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合集下载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沁园春·雪》作于1936年2月初,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军全党的领导地位。

他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当时毛泽东率部准备渡河东征。

在到达清涧袁家沟后,他亲赴黄河畔观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于是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

毛泽东在此词中塑造的形象巨大。

那起伏的群山,隆起的高原,不仅在舞动,在奔驰,有着进取、挑战的姿态和意志,要与高远、阔大、威严而神秘的“天公"比试高低,而且似乎胜利了。

这里有作者“自我”的美的形象。

给人以豪迈感和崇高感。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似排山倒海,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

而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无产阶级及其领导的全体人民。

充分显示了我国人民创造世界历史的伟大动力。

【设计理念】为了把二十大精神融入语文教学中,将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灌输给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党爱国思想引导,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胸怀和豪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品味用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2、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3、引导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状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 3篇

《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 3篇

《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

3、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教学重点、难点】1、这首词的创作和发表的重大意义。

2、这首词的意境博大深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秀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

3000多年来,有过不少的英雄好汉、帝王将相,试问: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谁?──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形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红军长征的胜利更证明了这一点。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宣布:“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黄河东征。

视察地形时,他看到雪后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满怀战胜敌人的信心,挥笔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形象地指出:中国的命运只有掌握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手里才能走上“光明的路”。

未来是属于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

二、指导预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分外()娆()思汗()今朝()数风流人物()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惟须上下俱文采、风骚顿素妖娆输、逊风流人物蜡竞折腰数今朝3、思考下列问题:⑴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下阕又侧重于哪两种表达方式?⑵上阕写的什么地什么景?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三个层次。

⑶下阕如何引入对人物的评论,评论了哪些古人?又评论了哪些今人?试按此线索也将它分为三个层次。

三、研习新课1、指名板书注音:分外(fèn)娆(ráo)数风流人物(shǔ)今朝(zhāo)思汗(hán)2、指名口头解释:惟:只。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3篇(一)教学设计一等奖课题:《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掌握《沁园春雪》的背景知识和历史背景。

2. 分析《沁园春雪》的诗意表达和艺术特点。

3. 通过学习《沁园春雪》,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课前准备PPT,包括《沁园春雪》的作者、背景介绍等内容。

3. 多媒体资料和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沁园春雪》的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沁园春雪》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Step 2:背景知识和历史背景(15分钟)1. 利用PPT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分析《沁园春雪》对当时社会和历史的批判和表达。

Step 3:诗意表达和艺术特点(20分钟)1. 分析《沁园春雪》的诗意表达,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感情和思考。

2. 讲解《沁园春雪》的艺术特点,如意境的营造、形象的描绘等。

Step 4:文学鉴赏(20分钟)1. 分组讨论《沁园春雪》中的经典句子和诗句,学生展示各自的观点和解读。

2. 分析《沁园春雪》的韵律和音韵,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

Step 5: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结合学生的讨论和个人理解,总结《沁园春雪》的主题和要点。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Step 6:课堂作业(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感悟,表达对《沁园春雪》的理解和感受。

2. 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辅助:1. 多媒体教学设备,提供音频、视频等资源。

2. PPT,包括作者、背景介绍、诗歌分析等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观点和解读。

3.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表达水平。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3篇(二)《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作品之一,是一首热爱家乡长沙、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祖国前途的美好愿景的诗歌。

《沁园春雪》说课稿一等奖4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一等奖4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6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诗词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3、朗诵诗歌。

过程和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深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伙伴的交流,对诗歌语言、内容和形象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诗歌的内容、意境和想象,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教学难点: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沁园春雪》2、学生准备: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朗诵诗歌教学过程:教学预设教学调整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指导学生朗诵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二)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沁园春雪》说课稿一等奖3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一等奖3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1一、课文地位及其教学侧重点《沁园春·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共有三个任务: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

这三个任务,在学习第一单元五首诗歌的过程中,是可以有所侧重,有所整合的。

我在设计《沁园春·雪》这一课时,重点侧重是“学习鉴赏”、“诗歌朗诵”。

课标中对于本学段的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据此,诵读是手段,而在课中加大积累,注重学生个人的感悟及对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应是课堂的重点,最终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我的教学理念1.明晰的教学思路。

2.聚焦的学习活动。

3.自然的思想熏陶。

三、我对教材的解读请参阅“语文湿地”公众号上我发表的原创解读《沁园春·雪》里的壮景与壮思》四、本课的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自读,说说初读感受。

2.品读,体味豪放之味。

3.联读,理解伟人形象。

自读、品读、联读,以读为线,层层深入。

说初读感受、体味豪放之味,理解伟人形象,这都是在引领着学生品析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

这样的教学目标也是紧扣统编版单元教学的目标的。

五、我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第一环节:导入同学们,12月26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毛主席的诞辰日。

老师是湖南人,每一年的12月26日,我们家乡的老百姓都会煮一碗福寿面,“吃碗福寿面,深情缅怀主席情”演变成我们家乡的一种民间风俗,我们用这样的方式缅怀这位伟大的领、诗人。

