 共4页
5. 。 其次图:标出了以下各图中的尺骨部位。
2.试验 (1)写出果
第4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3.古两栖类(坚头类)出现于: A.侏罗纪 B.石炭纪 C.泥盆纪 D.白垩纪 4.叶绿素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 A.二磷酸腺苷; B.三磷酸腺苷 C.核糖核酸 D.脱氧核糖核酸 四、名词说明(此题共 8 分)
1.生态平衡
2.淋巴循环
3.伴性遗传(举例)
4.体液调整
五、填图与试验(此题共 8 分) 1.填图
是: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洁、越低等。
4.血清同血浆相比,主要区分是血清里含有纤维蛋白元。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只准选一个。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试题

198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试题一、填充题(本题共30分)1.有一种斑蝶,体硬而味臭,鸟类不食;另有一种峡蝶,体软而无臭,但因其酷似前者而免遭鸟类捕食。
此种现象称为2.小刀割破手指而导致出血,这一刀伤至少深及皮肤的部分。
3.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场所是4.促进人体小肠对钙、磷吸收和利用的维生素是5.将大、小两种草履虫分开培养,都能正常生长;若将两者放在一起培养16天,其中的一种生长正常,而另一种则全部死亡。
此种现象称为6.染色单体的形成,发生在有丝分裂的7.为使某些林木插条加快生根,可用加以处理。
8.人体臀部的外上部由于 ,所以常被选作肌肉注射的部位。
9.进化论者认为,地球上现存的各种生物均由演变而来,因此它们之间有着的亲缘关系。
10.当你闪身躲避了汽车冲撞后,还觉得心跳加快加强。
这是神经活动加强的表现。
11.据调查,绿化区空气里的细菌比闹市区的少7倍以上,其原因之一是有些植物能,而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
12.在正常情况下,植物根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所吸附的 ,可以与土壤溶液中的NO-进行交换。
13.阉割了的小公鸡长大以后,鸡冠不发达,羽色不鲜艳,体态肥胖。
这是由于这只鸡的体内不能产生 ,因而不能出现公鸡的14.青年人患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时,必须注射,口服无效.这是因为胰岛素易被所消化。
15.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 ,因而使染色体16.成年人大量失血后, 可以转化成红骨髓,而恢复造血功能。
17.在能量金字塔中,构成金字塔基层的是18.血液由胚层发育而来。
它属于结缔组织,因为它的特别发达。
19.一只雌蛙能产卵4000一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5一10%能发育为成体。
按照达尔文学说来解释,这种现象属于20.有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他俩的父亲都是色盲患者,他们所生的子女中,儿子的色盲机率是 %,女儿的色盲机率是 %。
21.少量0型血缓慢地输入到AB血型的人体内,一般不致发生凝集反应,这是因为输入血的的缘故。
高考生物学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生物学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细胞学说的创立者是:A. 达尔文B. 孟德尔C. 施莱登和施旺D. 牛顿答案:C2. 遗传学之父是:A. 达尔文B. 孟德尔C. 施莱登D. 施旺答案:B3. 现代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是:A. 达尔文B. 孟德尔C. 施莱登D. 施旺答案:A4.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是:A. 达尔文C. 沃森和克里克D. 牛顿答案:C5. 基因工程的开创者是:A. 达尔文B. 孟德尔C. 沃森D. 克里克答案:C6. 细胞分裂的发现者是:A. 达尔文B. 孟德尔C. 施莱登D. 施旺答案:D7. 酶的催化作用的发现者是:A. 达尔文B. 孟德尔C. 施莱登D. 施旺答案:B8. 基因重组的发现者是:B. 孟德尔C. 沃森D. 克里克答案:B9. 染色体的发现者是:A. 达尔文B. 孟德尔C. 施莱登D. 施旺答案:D10. 细胞凋亡的发现者是:A. 达尔文B. 孟德尔C. 沃森D. 克里克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细胞学说是由______和______共同提出的。
答案:施莱登;施旺2. 孟德尔通过______实验,提出了遗传的______定律。
答案:豌豆;分离3. DNA双螺旋结构是由______和______共同发现的。
答案:沃森;克里克4. 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种群5.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是______。
答案:质粒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
答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在生存和繁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不适应的则被淘汰。
这种自然选择的过程导致物种逐渐适应环境,从而推动了物种的进化。
2. 描述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分离定律。
答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指出,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每个个体的每个性状都是由两个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两个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会分离,每个配子只含有一个等位基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4 年试题
由于全国各地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不同,有的是[生物学],有的 是[达尔文主义基础],故本试题分[生物学]及[达尔文主义基础] 两种,由考生根据所学任选一种作答,如答第一种试题者(生物学), 不能答第二种试题(达尔文主义基础),反之亦然。
第一种试题——生物学
(一)何谓保护色(隐身色)、警戒色和拟态?各举一例说明。
这 些现象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何意义?(20 分)
(二)何谓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各举一例说明 (20 分)
(三)何谓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对于生物界具有什么重大意义?(30 分)
(四)解释以下名词:(共 30 分)
(1)酶(酵素、酵精)(3 分) (2)形成层(3 分) (3)配子体(3 分) (4)变态(5 分)
第二种试题——达尔文主义基础
(5)根瘤(3 分)
(6)获得性(5 分)
(7)共生(3 分)
(8)阶段发育(5 分)
(一)简述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对于他的学说应如何评价。
(30 分)
(二)达尔文怎样解释生物界新种形成的过程,对于他的理论应做 何评价。
(30 分)
(三)伊凡诺夫及勒柏辛斯卡娅在发展达尔文主义上有何贡献。
(20 分)
(四)解释下列名词:(20 分)
(1)阶段发育(5) (2)自然选择(5)
(3)无性杂交(5) (4)条件反射(5)
1954 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种试题——生物学)
(一)答案根据陈桢生物学修订本,第 312—314 页
(二)无条件反射是先天性的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 所获得的反射。
例如狗口腔内当接触到食物后就可以引起唾液分泌,这 是无条件反射,这是一切狗所共有的,不学而会的反应。
假如在喂狗食 物时结合铃声,经过许多次训练后,狗听到铃声虽未接触到食物也流出 唾液,这种反射作用是个别狗在生活中学来的,铃声代替了食物,已做 成为食物的信号(最后一点不要求考生答出)。
(三)光合作用部分的答案根据陈桢生物学修订本第 108—111
页。
关于光合作用的意义的答案:一切生物的食物最终都依靠光合作用
(某些细菌是例外,但不要求考生指出此点)。
光合作用促成自然界氧
的循环(此点不要求考生答出)。
(四)解释:根据陈桢生物学修订本:
(1)酶第20页(5)根瘤第63页
(2)形成层第94页(6)获得性第301页(3)配子体第88页(7)共生第317页
(4)变态第221页(8)阶段发育(答案如下)阶段发育——植物发育的第一阶段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如冬小麦
需要低温,棉需要高温这一阶段叫做春化阶段;春化阶段以后每天一定
时间的光照是植物进一步发育的主要条件,这第二阶段叫光照阶段。
在
发育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的必需条件不具备,植物的发育就不能继续
进行。
(第二种试题——达尔文主义基础)
说明:
试题答案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达尔文主义基础》(1953年3月第
一次修订原版)一本页数。
(一)18页—22页
(二)57页—59页
勒布辛斯卡娅97页—(三)伊凡诺夫,146页—149页
100页
(四)(1)127页(2)48页(3)139页(4)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