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必考题型。
考试大纲中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里面包含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词类活用现象。
1.文言文翻译“八法”(1)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可将“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3)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
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4)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
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五文言文阅读学案46精准翻译语句(一)——扣准语境

学案46精准翻译语句(一)——扣准语境,落实“分点”复习任务 1.掌握翻译的原则和要求。
2.强化翻译中的语境意识。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第13题翻译)(8分)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古今异义词:岁关键虚词:且固定词语:奈何①两个句子均为叙述性语句。
②主要采分点:重点实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重点虚词——以、乃、之、其等;重点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③均有个别陌生实词,需要临场推断。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多义实词:折节、与、去关键虚词:以新高考Ⅱ卷(1)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重点实词:勇鸷关键虚词:数、鲜句式:省略句(2)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多义实词:让古今异义词:军师句式:固定句式2021新高考Ⅰ卷(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多义实词:患、赇、密(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重点实词:恶、乐活用实词:忠、佞新高考Ⅱ卷(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多义实词:报、听、互市(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古今异义词:感激虚词:遂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翻译的原则和要求(一)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直译: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即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当然,有一些发语词、助词无法直接译出,则不必译出。
如:原句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对照皇帝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不可违犯再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方法组词换词组词组词组词组词保留保留换词删除换词换词换词删除换词保留换词换词换词(1)试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原则。
①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五文言文阅读学案47精准翻译语句(二)——扣准语境

学案47精准翻译语句(二)——扣准语境,落实“分点”复习任务 1.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认真揣摩句子大意,准确找出句中关键词,找出得分点。
2.能够在翻译中精准落实得分点。
考情微观见学案46知识图要活动一准确判断得分点翻译文言文句子时,被列为得分点的词、句式一定要翻译准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考试中不失分。
为此,翻译时应首先根据这句话的分值圈出你认为是得分点的词、句式,力图首先把这些词翻译准确。
也就是说,命题人认为如果考生能把这些词译准,那么译整个句子就不会有大问题。
因此,翻译的第一步就是阅读揣摩,圈出重点词语、特殊句式,然后字字、句句落实,这样自然会提高翻译的准确率。
请先审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的得分点,然后翻译该句,并思考如何判断出得分点。
(2020·新高考Ⅱ)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百司惴恐,多患苦之。
……十五年,卒官。
瑞无子。
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
因泣下,醵金为敛。
小民罢市。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得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在原句中圈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民罢市。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得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在原句中圈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得分点)关键实词:偷惰、矫、陈、杖。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师)

北镇市高级中学20XX级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文言文——翻译【考纲要求】考生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其能力层级为B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
【教学重点】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的意思。
【教具媒体】多媒体【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一、考点阐释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
因而,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驾御这一题型。
二、知识链接(一)链接高考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译: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关键字:赐、复、民业、力争各 1 分,句意 1 分)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译: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
(关键字:偕、伏阙、入、不食各 1 分,句意 1 分)(二)文言文翻译原则:三字要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三)文言文翻译的标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是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达到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实例分析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翻译:希望您详细说明我不敢违背恩德。
专题05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通关宝典(新高考版)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导学案班级:姓名:【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卷Ⅰ)襄子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2022新高考卷Ⅰ)秦将伐魏。
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方法指导】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雅、达;二是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 :留、补、删、换、调、贯一、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⒈赵惠文王十六年⒉庐陵文天祥⒊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点小练: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2024年高考语文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翻译(学案)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翻译(学案)学习目标:1.基础夯实:巩固文言翻译基本方法;2.重点突破:依据语境精准翻译得分点。
学习过程:一、课前热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三槐堂铭并序苏轼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
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
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
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①,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②,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
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
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
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
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
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
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
既相真宗,四方砥平。
归视其家,槐阴满庭。
吾侪小人,朝不及夕。
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
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
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呜呼休哉!【注】①晋国王公:下文称晋公,王祜。
②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温习 古诗文阅读 翻译学案(1)

