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增学《文言文翻译》公开课导学案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第十九讲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精品学案 (新高考)

第十九讲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导学案【知识梳理】无论是翻译文段还是句子,都要求以直译为主,即要求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
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可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文言文翻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对关键词语不能正确把握,就很难译出文意。
在翻译时,要学会如何从句中找出关键词;要做到逐字逐句翻译,而不是对整体大意的翻译;要注意对省略内容和特殊句式的理解;要结合全文大意推知句子和词语的意思。
1.准确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文言文中的词,孤立地看,一词一义的情形很少。
绝大多数是一词多义。
然而。
一个同一旦进入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只能表示一个意思。
而这个特定的意思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
例如: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
例句的“急”是什么意思?联系下文,“法宽则失罪”与“法急则人残”是结构相同的一对句子,在这样的句子中,相对应的词语的意思通常具有相同或相反的关系。
可见“急”与“宽”词义应相反,当理解为“严”。
整个句子应译为:治国的关键,在于刑法,刑法过严就会残害百姓,刑法过于宽松,就会让一些罪犯受不到惩治。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古代汉语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语法功能,并且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厂读音。
被称为词类活用。
常见活用方式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例如:将”下面的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字是翻译该句的关键。
“多”指数量大,与“少”或“寡”相对,形容词,在该句中活用为动词,意为“称赞、赞扬”。
译文: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3.转换古今句式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处理好古今句式之间的转换,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配套K12】[学习]2019高考语文 文言文 翻译技巧与方法导学案
![【配套K12】[学习]2019高考语文 文言文 翻译技巧与方法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234a25581b6bd97f19eaf3.png)
文言文翻译技巧与方法李仕才学习目标:1. 准确把握关键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2. 准确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
3. 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语句。
一. 句子的理解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
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 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如:对“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的翻译,就要注意这是在介绍韩孙伯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以翻译成“按襄阳当地的风俗,邻里之间要在各自的分界处种上桑树作为分界的标志”。
2. 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如:“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语出《愚溪诗序》)此句中“居”后省略了宾语“于此”或“于是溪”,“姓”是名词作动词,“给……取姓”的意思。
那么此句就可翻译成:姓冉的人家曾经在这条小溪居住,所以就给小溪取此姓,叫做冉溪了。
3. 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
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语出《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是孔子教育子路、冉有的话,文中难懂之处是“疾”“舍”“为之辞”几处,既是教训之语,那么“疾”就不可能是“生病”之意,当是“厌恶”之意;“而”有表示并列和表示转折关系两种理解,依据意味推敲,自然当作转折关系理解更好,那么“舍曰欲之”与“为之辞”就在语意上相反了,以此推断“舍”是“停止”之意,“辞”是“托词”“借口”之意。
整句意思就可翻译成:品格高尚的人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做什么事却去找借口推脱责任的人。
4. 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
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去把握文句意思。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学生版)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班别:姓名:组别:学号:范文: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
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
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
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
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
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①;石麒多所平反。
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
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吏;未至,改吏部尚书。
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
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
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
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
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
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矢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
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②,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
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焱乞休。
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
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
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嘉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
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
”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
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旬始殓,颜色如生。
仆祖敏、李升从死。
闽中唐王立,谥“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
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
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
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
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①深文:谓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
②物议:众人的议论,多指非议。
一、翻译方法指引:1.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用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考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习目标:通过文言文翻译五个步骤的训练,能准确的翻译常见的文言语段。
知识链接:(一)翻译的三原则——“信”、“达”、“雅”“信”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
“信”就是准确,不歪曲文意,不遗漏文字,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是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重要要求。
“达”就是通顺。
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没有语病。
“雅”是文言文翻译的较高要求。
“雅”即有文采,译文要能表现出文体的特征,作者的风格。
(二)两个标准:⒈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⒉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三)方法点拨:⒈直译即严格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特点,力求表达方法一致。
⒉意译即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
(四)五个步骤:1.审:结合上下文通读,把握大意,揣摩出题者意图。
2.切: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
3.对译:留: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庙号、特殊称谓等删:无实在意义的虚词换:有些文言词语随着时代的演变,词义发生较大的变化,翻译时,这些词语必须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无论如何不能拿古义视为今义。
调:对于特殊句式,将语序重新调整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
4.连: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
5.抄:按照翻译的要求,将草稿纸上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
重点研讨:第一步:审结合材料通读句子,把握大意,审文言现象。
例1:其李将军之谓也。
研讨一:分析这句话中的“其”,“之”,“也”的用法,并翻译句子。
练习1:翻译下列句子。
1.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齐桓晋文之事》)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第二步:切: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
例2: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
高考专题复习十 文言翻译 导学案

高考专题复习十文言翻译(导学案)学习时间月日至月日学习目的:落实高考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翻译的能力。
学习步骤:一、课前导入(见《创新方案》第107页)二、真题热身(见《创新方案》第108页)三、真题探究(材料见《创新方案》第111页真题探究示例2)四、命题揭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侧重于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和表述,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此考点一般采用主观题形式,要求翻译两至三个句子。
这几个句子一般为:①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考生须通读全文才能理解该句;②含有关键词(重点实词、虚词)的句子,考生须熟悉关键词,特别是多义词,才能确定其意,准确译出,这是得分点;③句式较特殊的句子,从表达方式上看,多为叙事性句子,少有议论性句子。
近几年,翻译考查越来越趋于全面,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有涉及,特别注重考查古今同形异义实词和词类活用的翻译五、方法归纳(一)文言文翻译好的译文的标准: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步骤1.找到要译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要译句子前后的句子,揣摩这段话的大致含意,明确这段话说的方向和范围。
2.找到句子的特点,即得分点。
3.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句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三)文言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这时就要采用“留、换、删、补、调、缩”等方法。
1.留①至和元年..王某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七月某日,临川②光武..者?”(2006高考天津卷)..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③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课导学案(带答案)

