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导学案(学生版)
文言文导学案(四)(学生版)

文言文阅读(四)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预习案】1、阅读《核按钮》P63“考点透视”“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指的( ),包括()、()、()和()的活用。
本考点主要体现在()中,偶见于()。
江苏命题几乎每年都有涉及,重点考查的是()、()|和()的活用。
2、研习《核按钮》P63“典型题例”:题1(2006江苏卷文言文文意理解题)题2(2009江苏卷文言文翻译1和2)【探究案】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题1:(2012年江苏卷《伯父墓表》见第50页)⑴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3分)题2:(2010年江苏卷《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见第61页)(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题3:(2014盐城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文言文)(2)天子遣一御史往视之,还,直公。
1、在翻译题中,首先能正确判别,然后才能准确译出。
2、熟练掌握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3、根据不同的活用情形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
(见《核按钮》P63)【训练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习题。
高进之,沛国人。
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士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
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
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
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
”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
居五日,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
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
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文言文翻译(学生)

译文: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译文: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文: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文: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译文: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译文: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译文: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文: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译文: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译文: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译文: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文: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译文: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译文: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译文: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译文: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译文: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译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译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译文: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
译文: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译文: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译文: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译文:。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学生版)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学生版)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养翻译能力。
2.体会文章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课前预习案一、写作背景:韩愈的父亲韩云卿生子三人,长子韩会,次子韩介,季子韩愈。
十二郎,即韩老成,本是韩介的次子,出嗣韩会为子。
韩愈幼年丧父,由韩会夫妇抚养成长。
他和十二郎虽为叔侄,实际如同兄弟,自幼相守,“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
但成年以后,韩愈仕途不顺,多次遭贬,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
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病亡的噩耗。
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
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
所有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二、预习文本,疏通文意1、完成《名师一号》基础知识部分。
2、我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有:3、我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有:课堂探究案第一个环节:基础夯实第二个环节:诵读全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
请勾画出文中最令你感动的词句或语段,反复诵读,用你的声音表现情感,并谈谈被感动的原因。
最令我感动的词句或语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段感动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将这样朗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情感基调、情感起伏、技巧、快慢、重读、抑扬等。
)第三个环节:文脉探究小组讨论,理清本文的思路。
第四个环节:问君能有几多情设疑:本文以“情”作为文章的线索,文中抒发了作者那些情感?找出对应的文句,仔细品读。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律:当堂检测题一、阅读文段,翻译划横线的句子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课后拓展案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唐纪八》)⑴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⑵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专题05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通关宝典(新高考版)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导学案班级:姓名:【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卷Ⅰ)襄子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2022新高考卷Ⅰ)秦将伐魏。
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方法指导】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雅、达;二是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 :留、补、删、换、调、贯一、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⒈赵惠文王十六年⒉庐陵文天祥⒊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点小练: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屈原列传》导学案(学生版)(3课时)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第3小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
【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一)词类活用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2)谗谄之蔽明也
(3)邪曲之害公也(4)蝉蜕于污秽
3、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以人物活动的时间为序进行记叙,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叙述屈原由( )至( )的坎坷经历,介绍并高度评价《 》。
第二部分(4---10)写屈原由( )到( )和楚国由( )到( )的过程。
第三部分(11---12)屈原( )的经过及他对后世的( )。
【问题展示 合作探究】
(二)掌握下面的加点虚词用法
1、①楚之同姓也。 ②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④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2、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②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 ④皆以美于徐公。
3、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而母立于兹。
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①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②丞相祠堂何处寻?
