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照哈哈镜 ppt课件
优秀优质幼儿园课件-哈哈镜-课件

哈哈镜课件对孩子们的启示和帮助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孩子 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课件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 中掌握新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通过与课件的互动,孩子们还可以培养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能 力。
04
哈哈镜课件的效果评估
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3
通过哈哈镜,还可以引导孩子关注事物的本质 和内在规律,培养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02
哈哈镜课件制作
选择合适的主题与素材
主题贴合幼儿兴趣
01
选择与幼儿生活、兴趣相关的主题,如动物、植物、玩具等,
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素材丰富多样
02
收集多种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包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
,以丰富课件的内容和形式。
哈哈镜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哈哈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当时被用于娱 乐和表演。
在中国,哈哈镜也被广泛用于街头艺人表演和游乐场中, 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
哈哈镜的教育价值
1
通过观察哈哈镜中的自己或其他物体,可以培 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哈哈镜的幽默和趣味效果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 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考虑年龄适宜性
03
根据幼儿的年龄段选择适宜的素材,确保内容难度适中,符合
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
制作过程与方法
确定教学目标
规划教学流程
制作教学课件
插入素材资源
设置互动环节
明确课件的教学目标, 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动手 能力等。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 件的教学流程,包括导 入、展开、巩固、总结 等环节。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狮子照哈哈镜》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狮子照哈哈镜》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知狮子的形象特点。
2.培养幼儿倾听故事、讲述故事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知狮子的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讲述故事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狮子、哈哈镜图片,故事课件。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故事分享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狮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狮子的形象特点。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狮子的了解。
(二)故事分享1.教师讲述故事《狮子照哈哈镜》,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2.邀请幼儿复述故事,培养幼儿的讲述能力。
(三)故事讨论1.教师提问:故事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四)活动延伸1.教师出示哈哈镜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哈哈镜的特点。
2.邀请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一个关于哈哈镜的故事。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优点:1.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与幼儿互动积极,课堂氛围活跃。
3.幼儿在讨论环节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和想象力。
不足:1.部分幼儿在讲述故事时,语言表达不够流畅。
2.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环节,对幼儿的引导不够明确。
1.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多给幼儿提供讲述机会。
2.在提问环节,明确问题指向,引导幼儿更好地参与讨论。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让我对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知狮子的形象特点。
2.培养幼儿倾听故事、讲述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1.在故事讲述中,引导幼儿关注细节,理解狮子心情变化。
2.培养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故事情节,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动物?(出示狮子图片)幼儿A:是狮子!教师:对,这是狮子。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狮子照哈哈镜》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狮子照哈哈镜》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发展。
教学准备:
1. 哈哈镜
2. 狮子玩偶或图片
3. CD播放器
4. 班级周报纸或海报纸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老师拿着哈哈镜进入教室,介绍这是一面神奇的镜子,能够放大或缩小人的脸。
2. 引导幼儿观察并描绘:老师请幼儿围坐在一起,将哈哈镜通过逐渐放大或缩小,反复照射在狮子玩偶上,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狮子的形象变化。
3. 创设任务:老师告诉幼儿,我们要为我们的狮子朋友拍一张特别的照片,需要给他找出最符合他的样子。
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推选一名代表站在教室中央,用哈哈镜面对镜子观察自己的面部表情,然后回到小组,通过讨论,选出一个最有趣的表情给狮子玩偶。
4. 小组展示:让每个小组的代表站到教室前面,向全班展示他们选出的有趣表情,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
5. 全班互动:全班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对其他小组表情的评价和建议。
6. 教师总结:老师根据幼儿们的表现,总结他们设计的表情有趣的地方,并表扬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7. 结束活动:将幼儿的作品贴在班级周报纸或海报纸上,留作珍藏。
教学延伸:
1. 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描述他们自己的表情,然后邀请他们互相猜测并进行互动。
2. 引导幼儿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形象特征,如大眼睛、长鼻子等。
3. 鼓励幼儿创设其他角色,设计表情,并进行相类似的语言活动。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狮子照哈哈镜》含反思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狮子照哈哈镜》含反思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中班教案《小狮子照哈哈镜》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了解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特点,知道狮子上当的原因,能逐页细致地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猫的机智勇敢,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小狮子照哈哈镜》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能逐页细致地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猫的机智勇敢。
2、初步了解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特点,知道狮子上当的原因。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1、《小朋友的书》2、故事CD。
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师:你们认识小猫和狮子吗?你觉得是小猫大还是狮子大?二、集体阅读《小朋友的书》,理解故事内容。
1、明确看图的顺序。
2、逐页观察图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猫和狮子在干什么?师:小猫和狮子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在争论什么?师:镜子里的狮子是怎么样的?镜子里的猫是怎么样的?它们照的镜子有什么不一样?师:你知道镜子的奥秘吗?三、幼儿边看书边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猫?活动反思:这个教学活动一共分为了三个环节,在导入环节我通过提问:你们看见过小猫和狮子吗?那你觉得是小猫大还是狮子大?以这样的方式引出故事,今天有一只小猫说是自己比狮子大,而且这只狮子也同意了,当小朋友听到这里的时候开始七嘴八舌了“这是怎么回事啊?”“这不可能吧,小猫肯定比狮子小的”“对呀对呀!小猫怎么可能会比狮子大呢?”此时的孩子已经充满了强烈的探索欲望,我继续讲述故事内容。
在讲故事前,我先把问题抛给了幼儿:“小猫和狮子在干什么?为什么狮子和小猫会照镜子?为什么狮子后来跑了?通过事先的提问,让幼儿有目的性的探索故事内容,根据幼儿阅读能力与经验,让孩子自己进行逐页阅读,并且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狮子照哈哈镜教案