翻译学案目标 1.把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要求。
2.学习如安在翻译中重点落实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3.注意审题答题标准,尤其增强审题的得分点意识。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要求一、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直译为主,确实是要求在翻译中字字落实,把文言语句中的每一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一个字都要在翻译中表现出来,不得漏译一个字。
即便是碰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译出来的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2.意译为辅关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份语汇,就要依照意思来翻译。
这些需要意译的地址一样是利用固定结构及修辞手法(要紧指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的地址。
如:①纵一苇之所如。
译文:听凭小船随意漂荡。
那个地址的“一苇”是比喻,需要把本体翻译出来。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译文:能不改变自己节操志向的高官。
那个地址的“缙绅”采纳借代手法,应译成“官员”。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文:燕赵韩魏齐楚等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
那个地址用“互文”手法,不能直译。
④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译文:相如请同大王拼命。
“以颈血溅大王”是“拼命(死)”的委婉说法,不可直译。
二、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翻译中的得分点有:①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活用词)②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虚词)③特殊句式(判定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句式)三、要做到文从字顺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需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那么和表达适应。
有些同窗只注意将文言文句对译过来,而不适应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
即便文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可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
考生必然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适应。
译后的语句必然要读一读,看看是不是通顺流畅。
如不通顺流畅,那么要润饰修改。
演练体悟对照翻译的标准和要求,指出下面译文存在的问题并写出正确答案。
高考语文 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翻译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翻译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应遵循的原那么和标准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方法并在练习中不断加以巩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某某《高考说明》对文言翻译作出的特殊说明是:文言句子翻译是最难的,要注意把握整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做到句不离篇,还要注意实词、虚词的翻译,语气的表达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
在考试中,文言文占的分植较大,因此,我们要花大力气进行复习二、课前预习,课堂归纳总结〔方法总结〕根据学案上所给的句子,请同学们归纳出翻译的几种技巧方法。
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译文: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某某楼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总结:对于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可以保留,不用翻译。
——“留〞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译文:时间长了,能根据人们外面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译文:在我前面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向他学习。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论》〕译文: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
总结: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掉。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删〞7、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列传》〕译文:屈原来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吟唱,面容憔悴,形体和容貌枯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学案选编:审核: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2.能结合所学的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浅易文言句子二、文言语句翻译方法1、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㈡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例题1:请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哪些词语可用替换法翻译。
①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古今异义,实词)译文: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译文:2、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三)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例题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有哪些词语可以用保留法翻译。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师说》)译文: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译文: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
如:①部分句首发语词(如夫、盖)。
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虚词。
③调节音节的虚词。
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翻译句子,并标明翻译时哪些词语可以不译出来。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译文: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译文: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译文: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
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有时为了使句子衔接更好还要加上关联词。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译文:②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译文:③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烛之武退秦师》)译文: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主谓倒装)译文: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宾语前置)译文: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结构后置)译文: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定语后置)译文:6、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意译就是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文言文中的修辞,像比喻、借代、用典、夸张、互文、委婉等修辞可以意译。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 比喻)译文: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借代)译文:蔺相如只不过凭借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多之上③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夸张)译文:④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互文)译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用典)译文:三、其他注意事项:1.观照上下文语境,善于推断。
2.注意词义活用,译出活用现象3.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4.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5.熟记文言固定句式。
四、练习1、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
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欲与妻子相欢娱耳,何以愧为?”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译文:2、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宗令封德彝举贤,德彝视事三年,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唯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夫君子之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之不能知,安可诬今人以无才。
”3、将下面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
(《资治通鉴》)①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②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4、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①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
译文: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译文:5、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辕毁,无所可用。
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学者之患亦然。
①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译文:②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译文:6、把下面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范元琰家贫,唯以园蔬为业。
尝出行,见人盗其菘注,元琰遽退走。
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
”于是母子秘之。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南史•隐逸下》)注:菘,古代指白菜一类的蔬菜。
①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
译文:②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3分)译文:7、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时大雪,积地丈余。
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
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
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②《后汉书•袁安传》①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
”译文:②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译文:8.将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
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
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①乌在其为明也?译文:②是好苦我。
译文:③泰然谓美莫己若。
译文:文言文翻译学案(教师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2.能结合所学的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浅易文言句子二、文言语句翻译方法1、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㈢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㈣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例题1:请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哪些词语可用替换法翻译。
①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古今异义,实词)(08江苏卷)译文: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少有文采……等到获得(皇上)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译文:第二天不可不早点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2、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三)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有哪些词语可以用保留法翻译。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否则,我怎么会这样呢?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师说》)译文:李家的孩子李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译文:于是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毁百家的著作。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
如:①部分句首发语词(如夫、盖)。
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虚词。
③调节音节的虚词。
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翻译句子,并标明翻译时哪些词语可以不译出来。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译文: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译文:出生在我的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译文: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的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
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有时为了使句子衔接更好还要加上关联词。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①(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桃花源记》)译文:(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译文:这小子不值得跟他共谋大事。
③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烛之武退秦师》)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主谓倒装)译文:百姓认为我很吝啬是应该的啊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宾语前置)译文: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结构后置)译文: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定语后置)译文:太子及知晓这件事情的宾客皆穿白衣服戴白帽子来送他。
6、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意译就是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文言文中的修辞,像比喻、借代、用典、夸张、互文、委婉等修辞可以意译。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