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

03
展示真题答案及评分标准,让学生了解高考阅卷要求和得分点
,提高答题准确性。
模拟题实战演练及讲解
模拟题选取与命制
选取与高考真题难度相当 的模拟题,进行课堂实战 演练,让学生体验考试氛 围。
答题技巧指导
针对模拟题中的不同题型 ,提供相应的答题技巧和 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答题效率。
讲解与互动
对模拟题进行详细讲解,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 记忆。
介绍了直译、意译、音译等翻译方法,以及增译、减译、转译等翻 译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经典文言文篇章解析
通过对经典文言文篇章的深入解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 和理解方法。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能够较为准确 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篇章。
不足之处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上还存在不 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练习。
改进措施
我将继续加强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多阅读一些经典的 文言文篇章,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深入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加强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 词汇、语法、句式等方面。
逐字逐句翻译
对于文言文中的每个字、每个词,都 要仔细斟酌,力求准确传达原文含义 。
保留、替换、增减词语策略
保留专有名词和术语
对于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和术语,可以直接保留,不作改动。
替换古今异义词
对于古今异义词,需要根据上下文和现代汉语规范进行替换,确保 译文准确。
增减词语以达意
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词语,使译文更加完整、准 确传达原文含义。

2020-2021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2020-2021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感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考点、得分点和评分标准。

2、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3、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翻译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翻译并小组讨论总结,老师适当点拨,从而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方法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体会文言文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境中,多种翻译方法的综合使用。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翻译一种意识:得分点意识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三字标准:“信”“达”“雅”四个步骤:审、译、连、誊五种方法:留、换、删、补、调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忘庵王先生传(清)汪琬王先生武,字勤中,明太傅文恪公六世孙也。

以诸生入太学,少时风流傥爽,不屑意举子业,自读书赋诗外,若投壶、蹴鞠、豢鱼、笼禽之方,无不通究,而尤长于画,素擅鉴赏。

家本饶裕,而王先生雅不事生产,数为徭赋所困,又性好施予,亲故间或有负之者,亦概置不问,计一岁所入,辄缘手尽,以是其家遂落。

甫壮,乃屏绝诸好,独以高洁醖藉自持。

家既益落,而所作画益工。

前太常王翁烟客亦善画,尤亟称之曰:“近代写生家多画院气,独吾勤中所作,神韵生动,当在妙品中。

”于是其声誉大噪,四方士大夫走书币造请者日夕相属。

寸缣尺素,流传远近,莫不郑重藏弆,甚有作赝笔以售者。

京师贵人争慕王先生名,出兼金访求其画,不能得。

内阁宋文恪公,即王先生姊婿也,方贵显于朝,移书招王先生入京师,先生笑而不应。

尝语人曰:“古之善画者,莫一非高人杰士以文行著者也。

公开课高考文言文翻译PPT学习教案

公开课高考文言文翻译PPT学习教案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 (状语后置) 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④项伯杀人,臣活 之 (活:使动用法,使之活) 译: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第17页/共29页
(5)补: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主谓宾介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 而
衰,三(鼓 而竭 。


第22页/共29页
(3)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
一、(2017 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 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 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 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 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翻译题:平均分:3.5分
(1)得分点不译、译错 (2)大意不通顺。 (3)非关键词译错或不准确。 (4)不能巧妙运用已知,进行知识迁移 (5)书写不工整。
第3页/共29页
气煞一村人
试问记忆 谁最强 ,此题 能对就 是行
大意失三分
此乃硬伤也
说多了都是泪,做文言翻译去
1、 皇上下诏令征召他回京师,那里的百姓和僧人六百 人到朝廷请求留任他,朝廷没有批准。( “征”"诣阙” 各1分,省略:1分,句意1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试题分析试题分析一要译对句子大意一要译对句子大意二要准确把握关键词的含义同二要准确把握关键词的含义同时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时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1中的采分点中的采分点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感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考点、得分点和评分标准。

2、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3、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翻译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翻译并小组讨论总结,老师适当点拨,从而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方法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体会文言文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境中,多种翻译方法的综合使用。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翻译一种意识:得分点意识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三字标准:“信”“达”“雅”四个步骤:审、译、连、誊五种方法:留、换、删、补、调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御书带经堂记(清)朱书古书契未立,天地民物之常理,灿然上下间。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备之于身,以成理万物,无经之名,而莫非经也。

