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ⅲ人民版7.4向“距离”挑战学案(精)
人民版历史三专项七第四课向“距离”挑战导学案(有解析)

人民版历史三专项七第四课向“距离”挑战导学案(有解析)第四课向“距离”挑战导学案(有答案)【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一、立体交通的产生1.背景(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
(2)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高效率的内燃机进入推广使用时期。
2.成就(1)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
(2)1887年,人们把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
(3)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用一台活塞汽油发动机为动力设计制成一架飞机。
3.阻碍:全世界交通运输业有了迅猛进展,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易混易错]近现代交通工具的改进是相伴工业革命的开展而兴起的;但水、陆、空立体式交通的显现,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1.电报(1)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机。
(2)1851年,横跨英吉利海峡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3)1866年,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不久形成遍布全球的电报网。
2. :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机,在通信领域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3.无线电通信(1)发明:马可尼第一将电磁波理论运用到无线电通信上。
(2)进展①1902年,马可尼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成功。
②1916年,马可尼完成短波试验,奠定了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基础。
[思维点拨]电报和的显现,极大地便利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原先落后的邮政通信方式逐步受到人们的冷落。
然而,现代先进的通信方式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邮政通信方式。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1.运算机技术(1)发明: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运算机。
(2)进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进展时期,第五代新型运算机正在研制之中。
(3)作用①为自动化和操纵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②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部分代替人类的智力活动(即“人工智能”)。
2.互联网技术的进展(1)条件:电子运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4《向距离挑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距离挑战”的含义,了解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过程中,对距离挑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掌握20世纪以来,我国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对缩短距离、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作用。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距离挑战背后的历史规律,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思想观念的深刻影响。
3.视频展示:播放一段关于人类探索宇宙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类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成就,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详细介绍我国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重大成就,如“两弹一星”、“神舟飞船”、“嫦娥一号”等。
2.分析这些成就背后的历史规律,阐述科技进步对缩短距离、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积极作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思考题: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向距离挑战”的理解。
(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
(3)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科技领域,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2.实践作业:
(1)搜集关于我国航空航天、信息技术领域重大成就的资料,制作成PPT或手抄报,与同学分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科技进步的敬畏之心,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科技事业做贡献的使命感。
2.树立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精神,培养学生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3.培养学生的国家自豪感,让他们为我国在科技领域的辉煌成就感到骄傲,同时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历史ⅲ人民版7.4向距离挑战学案

历史ⅲ人民版7.4向距离挑战学案【一】【课程标准】1、以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一〕结构化预习〔一〕立体交通的诞生1、条件(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
(2)高效率内燃机的推广,推动了、航空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时代。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1、电报(1)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发明了。
(2)1851年,横跨英吉利海峡的铺设成功。
(3)1866年,横跨大西洋连接两洲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2、电话;L876年,美国人贝尔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电话机。
电话在通信领域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3、无线电(1)意大利人马可尼将电磁波理论首先运用到无线电通信上,被后人称为“”。
(2)1902年,马可尼横跨传送无线电信息的试验获得了成功。
(3)1916年,马可尼试验取得重大突破,奠定了几乎所有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1、计算机的发明(1)标志:1946年,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发展:已经经历了电子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目前正在研制第五代新型计算机。
(3)影响①为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广泛应用到了各个领域。
②其“”功能,可以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部分地代替了人类的智力活动。
2、互联网的诞生(1)条件: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2)影响①有利于缩小距离。
②使信息能够大量、高速运行,有“”之称。
③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的进程。
(二)预习检测〔2018绍兴一中高三期中考〕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D 〕A.文艺复兴B.牛顿创立近代力学体系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此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
历史ⅲ人民版7.4向向“距离”挑战学案