今年是毛主席诞辰xxx周年,今天,我们将学习毛主席写的一首词《沁园春雪》,用这样的方式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

设计意图:从情感的角度入课,拉近伟人与学生的距离。

第二环节:知识铺垫PPT依次出示写作背景、词牌名、字词认读。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这既是为下面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更是一种课中积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一等奖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一等奖设计

课堂互动(10分钟)
提问与回答: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引
导学生思考
分组讨论:学 生分组讨论问 题,互相交流, 提高合作能力
课堂表演:学 生表演诗歌情 景,增强对诗 歌的理解和记

课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习:教 师布置课堂练 习,学生完成 练习,巩固所
学知识
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课重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 总结课堂内容:通过讲解、讨论和互动,学生对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强调课堂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布置作业:背诵诗歌,并思考如何将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和人生观
培养积极向上的情 感态度
教学内容
《沁园春·雪》的背景与作者简介
《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毛泽东在1936年冬天的延安创作了这首词,当时中国工农红军在陕北安家落户,北方革 命形势蓬勃发展,毛泽东怀着必胜的信心,写下了这首词。
毛泽东的简介: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是一位伟大的 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对中国历史和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反思与改进
对本次教学的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情 况:是否达到预 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是否理解和 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方法的运用: 是否运用了恰当 的教学方法,是 否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
课堂氛围的营造: 是否营造了积极、 互动的课堂氛围, 学生是否能够积 极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效果的评估: 是否通过有效的 评估方式,了解 学生的学习情况 和反馈,以便及 时调整教学策略。
重点词汇:描述、妖娆、风骚、红装素裹、分外 妖娆

《沁园春丶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沁园春丶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沁园春丶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篇一:《沁园春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像和联想进入诗歌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体会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丰富的表现力。

②捕捉形象,能联系背景说出情感体验。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个性化描述,感受诗人气魄雄伟、胸怀博大的超拔形象。

②一句话品味词语,多媒体感受意境。

3、思想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襟怀,培养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明方法、探诗境、味诗情、品诗语。

【教学难点】探诗境、味诗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毛泽东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诗人。

他一生留下七十多首诗词,每手都如一扇窗户,展示出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

今天我们透过《沁园春雪》,走近诗人毛泽东,感受伟人的诗才诗情。

整体感知:一、畅谈预习感受。

二、交流搜集资料:1、创作背景与发表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

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

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2、《沁园春雪》的影响l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l将介石看到《沁园春雪》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希望大家喜欢!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篇1【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诗词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难点)2、学习诗人将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3、背诵诗词、积累相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

(重点)【教学准备】挂图、课文朗读及朗诵录音。

【教学过程】一、亲诗人,导新课1、谈话:(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出示毛泽东巨幅挂像,地球人都知道。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大气十足的诗人。

著名的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诗言志,毛泽东的诗词正是表现了他一生的雄才大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千古绝唱词《沁园春·雪》。

2、板书课题并解题。

3、明确目标:读──思──悟──诵二、忆历史,知背景(同学们想知道_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词的吗?)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抗日战争爆发前,此时否定了原来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他找到了救国救民的`路。

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三、读导语:三分文章七分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学生试读。

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两遍。

要求:⑴ 用笔画出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

⑴ 将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⑴ 思考: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2、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标出节奏。

(用“/”标出停顿,用“·”标出重音。

)3、学生揣摩读,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采用分组读或男女生比赛读的方式)。

4、全班练习配乐朗读。

四、思导语:孔子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设置问题:1、词中联结上、下阕的过渡句是哪一句?其作用是什么?2、“江山如此多娇”,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还是贬?(是褒义)那祖国有哪些可赞之景?(引导分析写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2.理解《沁园春·雪》中的形象意象的含义;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语言理解能力;
4.学习和领会诗歌中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
2.《沁园春·雪》的背景和写作意图;
3.雪的象征意义;
4.从字句、词语、句法、意象等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沁园春·雪》中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2.理解雪的象征意义;
3.从字句、词语、句法、意象等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教师简要讲解“雪”的象征意义和意味等学术性知识,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分组研究:学生组成小组,分析诗歌中的字句、词语、句法、意象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课堂讨论:在小组研究的基础上,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认识和感悟,加深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2.让学生对诗歌进行了解,知晓《沁园春·雪》的背景和意图。

二、学习课文
1.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对诗歌进行朗诵;
2.教师可讲解诗中难懂的地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难点;
3.通过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三、分组研究
1.将学生们分为小组,进行字句、词语、句法和意象的分析;
2.闭卷自己独立完成对诗歌的分析。

四、交流讨论
1.小组介绍自己的分析结果及结论;
2.教师帮助学生解答分析过程中的困惑和疑惑;
3.总结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和思想,以及关注一些从诗歌所描绘的生活中汲取涵养人生的智慧与力量。

五、作业
1.撰写有关《沁园春·雪》的小论文;
2.检查分析成果。

六、教学评价
1.以练习或试卷形式逐一测试;
2.学习者进行小组内互评和个人自评;
3.教师根据小组和个人表现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