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第5课时)教学设计-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技巧》教学课件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技巧》教学课件

高 考 二 轮 复 习《文 言文翻 译技巧 》教学 课件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 信: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 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 曲、不遗漏、不增译。
• 达: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 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 无语病。
• 雅: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 范、得体、生动、优美。
高 考 二 轮 复 习《文 言文翻 译技巧 》教学 课件
• 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译文:(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 (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啊。
高 考 二 轮 复 习《文 言文翻 译技巧 》教学 课件
• 3.删(删减法)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技巧》教学课件 •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
练一练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太祖 马鞍 在 库, 而 为 鼠 所 啮。
太祖(的)马鞍放在仓库里,但是被老鼠咬破了。
(留)(留) (换) (换)
(换)
今 单衣 见
啮, 是以
忧戚。
现在 单衣 被(老鼠)咬破了,因此(我感到)很忧愁。
(换)(留) (补) (换)
(补)
(换)
况 鞍 县 (于) 柱
乎?
更何况 马鞍 悬挂 在 柱子上 呢?
应用意译。例如: • ①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 译文: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仍然)直挺挺地躺着,
长时间地愁苦不堪。 • 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 译文: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 ③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 ——举起马鞭子驾御天下。(直译) • ——用武力来统绐各国.(意译) • 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题》教学课件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题》教学课件
(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 收拾。
例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译:老师,是靠(他)来传播道理,教授学业, 解释疑难的。
(5)注意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
例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与,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哪个更厉害呢?
•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 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
语词)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题》教 学课件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题》教 学课件
1.“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字相当于“而”,译出来,反而不通
顺,也可删去不译。
【答案】
① 即使事情不能成功,也应当为国家而死!
② 攻克京城的那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但希 望您不要杀害他。
文言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 词语等。
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 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却没达 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 己看来也是悔恨的。
⑥调――调整。
•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 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 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 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 语后置等。
例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作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 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教学课件-PPT 2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教学课件-PPT 2
翻译 指导
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 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
达:容翻。译准出确的现代文要表意明确 ,语言流畅,语气 不走样,不能有语病。通顺
雅:规范,典雅,得体。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 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 要做到达“出信来”。、“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优秀课 件PPT 2
①曾子衣
曾子穿着
参考答案
敝衣 以 耕。
破旧的衣服 从事耕作。
②先先生生不非是求向于别人人,索人求则,献而之是,人奚家为主不动受送? 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③有接他受受,赐人给的,者予别不畏了人我人的别骄,东人也予西东,,西人我就就者会会能骄害在勿(他怕畏于面(乎)前得?人盛罪”。气) 纵子
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把文言句中的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定 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 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夫晋,何厌之有?
译:有什么满足的?
(宾语前置)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 (状语后置)
④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省略介词)
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典、互文等, 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翻译下列句子:
借喻:喻指边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
借喻:喻指污浊的官场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译:误入污浊的官场,一离开就是三十年。
句子省略的部分;词类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 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 把典故、部分 修辞格、各种习惯语、现已不用的词或固定结构等按现代汉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优秀课件PPT _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优秀课件PPT _


8.全 诗 三 章 , 每章 四句, 全是重 章叠句 ,仅仅 只变换 了少数 几个动 词,其 余一概 不变, 反复地 表达劳 动的过 程,劳 动成果 的由少 至多也 就表达 出来, 充满了 劳动的 欢欣, 洋溢着 劳动的 热情。

❖ 就是替换法。用现代汉语相应的词语去替 换原文的词语,把古义词语换成现代汉语 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典例分析
❖ 1、、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1 、“公”应该用“罗公或罗提督”替换, “持”换成“拿着” 2 、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

❖ 就是保留法。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一些国 名、地名、年号、谥号、官职等专有名词时, 完全可以不翻译。这些名词有其固定特殊的 指称意义,现代汉语难以表达。强行翻译, 难免画蛇添足。

2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 某一侧 面。虽 然比一 般的特 写涉及 的范围 大得多 ,但属 于集中 于一事 、一个 侧面的 写法。 真正写 一时一 事的人 物通讯 ,也很 常见。