至孔子不得位,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而后世奉之为六经。

盖措之于身则其事精,而天下法之以为治;笔之於书则其义详,而万世繇之以为学。

其道一而已矣。

新城王公为御史大夫时,御书“带经堂”额大字颁赐,朝士荣之。

公侈君赐,既揭于所居之堂,而命(书)记之。

“带经”之说,昉于汉,御史大夫倪宽少贫,常带经而锄。

公生华胄,弱冠掇高科①,历显仕四十余年矣,知遇之隆,近古未有。

与夫顦顇②贱贫之士,杂身都养赁作③间,勤不废经者,相去甚远。

宽虽能使酷吏如张汤知乡学,雄才大略如汉武与语经学而悦,其得力于经,有大过人者。

公文章衣被天下因公而知向学者皆是也佐佑文治不但悦所语而欲使天下振兴经教以祛邪慝又未尝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1 忠实原文:准确传达作者的原意,不添加个人理解,不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

1.2 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使翻译后的文言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便于学生理解。

1.3 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体现文言文的特点。

第二章:文言文词汇翻译技巧2.1 词义辨析:通过对原文词语的上下文分析,准确理解词语的古代意义,并找到恰当的现代汉语对应词。

2.2 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等,并准确翻译。

2.3 一词多义:对于原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义项进行翻译。

第三章:文言文句式翻译技巧3.1 省略句:在翻译时,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使句子完整。

3.2 倒装句: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将倒装句调整为正常语序,便于学生理解。

3.3 被动句:在翻译时,将被动句调整为主动句,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第四章:文言文翻译实践4.1 选取一段高考真题的文言文,让学生现场进行翻译练习。

4.2 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正确的翻译示例。

第五章:高考文言文翻译策略5.1 熟悉高考文言文的命题规律和题型,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考查重点和难点。

5.2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策略,提高翻译速度和准确性。

5.3 进行系统的文言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第六章:文言文翻译中的特殊现象6.1 古今异义词:识别古今异义词,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现代汉语词汇进行翻译。

6.2 通假字:识别通假字,并根据上下文找出其本字进行翻译。

6.3 特殊句式:分析判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等,并准确翻译。

第七章:文言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7.1 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古代文化常识,如官职、礼仪、天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7.2 成语典故:讲解文言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典故,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培养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并翻译典型文言文句子。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翻译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文教学PPT。

2. 学生准备文言文课本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文言文的趣味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学习氛围。

2. 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展示典型文言文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翻译句子。

4. 互动教学(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翻译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文言文基本句式和词汇,方便学生记忆和复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翻译作业,评估学生的翻译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掌握情况。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提问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翻译一段文言文文本,要求准确无误。

2.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准备课堂测试。

八、教学反思1. 课后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堂测试1. 测试内容: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识别和运用。

2. 测试形式: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

3. 测试目的: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十、课后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天下不多 管仲之贤 而 多 鲍叔能 知 人也
人们不赞美管仲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第34页
2、阅读下文,完毕题目(1996上海卷) 余病痞(肚子里生硬块)且悸,谒医视之,
日:“椎伏神(中药名,外形像竽)为宜。”明日,买 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医求观 其滓,日:"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 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戍然惭,饲然忧。 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 又谁辨焉! 把"召医而尤其故"译成当代汉语。
译:做官人见识浅陋,不能做长远打算。
借代:代指元军
借代:代指言语
2.意北亦尚能够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译: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
借代:代酒,可译为“酒 3.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力”
译: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 第25页
翻译下列句子:
委婉:发动战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
译: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委婉:会(决)战
译: (我)现在带领八十万水军,将与你在吴地 会(决)战。
第26页
委婉:指地位尊贵人物死
3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译:有朝一日您死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
(四)委婉译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 图吉利或出于外交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 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婉。翻 译时应还原其本来意思。
“信”:真实,准确。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 不能够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恰当, 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第4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感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考点、得分点和评分标准。

2、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3、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翻译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翻译并小组讨论总结,老师适当点拨,从而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方法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体会文言文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境中,多种翻译方法的综合使用。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翻译一种意识:得分点意识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三字标准:“信”“达”“雅”四个步骤:审、译、连、誊五种方法:留、换、删、补、调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

正德九年进士。

授礼科给事中。

宁王宸濠将为变,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淮上之。

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

出核松潘边饷。

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箠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