狮子照哈哈镜教案教案标题:狮子照哈哈镜教案目标:1. 通过狮子照哈哈镜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资源:1. 狮子照哈哈镜的故事书2. PPT或投影仪3. 班级黑板或白板4. 彩色纸、颜色笔、剪刀等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PPT或投影仪展示一张狮子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狮子的特征和表情。
2. 引发学生对狮子的好奇心,提问:“你们认为狮子会对自己的样子感到好笑吗?为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故事阅读(10分钟):1. 介绍故事书《狮子照哈哈镜》并向学生展示封面。
2. 逐页朗读故事,注意语调和表情的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与学生分享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
讨论与思考(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中狮子对自己的样子感到好笑的情节,提问:“你们认为为什么狮子会觉得自己好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们是狮子,你们会怎么做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狮子”,其他小组成员则是“观众”。
3. 给每个小组发放彩色纸、颜色笔和剪刀等材料。
4.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合作制作一个“哈哈镜”,可以使用彩色纸、颜色笔和剪刀将纸板制作成各种形状的镜子。
5. “狮子”站在“哈哈镜”前,观众们观察并描述狮子的样子。
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制作的“哈哈镜”和狮子的样子。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在观察和描述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力、描述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后继续观察动物的表情和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哈哈镜故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优秀优质幼儿园课件-哈哈镜-课件

04
哈哈镜的优势
对幼儿教育的帮助
提高幼儿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哈哈镜中的形象,幼儿可以锻炼观察力 和辨别力。
增强幼儿认知能力
哈哈镜中的形象可以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外貌和 身体结构。
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幼儿对哈哈镜中的奇妙效果感到好奇,可以激发 他们的探究欲望和思维能力。
对家庭生活的帮助
家庭成员互动乐趣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使用哈哈镜玩耍,增加亲子之间的互动和乐 趣。
通过观察哈哈镜中的形象变化,帮助幼儿理解镜像原理,促进幼 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激发幼儿兴趣和好奇心
幼儿看到哈哈镜中的自己或其他物体的有趣变化,会感到好奇和 兴奋,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判断力
通过观察哈哈镜中的变化,幼儿可以逐渐培养出敏锐的观察力和 判断力。
家庭中的应用
增添家庭乐趣
颜料和画笔
提供多种颜色和不同形状的画笔,激发幼儿创造力。
毛线、胶水和纸等辅助材料
用于装饰镜子边框和固定镜子。
制作步骤
1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形状,并使用画笔 在镜子上进行绘制。
2
幼儿可以将其他材料剪成小块,粘贴在镜子边 框上,进行装饰。
3
使用毛线等材料将镜子固定在一张白纸上,形 成一个哈哈镜的效果。
THANKS
数字哈哈镜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软件,将图像进行变形、拼接、 夸张等处理,产生搞笑效果的数字图像。
哈哈镜的历史和发展
物理哈哈镜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由意大利物理学家Giovanni Battista Amici发明,最 初用于儿童玩具和娱乐。
数字哈哈镜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哈哈镜逐渐普及和应用到 各个领域,如游戏、影视、社交等。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狮子照哈哈镜》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狮子照哈哈镜》1. 教学目标•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听懂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能正确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表达2. 教学准备•课件:故事《狮子照哈哈镜》的图片和文本•道具:狮子面具•化妆镜•小饼干作为奖励3. 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老师拿着狮子面具示范戴上,向学生问好,并鼓励学生依次试戴狮子面具。
然后,老师会引导学生猜测今天要学的故事与狮子有关。
3.2 听故事(10分钟)老师用课件展示故事《狮子照哈哈镜》的图片,然后逐页讲解故事情节。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会提问学生相关问题,确保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3 模仿对话(10分钟)老师会示范故事中的对话,然后与学生一起进行模仿。
学生们可以戴上面具,分角色进行对话练习。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和对话交流能力。
3.4 卡片配对游戏(15分钟)老师会准备好一些卡片,上面分别写有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关键词。
学生们需要根据卡片上的内容,进行配对游戏。
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子。
3.5 制作面具(15分钟)老师会带领学生一起制作狮子面具。
学生们可以用颜色纸、彩色笔等材料进行创意设计,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3.6 听写(10分钟)老师会简单地向学生提问关于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的问题,然后请学生进行听写。
老师鼓励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问题。
3.7 教学反思(5分钟)在课程结束前,老师会对这堂课的教学进行简单的反思。
老师会思考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理解程度以及课程中可能出现的改进点。
同时,老师也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和建议。
4.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讲解故事和相关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整个课程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们对故事内容能够积极参与讨论,配对游戏也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
不过,在课程结束后的反思中,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在讲解故事情节时,应该更加注重复习关键词汇,并引导学生回忆故事的逻辑顺序。
一年级上册美术课件-哈哈镜-笑哈哈2-岭南版ppt课件

(小组讨论) 还有没有其他的折法呢?
动手做:
用折纸添画的方法,
制作出一张会变化的画。 并表演表演!
我也来 表演表演!
马路边的凸镜为司机照明方向
眼镜为很多近视者带来光明
显微镜帮助科学家做实验
再见!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欢迎同学们!
自主探索:
为什么哈哈镜 会把人照出来的 样子变形了呢?
(拿出小镜子和小勺 子照一照,摸一摸, 你发现了什么?)
小博士:
哈哈镜的表面弯曲, 照出来的样子就变形啦!
看书20、21页:自主学习
解密:
折纸 画图
把纸展开, 添加中间空 白部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添加花纹, 涂上鲜艳的 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