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应试学案-文言文翻译专项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翻译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学案(一)一、考点预测“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

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二是将个别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已成为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

2003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一改多年来的客观试题模式而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第二卷,分值也相应地由3分增至5分,2004年增至8分,2005年增至10分,2007年江苏卷为9分,相信以考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语文试卷在文言文翻译这一点上会保持这种高赋分。

二、方法探究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高考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

(一)、理解句子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

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

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

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

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或用法特点即活用。

例1、(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禄”、“当”、“留”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启”、“相”这三个词。

“差”是个多音词,这里该怎么理解?“州中”既在州中;“有微禄”,有少许俸禄。

可见“差”应读chāi,为当差之意,即任职。

“启”有打开、陈述等意,因为要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带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带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共两课时)(教师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考点解读及应对方法(一)考点解读:《考纲》明确指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所谓“理解”,是说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文句;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古人文章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所给译句的特点: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现象。

3、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

5、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6、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7、属于复句,内部有一定层次关系。

(二)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呢?首先,要明白所给译句的特点: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现象。

3、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

5、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6、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7、属于复句,内部有一定层次关系。

其次,要认识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1、所谓“信”,就是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

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

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

例如:2、所谓“达”,就是译文必须通顺、晓畅,无语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

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

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

3、所谓“雅”,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

文言文翻译教案与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与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与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义。

2.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2. 文言文词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3. 文言文翻译方法:直译、意译、对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识别与运用。

2. 难点:文言文翻译方法的运用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识别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言文翻译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翻译方法。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翻译文言文,提高翻译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和方法。

2. 讲解:讲解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识别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文言文翻译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翻译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翻译文言文,教师点评指导。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对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六、教学案例案例一:判断句的翻译文言文: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现代汉语: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则斤斤计较。

”案例二:被动句的翻译文言文: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现代汉语:韩信点兵,越多越好。

七、课后作业A.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B. 荀子曰:“不食人间烟火者,谓之仙人。

”A.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 司马迁《报任安书》:“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识别方法,分析了典型文言文翻译案例,让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但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翻译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九、拓展阅读1. 《世说新语》:东晋时期的一部文言文小说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3篇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3篇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3篇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1一、教学目标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步骤(一)复习巩固热身训练:翻译下列课内文言语句。

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方法文言句子翻译,可以综合考察学生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虚词用法判断、文言句式识别、文章大意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而它成为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题型,赋分常为8-10分,由于它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得分往往不高。

究其原因,我觉得学生对翻译文言的的要求不明白,方法不正确,解题随意性大,功夫做得不细,翻出的句子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

为此,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文言文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我建议学生在翻译文言句子时按以下步骤操作。

1、一种意识--踩分意识。

总结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均是在关键词句上赋分,那么文言文翻译需要关注哪些得分之点呢?主要有以下:关键单音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双音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例如20xx年全国卷Ⅱ的文言文试题,要求翻译:"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加强采点得分意识,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考试说明】:1、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3、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三、知识链接1、标准: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字字落实。

“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1)对――对译。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换――替换。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留――保留。

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4)删――删略。

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

例1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例2战于长久,公将鼓之。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补――补充。

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6)调――调整。

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忌不自信。

四、巩固练习1、划线句翻译 (共8分)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学习目标:1.回顾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标准、方法。

2.结合一模考试文言翻译出现的问题,加强踩点得分意识,掌握解题步骤。

3.进一步勾连、整合文言知识,活用翻译方法,实现知识迁移。

课前预习案一、【课前练习】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⑤古之人不余欺也。

⑥主人下马客在船二、【知识回顾】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三、【自我检测】完成自测题中的文言文《张自新传》的翻译题目。

(2009福建卷)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张自新传[明]归有光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

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

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性方简,无文饰。

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

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⑤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

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

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⑦黧黑。

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

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县吏怪其意气。

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

”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

吴中子弟多轻儇③,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

议论古今,意气慷慨。

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

补学官弟子员④,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

⑥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学案 苏教版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学案 苏教版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学案苏教版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学案苏教版江苏省灌南高中高三语文《文言翻译》复习学习计划苏教版学习目标:1.通过自己的句子翻译,总结句子翻译的规则和技巧。

2.通过培训,实施并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过程:一、考点解读2021年江苏《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翻译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并且要求古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这一考点要求考生具备两项能力:第一能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的能力;第二,能准确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

二、高考例题例1:(2021年高考江苏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学科网(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2)你可以和县长一起做。

这远远不是一个好官员!网络(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例2。

(江苏2022高考卷)将文言读物中的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收集结婚用的衣服太多了。

我很穷。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在做文言文翻译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个原则:(1)不脱离语境的原则文言文翻译时一定要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它的真正意思,即通常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有些词多义,但放在具体句子中它的义项就确定了;代词指代的内容,只能根据上下文去推断;虚词用法灵活,但在语境中的用法也是固定的。

三、法律概要a组:1、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2.古人对天地、山川、植被、昆虫、鱼类、鸟类和动物的看法经常得到认可。

3、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B组:1。

老师的方式已经很久没有传播了。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C组:1。

我和儿子于桥一起住在河岸上,有鱼、虾和麋鹿2、今王田猎于此。

3.假船和船不能浇水,但决不能浇水。

d组: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考说说明》解读: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畅通。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按照评分标准的要求:翻译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中关键性实词、虚词及一些文言句式的掌握,及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

因此我们在答题时应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争取做到“字字有对应,句式有体现,不出现语病,句意不改变”。

三、回顾相关知识: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

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

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稍加留心探讨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应特别值得大家关注:1、词类活用2、特殊句式3、一词多义4、成分省略5、古今异义6、单音节词7、固定句式8、修辞知识四、文言文翻译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五、课前预习题(一)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

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

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

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

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

”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

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

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

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专项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方法及过程:
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即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

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

(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⑵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⑵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⑶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
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⑷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

课内巩固:
1、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6.无乃尔是过与?
7.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0.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1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1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1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8.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9.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0.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3、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24、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崔杼弑其君》
25、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

《崔杼弑其君》
课外练习: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

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

闻者叹服。

盖寡好而不为物所累,昔贤之所难也。

(1) 译文:
(2) 译文:
2.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句子。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史记•淮阴侯列传》)
(1) 译文:
(2) 译文:
3.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句子。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

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乞骸骨归卒伍。

”归未至彭城,疽发病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

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1) 译文:
(2) 译文: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1) 译文:
(2) 译文:
5.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句子。

景公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何若?”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

”公不说曰:“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奚死焉?谏而见从,终身不出,臣奚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谏而不见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

故忠臣者,能纳善于君,不能于君陷于难。


(1) 译文:
(2) 译文:
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夫山居而谷汲者,媵腊(节日)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

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1) 译文:
(2) 译文:
7.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句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 译文:
(2) 译文:
8、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句子。

至成帝时,故丞相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

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以从龙逢、比干游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

”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1) 译文:
(2) 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