又尝率家众遮击副使胡澧。

抚、按莫敢言。

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

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为河南参议。

外艰归。

六年,服阕,召修《明伦大典》。

超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

明年四月迁大理寺卿,俄迁右副都御史。

《大典》成,转左。

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掌院事。

京师民张福诉里人张柱杀其母,东厂以闻,刑部坐柱死。

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杀之,其邻人之词亦然。

诏郎中魏应召覆按,改坐福。

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

浃是应召议,执如初。

帝愈怒,褫浃职。

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怒,并下两人诏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感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考点、得分点和评分标准。

2、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3、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翻译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翻译并小组讨论总结,老师适当点拨,从而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方法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体会文言文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境中,多种翻译方法的综合使用。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翻译一种意识:得分点意识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三字标准:“信”“达”“雅”四个步骤:审、译、连、誊五种方法:留、换、删、补、调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云渊先生传黄宗羲周述学字继志,别号云渊,越之山阴人。

好深湛之思,凡经济之学,必探原板委,尤邃于易历。

古之言历者以郭守敬为最。

而守敬所作历经载于元史者,言理而不传其法。

自西域经纬历入中国,始闻经纬凌犯之说。

然其立法度数与中历不合。

毗陵唐顺之慨然欲创纬法,以会通中西。

卒官不果。

述学乃撰《中经》,用中国之算,测西域之占,以毕顺之之志。

古来无所谓星道者,述学正其讹舛,删其繁芜,补历代之所未备。

莫不各有成书,发前人所未发。

盖博而能精,上下千余年,唯述学一人而已。

嘉靖间,赵司马访之边事,述学曰:“今岁主有边兵,应在乾、艮二州,京师可无虞也。

”已如其言。

总督胡宗宪征倭,私述学于幕中,以密计,卒成海上之功。

武林兵变,述学论以国运安平,不可妄动,其魁亦信述学之言多验,谋遂寝。

述学在南北兵间,多所擘画,其功归之主者,未尝引为己有,故人亦莫得而知也。

甲戌,余邂逅述学诸孙周仲,见其架上堆云渊《神道大编》数十册,其册皆方广二尺余,仲言遗书多所散失,此不能十之一二也。

余欲尽抄其所有,会仲游楚,不果。

丙戌乱后,于故书铺中得中经测图、地理数种,见其历宗述学之《通议》,而掩之为己有也。

余读嘉靖间诸老先生文集,鲜有及述学者。

唐顺之与之同学,其与人论历,皆得之于述学,而亦未尝言所得之自,岂身任绝学,不欲使人参之耶?天下承平久矣,士人以科名禄位相高,多不说学,述学以布衣游公卿间,宜其卜祝戏弄,为所轻也。

虽然,学如述学,固千年若旦暮,奚藉乎一日之知哉。

(选自《黄梨洲文集》,有删改)(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尤邃于易历邃:精通B. 卒官不果卒:死亡C. 京师可无虞也虞:忧患D. 谋遂寝寝:搁置(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历法研究以郭守敬最有名,但他写的历经只讲规律不说方法。

B. 西域传入中原的经纬历与中原不合,周述学撰写《中经》,用中原算法测量西域占象术。

C. 周述学在帮助胡宗宪完成征倭之功中多有谋划,但他都归功其主子,因此没有人知道。

D. 唐顺之为了独占绝学,从来没有对人说过自己关于历法的观点来源于周述学这件事。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述学正其讹舛,删其繁芜,补历代之所未备。

②士人以科名禄位相高,多不说学,述学以布衣游公卿间,宜其卜祝戏弄,为所轻也。

(4)请简要概括周述学治学的特点。

【答案】(1)B(2)D(3)①周述学修正其中的错误,删除其中繁多芜杂的内容,补充历代所没有具备的地方。

②读书人用科举、名利、俸禄、官位相互攀比,大多不再谈论学问,周述学凭借平民的身份交游于公卿之间,本来就是被当作专管占卜祭祀之徒戏弄,被别人轻视的人。

(4)学问广博、学贯中西,研究精深,富有创见,著述丰厚。

【解析】【分析】(1)B项解释错误,“卒官不果”意思是:(但从他开始做官到)任期结束都没有成功。

卒:终止,结束。

故选B。

(2)D项,“唐顺之为了独占绝学,从来没有对人说过……”说法与文意不符,原文中指出“莫非他是想独占绝学”,“莫非”是一种推测,不是肯定的。

故选D。

(3)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的翻译:①“正”,修正;“讹舛”,错误;“繁芜”,繁多芜杂的内容。

