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带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带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共两课时)(教师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考点解读及应对方法(一)考点解读:《考纲》明确指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所谓“理解”,是说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文句;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古人文章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所给译句的特点: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现象。

3、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

5、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6、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7、属于复句,内部有一定层次关系。

(二)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呢?首先,要明白所给译句的特点: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现象。

3、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

5、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6、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7、属于复句,内部有一定层次关系。

其次,要认识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1、所谓“信”,就是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

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

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

例如:2、所谓“达”,就是译文必须通顺、晓畅,无语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

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

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

3、所谓“雅”,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2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2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Word版含解析

2文言文翻译一、预习案1、复习目标1.了解考纲中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熟悉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3.联系高考,明确翻译的得分点。

2、复习要点1.了解考纲中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熟悉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3.联系高考,明确翻译的得分点。

3、达标练习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

3.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是。

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2、问题展示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关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

幼儿卓荦,初读《诗》日,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或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兒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兒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兒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兒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主备人高玉玺审核人蔡勤贵2014-9-15【学习目标】1、学习并运用译句的基本方法。

2、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加强采点得分意识。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考点阐释】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人选择文言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这些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真题回放】(2014年湖北高考卷)(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答案:有的乡民拉着吴德基(南康丞)的衣襟与他你我相称,他也不斥责。

【方法指津】一、文言翻译的要求二、文言翻译的原则三、具体方法字词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1、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典例】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14年全国卷)【研习】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侯和秦伯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没有礼貌。

(若翻译成“晋国的侯王和秦国的霸主”就错了。

)2、删:把仅有语法作用而无实际意义的虚词、衬字删去。

这些词包括:句首发语词、句中舒缓语气词、结构作用词、凑足音节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典例】昼夜勤作息译文:白天和夜晚都勤奋的劳作。

(“作息”为偏义复词,只强调“作”。

)【研习】①夫战,勇气也。

译文:作战,是要靠勇气的。

(夫,发语词)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已。

译文:我对于国家(的治理),尽心了。

(之,取独;也,停顿;焉耳已,语气助词)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字换成本字,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词……换言之,该留的留下,该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学生版)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学生版)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班别:姓名:组别:学号:范文: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

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

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

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

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

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①;石麒多所平反。

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

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吏;未至,改吏部尚书。

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

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

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

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

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

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矢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

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②,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

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焱乞休。

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

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

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嘉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

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

”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

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旬始殓,颜色如生。

仆祖敏、李升从死。

闽中唐王立,谥“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

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

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

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

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①深文:谓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

②物议:众人的议论,多指非议。

一、翻译方法指引:1.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用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专题05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通关宝典(新高考版)

专题05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通关宝典(新高考版)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导学案班级:姓名:【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卷Ⅰ)襄子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2022新高考卷Ⅰ)秦将伐魏。

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方法指导】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雅、达;二是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 :留、补、删、换、调、贯一、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⒈赵惠文王十六年⒉庐陵文天祥⒊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点小练: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考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习目标:通过文言文翻译五个步骤的训练,能准确的翻译常见的文言语段。

知识链接:(一)翻译的三原则——“信”、“达”、“雅”“信”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

“信”就是准确,不歪曲文意,不遗漏文字,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是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重要要求。

“达”就是通顺。

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没有语病。

“雅”是文言文翻译的较高要求。

“雅”即有文采,译文要能表现出文体的特征,作者的风格。

(二)两个标准:⒈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⒉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三)方法点拨:⒈直译即严格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特点,力求表达方法一致。

⒉意译即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

(四)五个步骤:1.审:结合上下文通读,把握大意,揣摩出题者意图。

2.切: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

3.对译:留: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庙号、特殊称谓等删:无实在意义的虚词换:有些文言词语随着时代的演变,词义发生较大的变化,翻译时,这些词语必须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无论如何不能拿古义视为今义。

调:对于特殊句式,将语序重新调整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

4.连: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

5.抄:按照翻译的要求,将草稿纸上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

重点研讨:第一步:审结合材料通读句子,把握大意,审文言现象。

例1:其李将军之谓也。

研讨一:分析这句话中的“其”,“之”,“也”的用法,并翻译句子。

练习1:翻译下列句子。

1.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齐桓晋文之事》)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第二步:切: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