3.寻 找 诗 词 中 的标 志性语 言。如 在以时 空为序 的诗词 中要注 意寻找 表示时 空转换 的词语 ,句子 ;写景 抒情或 托物言 志的诗 词中要 注意末 尾卒章 显志的 抒情议 论句。
❖ 1、夫战,勇气也 ❖ 2、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3、其母从旁诟骂,夺其剑而逐之 ❖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5、谨庠序之教

❖ 就是增补法。古汉语常见主语、谓语、宾 语及介词等成分省略的现象,如果我们翻 译时该补不补,整句话的意思就不能清晰 连贯。
典例分析
❖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2、今以钟磬置水中 ❖ 3、竖子不足与谋。

高考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公开课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可修改文字

高考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公开课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可修改文字
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 女妻侃子瞻。 【关键字词】(1)为,是;(2)荐,推荐; (3)相与,相互、相处、交往;(4)以,把; (5)妻,嫁给; 译:当初陶侃是闲散旳官吏,访推荐(他)任主簿, 两人相互结为挚友,而且访把女儿嫁给陶侃旳儿 子陶瞻。
启示三:特殊句式(涉及固定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3.被动句 4.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 5.固定句式
• 判断下列句子旳句式:
•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 2.古之人不余欺 《石钟山记》 • 3.青,取之于蓝 《劝学》 •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 5. 臣诚恐见欺于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 6.项王笑曰:天要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
纪》
启示三:特殊句式(涉及固定句式)
启示二:落实关键字词
请你来当一次评卷者,给下面两个同学打个分 纲纪①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 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①纲纪:古代公府及州 郡主簿。)
【得分点】(1)矜:怜悯;(2)饥馁:饥饿旳人;(3)累: 拖累;(4)活:使~~活,救活。(5)大意1分
启示二:落实关键字词
练习1:杜暹,濮阳人也。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 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 之。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 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翻译:1.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 而被人懂得,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被动句、 省略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查漏补缺
——三点启示,提升能力
一、文言文翻译2023考纲阐释

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第5课时)教学设计不分版本

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第5课时)教学设计不分版本

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第5课时)教学设计不分版本第五课时教学要点:掌握文言文的五种句式的翻译要领教学重点:倒装句式的翻译教时:2课时教学内容:一、文言文五种句式的根本知识。

〔一〕判断句。

1、用“者、也〞来判断。

有“…者,…也〞“…也〞“…者也〞等形式。

2、用副词“乃〞“即〞“那么〞“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二〕被动句。

1、“为〞“为……所〞表被动。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

2、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①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用于动词前指代“我〞。

②“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又如现代汉语中“见谅〞也为此用法。

3、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来表被动。

如: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4、意念上的被动句。

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资治通鉴》〕〔三〕倒装句1、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②彼且奚适也?③沛公安在?〔2〕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②微斯人吾谁与归?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奚以知其然也?2、定语后置“之〞和“者〞是常见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于〞和“以〞是常见标志。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于〞常被省略。

〕③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慨。

如:“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四〕省略句1、省略主语、谓语、宾语。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文言文句子翻译一|、导入:高考对古诗文能力的要求为理解B,其中包括要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语文高考大纲的一个重要考点,因此也是得分率低的考点之一。

就是指准确把握词句在文段之中的正确意义并且用规范的现代汉语重新表达。

复习回顾:以前我们讲过,文言文翻译要注意几个原则:信、达、雅,1.“信”,就是要准确地译出原文的内容2.“达”,就是要求译文要通顺流畅;3.“雅”,则要求译文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不作要求)经过上一轮的复习,我们的同学基本上掌握了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方法,但是在最近的练习和考试当中还是发现不少问题,下面我们就大家出现的这些问题来做讨论。

(二)反例警示:1、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

(2011四校联考)学生作业:人身体的美丑,本来就没有什么奇妙的地方。

参考答案:四肢画得美丑,本来就与画像的奇妙与否没有关联。

(四体妍蚩:四肢画得美丑,关:关联于妙处:介宾短语后置。

)失分主要原因:没有关注特殊句式,忽视字词的落实2、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

(2月月考)学生答案:李泌已经拜见皇帝,陈列天下间的成败之事,皇帝很高兴,想授予他官职。

参考答案:李泌拜见肃宗后,陈述了天下大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皇帝很高兴,想要授予他官职。

(得分点:谒见:拜见陈:陈述所以:……..的原因)失分主要原因:不熟悉固定结构的用法,没有准确翻译关键字词3、而峤得还都,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