历史ⅲ人民版7.4向向“距离”挑战学案【学习精要】1.计算机技术的发明〔1〕标志:1946年,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目前正在研制第五代新型计算机。
〔3〕影响:①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②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有些已研制的计算机能部分地代替人类的智力活动。
2、互联网的诞生〔1〕条件: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的结合。
〔2〕影响:①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的距离。
②高效率的信息传输网络,有“”之称。
③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指点迷津】例:[会考层次]〔2017·浙江会考导引〕在人类历史上,曾产生过一系列“改变”时空的的重大发明。
在这些发明中,来时最猛、发展速度最快、对人类文明进程改变最大的是因特网B、电话C、飞机D、火车【解析】选A。
解答此题抓住“来时最猛、发展速度最快、对人类文明进程改变最大”这一信息,显然是指网络技术。
例:[高考层次]〔广东高考〕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间段会奇怪地突然增加。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失误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解析】选D。
时间是1954年,汽车早在二战前在美国就已经基本普及,因此“开始”错误;“互联网”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开始出现的;二战后美国的管理水平是提高而不是下降。
因此A、B、C均是错误选项。
答案是D。
【即时应用】1.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将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以下日常生活中预见的现象,其所蕴含的科技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①坐蒸汽火车旅行②从欧洲发电报到美国③用核电照明④中国农民在家中上互联网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④③②①2、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
【提分必做】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7.4 向“距离”挑战学案 人民版必修3

7.4 向“距离”挑战[基础巩固]1.观察下图,促使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步入立体交通时代的重要发明是( )A.蒸汽机B.内燃机C.发电机D.电动机解析: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促进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促进了立体交通技术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2.1912年,“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之前它曾发出SOS信号,后有700多人获救。
这些人获救得益于当时运用了 ( )A.雷达技术B.声呐技术C.无线电技术D.通信卫星技术解析:解题时把握“1912年”这一关键信息。
当时已经完成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其科技成果在泰坦尼克号上已经得以应用,而A、B、D三项都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所以泰坦尼克号不可能使用这些技术,排除。
故C项正确。
答案:C3.李鸿章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telephone)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而有声。
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
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这项发明是( )A.火车B.电话C.电报D.电影解析:“德律风”(telephone)即电话的意思;另外,从李鸿章的描述也可以判断该发明为电话。
故选B项。
答案:B4.如图所示的通信器材,是现代人普遍使用的通信工具。
从科技的角度而言,这一通信工具的科学基础主要源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D.世界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无线电通信技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故选B项。
答案:B5.互联网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下面三幅图片主要反映了互联网( )A.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B.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C.增加了人们的生活乐趣D.推动了“新经济”的产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他的影响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历史ⅲ人民版7.4向“距离”挑战教案

历史ⅲ人民版7.4向“距离”挑战教案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了解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明的概况;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感受信息时代带来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加深对“科学发展和人文关怀并重”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⑵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本专题主要阐述了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概况。
主线较为清晰,它的主线是用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典型事例,阐明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
在本专题讲授中要抓住科学和技术两条线索,并要说明这两条线索的联系。
在技术这条线索中,实际上是讲了近代以来三次技术革命。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被称为万能蒸汽机,这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
它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从此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轮船、火车的出现,把原先彼此相对隔离的世界联系起来,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电力技术的应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电话、电报、无线通信的相继问世,改善了信息交流,便捷了交通运输,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使世界面貌大为改观。
互联网的诞生,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
人类正面临一个蓬勃发展的全新的文明形态。
网络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把人类推向新的生活空间。
每一个人都是地球上的一个点,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把每一个点连接成线。
人在终端,情传天下。
整个地球上的人类构成一体化的世界。
教学过程中,注意了解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于课堂学习。
注意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情感,汲取科学巨匠的成功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精神。
本节课首先讲述了立体交通的出现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空间范围;接着讲述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出现,使人类信息传递的速度和空间发生重大飞跃,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为人类信息交流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为人类提供了虚拟的生存空间,拓展了人类文明交融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成为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重要物质载体。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7.4向“距离”挑战教案(精)

第4课向“距离”挑战情景问题切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的诞生,并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局面,信息化社会正向我们走来,目前它已无孔不入地深入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等各个领域。
不管人们对互联网与信息革命可能带来的后果怎样评价,但可以断言的是,谁要是低估了信息产业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谁就将会丧失时代的机遇。
面对互联网及信息化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如何兴利除弊,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课题。
学习目标引领整体结构感知本课第一目“立体交通的诞生”讲述了科技革命推动下汽车、航空业的兴起、发展概况。
本课第二目“穿越大洋的电波”主要讲述了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本课第三目“改变世界的网络”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的发明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及其对社自主预习梳理【答案】①德国②1887 ③1903 ④莱特兄弟⑤平面⑥立体⑦美国⑧莫尔斯⑨1851 ⑩1866 ○111876 ○12美国○13电话○14马可尼○15无线电之父○16短波○17 1946 ○18美国○19自动化○20控制论○21人工智能○22通信技术○23信息高速公路重难疑点探究1.重大成果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石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创制成功,90年代柴油机出现。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内燃机的发明又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全世界石油开采量大幅上升,燃料问题相应解决。
这样,以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得到迅速发展,有力地线电报外,电话、无线电通信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
这些发明为迅速传递信息总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人类的交通运输事业和电讯事业获得突破性进展,各大洲、2.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对(1①导致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进了传统产业不断②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人们③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不仅使传统学校教育更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④思维方式的变化: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2)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②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剧,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各领域,造成③互联网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社会,往往使部分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特别是腐朽典型例题示例【例1】(2010·福建文综·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7.4向“距离”挑战教案.