(5)方正之不容(6)明道德之广崇
(二) 文言句式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2)方正之不容也
(3)明于治乱,娴于辞令(4)离骚者,犹离忧也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6)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7)明道德之广崇
【预习指导 新课链接】
背诵第三自然段,完成优教导学案(第2课时)。
课 题
屈原列传(二)
时间:
(三)翻译句子
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市委质事楚
文言文翻译指导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 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能够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虚词和句式。
3.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二、学习内容(一)文言文翻译原则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 忠于原文,力求准确。
3. 简洁明了,不增不减。
(二)文言文翻译技巧1. 实词翻译:a. 直译:直接翻译词语的表面意义。
b. 意译:根据上下文,翻译词语的深层含义。
c. 换算:将古代度量衡、货币等换算成现代数值。
2. 虚词翻译:a. 根据词性、句式和上下文,确定虚词的意义。
b. 保留虚词的原有用法,如:连词、介词、助词等。
3. 句式翻译:a. 谓语前置:将谓语放在主语之前,如:“吾友来矣。
”b. 定语后置: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我马良。
”c. 省略:根据上下文,省略句子中的某些成分。
(三)文言文翻译步骤1. 理解句意:通读全文,理解句子的整体意义。
2. 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3. 翻译实词:根据上下文,确定实词的意义。
4. 翻译虚词:根据词性、句式和上下文,确定虚词的意义。
5. 翻译句子: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力求准确、通顺。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常见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翻译。
(二)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2. 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
四、学习方法1. 多阅读文言文,积累词汇和句式。
2. 练习翻译,提高翻译能力。
3. 分析文言文中的难点,寻求解答。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文言文,进行翻译练习。
2.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总结规律。
3. 收集常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制作笔记。
六、学习评价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正确回答问题。
2. 作业完成情况:按时完成作业,翻译准确、通顺。
3. 考试成绩:文言文翻译成绩良好。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奠定基础。
侍坐导学案第二课时(学生)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学生版)课堂检测1.下列划线的字词不是名词活用的一项是()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B.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C.三子者出,曾皙后D.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下列四组句子,全是反问句的一组是()A.如或知尔,则何如哉?/求,尔何如?B.赤,尔何如?/点,尔何如?C.何伤乎?/夫子何哂也?D.宗庙会同,非诸候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3.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假如)或知尔,则何如哉B.如(至于)其礼乐,以俟君子C.宗庙之事,如(至于)会同D.方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4.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方”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5.与“子路率尔而对曰”中的“尔”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C.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D.无乃尔.是过与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风乎.舞雩,咏而归B.以.吾一日长乎尔则何以.哉C.宗庙之事,如.会同如.或知尔D.子路率尔.而对曰赤,尔.何如?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异乎.三子者之撰浴乎.沂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C.唯求则非邦也与.吾与.点也D.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天下之.水,莫大于海8.下列句中的“乎”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B.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C.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点也(与,动词,赞同)可使足.民(足,富足)B.何伤.乎?(伤,动词,受伤)三子者出,曾皙后.(后,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后出生)C.冠者..五六人(冠者,名词,戴帽子的人)童子..六七人(童子,未成年人,少年)D.因.之以饥馑(因,接连,继续)舍瑟而作.(作,动词,起身)10.与“且焉置土石何”中的“焉”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班别:姓名:组别:学号:
范文: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
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
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
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
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
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①;石麒多所平反。
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
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吏;未至,改吏部尚书。
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
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
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
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
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
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 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矢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
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②,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
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焱乞休。
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
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
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嘉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
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
”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
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旬始殓,颜色如生。
仆祖敏、李升从死。
闽中唐王立,谥“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
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
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
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
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①深文:谓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
②物议:众人的议论,多指非议。
一、翻译方法指引:
1.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用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例句1: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
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
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
请列举例句中的名词:、、、、、、、、、、
、。
(请列举完整)
试翻译该例句:。
例句2: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
请列举例句中的名词:、、、、、。
(请完整列举)
试翻译该例句:。
小试身手: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吏;未至,改吏部尚书。
翻译:
2.对译——将文言文中的单字词译成符合现代汉语的双字词或者多字词。
例句1: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
翻译:就入朝,当即陈请施行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个制度,都(被皇上)并了。
例句2: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
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翻译:不久尚书,判决兵部尚书陈新甲。
发生了熊、姜的,最终因为执法。
小试身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
翻译:
3.替换、拆开——文言文中的某个单字词,现代汉语已经消失了该词,必须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同样,文言文中出现两个单字词,与现代汉语中某个词一致,对这类词语,一定不能按照现代汉语的理解,而应该把这两个字拆开分别翻译成现代汉语。
例句1: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
翻译:马士英庇护他的,改换了一半人员。
例句2: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旬始殓,颜色如生。
翻译:真实和尚把他的尸体藏在柜子里,超过二十天才,好象。
小试身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
翻译:
4.补充——对句中的省略成分必须增补出来,否则上下文语气就不会连贯。
例句1: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
翻译:石麒替出力奔走,魏忠贤很生气,污蔑,剥夺了他的官职。
例句2:仆祖敏、李升从死。
翻译:仆人祖敏、李升跟着一起自杀。
小试身手: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
”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
翻译:
5.调整——遇到倒装成分时,要把倒装的句子的成分调整过来再翻译。
例句1: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
翻译:他博闻强识,尤其是很熟悉。
例句2: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
翻译:石麒替出力奔走,魏忠贤很生气,
,剥夺了他的官职。
小试身手: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翻译:
*必须注意:放回原文,了解语境,不要把句子独立理解!
例句: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请理解“纳赂请属”
理解指引: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
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
——石麒在朝中,正遇到奸佞掌权,郁郁不得志。
中贵田成等人,皆,而且还上疏弹劾他们。
二、翻译方法综合运用:
1.举郑三俊自代,不允。
2.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3.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4.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焱乞休。
5.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
6.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
三、我的疑惑:请写出你对哪个方法还无从把握的,请举例。
小组讨论如得到解决,请用红笔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