(2011佛山质量检测)学生答案:然而温峤知道后返回京都,于是启奏王敦的反叛之心,请皇上事先做好应对的准备。

参考答案:于是温峤得以回到京都,(他)就把王敦的阴谋全部(或详细)奏报朝廷,请求朝廷事先为此作好准备。

(“得”,得以,能够;“具”,齐备、全部、详细。

每字1分,大意1分)失分主要原因:忽略关键词,没有做到字字落实,且表意不通,表达不畅。

4、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优品课件之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

优品课件之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文言文翻译一、教学目标 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7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一、复习巩固(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1、标准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D�D对译。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D�D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②换�D�D替换。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时教学要点:掌握文言文的五种句式的翻译要领教学重点:倒装句式的翻译教时:2课时教学内容:一、文言文五种句式的基本知识。

(一)判断句。

1、用“者、也”来判断。

有“…者,…也”“…也”“…者也”等形式。

2、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二)被动句。

1、“为”“为……所”表被动。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①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用于动词前指代“我”。

②“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又如现代汉语中“见谅”也为此用法。

3、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来表被动。

如: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4、意念上的被动句。

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资治通鉴》)(三)倒装句(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②彼且奚适也?③沛公安在?(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②微斯人吾谁与归?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奚以知其然也?“之”和“者”是常见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于”和“以”是常见标志。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于”常被省略。

)③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四)省略句1、省略主语、谓语、宾语。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省主语)②“夫战,勇也气。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省谓语)③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省宾语)2、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翻译时要补出。

①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五)常见固定结构。

①“……孰与……”、“……何如……”(译为“…与…相比,谁…”)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②“得无”(译为“该不会……”)如:“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蒲松龄)③“无乃……与”(译为“恐怕……吧”)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④“何以……为”(译为“为什么要……呢”)如:“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⑤“无以”(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⑥“奚以…为”(表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如: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⑦“……之谓”(译为“说的就是……”)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⑧“以为”、“以……为”(常译为“以为”、“认为”、“把…当…”、“用…作…”等)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⑨“唯……是”(强调句式,“是”无意,起提宾作用;“唯”表强调)如:唯才是举⑩“如……何”、“奈……何”、“若……何”(三个词同义, 意思是“把……怎么样”)如: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二、课堂练习。

第一组:知识要点:被动【材料1】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

应元慷慨登陴,意气自若。

旦日,城俄陷,大军蜂拥而上。

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所当杀伤以千数。

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没顶。

见贝勒,挺立不屈。

一卒持枪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

俄而,应元死。

(《阎典史传》)译文:(阎应元)左冲右突(进行了)八次巷战,抵挡他们的(清军)被杀死上千人。

【材料2】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

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

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

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

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

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09湖北)译文: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

【材料3】辛酉,卒于华阴,无子,年六十九。

高弟吴江潘耒收其遗书,序而行之,又别辑《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盛传。

徐尚书之冢孙涵持节粤中,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

予沉吟久之,王不庵曰:“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

奔走流离,老而无子。

安得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斯言也,其足以表先生之墓矣夫。

(09南通二模)译文:徐尚书的长孙徐涵在广东做官,从数千里外写信给我,嘱咐我给先生写表文。

第二组:知识要点:倒装【材料1】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

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

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

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

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

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

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

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译文:我们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材料2】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

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08天津)译文: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材料3】沈周,字启南,长洲人。

……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

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

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

”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

”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

询左右,乃画壁生也。

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

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

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

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09上海)译文: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

【材料4】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若不敢来。

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

帝闻大惊。

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

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

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日:“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日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译文: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第三组:知识要点:省略【材料1】公乃使鲍叔行成。

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鲁人为杀公子纠。

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鲁君许诺。

施伯谓鲁侯曰:“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

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

”将杀管仲。

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

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

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管子·小匡》)(09天津)【注】①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

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②柙(xiá,木笼)译文: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第四组:知识要点:固定结构【材料1】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归舍,召见门卒。

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汉书·韩延寿传》)(08北京)译文:(我)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对教化有损害吧【材料2】(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

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询曰:“卿今为.吾行也。

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

愉怒,将诛文。

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

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

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

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

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怕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

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

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

”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后汉书·邓寇列传》译文: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三、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

祖见远,齐御史治书。

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

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

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

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