②“科名禄位”,科举、名利、俸禄、官位;“高”,攀比。

“为所轻也”是被动句式。

(4)文中,“述学乃撰《中经》,用中国之算,测西域之占,以毕顺之之志。

古来无所谓星道者,述学正其讹舛,删其繁芜,补历代之所未备。

”周述学还编有《神道大编》数十册,后来很多学问家都借鉴了他的思想和学术成果。

由此可见,周述学学问广博、学贯中西,研究精深,富有创见,著述丰厚。

故答案为:⑴B;⑵D;⑶①周述学修正其中的错误,删除其中繁多芜杂的内容,补充历代所没有具备的地方。

②读书人用科举、名利、俸禄、官位相互攀比,大多不再谈论学问,周述学凭借平民的身份交游于公卿之间,本来就是被当作专管占卜祭祀之徒戏弄,被别人轻视的人。

⑷学问广博、学贯中西,研究精深,富有创见,著述丰厚。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4)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

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周述学字继志,别号云渊,是越州山阴人。

他喜欢深入精细地思考,只要是经世济民的学问,(他)一定要探究其中原委,尤其精通易历。

古代那些谈论历法的人以郭守敬最有名。

但郭守敬所写记载在元史中的历经,只说规律却不传授方法。

自从西域的经纬历传入中原,才听说有经纬凌犯的说法。

但这种说法确立的法度多与中原历法不合。

毗陵人唐顺之对此十分感慨,就想要创立纬法,来使中西之法融会贯通。

(但从他开始做官到)任期结束都没有成功。

周述学于是撰写《中经》,采用中原的计算方法,测验西域的占象术,来完成唐顺之的心愿。

古代没有所谓星道,周述学修正其中的错误,删除其中繁多芜杂的内容,补充历代所没有具备的地方。

没有不各自成书,闻发前人所没有阐发的。

而且内容广博精当,上下千余年,(能做到这样的)只有周述学一人而已。

嘉靖年间,司马赵锦咨询周述学一些边防之事,他说:“今年主要部署边防军队,应该在乾、艮二州,京师就可以没有忧患了。

”后来果然如他所言。

总督胡宗宪征讨倭寇,私下里将周述学安排在自己的幕僚中,向他咨询一些机密策略,最终成就在海上战胜倭寇的功绩。

杭州发生兵变,周述学认为应该确保国运安定和平,不可轻举妄动,兵变的首领也相信周述学的话大多会应验,因此谋反的计划就搁置了。

周述学在南北的军队中,多有所策划,他把功劳都归结到主子身上,从未说成是自己所有的功劳,因此人们都不能了解。

甲戌年间,我偶然遇到周述学的孙辈周仲,看到他的书架上堆满了周述学编撰的《神道大编》数十册,每册都长宽二尺多,周仲说遗留下来的书籍大多散失,这里的还不到(他所编写书籍的)十分之一二。

我想完全抄下来据为己有,不巧周仲远游楚地,没有实现。

丙戌年动乱之后,(我)在一个老书铺中搜得多种中经测图、地理书,看到其中的历法都继承周述学所写的《通议》,可他们都窃取观点据为己有。

我读嘉靖年间各位老先生的文集,很少有涉及周述学的。

唐顺之与周述学是同学,他和别人谈到历法,观点都是从周述学那里得到的,但他从未说过自己的观点来自周述学,莫非他是想独占绝学,不愿意让别人参与其中吗?天下持续太平已经很久了,读书人用科举、名利、俸禄、官位相互攀比,大多不再谈论学问,周述学凭借平民的身份交游于公卿之间,本来就是被当作专管占ト祭祀之徒戏弄,被别人轻视的人。

即使这样,做学问就该像周述学那样,本来千年如朝夕一样,哪里能够凭借一天就可以知道的呢?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完颜陈和尚,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

贞祐中,陈和尚年二十余,为北兵①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

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斜烈事之甚谨。

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

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②奇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人以秀才目之。

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

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

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

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

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诉于台省。

以故陈和尚系狱。

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

奏上,久不能决。

未几,斜烈卒。

上闻,始驰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

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

汝奋发立功名,始以我为不妄赦矣。

”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

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

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

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

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名动天下。

六年,有卫州之胜。

八年,有倒回谷之胜。

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州。

城破,大兵入,即纵军巷战。

陈和尚趋避隐处,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

”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

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时年四十一。

是年六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勒石纪其忠烈。

(摘编自《金史·忠义传》)【注释】①北兵:蒙古兵。

②宣宗: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至1224年在位。

1234年金朝灭亡。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B.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C.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D.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兄,指父亲的亲兄弟即自己的伯父、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也称“从父兄”,现在一般称“堂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