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中考复习学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掌握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中重要语句的朗读节奏和停顿;2.理解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中常见实词的含义及常见虚词的用法;3.掌握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4.掌握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中文重要课文的基本内容;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
二、复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1、读音辨析郢yǐng 敝舆yú犀兕xī sì鼋鼍yuán tuó鲋fù鱼文梓zǐ楄pián 守圉yù公输盘bān 见xiàn 长zhàng木禽滑gǔ厘畎quǎn亩傅说yuè胶鬲gé拂bì士苟gǒu得—箪dān食一豆羹gēng 蹴cù醴lǐ泉鸱chì濠háo梁鯈tiáo鱼曹刿guì又何间jiàn焉玉帛bó辙zhé轼shì靡mǐ邹zōu忌昳yì丽朝zhāo 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期jī年间jiàn进仞rèn 惩chéng山北之塞sè迂yū魁父fǔ荷hè担箕畚jī běn 孀shuāng妻始龀chèn 智叟sǒu 穷匮kuì厝cuò雎鸠jū jiū窈窕yǎo tiǎo 好逑qiú荇xìng菜寤寐wù mèi 芼māo 萋qī蒹葭jiān jiā溯洄sù huí未唏xī湄méi 跻jī坻chí涘sì沚zhǐ2、通假字(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
(2)子墨子之守圉“圉”通“御”:抵御。
(3)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抗。
(4)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
(5)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陈涉世家》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陈涉世家》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2.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3.分析陈涉的形象,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4.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决心和意志。
【学习重点】分析陈涉的形象,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学习难点】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决心和意志。
知识拓展:【关于作者与《史记》】1.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
汉武帝元封八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对历法进行改革。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创作。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大事年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
3.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今天我们要学的《陈涉世家》又是《史记》中的名篇。
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①辍.耕( )②怅.恨久之( )③苟.富贵( )④鸿鹄.之志( )⑤適.戌渔阳( )⑥皆次.当行( )⑦度.已失期( )⑧为天下唱.( )⑨所罾.鱼腹中( )⑩间.令( )[11]素.爱人( )[12]笞.广( )[13]借第..令毋斩( )[14]袒.右( )[15]收.而攻蕲( )[16]徇.蕲以东( )[17]比.至陈( )[18]与.人佣耕( )[19]太.息( )[20]闾.左( )[21]威众..( )[22]忿恚.( )[23]社稷.( )[24]被坚执锐( )[25]陈胜王.(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初三专题复习 文言文翻译教案

初三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主备人:姚瑞珍集体备课时间:教材分析: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文言阅读的重点。
因而,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驾御这一题型。
【教学目的】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中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学情分析:通过课堂上学习的文言文课文知道,大家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方法与技巧,也基本上掌握了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
但是,分析几次月考和平时习题的情况,我发现同学们在实词含义的理解上,特别是文言文翻译部分实词含义的把握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面对浩如烟海的文言实词,一个一个的去识记的确不太现实,那么同学们掌握几种文言翻译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步骤】一.课堂导入文言文的阅读离不开翻译,中考中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所占的分值也较大,这几年都是八分,而考生平均得分多为分值的一半,可见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二、新课:例: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分析:此句中,最关键字为寻字,寻有寻找的意思,也有不久的意思,很显然这里是后者。
译文:没有结果,不久就生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询问桃花源的人。
(一词多义)2. 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分析:词句最关键为异字,异有奇怪的意思,也有感到奇怪的意思,显然这里用后者最通顺。
(词类活用)归纳:文言文翻译的明确标准: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律:当堂检测题一、阅读文段,翻译划横线的句子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课后拓展案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唐纪八》)⑴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⑵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语文中考总复习》九下文言文学案

《语文中考总复习》学案导学年级:九年级科目:语文范围:九年级(下册)第5-6单元课型:复习课主备人:钟典课时:一课时时间:20XX年3月12日星期五审核人:兰桂芬【教师寄语】自主复习,奋战中考,百日冲刺,做考场最轻松的你。
【学习目标】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理解通假字的意思。
二、了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三、将文言文的重要句子或词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正确领会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并进行初步分析。
五、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对文章(或文段)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能够概括和归纳。
六、背诵并默写课后练习中要求背诵的部分。
【课前复习导学】一、了解文言文必考知识点⑴通假字:通假是通用、借用的意思。
古汉字通假的特点是借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⑵古今异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有相当数量的词语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给阅读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为此我们也必须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古今异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词义扩大。
②词义缩小。
③词义转移。
⑶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一个意义。
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⑷词类活用:文言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一类词,这就是词类活用。
如名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动词;动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以及名词作状语等。
初中阶段虽不要求掌握这些名词术语,但在具体的学习中却经常碰到,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二、复习九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第五至六单元背后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和古诗文部分,将第18课《孟子》两章(P155-P158)的两篇课文复习背诵,将第19课《鱼我所欲也》(P160-P161)的课文复习背诵,将第21课《曹刿论战》(P170-P172)的课文复习背诵,将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课文复习背诵,将第24课《诗经》两首(P182-P184)的两篇课文复习背诵。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九年级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一.课内文言句子及译文。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确实有很多趣味。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太守。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文:(桃花源里人)见到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译文:鲁庄公与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5.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译文:李广将军,是陇西成纪人。
6.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7.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从这看来,大王您被蒙蔽很深啦!...二.课内练习。
1.乡人皆恶我鸣。
2.问:“何以战?”3.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三.课外拓展。
艾子之邻艾子之邻,皆齐之鄙人也。
闻一人相谓曰:“吾与齐之公卿,皆人而禀三才之灵者,何彼有智,而我无智?”一曰:“彼日食肉,所以有智;我平日食粗粝,故少智也。
”其问者曰:“吾适有粜粟钱数千,姑与汝日食肉试之。
”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又能穷理。
”其一曰:“吾观人脚面,前出甚便,若后出,岂不为继来者所践?”其一曰:“吾亦见人鼻窍,向下甚利,若向上,岂不为天雨注之乎?”二人相称其智,艾子叹曰:“肉食者,其智若此。
”【注释】禀三才之灵者:禀赋(天、地、人)三才灵气的人。
练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艾子之邻,皆齐之鄙人也。
2.吾与齐之公卿,皆人而禀三才之灵者3.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4.若后出,岂不为继来者所践?四.课外作业。
嘱奴守门有人将欲远行,敕其奴言:“尔好守门,并看驴索。
”其主行后,时邻里家有作乐者,此奴欲听,不能自安,寻以索系门,置于驴上,负至戏处,听其作乐。
文言文复习二导学案