展示有关汽车,轮船,飞机的一系列图片,
投影: “天涯若比邻 ”——科技对 “距离 ”的挑战。
材料一 公元 627 年秋,唐贞观元年, 28 岁的玄奘法师混杂在逃难的灾民中间,
悄悄地离开了长安,开始了孤身求法的西行历程。历经一年的跋涉到达印度境内。
材料二 1872 年,斐利亚 ·福克先生在伦敦改良俱乐部和会友们打赌,要在八十天
剑。
通过对科技进步在人们生活中巨大作用的了解,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结合教师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回答如何能缩小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教师总结归纳为两部分显性交通工具和隐性交通工具。
随着新的交通、
发明,人与人的交流、交往变的更为方便,范围更为广阔,地球变的越来越
离”挑战中,人类有哪些重大发明?以此引入新课。
( 3)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 4)科学家们的辛勤努力
(二)交通工具的发明与改进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水陆空有代表性的发明
① 1885 年,德国卡尔 ·本茨和戴姆勒分别独立制成最早的汽车。 ② 1887 年,人们把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
③ 1903 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开创了人类交通事业的新纪元。
)
背景: 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的发展; 夺世界霸权的需要。
冷战时期美国出于与苏联争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电子计算机的作用。
(一)电子计算机
1946 年美国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经历了四个发展的阶段 (二)电子计算机的作用
1.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讲授新课:
信息传播工具的 “小 ”。在向 “距
投影:你见过或听过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为水陆空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立体交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向“距离”挑战情景问题切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的诞生,并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局面,信息化社会正向我们走来,目前它已无孔不入地深入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等各个领域。
不管人们对互联网与信息革命可能带来的后果怎样评价,但可以断言的是,谁要是低估了信息产业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谁就将会丧失时代的机遇。
面对互联网及信息化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如何兴利除弊,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课题。
学习目标引领整体结构感知本课第一目“立体交通的诞生”讲述了科技革命推动下汽车、航空业的兴起、发展概况。
本课第二目“穿越大洋的电波”主要讲述了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本课第三目“改变世界的网络”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的发明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及其对社自主预习梳理【答案】①德国②1887 ③1903 ④莱特兄弟⑤平面⑥立体⑦美国⑧莫尔斯⑨1851 ⑩1866 ○111876 ○12美国○13电话○14马可尼○15无线电之父○16短波○17 1946 ○18美国○19自动化○20控制论○21人工智能○22通信技术○23信息高速公路重难疑点探究1.重大成果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石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创制成功,90年代柴油机出现。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内燃机的发明又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全世界石油开采量大幅上升,燃料问题相应解决。
这样,以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得到迅速发展,有力地线电报外,电话、无线电通信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
这些发明为迅速传递信息总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人类的交通运输事业和电讯事业获得突破性进展,各大洲、2.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对(1①导致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进了传统产业不断②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人们③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不仅使传统学校教育更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④思维方式的变化: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2)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②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剧,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各领域,造成③互联网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社会,往往使部分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特别是腐朽典型例题示例【例1】(2010·福建文综·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B.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本题结合近代福建茶叶销售的市场信息,主要考查近代中国通信手段的变化。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题干材料中“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近代中国能够实现市场信息同步的技术依托在于近代电讯业的发展,再核对排查四个选项,只有A【答案】A【例2】互联网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构成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态,在吸引众多网民加入其中的同时,还造就了独特的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以其高度的综合性,突破了简单文字或静态图像的局限;互联网的全球化拓展,使网络文化具备了吸取世界各地文化成果的可能;网络技术所提供的虚拟、互动功能,更促成多元异质文化的碰撞、融汇,并使之成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方面。
这说明( )A.①④B.②③C.①②D.【解析】【答案】C随堂巩固演练1.(2011·韶关)“对他个人来说,‘@’只是一个小发明,但对整个世界来讲,则无疑是伟大的”;“在无意间改变了人们的沟通习惯,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工具”。
这指的是()A. 相对论的推出 B.C. 互联网的问世D.【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2.(2011·青岛)根据调查,目前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邮件依然是网民主要的网络活动。
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了。