“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复习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文句子翻译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些基本方法【课前导学】一、知识详解:(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基本要求。
“信”就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保持原意,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达”就是要求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语言通畅,没有语病;例如: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凭勇气闻名在诸侯中间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雅”就是要求译文用词比较考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高考要求:在高考中,主要落实在一个“信”字,其次才是一个“达”字,至于“雅”,这是较高要求,有朝此目标努力的意识即可,考试一般不做要求。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翻译必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一一对应译出。
(三)、掌握翻译的一些基本方法。
1、保留:即保留原文中的物品名称、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度量衡单位等,这些不必翻译。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拜相如为上大夫庐陵文天祥2、调整:特殊句式加以调整。
(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判断句)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非铦于钩戟长铩也:(农具木棍)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贤哉回也:颜回很贤德啊刘备,天下枭雄:刘备是天下的英雄豪杰。
3、增补:省略句补充完整。
(成名)审谛之,(蟋蟀)短小,(蟋蟀)黑赤色,顿(觉得它)非前物。
今以钟磬置(于)水中4、替换:单音节换成双音节、偏义复词换成句中义、通假字换成句中义、词类活用换成活用后的句中义。
例:吾性不喜华靡: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
昼夜勤作息:日夜不停地辛勤劳作至莫夜月明:到了晚上月亮明亮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帝位控制天下二、课前知识演练有一人形俯捺履行者,居尚书里①。
文言文翻译指导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 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能够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虚词和句式。
3.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二、学习内容(一)文言文翻译原则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 忠于原文,力求准确。
3. 简洁明了,不增不减。
(二)文言文翻译技巧1. 实词翻译:a. 直译:直接翻译词语的表面意义。
b. 意译:根据上下文,翻译词语的深层含义。
c. 换算:将古代度量衡、货币等换算成现代数值。
2. 虚词翻译:a. 根据词性、句式和上下文,确定虚词的意义。
b. 保留虚词的原有用法,如:连词、介词、助词等。
3. 句式翻译:a. 谓语前置:将谓语放在主语之前,如:“吾友来矣。
”b. 定语后置: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我马良。
”c. 省略:根据上下文,省略句子中的某些成分。
(三)文言文翻译步骤1. 理解句意:通读全文,理解句子的整体意义。
2. 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3. 翻译实词:根据上下文,确定实词的意义。
4. 翻译虚词:根据词性、句式和上下文,确定虚词的意义。
5. 翻译句子: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力求准确、通顺。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常见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翻译。
(二)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2. 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
四、学习方法1. 多阅读文言文,积累词汇和句式。
2. 练习翻译,提高翻译能力。
3. 分析文言文中的难点,寻求解答。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文言文,进行翻译练习。
2.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总结规律。
3. 收集常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制作笔记。
六、学习评价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正确回答问题。
2. 作业完成情况:按时完成作业,翻译准确、通顺。
3. 考试成绩:文言文翻译成绩良好。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奠定基础。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古文二则导学案 语文版(2021学年)

湖北省天门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文二则导学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北省天门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文二则导学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北省天门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文二则导学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21、古文二则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课文。
疏通字词句义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评价文中的人物和事件.3、学习通过传神的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重难点】学习通过传神的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知识链接常识积累1、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范晔的《后汉书》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三国蜀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杨震,字伯起,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昭帝时为丞相,封平安侯。
震少时好学,明经博览,诸儒为之导学设计第1课时【导学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课文,疏通字词句义。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评价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3、学习文中通过传神的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导学重难点】学习通过传神的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导学过程】【导学一】知识链接常识积累(2分钟)1、导入语:上课之前,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楚和氏璧。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总结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方法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灵曜据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将受灵曜牵制;昌密遣曾神表潜说僧惠。僧惠召昌问计,昌泣陈其逆顺;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阙,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汴州平,李忠臣嫉僧惠功,遂欲杀昌,昌潜遁。及刘玄佐为刺史,乃复其职。
李希烈既陷汴州,玄佐遣将高翼以精兵五千保援襄邑;城陷,翼赴水死。自宋及江、淮,人心震恐。时昌以三千人守宁陵,希烈率五万众阵于城下;昌深堑以遏地道,凡四十五日,不解甲胄,躬励士卒,大破希烈。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以浙西兵合三万人救之。至陈州西五十里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希烈退保蔡州,自此不复侵轶。丁母忧,起复加金吾卫大将军,赠其母梁国夫人。
(三)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译: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译:其次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而受辱。
3.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总结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译: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的呢?
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译: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未能找到。
3.咨臣以当世之事。(状语后置)译:拿当时的世道国情来咨询我。
总结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
译: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怪的蛇,(它)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它)接触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咬到人,没有能够抵抗得住的。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3.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译: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错题重做
请将下列句子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河南省顶级名校、郸城一高2018届高三4月联合教学质量测评)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行间,少学骑射。及安禄山反,昌始从河南节度张介然,授易州遂城府左果毅。及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围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今河阳有李光弼制胜且江淮足兵此廪中有数千斤曲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十日当至东南隅之敌众以为危昌请守之”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副元帅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
(二)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为事物所拘束,而能够随世事的变化转变。
3.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译: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
4.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
译: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道它的深度。
4.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译: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总结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要求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翻译句子
二Hale Waihona Puke 课前预习仔细研读下列各组句子,尝试总结文言翻译规律。
(一)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名。
(六)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
2.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译: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
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译: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译:将军和壮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很多次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总结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