例2: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

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

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

文言文句子翻译(一)【学习目标】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考点解析】《考试大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B级。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

【真题热身】翻译下列语段中划线句子。

一、2002全国卷1.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译:2.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译:二、2003全国卷3.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裴)矩进谏曰:“……”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译:4.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译:三、2004江苏卷5. (徐)勣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勣不少降节。

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勣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译:6. 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

”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勣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勣亦终不复用。

译:7. 以疾卒,年七十九。

勣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译:四、2005江苏卷8. 山东节度府闻(阳)城(阳城,人名)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

文言文翻译指导导学案

文言文翻译指导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 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能够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虚词和句式。

3.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二、学习内容(一)文言文翻译原则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 忠于原文,力求准确。

3. 简洁明了,不增不减。

(二)文言文翻译技巧1. 实词翻译:a. 直译:直接翻译词语的表面意义。

b. 意译:根据上下文,翻译词语的深层含义。

c. 换算:将古代度量衡、货币等换算成现代数值。

2. 虚词翻译:a. 根据词性、句式和上下文,确定虚词的意义。

b. 保留虚词的原有用法,如:连词、介词、助词等。

3. 句式翻译:a. 谓语前置:将谓语放在主语之前,如:“吾友来矣。

”b. 定语后置: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我马良。

”c. 省略:根据上下文,省略句子中的某些成分。

(三)文言文翻译步骤1. 理解句意:通读全文,理解句子的整体意义。

2. 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3. 翻译实词:根据上下文,确定实词的意义。

4. 翻译虚词:根据词性、句式和上下文,确定虚词的意义。

5. 翻译句子: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力求准确、通顺。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常见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翻译。

(二)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2. 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

四、学习方法1. 多阅读文言文,积累词汇和句式。

2. 练习翻译,提高翻译能力。

3. 分析文言文中的难点,寻求解答。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文言文,进行翻译练习。

2.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总结规律。

3. 收集常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制作笔记。

六、学习评价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正确回答问题。

2. 作业完成情况:按时完成作业,翻译准确、通顺。

3. 考试成绩:文言文翻译成绩良好。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2. 利用掌握的方法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强化文言翻译的踩点意识,提高文言文的答题能力
一、文言文翻译相关知识
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意译的好处是文从句顺;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2)、文言文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文翻译的目标
(1)信——要求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

(2)达——要求明白通畅,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3)雅——要求造句考究,文笔优美。

3、文言文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贯
4、文言文翻译题的评分标准:句意通顺准确,关键词翻译到位。

二、规律总结:
A组1、德祜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和氏璧,天下所传宝也。

3、卢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4、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

5、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原则:方法:
留:
自主研读学习Ⅰ学习总结
B组1、夫赵强而燕弱城北徐公
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组1、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5、先帝不以臣卑鄙
D组1、夫晋,何厌之有?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3、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E组1、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竖子,不足与()谋。

4、今以钟磬置()水中。

F组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3、主人下马客在船
4、秦时明月汉时关
三、错误总结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国侯王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②游于是乎始——游玩于是开始。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以蔺相如的功劳大,任命为上卿。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流传了。

⑤甚矣,汝之不惠。

———太严重了,你不聪明的程度。

删:
换:
调:
补:
贯:
错误原因:
合作探究学习Ⅱ探究指导
一、预习检测:
1、简述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2、依次找出调留补删换的地方。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
难。

”“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完
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二、合作探究:
1、读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六字法”的
哪些方法。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
免。

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祥。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1)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3分)
(2)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3分)
(3)“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4分)
2、思考:命题时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细则的?命题者为什么要选这三句作翻译题?主要考察
“六字法”
中的哪两个
字?
总结命题规
律:
合作探究学习Ⅱ
3、【我来命题】请你为下面这段文字命一道翻译题,并定出评分标准。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
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
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
叔能知人也。

三、课堂小结:
四、教后反思
探究指导
课后巩固提升Ⅲ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疑难整理课后巩固提升Ⅲ
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
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馀年,
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扁鹊
曰:“敬诺。

”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

忽然不见,殆非人也。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
视见垣一方人。

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为医或在齐,
或在赵。

在赵者名扁鹊。

疑难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