上述材料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A. B.C. D.【答案】C【解析】“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邮件”体现的是网络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D项明显错误,A、B3.(2011·临沂)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
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论据是(A. B.C. D.【答案】A【解析】《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相对论提出于20世纪,均在诺瓦利斯之后,故首先排除B、C两项;A、D两项相比,显然A4.1912年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所幸有600多人获救。
从泰坦尼克号遇难消息传出到600多人获救的这一过程,主要运用了(A.雷达技术B.C.无线电技术D.【答案】C【解析】1912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无线电技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A、B、D5.下列对交通领域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②第一架飞机是由美国人于1905④贝尔发明了电话机,A.①②B.③④C.①③D.【答案】C【解析】本题为组合题,②选项中,第一架飞机制成应是在1903年,④项电话机是信息领域中的成就,而非“交通领域”。
故排除②④,选C6.(2011·江西抚州)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根(1)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教会和宗教神学(2)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革新,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观察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答:图1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图2的应用如何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图3(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重视科技的发展。
请举例说明,新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人【答案】(1)哥白尼“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达尔文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2)蒸汽机:积极:解决了棉纺织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使人类进发电机:电灯的发明使人类告别了油灯照明的时代;电话、电车等的发明使信息交流和交通更便捷;各种家用电器既减轻了家务劳动的负担,又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答到两点即互联网:出现了信息泛滥,网络犯罪等许多新问题;部分人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及正常(3)袁隆平培植出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课后强化作业一1.(2011·临沂)“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该广告词中瓦特的贡献是(A.研制彩色电视B.C.研制内燃机D.【答案】D【解析】瓦特发明了改良型蒸汽机,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2.(2011·福州)当今世界不分国家、不分地区,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公民。
“地球村”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最重要条件是(A.原子能工业的兴起B.C.因特网的发展D.【答案】C【解析】3.(2011·临沂)顺口溜是民生诉求的重要反映,往往凸显出重要事件的影响、老百姓的期盼。
顺口溜——“百货商店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一点廉价美!”突出反映出“第四媒介”(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鼠标一点廉价美”反映了因特网高度互动、4.(2010·福州统考)新的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C.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答案】B【解析】火车出现于19世纪初期,电话出现于19世纪晚期,飞机发明于20世纪初,互联网出现于20世纪605.计算机网络技术最重要的意义是(A.可以学习知识B.C.把人们带进信息时代D.【答案】C【解析】抓住“最重要”,其中A、B、D三项皆为C项所包括,A、B、D三项为C项的表现,所以选C6.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的标志是(A.汽船的使用B.C.汽车的改进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实现立体交通的关键是空中交通工具的出现,因此本题选B7.“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B.C. D.第【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讲述科技与战争、军事的相互联系,选项中A、B、D三项表述不正确,故选C8.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把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使地球变成一个“村”的现代科技是(A.网络技术B.C.电报D.【答案】A【解析】B、C两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虽大大方便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但是远没有使人类社会达到和进入“信息时代”。
D项也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9.李鸿章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
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
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这项发明是(A.火车B.电话C.电报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李鸿章的描述,概括了电话作为通信工具所具10.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文章说:“美国领导的‘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摧毁伊位克的通讯能力而一举将其击溃。
由此证明那些像使用巡航导弹一样得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
”这说明(A. B.C. D.【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讲述了科技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而A、B、C11.下列各项中在历史上不可能发生的是(A.1825B.1856C.1940D.2002年,一位中国学生向联合国秘书长发表了一封呼吁和平的电子邮件【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技成果的识记能力。
其中A项1825年不可能有电灯,因12.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以往的发明不同在于(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比较知识问题的能力及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①②均是计算机具有的13.材料一瑞典《Post Ochs Indices报》是世界上仍在出版的最古老报纸。
这家报社2006年12月29日在其网站宣布,报纸2007年1月1日起停印,将来只在网络上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