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二)导学案编写孙海华审核孟巧玲班级姓名学号【请同学们课前自行复习《三峡》《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一.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略无阙( )处重岩叠嶂( ) 不见曦( )月沿溯( )阻绝素湍( )绿潭绝巘( )多生怪柏飞漱( )其间水中藻()荇()交横水皆缥()碧急湍()甚箭泠泠()作响千转()不穷鸢()飞戾()天经纶()世务互相轩()邈()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鸢飞戾天者( ).横柯上蔽( )经纶世务者( ) 急湍甚箭( )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三.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1.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翻译下列句子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五.理解性默写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3.写富春江水清澈的:4.写江流气势磅礴、急的句子。
5.写听觉感受的:6.写山奇的句子:7.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8.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可以联想到李白的“,”两句诗。
9. “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如此“清荣峻茂”的三峡美景自然会使人产生的感受。
(最后一空用原文回答)倾吐了作者的感情。
六.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文言文翻译指导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 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能够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虚词和句式。
3.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二、学习内容(一)文言文翻译原则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 忠于原文,力求准确。
3. 简洁明了,不增不减。
(二)文言文翻译技巧1. 实词翻译:a. 直译:直接翻译词语的表面意义。
b. 意译:根据上下文,翻译词语的深层含义。
c. 换算:将古代度量衡、货币等换算成现代数值。
2. 虚词翻译:a. 根据词性、句式和上下文,确定虚词的意义。
b. 保留虚词的原有用法,如:连词、介词、助词等。
3. 句式翻译:a. 谓语前置:将谓语放在主语之前,如:“吾友来矣。
”b. 定语后置: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我马良。
”c. 省略:根据上下文,省略句子中的某些成分。
(三)文言文翻译步骤1. 理解句意:通读全文,理解句子的整体意义。
2. 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3. 翻译实词:根据上下文,确定实词的意义。
4. 翻译虚词:根据词性、句式和上下文,确定虚词的意义。
5. 翻译句子: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力求准确、通顺。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常见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翻译。
(二)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2. 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
四、学习方法1. 多阅读文言文,积累词汇和句式。
2. 练习翻译,提高翻译能力。
3. 分析文言文中的难点,寻求解答。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文言文,进行翻译练习。
2.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总结规律。
3. 收集常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制作笔记。
六、学习评价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正确回答问题。
2. 作业完成情况:按时完成作业,翻译准确、通顺。
3. 考试成绩:文言文翻译成绩良好。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
一.课内文言句子及译文。
1.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译文: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确实有很多趣味。
2.庆历四年
...。
....春,滕子京
...谪守巴陵郡
译文:庆历四年
....的春天,滕子京
...太守。
...被贬官,做了巴陵郡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文:(桃花源里人)
....从.......见到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哪里来。
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译文:鲁庄公与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
5.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译文:李广将军,是陇西成纪人。
6.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译文:从小丘向西
..走一百二十步。
7.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从这看来,大王您被蒙蔽
...很深啦!
二.课内练习。
1.乡人皆恶我鸣。
2.问:“何以战?”
3.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三.课外拓展。
艾子之邻
艾子之邻,皆齐之鄙人也。
闻一人相谓曰:“吾与齐之公卿,皆人而禀三才之灵者,何彼有智,而我无智?”一曰:“彼日食
肉,所以有智;我平日食粗粝,故少智也。
”其问者曰:“吾适
有粜粟钱数千,姑与汝日食肉试之。
”
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又能穷理。
”其一曰:“吾观人脚面,前出甚便,若后
出,岂不为继来者所践?”其一曰:“吾亦见人鼻窍,向下甚利,
若向上,岂不为天雨注之乎?”二人相称其智,艾子叹曰:“肉
食者,其智若此。
”
【注释】禀三才之灵者:禀赋(天、地、人)三才灵气的人。
练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艾子之邻,皆齐之鄙人也。
2.吾与齐之公卿,皆人而禀三才之灵者
3.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
4.若后出,岂不为继来者所践?
四.课外作业。
嘱奴守门
有人将欲远行,敕其奴言:“尔好守门,并看驴索。
”其主行后,时邻里家有作乐者,此奴欲听,不能自安,寻以索系门,置于驴上,负至戏处,听其作乐。
奴去之后,舍中财物,贼尽持去。
大家行还,问其奴言:“财物所在?”奴便答言:“大家先付门、驴及索,自是以外,非奴所知。
”大家复言:“留尔守门,正为财物。
财物既失,用于门为?”
【注释】敕:告诫。
尔:你。
大家:主人。
为:呢,用于反问句句末。
练习:将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大家先付门、驴及索,自是以外,非奴所知。
2奴去之后,舍中财物,贼尽持去。
3. 财物既失,用于门为?
文言文句子翻译口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代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敲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